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报道了两个现象,有必要放在一起解读。
一是婚礼,这个曾经古老而神圣的仪式,随着时代变迁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无接亲、无伴郎伴娘、无证婚人……以“三无”婚礼为代表的极简婚礼,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据媒体调查,在“三无”婚礼受宠的理由中,“不想早起”位列第一,“讨厌‘敬酒文化’”也名列前茅,其他理由还有“受不了煽情环节”“担心婚闹”“不理解车队接亲”……总之,选择“三无”婚礼,是想让传统刻板而繁杂的婚礼仪式走向私密与悦己。
二是近年来,随着相关部门和一些地区加大对高额彩礼综合治理,“天价彩礼”衍生出了新变种。相比于传统的大额现金、购买“三金”,如今“天价彩礼”衍化成房子、车子、存折等。为让“天价彩礼”变得名正言顺,一些农村地区甚至将彩礼改称“恩养钱”。有的地方还兴起给女方“上车费”“下车费”“改口费”等。
“三无”婚礼与“天价彩礼”,形成了鲜明对比。
操办“三无”婚礼的年轻人堪称“人间清醒”,他们不想大费周章折腾自己,也不想因大办婚礼过度开支,婚礼消费观逐渐从“野性”恢复理性。可以说,这些年轻人很自我,呈现出“结婚首先是两个人的事”“我的婚礼我做主”等婚恋新姿态。
而在“天价彩礼”现象中,一些农村青年尤其是女方,仍被婚恋陋俗、“彩礼高代表心意诚”或“彩礼高代表嫁得好”等陈旧观念裹挟着前行,甚至在攀比风气的影响下,人为抬高彩礼成本。如此缔结婚姻,彩礼成了主角,感情反而沦为陪衬。
实际上,“三无”婚礼既有爱,也浪漫。婚礼大操大办,既耗费钱财,又损耗精力。婚礼只是外在形式,婚礼的奢华程度和婚后的幸福指数并非呈正比关系。两情相悦,婚礼简单纯粹、唯美朴实,不失其浪漫,同样会在心底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反观“天价彩礼”,不仅背离爱情的初衷和婚姻的本质,导致婚姻商品化、精神伦理关系物质化,还可能为婚姻能否缔结、婚后生活是否稳定埋下隐患,新闻报道中因“天价彩礼”大打出手甚至对簿公堂的大有人在。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发文整治“天价彩礼”、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全国各地在尊重地方传统婚俗的基础上也出台文件,倡导树立健康的婚俗新风,用“最美家庭”“积分超市”等激励约束机制,激发青年及其家庭移风易俗。
但是,仅靠外力或许很难彻底改变“天价彩礼”的“顽固”土壤。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需要青年及其家庭转变观念,为爱“减负”,激发抵制“天价彩礼”的道德自觉和内生动力。同时,全社会要加大对“三无”婚礼、公益集体婚礼的宣传力度,倡导婚礼简办的风气,将镜头对准“零彩礼”“低彩礼”家庭及子女,让他们“心中有喜”时脸上有光,弘扬文明新风,逐步实现移风易俗。
此外,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婚嫁新风礼遇激励机制,为“三无”婚礼践行者以及“零彩礼”“低彩礼”的情侣提供集体婚礼、免费体检、创业担保贷款等暖心支持服务,让礼遇激励机制和年轻人追逐新风尚的心态形成有效互动,如此,年轻人的婚姻或许才能真正“由我做主”。
(编辑" 张建" 445718228@qq.com,西米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