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标题写作技巧分析

2024-06-20 13:28石云
摄影与摄像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电视新闻新闻报道

石云

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要想提升新闻信息的浏览量和传播量,就要充分发挥新闻标题画龙点睛的作用。电视新闻的标题有它的独特性,在电视屏幕上,标题与画面和声音同时出现,它需要与电视画面和新闻解说协调一致,同时又要起到补充、提示、提炼的作用。在采编制作中,电视人往往更注重完善声音和画面元素,标题写作容易被忽视,这使得这一重要新闻元素被浪费。作为电视工作者,如何为电视新闻写出一个恰如其分的标题,提升电视新闻的传播力,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话题。所以,本文将对电视新闻标题的主要特点进行阐述,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写作技巧,希望能够为同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正所谓:“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虽然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具有声画并茂的特点,并不只依靠于单一的文字,但一个恰到好处的标题,仍可以为吸引观众欣赏作品起到重要作用。电视新闻的标题实际上就是对报道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既要做到精炼、简洁,又要做到生动、准确。结合工作实践来看,一个优秀的标题,加上顺畅的解说和生动的画面,往往更能吸引观众注意力,引起好奇心或共鸣感,进而引导观众完整观看新闻内容。而想要写出恰到好处的新闻标题,就要熟练掌握电视新闻标题的规律和写作技巧。

电视新闻标题概述

电视新闻标题性质

电视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和含义的文字概括,它与电视新闻的声音和画面同时出现在屏幕上,是对声音与画面的补充。

它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一般短于新闻报道,起到概括新闻内容、揭示新闻主题的作用,所以往往呈现出简明扼要的特点,既要真实反映新闻报道的重要信息,又要涵盖所有关键新闻要素。

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

电视新闻标题在新闻作品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概括内容。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的内容,为新闻报道定位,让观众对接下来要表达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形成期待和预期。

第二,揭示主旨。电视新闻标题还要点明新闻主旨。如:新闻报道某老人意外摔倒,好心人将其扶起送往医院,但反被老人及家人讹诈。这篇报道的主旨就是“好心人反被讹诈”,所以需要新闻编辑从这一主旨入手撰写标题,揭示报道含义。这么做的好处是,促进观众对报道的理解和把握,产生共鸣。

第三, 补充信息。有时候,新闻的时效性很强,采编的时间很紧张,或者受到编排时长所限,新闻的音视频部分不能全部涵盖采编人员所掌握、或想要表达的信息,采编者也会将补充信息放在导语或者标题里进行传达。

第四,提高质量。电视新闻标题可以对新闻报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恰当、巧妙、有思想性兼具文采的标题,可以让观众对新闻报道的印象更加深刻,引发回味和思考,增强趣味性,从而更利于传播。如《有“服”同享 北京广播电视台上新服贸会》,利用“有福同享”的谐音,暗含了服贸会给北京经济和市民生活可能带来的福祉,读来也更有趣味。

电视新闻标题的主要特点。

以文字形式呈现

电视新闻报道作为视听作品,主要用声音和画面来传达信息,但是文字也是不可或缺的表达元素之一。呈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文字包括:新闻标题、人物身份信息、采访对白、时间地点和拍摄方式提示等。其中,新闻标题能帮助新闻报道强化表达的内容、确立表达的方向,揭示表达的主旨,是重要的文字表达元素。

与声画内容同时呈现

在一条电视新闻中,标题与音视频几乎同时呈现在屏幕上的。它们的内容宜相互强化、补充,而不是相互分散、冲突。

持续的时间短、呈现的空间小

标题作为电视新闻作品中的一部分,占据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多。时间上,它通常略晚于视频和音频出现,也会在报道结束前隐去。在实际操作中,甚至要求标题在屏幕上持续的时间不超过8 秒。空间方面,标题一般在画面底部呈现,在屏幕中也只占据很小的空间。所以在新闻标题写作中,应尽可能做到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呈现 “一过性”,一般不能反复看

电视新闻主要采用线性传播方式,不像纸质新闻或网络新闻一样,更容易反复观看、重复阅读。标题更是一闪而过。呈现 “一过性”的特点。

电视新闻标题写作技巧分析

鉴于电视新闻标题的以上特点,在写作时,笔者总结出以下技巧,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电视新闻标题写作要“贴”着内容走

由于电视新闻标题与正片的音视频内容同时呈现在屏幕上,当观众把注意力放在更为生动的视音频内容时,文字标题出现了,此时观众需要分出一部分注意力,来阅读这些文字。如果标题(文字)与当下播出的视音频内容(尤其是音频内容)高度一致,就会起到对新闻的强化作用。相反,则会消弱新闻主体内容。

如一则新闻内容如下:

按照相关要求,昨天上午10 时,2021 年度北京市级部门决算情况在各部门网站及首都之窗集中公开。记者获悉,除涉密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204 家市级部门,全部公开决算,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审查。今年是本市连续第13 年向社会公开市级部门决算。

数据显示,去年,市级各部门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及一般性支出40.6 亿元;市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2.99 亿元,比年初预算下降57.8%,节约资金全部用于保障民生和重大事项。

这条新闻原本的标题为 “本市204 家市级部门晒决算账本 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超40 亿元”,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前半句内容对应了新闻主体的第一段,后半句对应的是第二段。如果整个标题同时上,后半句的内容就起不到与视音频内容的对应,影响传播效果。更好的办法是分成两个标题,前半句“本市204 家市级部门晒决算账本”放在第一段时上,后半句“去年市级部门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超40 亿元”放在第二段时上,就会对应更为良好,内容更为贴近,强化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更有利于的观众理解、吸收。

电视新闻标题要言简意赅

前文所述,电视新闻标题往往持续的时间短、呈现的空间小。

科学家研究显示,人每眨一次眼能看7 个左右的汉字,如果电视新闻标题字数过多,需要观众眨几次眼,就会降低标题对观众的吸引力。标题过长会压缩人眼在其他画面的定格时间,进而影响观众观看新闻的舒适度。所以,只有尽量精简新闻标题,才能够让新闻画面的定格时间达到要求,使观众在观看新闻时能够看清画面。

另外,标题过于冗长,还会为字幕模板设置带来难度。电视屏幕宽幅有限,标题过长就需要压缩字体大小,从而变得密密麻麻、难以辨识,影响画面整体观感。

冗长的电视标题比比皆是。打开电视,《百姓身边榜样登上高校讲台 “建功新时代”百姓宣讲报告会清华开讲》《北京持续推进城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建设 让市民尽享别样水韵》《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上路 北京开发自动驾驶“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北京医疗机构全力应对呼吸道疾病就诊高峰 保障患者就医需求》等新闻报道扑面而来,这些标题都有一个特点, 就是冗长,仅保留标黑的部分就完全可以概括整个报道,精简后更容易读懂、看清,从而获取信息。

当然,想用寥寥数语提炼标题,不仅需要做减法,也需要有功力:需要写作人员对报道主题有深刻的理解,拥有文字把控能力。例如:电视新闻节目“走下墙、走上墙”,主要内容是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成为价值更高的建筑材料。在为该新闻作品拟定标题时,如果直接阐述事实,不仅缺乏新颖性,还会导致标题过于冗长。经过反复推敲和斟酌,新闻编辑最终决定分解新闻事实,分别用简短语句概括各部分内容,其中“走下墙”主要指推墙、拆房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而“走上墙”则是将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变成建筑材料,并重新应用到建筑施工中。这一新闻标题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十分巧妙。

再如《十渡镇村干部走出“手绘地图”》,说的是受“23.7”特大暴雨影响,北京房山区十渡镇道路遭到严重损毁,村干部跋山涉水,带着镰刀和绳子,摸索走出一条条路,再把这些道路用手画出来,指导村民出行和抗震救灾。标题中,手和脚的“替代”与“换位”,凝练、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村干部的担当、作为,勤奋与智慧。

电视新闻标题要通俗易懂

电视新闻作为现代传媒,主要面向大众服务,要尽量用大众的语言去表达。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新闻内容涉及专业知识,存在一定的壁垒,观众不易理解。为了消除壁垒,就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和替代。拟定标题也是同样。例如,一条新闻要表达的内容是“北京通过调查企业耗能量,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予以‘否定,为我国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良好基础。”为了便于理解,编辑起标题为“给耗能污染大户戴上紧箍咒”,这其中借鉴了《西游记》里大众耳熟能详的内容,达到了通俗易懂的效果,减少了观众的隔阂感,可算是点睛之作。类似的标题还有《墓园暴利 人“死不起”了》,用“死不起”,来表达高价墓地,给逝者家属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职称评价不再“一尺量” 北京完成职称制度改革》中,用“一尺量”替代“评价体系单一”,更加一目了然;《北京动物园动物避暑有“凉”方》中取“凉”与“良”的谐音,表现了园方费尽心思为动物们送清凉的拳拳爱心;《高“炎值”和高“颜值”天气同时在线 北京又现“冷涡蓝”》取“炎”和“颜”的谐音,表达高温与蓝天共存的现象;《首届链博会迎来公众开放日 市民“链”上健康生活》,取的是“链”与“恋”的谐音,凸显了链博会给市民带来的美妙感受,这些都让表达更生动更易懂更贴近。

力求通俗易懂的做法,在目下新媒体的报道中尤其被广泛使用。但通俗不能媚俗,要警惕沦为“标题党”,在标题写作时,不能哗众取宠、文不对题、喧宾夺主,轻则分散观众的注意,重则引起不适和反感,甚至产生误导。

电视新闻标题要突出价值

对新闻标题更高的要求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作品的价值,让观众透过标题对新闻报道产生好奇、启发和共鸣,从而升华报道主题。新闻的价值在于,作品中各种要素的总和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程度。标题作为要素之一,是点明新闻主题、表达新闻内涵的关键,所以应着重体现价值。例如:新闻标题《三个代表在基层:政‘误公开顺民心”》,报道内容是政府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时,面向人民群众公开的不应该是政绩,而是工作中的失误,这也是鞭策自己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工作失误的一种体现。标题中将“政务”改为“政误”,能够让观众看后浮想联翩,思考究竟是错别字,还是另有他意。一字之差,体现出了新闻的价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同样的还有《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京津冀协同创新“粮满仓”》中,用“粮满仓”与盐碱地相呼应,说明借助农业科技,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大有收获,体现的价值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其利断金;《北京冬奥影响持续 冰雪消费逐步释放“热效应”》,更多人因冬奥会,了解和爱上了冰雪运动,愉悦了身心,强健了体魄,也因此带动了文旅体消费,为经济发展添上了“一把火”,体现的价值是冬奥会为国人留下了宝贵遗产。

合理使用修辞手法,体现语言的美感

电视新闻标题想要充分吸引观众注意力,不仅要立意新颖,还要尽可能使用修辞手法,突出语言的美感和魅力。常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对偶、设问等。其中,排比、对偶手法在现在的新闻报道中用得尤其多。排比就是将相同、相似结构的句子排列到一起,进而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将其应用到新闻标题中,能够使标题语气一贯、节律强劲,并且能够对标题含义进行延伸。对偶手法也叫做对仗手法,就是将相同自主、相同结构的短语和句子排列在一起,表达出相近或相反的意思。将其应用到新闻标题写作中,主要用来渲染气氛,引发观众共鸣。设问手法用来强调语气或某部分内容,是一种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将其应用到电视新闻标题写作中,能够引人深思。

例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100 天新闻现场直播中的《一起奔冬奥、一起向未来》《山峦叠翠 云卷云舒 冬奥城雨后如仙境》等标题,就是使用了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从而节奏和谐、层次分明、朗朗上口、更富吸引力。

电视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重要补充,它有着与音视频同时出现,呈现时间短、空间小,线性传播等特点,在写作中应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既要突出重点、点明主题、立意新颖,又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体现语言的美感,进而提高新闻整体质量,能充分吸引观众眼球,增强传播力。

(作者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电视新闻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