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洁 金子曦
近日,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中指出“加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工业绿色发展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明确转型活动目录、披露要求、产品体系和激励机制等核心要素”,谋划未来转型金融发展思路。近年来,转型金融逐渐成为重点话题,作为与绿色金融的有效衔接,构成可持续金融的重要组成内容。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方,发展转型金融也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2019年3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发布的解释性文件中最早正式提出“转型金融”,并将转型金融定义为“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转型的过程中失去某些融资机会的国家或企业优化渠道、避免重大融资缺口或遭受社会经济冲击的融资活动”。随后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政府、组织与机构陆续加入到制定转型金融领域标准和框架的研究工作中。在国际组织层面,多家国际组织密切跟进转型金融发展并发布了系列指导意见。在国家层面,各国相关部门或机构也在积极开展转型金融领域标准与框架的制定工作。
发展转型金融的关键要素
从国际转型金融的实践以及我国转型金融提出的出发点来看,需要将支持标的、转型目标、转型路径、外部评价、信息披露等相结合,最终构成相对完整、系统的转型金融实施体系。
从支持标的来看,支持高碳行业转型无疑是转型金融提出的主要要义。在具体判断条件上,从国际来看,以欧盟2021年4月颁布的《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为例,转型金融支持与否的判断关键在于该标的是否有向低碳转型的明确路径,以及转型目标是否与《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相一致,支持领域涉及行业包括水泥、钢铁、铝业、基础化工,部分非煤能源等也被纳入该目录支持范围。从国内来看,转型金融立足国情和技术实际,按照“急用先行”原则,优先支持技术先进、碳减排效应显著的领域。目前,人民银行牵头从火电、钢铁、建筑建材与农业四个主要行业着手,推进转型项目标准与路径研究。
从转型目标来看,转型金融支持的目标更加强调“变化性”“行业性”,以确保转型金融所支持的经济活动,确实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达成。“变化性”是指在融资后,融资主体或项目确实可实现更低碳的发展目标。“行业性”是指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设定要体现行业特色,符合行业减碳的总体要求。
从转型路径来看,在符合《巴黎协定》等宏观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设定的自我减排目标通常是转型金融考核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该路径属于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措施,且需具备量化性,即该路径的效果可被客观计算与校验,以保证转型的科学、可行。
从外部评价与信息披露来看,持续有效的信息披露与外部评估是转型金融应用的必然要求,评价又与信息披露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转型金融体系的公信力。按主体分类,外部评价主要由公允第三方进行评价以保证公允性;信息披露则主要由融资主体对必要信息进行公开。按时间维度分类,外部评价与信息披露均可在融资前、融资中及融资后进行。按内容分类,外部评价与信息披露主要聚焦在转型目标与路径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实现程度。
转型金融市场现状与发展难点
转型金融市场实践正处于萌芽阶段,且有助于转型金融应用的市场配套正在建立。
1.转型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在探索转型金融的相关实践。银行作为国内绿色金融体系探索建设过程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参与主体,在绿色金融工具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转型金融作为绿色金融服务的有效补充,也离不开银行业的深度参与。2021年,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银行以ICMA《气候转型金融手册(2020)》为蓝本先行发布《转型债券框架》与《转型债券管理声明》,对电力、有色、建材、石化等高碳高污染行业项目提供债券产品支持。随后,包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浦发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先后在信贷方面做出实践,发放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转型金融贷等为高碳行业转型提供支持。
债券市场的转型产品不断发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先后发布了多个转型金融类指引的文件,推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转型债券、低碳转型挂钩债券等多个以债券为主的有助于高碳行业融资的金融工具。自2021年4月我国推出首个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以来,截至2023年末,我国境内市场累计发行专项支持转型的债券1464.4亿元,其中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1000.8亿元、低碳转型挂钩债券364.7亿元、低碳转型债券40.7亿元和转型债券51.3亿元,为电力、热力、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传统能源密集型产业参与“双碳”目标提供支持。
有助于转型金融应用的市场配套正在建立。基于既有的绿色信息共享平台、绿色企业与项目库、碳账户平台,与转型目标、路径、效益监测、评价与披露等有关的金融基础配套设施亦在部署实施中,例如衢州为辖内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交通与居民生活等六大领域的企业与个人建立碳账户,实时收集与记录碳排放信息,精准衡量降碳价值与潜能并实施差异化放贷;福建联通把碳排放、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数据汇集于碳排放在线监测与应用公共平台,为政府转型进程监督与企业落实挂钩目标的实现提供验证支撑。
2.转型金融市场发展难点
转型金融确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行业转型不稳定性较强、市场创新基础不足等困难。一是目标的科学性,考虑到转型的长周期,如何设定与气候变化目标相匹配的转型目标,目前仍缺乏科学、普适性的实施路径。二是技术的不稳定性,对于处于转型中的增量高碳项目,技术的突变可能导致原定转型目标滞后,如果缺乏银企合作的动态调整以及对金融投资的合理容错,将降低金融投资热情。三是企业规模、生命周期、所处产业链位置等因素都影响着企业的融资能力、转型能力以及风险抵抗能力,这会增加转型金融精准支持的难度,尤其是部分高排放企业或处于去产能转型阶段,企业融资能力有限,进而提高金融机构支持的谨慎度。四是“转型价值”还未能充分体现。转型是长周期的市场活动,转型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化需要立足长期视角,由于行业壁垒的存在使金融机构难以有效评估行业未来转型的经济效益,而且我国碳市场仍在建设,转型效益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尚在形成中,这就使得金融支持转型存在一定难度。
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的几点思考
1.战略层面稳妥有序发展转型金融
统筹发展与安全是意见中提出的重要原则,发展转型金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供给方,银行有必要从战略层面考虑发展转型金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锚定产业升级的关键领域与重点环节,从支持高碳排放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建立转型金融支持的总体战略。同时意见中也特别提出“严控金融资源投向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提示发展转型金融要把风险管理作为重要考量,包括通过压力测试等方法优化资产结构,进而科学合理地制定转型金融发展计划。
2.市场层面发展多类型转型金融产品
高碳行业转型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同高碳行业、不同转型路径等均可能面临不同的转型融资需求,这也需要金融机构创新多样化的转型金融工具予以支持。其中也涉及金融产品创新思路的调整,比如探索以投行化的视角发现高碳行业长期转型后的市场效益与经济效益,注重将转型金融与科技金融相结合,破题传统金融对转型领域覆盖不足的瓶颈;此外也需要发挥结构性金融产品的支持作用,更好匹配融资需求。
3.重视不断完善自身环境信息披露
环境信息披露是可持续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发展转型金融中也尤为重要。一方面金融环境信息披露将推动产业主体的披露活动;另一方面产业主体的披露活动也将赋能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为此从发展转型金融的角度来看,需要不断完善、优化披露的范围,逐步将对高碳行业的支持纳入信息披露范畴,同时将信息披露作为金融机构结构调整的重要参考;也需要实现环境信息披露的科学化,借鉴国内外机构提供关于评价企业转型能力、转型进程的相关方法,与金融支持相联系,实现对转型金融支持过程的有效披露。
4.推动建立新型转型风险应对机制
基于转型活动所蕴含的创新性变革,其风险内涵也发生调整,如由于转型而导致的企业经营风险、技术创新风险、区域经济降速风险等,风险的新内涵也需要相适应的新型风险共担机制。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金融机构可在新型风险机制建设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一是利用金融更好发挥风险定价的作用,以市场化的风险价格引导资源配置;二是密切与公共资金联动,利用混合融资等机制实现提供多样化的资金组合,推动不同类型风险的有效分担,提高转型投资的效率;三是建立转型融资的风险动态调整机制,通过调整风险管理流程,建立与转型风险类型相适应的应对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