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岚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阳江的春节习俗就很特别,甚至可以说是举世闻名。
在除夕那天,吃蒲圆子是阳江人的重头戏。蒲圆子其实就是汤圆,但它和我们普通的汤圆不同,它不是甜的,而是咸的!蒲圆子由瘦肉、鸡肉、腊肠、白萝卜、白仔、虾干、瑶柱等食材做成。阳江人将这些东西和糯米粉做成的“圆子”一起放入锅中,不一会儿,许多胖乎乎的蒲圆子便随着沸腾的开水在锅面浮起来了。对于阳江人来说,吃一碗咸香的蒲圆子不仅是在品尝年味,还是在祈祷新一年能好运连连。
听!有鞭炮声!在阳江,新年的第一声鞭炮声一般在大年初一零点响起,而且会“噼里啪啦”响上一整夜,阳江人则在这一连串喜庆的鞭炮声中安然入睡。零点放鞭炮的习惯被称为“嫡鹤神”,“嫡”在阳江话里有“赶跑”的意思。传说中,鹤神是个邪神,人们通过放鞭炮来驱逐,以免被降下灾祸。到了第二天早上,孩子们就会去捡那些没放完的鞭炮,看谁捡得多。最后,再将这些鞭炮烧掉,童年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而巡游健步行可以说是阳江最热闹的新年活动了。阳江人会绕城市一大圈,经过南恩路、太傅路、河堤路这几个著名街道。这项活动俗称“行大运”,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如意,能碰上好机遇。
在阳江,大年初一这一天,男女老少都会去观看舞龙舞狮表演。上午9点,活动现场就已经人山人海了。舞龙、舞狮队伍缓缓入场,鼓声有节奏地响起来。“长龙”舞动着身子,“狮子”翻腾跳跃,鼓声越来越快,人们的心也都提到了嗓子眼。渐渐地,“长龙”动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长龙”快速摆动着龙身,不停旋转,舞龙者们大声地喊着口号:“嘿哈嘿哈!”让人热血沸腾,人们也跟着喊了起来。舞狮队也不甘示弱,他们迅速登上阶梯,腾空一跃,咬住生菜,将其撕碎,抛向观众,寓意“生财”。随后,操控狮头的人会从狮口中扔出糖果、花生、橘子,让大家都来沾沾喜气。接到这些“喜气”的人,心里都乐开了花,纷纷拿手机拍照留念。孩子们则争先恐后地去抚摸“龙头”和“狮头”,希望以此来获得好运。
此刻,大红灯笼正挂在树梢上。风一吹,它便轻轻晃动,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嬉笑声和鞭炮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人们耳边。一架龙形花车缓缓驶来,出现在众人眼前。表演者们身穿戏服,画着脸谱,但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冼夫人”(中国南北朝至隋朝初年重要的政治、军事人物)了。她在车的最前面,骑着白马,身披盔甲,一副女将军的打扮!她的脸上永远挂着微笑,和群众积极互动。一旁的表演者们则唱着本土歌谣,跳着本土舞蹈,尽情表达着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观众在他们的感染下,也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场面相当热闹。
阳江的年味很浓,在阳江过年很有意思。如果你感兴趣,不妨来阳江逛逛,相信你会被这里热闹的节日氛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所吸引,度过一个难忘的春节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