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伟宁 郭金龙 谷雨琪
摘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科技人才的合理配置决定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以河北省2015—2020年11个地级市相关科技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区位熵测算了科技人才空间集聚水平,剖析了科技人才空间分布的内在机制,并探讨了影响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的因素。结果表明:河北省总体科技水平较低,各地级市科技人才集聚程度偏低,暂未形成良好的集聚优势;科技人才集聚度呈现出中部地区相对较高、北部和南部地区相对较低的分布特征。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的相对优势地区有5个,相对劣势地区有4个,绝对劣势地区有2个。科研环境是决定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的关键性因素,R&D经费投入强度对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日益显著。
关键词:
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特征;区位熵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DOI:10.7535/j.issn.1671-1653.2024.02.006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gglomeration in Hebei Province
SHEN Weining1,2, GUO Jinlong1, GU Yuqi1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2.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lanning Laboratory,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Abstract:
As the core factor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determin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egional economy. Based on the relev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nel data of 11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15 to 2020,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location entropy.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was analyzed,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gglom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Hebei Province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ebei Province is low,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s low, and a good agglomeration advantage has not been formed for the time being.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relatively low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regions. There are five relatively advantageous areas, four relatively disadvantageous areas and two absolutely disadvantageous areas in the agglom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Hebei Province.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factors are the key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Hebei Province, and the impact of R&D investment intensity on the agglom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Hebei Province is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Keywords:Hebei Provin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gglomeration characteristics; location entropy
一、引言
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省,在主持召开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1] (P1-3)。科技人才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基础,科技人才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并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目前关于科技人才集聚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科技人才的空间集聚特征。国内学界普遍认为我国的科技人才空间分布存在非均衡发展特征[2](P13-21)。郭淑芬等[3] (P152-160)指出我国科技人才集聚具有地区差异性,且与创新环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同位与同向演化特征。徐军海等[4] (P116-125)指出科技人才集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科技人才分布不均,尤其是高端领军人才不足。王若宇等[5] (P134-143)发现我国人才分布表现出较大的非均衡性,集聚程度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刘兵等[6] (P86-92) 发现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呈现出“双核心+多轴式”的空间分布格局,人才、资本等优质资源在“虹吸效应”的作用下从河北省流向北京市与天津市。第二,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经济基础、政策环境、文化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都对科技人才集聚产生了一定影响[7] (P108-118)。李作学等[8] (P131-139) 指出科技人才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文化教育是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必要条件。赵晨等[9] (P60-64)认为经济环境和科研环境是决定科技人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第三产业机构和科研经费具有明显的“虹吸效应”。徐倪妮等[10] (P414-421,461)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科研环境是影响省际科技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不同区域的宏观环境因素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此外,科技创新能力[11] (P552-565)、创业活动强度[12](P179-193)、人力资本存量[13] (P10-20)等都对科技人才集聚程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科技人才问题的研究成果丰富,在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上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相关研究多侧重于城市群或区域性的研究,省级层面的分析较少,尤其是针对河北省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鉴于此,本文以河北省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2020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相关科技面板数据,探究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影响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科技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一)研究方法
1.区位熵
由于区位熵可以排除区域人口基数和地理资源差异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本文将科技人才集聚度(STA)作为地区科技人才集聚程度的衡量指标。计算公式为
STA=STi/TLiST/TL,(1)
其中:STi表示i地区科技人才总数,用R&D人员数和就业人数来衡量;TLi表示i地区总人数;ST表示河北省科技人才总数;TL表示河北省就业总人数。当STA<0.5时,为科技人才集聚绝对劣势地区;当0.5≤STA<1时,为科技人才集聚相对劣势地区;当1≤STA<2时,为科技人才集聚相对优势地区;当STA≥2时,为科技人才集聚绝对优势地区。
2.核密度估计
采用核密度估计刻画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的动态演化特征。核密度计算公式为
f(STA)=12πnh
∑[DD(]n[]i=1[DD)]
e-
(STAi-STA[TX-])2
2h2,(2)
其中:n表示河北的地级市数量;STAi表示河北省i城市的科技人才集聚度;STA表示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度的平均水平;h为核密度估计的带宽,该核密度计算公式采用高斯核密度函数。
3.回归模型
建立面板回归模型,识别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度的影响因素,模型设定为
Yit=α+βXit+εitYit, (3)
其中:i代表地级市;t代表年份;Yit为被解释变量,即城市i在t年的科技人才集聚度;Xit为一组解释变量,用于捕捉科技人才集聚度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经济发展环境、文化教育环境、公共服务环境以及科技创新环境等;α表示常数项;β为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εit为随机干扰项。
(二)数据来源
研究样本为河北省11个地级市。鉴于数据资料的统一性和可获性,将研究时间段选择为2015—2020年,相关数据全部来自2016—2021年的《河北科技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连续性,由于部分城市的个别年份数据缺失,采用插值法对相应数据进行了填补处理。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河北省科技人才的集聚特征分析
根据式(1),计算得出2015—2020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科技人才集聚度(见表1)。根据各地级市科技人才集聚度的平均值,将11个地级市划分为科技人才集聚绝对优势地区、相对优势地区、相对劣势地区和绝对劣势地区。河北省的科技人才集聚呈现中部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度较高、北部和南部地区的科技人才集聚度低的分布特征。
1.科技人才集聚绝对优势地区(STA≥2)
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STA值均小于2,表明不存在科技人才集聚绝对优势地区。究其原因,相较于京津两市,河北省的科技创新实力和产业基础相对较弱,科技人才到本地工作的意愿不强烈。加之,河北省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研氛围不够浓厚,吸引高端科技人才的条件不够优越,限制了河北省科技人才吸引力的提升。因此,样本期间内河北省各地级市的科技人才集聚度并不高。
2.科技人才集聚相对优势地区(1≤STA<2)
相对优势地区包括石家庄市、唐山市、秦皇岛市、保定市、廊坊市,集中分布于河北省的中东部地区,与北京、天津距离较近。其中,石家庄市是科技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城市,STA值达到了1.531。北京、天津两市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对河北省科技创新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为省会石家庄加快建设京津冀先进制造业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重要机遇。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唐山市的经济总量在河北省名列前茅,其支柱产业正在从传统的钢铁、煤炭、化工向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秦皇岛市和保定市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较多,为科技人才到该地区任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廊坊市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深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建了“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模式,吸引了京津人才、科技成果等创新资源要素向其聚集,京津科技成果在廊坊转化态势持续向好
3.科技人才集聚相对劣势地区(0.5≤STA<1)
相对劣势地区包括邯郸市、邢台市、沧州市、衡水市,集中分布在河北省的南部。河北省南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数量有限,缺乏吸引人才的机会和平台。这几个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缺乏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资源,使得科技人才在这些地区的发展机会有限。另外,这些地区的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较低,无法与更具竞争力的地区相比。高科技人才对于薪酬和福利的要求较高,较低的待遇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
4.科技人才集聚绝对劣势地区(STA<0.5)
张家口市、承德市属于绝对劣势地区,两市分布于河北省北部。样本观测期间内,张家口市的科技人才集聚度为0.390,承德市的科技人才集聚度为0.482,均低于0.5,位于河北省的倒数水平,说明两市的科技发展水平较差,科技人才吸引力较弱。首先,两市均属于河北省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相对较差,其科技行业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相对较低,与其他地区相比不具备竞争力,导致一些高端科技人才选择去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其次,高等教育、科研机构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无法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导致科技人才流向科技创新环境较好的城市。因此,相对于其他9个地级市,两市的科技人才集聚相对较弱。
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度在样本观测期内的分布动态演进趋势如图1所示。首先,从分布位置来看,核密度曲线中心以及变化区间有略微右移倾向,但移动并不明显,说明河北省整体的科技人才集聚度上升趋势不显著。其次,从分布形态来看,核密度曲线在观测期内表现为主峰高度先上升再下降,以及曲线宽度变大的态势,表明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科技人才集聚度的绝对差异趋于扩大态势,主峰高度经历了“平稳不变—微弱提升”的演变进程,其主峰宽度呈现出从宽度较大到轻微收窄的变化态势,说明河北省内科技人才集聚度的离散程度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再次,从分布的延展性来看,核密度曲线存在明显右拖尾现象,延展性从最初拓宽状态转变为微弱的收敛,表明河北省各地级市之间的差距有缩小倾向,但是幅度较弱。最后,从极化现象来看,观测期内河北省的科技人才集聚度分布一直呈现“单峰”状态,峰值呈现上升态势,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北省内各地市的科技人才集聚度总体有所上升。综上所述,河北省内各地级市的科技人才主要呈分散化的区域集聚特征,集聚效应还未呈现。
(二)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
科技人才集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因素很多,且众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人才的集聚。结合已有研究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主要探讨经济发展环境、公共服务环境、文化教育环境以及科技创新环境对于河北省11个地级市科技人才空间分布的影响效应,相关指标见表2。
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经济发展环境是科技人才集聚的核心影响因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通常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科技人才。经济因素通过工资信号引导科技人才空间集聚,形成了科技人才集聚的现象。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可以为人才提供高薪、稳定的职位和职业发展机会,工资水平直接影响科技人才在该地区的集聚程度。本文采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
文化教育环境方面,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一方面,一流的教育资源能够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集聚在该地区,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另一方面,优质的学校和教育资源可以确保科技人才子女接受到高水平的教育,并且能够满足科技人才子女的学习需求。本文采用各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和拥有中小学数量衡量该地区的文化教育环境。
公共服务环境方面,公共服务涉及的因素较多,本文主要选取自然环境和医疗环境方面的指标进行分析。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并使科技人才更愿意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和居住,促进科技人才集聚。良好的医疗环境可以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健康和安全保障,这意味着人才可以享受到更全面的健康保障和相关福利待遇。本文选取各地区拥有的医院数量和公园绿地面积衡量该地区的公共服务环境。
科技创新环境方面,各地区对于科技的重视程度已经成为科技人才选择工作区域的重要衡量指标,充裕的研发经费会提高科技人才的研发积极性,有利于科技工作者专心开展研究。另外,一个地区的专利发明数量也是衡量该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表征。本文选取R&D经费投入强度和专利申请授权量衡量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
为分析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选取2015—2020年科技相关面板数据加以验证,通过对以上变量进行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发现所有变量的VIF均值为3.80,可以认为变量间不具有明显的多重共线性。为避免存在异方差,对所有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且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鉴于研究样本期仅有6年,因此选择使用适合短面板的HT检验,见表3。HT检验的原假设为存在单位根,若检验结果接受该原假设,说明变量不平稳;若检验结果拒绝该原假设,说明变量平稳。结果显示,除ln X2和ln X3两个变量外,其他变量的HT检验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仅有ln X2和ln X3不满足平稳性。此时,若使用上述原数据进行回归,还需对所有变量进行Kao协整检验。Kao协整检验的原假设为不存在协整关系,若检验结果接受该原假设,说明原始数据之间没有长期影响关系,此时需要对不平稳变量进行差分处理使之满足平稳性后才能进行回归分析;若检验结果拒绝该原假设,说明原始数据之间存在长期影响关系,此时可使用原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Kao检验结果显示拒绝“不存在协整”的原假设,说明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可以使用原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为了确定回归模型的具体形式,首先进行了混合回归和固定效应回归,并利用F检验判断使用何种模型。F检验的原假设为个体异质性截距项为0,若检验结果接受该原假设,说明地区个体之间的截距项不存在异质性,即混合回归更适合;若检验结果拒绝该原假设,说明地区个体之间的截距项存在异质性,即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更适合。F检验结果显示,F统计量为1.73,对应p=0.105,表明无法拒绝“个体异质性截距项为0”的原假设,即混合回归优于变截距模型。为了进行模型结果对比,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回归、随机效应回归的估计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从拟合效果和参数显著性的角度来看,混合回归结果优于其他结果,说明选择混合回归的合理性。
第一,经济发展环境是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核心影响因素。人均生产总值对科技人才集聚度的影响系数为0.204,且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经济发达地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不仅为科技人才提供工作生活的经济基础,而且提供了更广阔的上升空间。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有更高的薪资水平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科技人才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良好工作机会和薪酬福利的地区。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具备较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品质。这包括良好的教育资源、医疗保障、文化娱乐设施等,这些因素对于吸引科技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经济发展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度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第二,文化教育环境是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对科技人才集聚度的影响系数为0.069,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高等教育对于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度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原因可能在于河北省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高端人才更倾向于去高等教育优质的地区任职,高等教育对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的促进效应还未呈现[14](P63-68)。中小学教育对科技人才集聚度的影响系数为0.163,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子女入学问题是科技人才考虑的关键因素,科技人才倾向于选择拥有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地区,希望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第三,公共服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科技人才集聚。医疗环境和自然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度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35和0.143,但均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对科技人才的集聚效应还未形成。究其原因,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京津冀每百万人口拥有三甲医院数分别为2.5所、2.2所、0.7所,河北省仅是北京市的27.1%,河北省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有待加强[15] (P32-39)。近年来,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实现了“到2020年河北与京津的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的中期目标。但与2030年“公共服务趋于均衡”的远期目标相比,还任重而道远。
第四,科技创新环境是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关键性因素。科研氛围对科技人才集聚度的影响系数为0.168,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专利申请授权量反映了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科技人才通常会倾向于选择在知识产权保护较好的地方工作,以确保自己的创新成果能够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回报。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会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政府重视程度对科技人才集聚度的影响系数为0.420,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政府的R&D经费投入强度对科技人才集聚具有较大的正向影响。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河北省 2015—2020 年的数据,利用区位熵计算河北省各地市的科技人才集聚度,对河北省内各地级市科技人才集聚程度进行划分,探讨科技人才的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具体结论如下。
第一,河北省总体科技水平较低,各地级市科技人才集聚程度偏低,暂未形成良好的集聚优势。科技人才集聚呈现出中部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度相对较高、北部和南部地区的科技人才集聚度低的格局特征。
第二,河北省没有科技人才集聚绝对优势地区;科技人才集聚相对优势地区包括石家庄市、唐山市、秦皇岛市、保定市、廊坊市;科技人才集聚相对劣势地区包括邯郸市、邢台市、沧州市、衡水市;科技人才集聚绝对劣势地区包括张家口市、承德市。
第三,科研环境因素是决定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的关键性因素,政府的R&D经费投入强度对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影响日趋增强。
(二)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和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科技人才集聚相对优势地区大致分布在河北省的中部环京津地带,包括石家庄市、唐山市、秦皇岛市、保定市、廊坊市。其一,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应科学规划科技人才引进工作,以需求为导向明确科技人才引进的重要方向,在此基础上,各市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相应政策,做到有的放矢。其二,提高科研经费利用效率。河北省科研经费在逐年增加,要建立科研经费审批、使用追溯和监管机制,确保科研经费优先用于高质量和有潜力的科研项目。尤其应对预算控制、项目进度管理和成果评估进行全程有效监管。
第二,科技人才集聚相对劣势地区分布在河北省中南部,包括邯郸市、邢台市、沧州市、衡水市。其一,增加对科技人才的资金支持。政府可以提供高额的补贴和奖励,吸引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其二,搭建科研平台和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加强与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合作,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园区,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包括创业培训、政策资金扶持等。同时,增加科技人才的公共服务支出,加大对交通、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投入,为科技人才创造舒适宜居的高质量生活环境。
第三,科技人才集聚绝对劣势地区分布在河北省北部,包括张家口市、承德市。两市旅游资源丰富,应以此为抓手提升地区经济实力,其一,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优化教育、医疗、科技创新环境。其二,积极探索旅游与其他业态的融合发展,通过“旅游+科技”“旅游+文旅”“旅游+康养”等新型旅游经济业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良性互动,提升旅游体验,改善服务质量,实现旅游业态多元化发展,并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助力经济新增长。
第四,河北省各地区应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包括经济发展环境、文化教育环境、公共服务环境、科技创新环境等。其一,河北省各地区应发展符合本地人才禀赋优势的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此增强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并建立吸引人才的经济激励机制,加快形成互动共赢的良性循坏。其二,优化各地区的文化教育环境,不断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河北省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使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科技人才子女,免除其后顾之忧;完善相关政策,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事业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三,改善公共服务环境,进一步完善交通、住房、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人才打造优良宜居宜业环境。其四,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一方面,通过建设科技园区或创新孵化基地,为科技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支持;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完善与京津地区协同创新的科技人才互动机制,不断优化区域协同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潘文静,王育民,刘杰,等. 奋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N]. 河北日报,2023-05-16(01).
[2]霍丽霞,王阳,魏巍.中国科技人才集聚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5).
[3]郭淑芬,张文礼.科技人才区域集聚为何不同:基于创新环境空间差异的解释[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11).
[4]徐军海,黄永春.科技人才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吗[J].现代经济探讨,2021(12).
[5]王若宇,薛德升,刘晔,等.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中国高学历人才时空分异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9(4).
[6]刘兵,曾建丽,梁林,等.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分布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因素[J].技术经济,2018(5).
[7]张静,邓大胜.异质性科技人力资源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J].技术经济,2021(3).
[8]李作学,张蒙.什么样的宏观生态环境影响科技人才集聚:基于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10).
[9]赵晨,薛晔,牛冲槐,等.我国科技人才空间聚集及时空异质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0(14).
[10]徐倪妮,郭俊华.科技人才流动的宏观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9(3).
[11]Conti G,Turco A L,Maggioni D.Spillovers Through Backward Linkages and the Export Performance of Business Services Evidence from A Sample of Italian Firms[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4(3).
[12]Cowling M, Lee N. How Entrepreneurship, Culture and Universities Influence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UK Talent and City Growth[J].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2017(2).
[13]昌先宇,赵彦云.中国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效应的计量研究:基于省际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11).
[14]柳天恩,董葆茗.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进展成效与路径优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
[15]柳天恩,孙雨薇,田梦颖.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多重困境与推进路径[J].区域经济评论,2023(3).
收稿日期:20230907
基金项目: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JRS-2023-3010)
作者简介:申伟宁(1985-),男,河北宁晋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室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郭金龙(2000-),男,河北保定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谷雨琪(1999-),女,河北邢台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