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文 王丽丽 丁涛
摘要:张之万是晚清重臣、著名书画家,因其为道光丁未科状元,又曾官至东阁大学士,故有“状元宰相”之誉。惠民县博物馆藏有三幅张之万的山水画卷,分别为《重峦秋色图》《江山晴雪图》和《仿项仲昭山水图》,这些画作意境深远、文人气息浓厚。通过馆藏档案和史料记载,可以确定它们是20世纪40年代在山东省渤海行政区征集到的。其中,《仿项仲昭山水图》所钤白文“子青”长方形印文,未见于著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为研究张之万书画用印等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关键词:惠民县博物馆;张之万;山水画
张之万系晚清重臣,官至正一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不仅功绩卓越,而且精通文墨,留下了大量的丹青墨宝,为我们了解其绘画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惠民县博物馆藏有三幅张之万的山水画卷,分别为《重峦秋色图》《江山晴雪图》和《仿项仲昭山水图》。本文将从作者生平、藏品概述、内容考释三个方面入手,对这批书画作品进行梳理和探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作者生平
张之万(1811—1897),字子青,号銮坡、重侯,直隶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人。他是道光十九年(1837)丁酉科拔贡、道光二十七年(1839)丁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河南学政、移督漕运、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内阁学士、翰林院侍读、礼部侍郎兼署工部等职,入职军机大臣,官拜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他镇压太平军、东西捻军,政绩卓越,为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被世人称为“状元宰相”。
张之万除政绩卓著外,亦能诗善画,其楹联、书法、绘画、诗词皆精,堪称一代鸿儒。然《清史稿·张之万传》只概述其政绩,对其书画艺术并未提及,幸《大清畿辅先哲传》有所记载,称他“又工书,善画山水,澹远秀逸,在云林、子久之间。人得其片幅,争相宝藏。论者谓王翚卒于康熙丁酉,年八十六;之万卒于光绪之丁酉岁,亦一奇也”[1]959。《南皮县志》称其“所画山水秀逸苍润,上追元人,与钱塘戴文杰齐名”[1]955;《中国美术辞典》称他“善画山水,倾心于王翚,用笔绵邈,骨秀神清。晚年笔简意淡,颇见苍润。与戴熙讨论画学,最为相契,时称‘南戴北张。书精小楷,唐法晋韵,兼擅其胜”[2]199。张之万书画笔法精湛、意蕴深远,其作品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河北博物院、石家庄市博物馆、菏泽市博物馆、泰兴市博物馆、郓城县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都有收藏,足见其艺术文化价值之高。
张之万之所以精通文墨,主要是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的祖父张仲瑚,字亦珊,善书法,工绘事,宗北宋画派,《清朝画征续录》有传;其父张玉册,字寿图,自幼聪慧绝伦,应试以第一名入学,尤工书法。《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称张之万“画承家学,用笔绵邈,骨秀神清,为画中逸品。与戴熙交厚,史称南戴北张。晚年笔简墨淡,愈见苍寒。时人称,清季大臣,善书者首推翁同龢,工绘事者则推张之万。”[2]199张之万后世子孙亦能书善画,其“子嘉荫,大理评事,工画花卉,得恽寿平神妙。孙奎正,亦精绘事,专师戴熙。”[1]959
二、藏品概述
惠民县博物馆收藏的张之万山水画卷,分别为《重峦秋色图》《江山晴雪图》和《仿项仲昭山水图》。《重峦秋色图》(图1),纸本立轴,画心长66.2、宽32.5厘米,左上侧自题“重峦秋色”,署款“拟黄子久笔意,张之万”,钤印“张之万印”“子青”。《江山晴雪图》(图2),绢本立轴,画心长34.5、宽20.5厘米,右上侧自题“江山晴雪”,署款“韵亭表弟雅属,张之万”,钤印“之”“万”;《仿项仲昭山水图》(图3),绢本立轴,画心长35、宽20.1厘米,左上侧自题“项仲昭有此图,聊拟其技”,钤印“子青”。
张之万的这三幅山水画卷,内容大致相同,皆为近树远山、茅草小屋。这是张之万绘画的主要题材,他曾作《题自作山水小幅》诗文加以说明:“夙有山水癖,无计能买山,乃时以意造,求之楮墨间,林边置茅屋,泉畔开松关;兴动心逾静,笔忙趣自闲,披图问我友,果否堪跻攀。”[2]157如《重峦秋色图》采用平远法构图,布局缜密,近处数株树木,以不同的勾枝、勾叶法及不同的墨色求得多样变化,并有萧疏之感;对岸山峦,以披麻皴和荷叶皴交替使用,少晕染而气厚力沉,得雄厚之趣;山脚下、树荫中隐藏茅屋一座,其笔墨豪迈、风格独具。又如《江山晴雪图》峰峦俏丽、山势险峻,山岭和坡石上覆盖积雪;坡脚处生两棵古松,枝杈奇曲,傲然挺立,山脚下草房一座;远处山峦连绵不断,画面中心似空白,表现茫茫白雪又似险峻的山峰沟壑,构图高远而深邃,笔墨疏简,设色淡雅,意境幽寂。张之万所绘山水树木,苍润清幽、虚实相生,笔墨工稳深沉,皴擦点染恰到好处,平远法构图使咫尺画面尽显开阔悠远。每幅画作都给人一种澹远从容、意境深远之感,颇得清初名家王翚之神韵,无怪乎方家论其山水时,称“擅娄东诸家之胜,而尤醉心石谷,其秀逸苍润,并世无俦”[2]200。
这批藏品均为惠民县博物馆旧藏,据老一辈文物工作者回忆和馆藏档案记载,它们是20世纪40年代在山东省渤海行政区征集到的。据了解,渤海行政区是1944年1月由冀鲁边区和清河区合并而成的,党政机关驻地在惠民县。它东至胶莱河、西抵津浦线、北止天津南、南接胶济路、东北濒临渤海,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下辖6个地委(专署、军分区)、55个县(市),包括今天河北省的盐山、黄骅、海兴、孟村、东光、南皮、吴桥等县市。
三、内容考释
《重峦秋色图》自题有“拟黄子久笔意”。黄子久即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井西老人,永嘉府平阳县(今浙江温州)人,元代画家。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其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张之万不仅欣赏黄公望的画技,更珍藏其画作。根据《顾文彬日记》的记载,清光绪元年(1875)六月初一,顾文彬赴张之万之招饮到远香堂,并亲携巨然画,张之万留观。张之万也出示了黄子久山水、梅道人山水、山谷小像轴、宋徽宗绢本《竹禽图》、王叔明山水轴、钱舜举山水卷等珍藏,与友人共赏。[3]可见,该幅画作应为张之万闲暇之时观摹黄公望山水画时所作,其所钤白文“张之万印”方形印文(图4-1)与朱文“子青”方形印文(图4-2),均为张之万作品常见印鉴(图5)。
《江山晴雪图》自题有“韵亭表弟雅属”,可知该幅画作是张之万专门为其表弟韵亭所作,关于此人信息暂时不详,但应和张之万一样爱好绘画。该幅作品所钤白文“之”字方形印文和朱文“万”字方形印文(图4-3),亦为张之万作品常见印鉴。2020年,北京翰海秋拍书画专场曾出现与之类似的张之万《山水画卷》(图6),在水墨绢本山水画上同样见有“韵亭表弟雅正,子青张之万”的款识和“之万”钤印,并有“半丁经眼、陈年之印”(近代京津画派大师陈半丁)的鉴藏印。据此可见,张之万十分喜爱这位表弟,曾多次专门为其作画。
《仿项仲昭山水图》自题“项仲昭有此图,聊拟其技”。项仲昭即项煜(1598—1645),字仲昭,号水心,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进士,授庶吉士,崇祯时为詹事府少詹事。后曾归降李自成,因嫌弃官小又混入南明弘光政权,不料被人揭发而仓皇逃窜,后在浙江慈溪被乡民投入河中溺亡。《苏州府志》和《吴县志》中均没有项煜传,只在《苏州府志·选举篇》中有天启五年乙丑余煌榜,“项煜,仲昭,少詹事”[4]1560的简短记载,其子亦只有“项亦銮,鸣先,煜子,官陕西知县”[5]164寥寥数语。项煜为明末复社成员,诗集文稿著述甚丰,辑纂有《易经奇英》《烹雪斋新编四民捷用注解翰墨骏》等,其文才为世人所称道。清代褚人获编著的《坚瓠集·冥王延师篇》中,冥王命张恭锡“以项仲昭刻稿与读,谓其文尖颖,长人神智也”[6]637。张之万在苏州拙政园生活多年,经常与顾文彬、沈秉成、何绍基、李鸿裔、吴云、潘曾玮、杜文澜、潘伟如等友人品茶赏画。据《过云楼日记》记载,仅在光绪元年(1875)五月至光绪三年(1877)八月两年多的时间里,张之万与顾文彬等朋友们的交游活动就有60次之多,苏州的听枫山馆、怡园、留园、耦园、拙政园等都是他们品茗赏画的场所,故而张之万见到项煜画作是非常可能的,所以才有此临项煜山水画卷。作品上所钤白文“子青”长方形印文(图4-4),未被《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等史料收录,系首次出现,为我们研究张之万书画用印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实物参考。
四、小结
惠民县博物馆藏张之万山水画幅,笔墨工稳深沉、气韵雄秀苍茫,颇见绘画功力,代表了晚清时期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这批作品均有自题款,为我们了解其创作缘由提供参考,尤其是《仿项仲昭山水图》上的白文“子青”印文不见于以往著录,为我们研究张之万书画用印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参考文献:
[1]南皮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皮县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2]张哲荪.状元宰相张之万[M].天津:天津外语电子音像出版社,2011.
[3]范金民.晚清江南士大夫的致仕生涯——以顾文彬为中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4(01):1-24.
[4][清]李铭皖,冯桂芬.苏州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
[5]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吴县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6][清]褚人获.坚瓠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7]沈慧瑛.张之万在苏州的朋友圈[J].档案天地,2015(06):24-28.
作者简介:
李博文(1992—),男,汉族,山东惠民人。大学本科,历史学专业,文博馆员,研究方向:齐鲁历史文化。
王丽丽(1985—),女,汉族,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历史学专业,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学。
丁涛(1991—),男,汉族,山东阳信人。硕士研究生,历史地理学专业,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