中国传统山水画审美中的地域特征与笔墨表现

2024-06-23 13:30龚仁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4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山水

龚仁军

摘要:自唐宋时期起,山水画家们从山水画的始初就不是简单地满足于描绘自然景观,而是通过探索表现自然之美的不同方法,使山水画成为一种富有哲理的艺术审美表达,传达画家对宇宙、人生和自然哲学的深刻思考。在山水画的创作当中,山水画与地域特征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地域特征不仅决定了山水画的物象内容,更深刻地影响了画家的艺术创作和情感表达。由地域特征所引发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不仅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语言,也使山水画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重要窗口。该文通过山水画中对不同地域特征的体现和表达进行深入探索,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山水画;地域特征;审美;笔墨表现;哲学思考;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212;K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5(b)-0069-05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k Expression in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GONG Renjun

(Sichuan Artists Association, Chengdu Sichuan, 610015, China)

Abstract: In the treasure trove of Chinese painting art, landscape painting occupies a unique and irreplaceable position. Since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landscape painters have not been satisfied with simply depicting natural landscapes from the beginning of landscape painting, but have begun to explore new ways to express the beauty of nature, making landscape painting a philosophical artistic expression that conveys the painter's profound thinking about the universe, life, and natural philosophy. In the creation of landscape painting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painting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particularly clos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not only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landscape paintings but also profoundly affect the artist's artistic creation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The diversity of artistic expressions triggered by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not only enriches the artistic language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but also makes landscape painting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studying ancient Chinese regional cultur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explores in depth the reflection and expression of differ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landscape painting, which can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stic charm and cultural value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Key words: Landscape paint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esthetic appreciation; Ink expression; Philosophical thinking; Cultural value

在中国绘画艺术的丰富宝库中,山水画独树一帜,地位举足轻重。早在唐宋时期,山水画家们就已不满足于对自然风光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极具个性的表现手法来捕捉自然之美,同时又使画面蕴含深邃哲理。透过画作,画家表达出对宇宙、人生,以及自然哲学的独到见解。山水画与地域特色之间的联系在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地域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山水画的主题和内容,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情感投射。地域多样性所带来的多元艺术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达,也使得山水画成为探究中国古代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在山水画中的呈现,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韵味和文化内涵。

1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历史性与地域性表现形成的原因

从唐宋到现代,山水画不仅见证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演变,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及哲学思想的变迁。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脉络,可以说也是一部中国文化和艺术演进的缩影。

1.1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历史演进与变迁

1.1.1 山水画的初步形成

唐代是中国山水画开始形成独特发展体系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尚未完全脱离宗教和皇权的色彩,但已开始展现出对自然景观深刻理解和热爱的趋势。唐代文人王维的诗歌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是北宋苏轼对王维诗画风格的一种美学评价。语出苏轼观王维所画《蓝田烟雨图》后的题跋:“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1]。他的山水画作不仅技艺高超,更融入了诗意和哲学思考,为后世文人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1.2 山水画的黄金时期

宋代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快速发展,山水画因而迎来了其黄金时期。北宋的范宽、南宋的马远等绘画大师的作品不再停留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上,更注重表现一种超越自然的意境和哲理,展现了宋代山水画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林泉高致》中曾有:“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2]郭熙在以画中的四季之景为引,意在勾起观赏者的无限情思,强调画中之意境。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注重“写意”而非“写实”,强调以心传景,用笔墨传达画家对自然的情感和哲学理解。

1.1.3 风格多元化的探索

元代,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变革,这种变化也深刻影响了山水画的发展。文人画家如黄公望、倪瓒等人,他们提出了“意在笔先”的观念,强调画家的主观表达和个性化风格,使得山水画风格更加多元化。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不仅追求画面的美感,更注重表达画家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展现了元代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1.4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山水画继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吸纳了更多的外来方法,如西方绘画的透视法等技巧。到了现代,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和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山水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始尝试更多的创新和突破。现代画家不仅继承了传统山水画的精髓,更加入了个人的创意和当代的元素,使得山水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多样性。

总而言之,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深刻反映中国文化精神和艺术追求变迁的历史。从唐宋的文人画到元代的个性化表达,再到明清至现代的创新尝试,山水画不仅展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深度和广度,更是中国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的重要载体。

1.2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地域风格形成及文化背景

1.2.1 北方山水画的雄浑壮阔

北方的山水画,以其雄浑的山脉、浩瀚的天际线为特点,体现了北方自然环境的壮观和气势。北宋时期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不仅展示了北方山水的宏伟,更通过精湛的笔墨技巧,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这种画作风格特点,源于北方广阔的自然景观和恢宏的地理环境,激发了画家对自然力量和宇宙秩序的深刻思考。在北方山水画中,我们常见到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这些元素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画家对生命力量和自然规律的颂扬。

1.2.2 南方山水画的秀丽细腻

“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溪桥渔浦,洲渚掩映”[3]的江南之景与北方山水画的宏大气势相比,则更注重景致的细腻和氛围的柔美。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精微的笔触和淡雅的色彩,完美捕捉了江南水乡的温婉与恬静。这种风格的形成,与江南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水系密不可分,这些自然条件孕育了江南独有的山水景观和文化氛围。在南方山水画中,细腻的线条、柔和的墨色和精巧的布局,共同构建了一种充满诗意和哲思的艺术世界,反映了江南文化的内敛、精致和深沉。黄公望通过对山水细节的精心描绘,展现了江南山水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向往精神自由的文人理想。

1.2.3 地域文化与哲学思想的影响

地域风格的形成,不仅受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更是地域文化和哲学思想深刻影响的结果。江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强调的是一种隐逸之美、内敛之情,这在山水画中体现为对景致细节的精细描绘和对意境深远的追求。而北方地区的文化氛围,则更加开阔豪迈,强调的是一种与自然共鸣的精神追求,这在山水画中则转化为对壮丽山川的宏大描绘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无论是南方的精致细腻,还是北方的雄浑壮阔,中国山水画通过这些地域特征的不同表现,传达出对自然美的多元理解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

2 地域特征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体现

中国山水画的魅力在于其以笔墨为媒介,深刻捕捉并艺术性地表达各地自然地理元素的独特特征,从而展现中国广袤土地上的多元自然景观。董其昌就曾写道:“李思训写海外山,董源写江南山,米元晖写南徐山,李唐写中州山,马远、夏圭写钱塘山,赵吴兴写霅苕山,黄子久写海虞山。”[4]画家们通过对山脉、水域等自然景观的深入观察和感悟,不仅准确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形态与结构,更赋予了这些景观以深邃的文化意义。

2.1 山的描绘:形态与精神的双重追求

在中国山水画中,对山脉的描绘往往超越了物理形态的再现,进入了对山的气质、精神乃至哲学意境的探索。从山水画地域性和笔墨的角度,我们可以选择北方山水画的代表作《匡庐图》与南方山水画的代表作《潇湘图》来进行比较,探讨画家在描绘山体时的不同之处。

首先,北方山水画以五代时期荆浩的《匡庐图》为例,其以险峻、雄浑的山体为主要特征。在构图上,画家通常采用高远或深远的构图法,将山体描绘得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在笔墨运用上,北方山水画注重以浓重的墨色勾勒山石的轮廓,强调山体的质感和体积感。同时,通过皴、擦、点、染等技法,表现出山石的纹理和阴阳向背,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厚重而坚实的感觉。相比之下,南方山水画以宋代董源的作品《潇湘图》为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江南中主时,有北苑使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山峭之笔。” [5]董源的《潇湘图》以秀美、温润的山体为主要构图特征,董源更注重平远或深远的构图法,将山体描绘得连绵不绝、起伏有致。在笔墨运用上,南方山水画讲究以轻盈的墨色勾勒山石的轮廓,注重墨色的浓淡变化和晕染效果。同时,通过运用披麻皴、荷叶皴等技法,表现出山石的细腻质感和温润气息,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清新秀美之感。

北方山水画雄浑与险峻,展现大自然的壮丽与力量;而南方山水画秀美与温润,展现大自然的柔美与和谐。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地域自然景观的特点,也反映了画家对自然美的不同理解和追求。正是这种地域性和笔墨风格的多样性,使得中国山水画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

2.2 水的描绘:细腻与柔美的艺术再现

山无水不灵,对水的描绘是山水画中重要的内容。当然对水的描绘因地域性差异,笔墨的表现也有极大的不同。宋代李成善画荒寒意境,且不满足于山水外形之传达,而把传达天地生生之气作为追求目标,变形式化的山水为哲理化的山水,从而涵泳山水之理,尽性录自得之趣[6]。宋代李成的《晴峦萧寺图》中,对水的描绘往往体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气势。由于北方山体的险峻和地势的高低落差,水流通常被描绘得湍急有力,甚至形成瀑布、飞泉等壮观景象。在笔墨运用上,北方山水画家常使用浓重的墨色和刚劲的笔触来勾勒水流的轮廓,通过皴、擦等技法表现出水流的动感和力量感。此外,他们还会利用留白的手法,巧妙地表现出水面的波光和雾气,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相比之下,元代倪瓒在《虞山林壑图轴》中对水的描绘则显得更加柔美、细腻。由于南方地势平缓,水体通常呈现出湖泊、江河等宽广而平静的水面。在笔墨运用上,南方山水画家注重墨色的浓淡变化和晕染效果,通过轻盈的笔触和细腻的线条来描绘水面的波纹和涟漪。他们还会运用点、染等技法,表现出水面的光影变化和清澈透明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秀美的氛围。

2.3 山水画中的自然地理元素与文化融合

绘画艺术的发展与流变受社会、自然和人文的影响和制约,画家绘画风格的形成和转变与他所处的环境和个人的人生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往往受地域环境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笔墨语言[7]。中国山水画对自然地理的描绘,不仅限于对自然景观物理特征的捕捉,更重要的是这些自然元素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山脉的雄伟、水域的柔美不仅是一种自然属性,更是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的理解和感悟的体现。山的坚韧、水的柔和成为中国文化中阴阳和谐、刚柔相济的象征。通过这些自然元素的艺术表达,在山水画中不仅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深刻地传达了中国人的思想观。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自然地理元素如山水、云雾、树木等,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画家情感和文化意蕴的载体。这些元素在画面中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共同构建了山水画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山水作为山水画的核心元素,其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被赋予了诸多象征意义,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观念,将山水与人的品德和智慧相联系。在山水画中,山体的巍峨、水流的柔美,不仅表现了自然之美,更体现了画家对仁智之境的向往和追求。其次,云雾和树木等自然元素在山水画中也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云雾的缭绕、缥缈,常被用来表现神秘感,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观念。而树木的葱郁、茂盛,则寓意着生命力和勃勃生机,与儒家文化中的“生生不息”思想相呼应。

明代沈周的《庐山高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的杰作,它充分体现了自然地理元素与文化的高度融合。《庐山高图》是沈周为祝贺其师陈宽七十寿辰而精心绘制的巨幅山水画。此画以庐山为题材,采用全景式构图,以高远法布局,将崇山峻岭、层峦叠嶂、飞瀑流泉、苍松翠柏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从自然地理元素的角度来看,《庐山高图》中的山体、水流、云雾、树木等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这些自然元素不仅构成了画面的主体部分,更为观者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庐山高图》中的自然地理元素并不是简单地再现,而是融入了画家的情感、哲学观念和文化意蕴。庐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匡庐奇秀甲天下”。沈周选择庐山作为题材,不仅表达了对庐山的敬畏和赞美之情,更寄托了对老师的崇敬和祝福之意。同时,画面中的山体、水流等元素也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哲学观念。沈周的《庐山高图》不仅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作品,更是以自然地理元素与文化相融合的方式,展现了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可以说是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范例。

3 中国传统山水画笔墨技法与地域特征的相互作用

中国画重意象的特点使得山水画与地域特征联系紧密,山水画的风格与图式离不开笔墨语言的支撑,而具体的地形地貌对于笔墨语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不同的地域特点要求画家要对“思”与“景”的关系进行整体性考虑,并探索出合适的笔墨表现方式[8]。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更是中国画家的核心竞争力,它既是技法和手段,同时也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就山水画而言,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画家为了更好地表现各种自然山川和树石的特点,根据各种山石不同的地质结构和树木形态特征,加以概括和总结,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笔墨表现程式,如表现山石的皴法就有10多种,这些都为表现丰富的山水景致创造条件[9]。笔法的灵动、墨色的深浅、构图的布局,都与地域的自然景观、文化背景和情感氛围紧密相连,共同塑造了山水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意境。

3.1 笔法与地域风貌的交融

在中国山水画中,笔法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地域特征的一种表达。北方山水画常用力透纸背的粗笔,勾勒出山石的峻峭与雄壮,如同北方广袤无垠的大地和峻岭,反映了北方自然环境的粗犷与壮丽。南方画家则偏爱细腻柔和的笔触,用轻灵的笔法描绘江南水乡的秀丽与细腻,如细雨蒙蒙的江南,山峦被轻纱般的雾气轻轻包裹。这种细腻的笔法不仅展示了江南的自然美景,也传达了一种温婉、含蓄的文化气质。

3.2 墨色与地域情感的呼应

墨色的运用在山水画中极富表现力,它不仅能够呈现出画面的明暗、远近,更能表达画家对于某一地域景观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理解。北方画家倾向于使用浓重的墨色,表现出北方自然环境的苍茫和宏大,如冬日里的北国山川,寒风凛冽,山石雄浑,展现了一种刚毅和力量。如宋代杰出的山水画家李唐在《万壑松风图》中,运用浓墨将山石的质感和苍劲的松树描绘得淋漓尽致,使画面充满了强烈的动态感和深邃的空间感,体现了对北方自然环境的豪迈情感和哲学思考。而南方的山水画则多采用淡雅的墨色渲染出江南的清新、宁静,反映了江南水乡柔美温婉的自然风光和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如元代吴镇的《秋江渔隐图》,他用淡墨描绘了秋江上的小舟和远山,水面的倒影和天空的朦胧感都以极为细腻的墨色层次展现,传达了一种恬淡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和淡泊明志的文化追求。

3.3 构图与地域意象的融合

构图在山水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画面的整体效果,更关乎于地域特征的艺术表现。北方的山水画,往往采用开阔的构图,强调山的崇高与河流的壮阔,如同北方辽阔的大地和滔滔江河,展现了一种豪放和开阔的气韵。而南方山水画,则更注重细节的刻画和空间的层次,通过精致的构图安排,表现出江南山水的秀美和层次,如同江南细腻的山水、繁复的园林,传达了一种精巧和内敛的美感。纵观两宋时期的山水画,北宋时期的山水绘画取主山堂堂的全景式结构,强调的是对自然物象客观整体的描绘。画面多见层峦叠嶂、长松巨木、溪桥岸道和密林掩映的亭台楼阁,曲折重晦,幽深重复,冲融缥缈。在饱满繁复的构图中,通过对自然物象和季节性景物特征的强调把握、虚实对比等方法,体现超越时空的“象外之意”。它表达的不是一时、一地、一情、一景的确定诗意,而是整体的诗意情怀与理想。与北宋山水画的全景式整体表达相比,南宋院体山水画以半山一角构图为代表的诗意表现,明显要素更加多元、层次更丰富。 南宋院体山水画在构图布局上截取典型片段场景加以重点描摹的精练,借有限空间表现无穷韵致的想象,尤其是许多一角、半山构图的小尺幅作品,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与南宋以前传统山水画相比,都有许多新的创意和变化[10]。通过对笔法、墨色与构图等技法与地域特征的深入探讨,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在于它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将画家对于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地域文化的深情传达,通过笔墨和纸张展现给世人。每一幅山水画都是一次地域文化的探索,一次自然美学的追求,也是一次心灵与自然对话的旅程。

对于北方山水画,以宋代郭熙的《早春图》为例。这幅作品以北方早春时节的山水为主题,展现了北方山水的独特韵味。在构图上,郭熙采用了高远与深远相结合的构图法,将画面的主峰置于中上方,通过山体的层叠和云雾的缭绕,营造出一种深邃而辽阔的空间感。同时,他以刚劲有力的笔触勾勒出山石的轮廓和纹理,强调了北方山水的坚硬与厚重。整个画面构图严谨而富有节奏感,充分展现了北方山水的地域特色。

对于南方山水画,唐寅的《溪山渔隐图》在构图上深受地域性特点的影响,展现了江南水乡独特的山水景致和隐逸气息。首先,从画面所描绘的自然景观来看,《溪山渔隐图》中的江水、山峦、林木等元素都具有江南地区的典型特征。江水宽阔平静,泛着微微波光,两岸的山峦起伏连绵,被茂密的林木所覆盖,形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画面。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唐寅对江南山水的深厚情感,也为画面构图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和层次。其次,唐寅在构图上注重了画面的流动感和节奏感。他以江面为中心,将两岸的山峦、林木、渔舍等元素巧妙地布置在画面周围,形成了一种环绕式的构图。同时,他通过运用不同的笔墨技法,如浓淡相宜的墨色、疏密有致的线条等,使得画面在构图上呈现出一种和谐而富有节奏感的美感。这种构图方式不仅符合江南地区的地貌特征,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从地域性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看,《溪山渔隐图》所表达的隐逸情结也与江南地区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唐寅通过描绘渔隐生活来表达自己的隐逸情结,这也是对江南地区文化传统的一种传承和弘扬。画面中的渔舍、舟艇、渔人等元素都寓意着隐逸和闲适,与江南地区的隐逸文化相契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南北地域景别迥异,山水表现也呈现不同的审美和表现。中国山水画不但成了欣赏自然美景的窗口,更是理解中国广袤多样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画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不仅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更表达了对和谐共生、天人合一思想的追求。山水画中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文化象征和哲学寓意的承载,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宇宙、生命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中国传统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搭建起了一个连接自然、文化与哲学的桥梁,使我们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智慧。

参考文献

[1] 朱立元.美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 郭熙,郭思.林泉高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27.

[3] 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28.

[4]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5] 沈括.梦溪笔谈[M].杨靖,李昆仑,编. 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6:87.

[6] 朱良志.扁叶一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91.

[7] 季澔然.宋代山水画的笔墨演变[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4):87-92.

[8] 焦海龙.地域特征与笔墨表现:山水画写生有感[J].美术观察,2019(5):130-131.

[9] 潘倚剑.山水画意境与审美的思考[J].美术观察,202(3):134-135.

[10]陈野.试论南宋院体山水画的诗意内蕴[J].浙江社会科学,2022(3):131-138.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画山水
我来打开山水画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笔墨童年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