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梅
“长江黄河之源,是一片青色的海。虽然大美无言,自有风骨在……”2020年,一首反映青海生态文明建设、青海人开拓精神和对高原未来美好憧憬的歌曲《青海情》不胫而走。与此同时,演唱者郭彦华(又名郭艳华)也被越来越多的青海人所熟识。
长发垂肩、双眼含笑,生活中的郭彦华就像一个普通的邻家女孩,温柔而亲切。但在舞台上,她一开口亮嗓子,就像一株开放在百花丛中的牡丹——“白牡丹白着耀人哩,红牡丹红着破哩!”
郭彦华出生于青海,在音乐艺术道路上,她披荆斩棘,一路高歌,斩获了国内多个音乐比赛大奖。作为从青海走出去的女高音歌唱家,多年来,她用一首首动人的歌曲赞咏着青海的山水人文,也用自己的真诚传递着善良与爱……
苦难中不忘梦想
1984年,郭彦华出生在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当年,不管是她的出生地连丰村,还是度过童年时光的口子村,几乎都被贫困笼罩,山大沟深、常年干旱,村民基本靠天吃饭,除了种地,郭彦华家几乎再无其他创收的营生。较之其他村民,郭彦华家更是困苦,因为上一辈之间的特殊原因,她家土地少得可怜,几乎没有片瓦遮身,一家五口只能寄居在村大队的公社房。当时,一个没有土地的农民,几乎没有立身之本。郭彦华家是村子里的贫困户,一家人就靠着政府发放的救济粮艰难度日。为了补贴家用,在郭彦华5岁的时候,她的父母去矿上挖金子,可惜钱没挣到多少,母亲却因劳累过度伤到了腰,久拖不愈,只能做手术,一家人东拼西凑终于借到2000元手术费,但也因这一笔巨额债务,生活又进一步陷入贫困。
在郭彦华的记忆里,她的童年似乎时刻被贫困裹挟着。她说:“我回忆过往时常常会想,那时候怎么会那么穷,家里常常连一块钱都拿不出来。因为穷,我几乎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甚至因为交不起4块钱学费而辍学。”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青海农村不少脑山地区的群众开始了一次向新疆、甘肃等地的移民潮。当年,在大伯的帮助下,郭彦华的父亲先期到甘肃玉门种地考察两年,盖了两间土房。做足准备后,1997年2月,郭彦华的父亲最终决定带着全家人搬迁到甘肃玉门,一家五口带上少得可怜的家当,坐上了一辆破旧的东风车。走的那天,全村的人都来送他们,父亲、母亲哭得一塌糊涂,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仿佛是要永别一样。那种离别的沉痛感,让郭彦华至今记忆犹新。
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一家人最终到达了目的地——玉门市赤金镇东湖村。下车后,一家人茫然四顾,脚下只有一大片望不到边、几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可是,他们却在这片盐碱滩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政府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只要他们肯努力,除了分得的地之外,新开垦出的盐碱地也属于他们。这对于多年来没有土地的一家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此后,一家人开始齐心协力开辟自己的新家园。房子不够住,他们便一块一块倒胡墼(北方人制作的一种泥砖),去废弃的农场捡旧砖,砍去旧砖上的水泥再带回家二次使用。土地不够,他们便一点点开垦盐碱滩,从一分地到一亩地,再到更多的地。第一年和第二年,家里开垦的盐碱地根本不长庄稼,为了贴补家用,郭彦华只能辍学在家务农,到农场打工、做饭、做女工等。年复一年,生活渐渐好转,郭彦华家的房子从一间土坯房变成了一面近200平方米的砖房,粮食也有了盈余,可以用麦子换一些水果、蔬菜。物质生活的变好,唤醒了郭彦华内心深处想读书、想学唱歌的梦想。
郭彦华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唱起歌来清亮悦耳,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歌唱家,只是贫困的生活压抑了她的天赋。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她开垦过荒地、打过胡墼、捡过砖、锄过地、收过麦、背过土、碾过场,在农场打各种零工、替别人家拔过草,还到铁路沿途捡过废品……再苦再累都坚持了下来,抚慰她内心的正是音乐。田间地头务劳农活的时候,收纳针线缝缝补补的时候,青海“花儿”或流行歌曲时常在她唇间流淌……
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年岁略大些后,郭彦华便开始外出打工赚钱。她干过很多工作,做过保姆,在商场门口卖过鞋油、擦过皮鞋,在理发店当过学徒,在饭馆做过服务员,在舞厅驻唱……对郭彦华来说,那段岁月是痛苦的,但也是她最为怀念的。
在玉门打工期间,她曾在一对油田退休老职工夫妇家中当保姆,主要工作就是给他们做饭和收拾屋子,郭彦华说:“现在回想,那时虽然自己做得不是很好,但爷爷奶奶从未说过我。每天晚上,爷爷喜欢看新闻联播,可我却喜欢看唱歌的节目,为此我和爷爷还时常争执。最后,往往是爷爷让着我。后来,奶奶先走了,没多久爷爷也走了,他们的孩子对我也很好,他们曾介绍我到哈密油田上班,但因为求学的梦想,我婉拒了他们的好意。”
之后,郭彦华又凭借自己的唱歌天赋,找到了一份在舞厅驻唱的工作。其间,在玉门老干局上班的熊亚琴老师给予了郭彦华不少的帮助——和她一起跟随玉门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下乡演出,帮她化妆,照顾她的生活,这也让郭彦华积累了不少舞台经验。驻唱期间,郭彦华一直吃住在老板娘罗玉萍家里,罗玉萍不仅在生活上对她多有照料,还允许和鼓励郭彦华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家教小甄老师那里接受文化课辅导,为她省下了一笔学费。还有不是亲姐胜似亲姐的王富萍……
一直以来,郭彦华感恩遇到的每一个人,是他们的爱和关怀扶持着她一直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进。“其实,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人生走过的路上总能遇到一些良善的人,他们总是竭尽所能地帮助我。”郭彦华说。
姑娘大了,就该嫁人了,郭彦华也不例外。在玉门,找一个石油工人嫁了,是很多打工姑娘的梦想。郭彦华的母亲希望她能学一门裁缝或理发的生存技艺,再找一个石油工人嫁了,过上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可是郭彦华深知,这不是她想要的。她对母亲说:“如果不能再次走进学校,宁愿认命当一辈子农民。”
2002年,郭彦华迎来了人生中一次难得的机遇,那时,她在一家理发店工作。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老顾客郭叔叔(做保温材料的商人)来理发,因为是熟人,洗头时二人闲聊了起来。郭叔叔问她:“你学了手艺以后是想自己开店还是一直打工?”郭彦华说:“我才不要开店呐,要是有机会我想去上学。”郭叔叔偏头抬眼看了她一眼,惊讶地说:“想上学,学什么呀?”郭彦华说:“上什么学都可以呀,要是能上个可以学唱歌的学校那就最好了。”
当时,郭彦华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闲聊,可没过几天,郭叔叔却给她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郭叔叔找到郭彦华,说:“我女儿在西安欧亚学院上学,我让她帮你打听了一下,有两个信息,西安音乐学院附中没有声乐,陕西省艺校有声乐。你自己考虑一下,要不要去报名。”郭彦华听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怕这么好的机会只是镜花水月,直到郭叔叔将陕西省艺术学校的纸质招生资料交给她,她才相信这是真的。
郭叔叔带来的资料对于郭彦华来说,宛如久困沙漠的人看见了一片绿洲,是雪中送炭,更是玉汝于成。因为报名时间很紧迫,郭彦华毫不犹豫地拿着行李坐上了去陕西的火车,因为她知道这可能是她最后的机会了。
追梦路上脚步不歇
从玉门到西安的绿皮火车一路驰骋,郭彦华就像古时进京赶考的学子,既忐忑不安又满怀期待。
一路辗转,到达西安后,来不及休息的郭彦华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陕西省艺术学校。在招生办门口,她深吸口气,理了理自己有些泛旧的衣服,做足心理准备后,敲开了门。她记得,招生办接待她的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师,她恭敬地递上了资料,招生老师阅后却拒绝了她,只因她的报考年龄已经超了,不甘心的她向老师诉说了自己报名之路的艰辛和求学之路的坎坷。她说,她只求一个可以参加考试的机会,如果考不上,她就认命回家。她的真诚感动了招生办的老师,最终,郭彦华顺利地报了名。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也许是对郭彦华多年不断努力学习的回报,虽然没有弹过钢琴,不懂乐理,不识乐谱,但凭着多年的文化知识积累,郭彦华顺利通过了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两轮考试,被录取了。在那个酷热难耐的9月,郭彦华终于如愿再次走进了学校。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甚至没有告诉父母亲真相,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梦想。她只告诉家人,自己去西安打工了。
郭彦华的忽然离开,让父母担心她是不是被男孩子骗走了,在罗玉萍的解释和保证下,父母才勉强相信她是去打工的。直到她读中专二年级时,因入党需要户籍地开相关证明,她的家人才知道她在西安上学。郭彦华的母亲曾形容去她村委会帮郭彦华开证明的经历:平常难走且长的路,骑着自行车,开心到不知怎么到的。
入学后的郭彦华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收着知识。她虽然比同班同学大四五岁,但知识储备却不如他们。来不及自我怀疑,她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了失落感,在班主任崔新民老师和专业老师陈玲的帮助和指导下,投入到学习中。她每天6点起床跑步5公里,7点准时进琴房,8点去上文化课,所有课程都是从零学起。
郭彦华说:“在任何课堂上,我都喜欢坐在第一排,只为更集中精神地学习。”在上视唱练耳课时,她喜欢坐在钢琴背后,只因在跟不上进度时,不让人看见她的眼泪,她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学习。在艺校的三年,她没有浪费过一点儿时间,始终不畏霜寒、不惧风雨,最终拿到了学校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2005年,她荣获全国“新华保险杯”声乐大赛青年通俗组银奖,首次捧回大奖,令她激动,让她振奋,更让她在追寻音乐艺术梦想的道路上增添了自信。
2006年,从陕西省艺术学校毕业后,郭彦华参加了高考,最后选择进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音乐学院,跟随卢俊丹老师继续深造。这期间,她除了不断加强自己的音乐素养、理论水平之外,又陆续获得了一些奖项。毕业那年,郭彦华有被招录为一名文艺兵的机会,可是她放弃了——尽管她知道只要抓住这次机会,她便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2009年,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归来的夜莺”独唱音乐会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举办。那是她第一次在现场听独唱音乐会,舞台上的吴碧霞就像一个发光的太阳,她的歌声响彻云霄,直击郭彦华的灵魂深处。
那场高水平的音乐会,对郭彦华的触动很深。她觉得,在音乐艺术的道路上,她决不能止步于此。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未来的路还很长,她想继续提升自己,走上更高的艺术舞台。因此,在婉拒了部队的招录后,郭彦华决定北上寻找吴碧霞的老师邹文琴教授学习。
“北漂”十年初心不改
邹文琴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是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是吴碧霞、韩红、雷佳等众多歌唱家的老师。大学毕业后,郭彦华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成为邹文琴教授的学生。为此,她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北漂”之路。
郭彦华至今还记得初次见到邹文琴教授时的场景。当时,郭彦华在邹文琴教授授课的教室门口驻足许久,远远看着邹教授不敢上前。直到许久,在她做足了心理建设后,她才心怀忐忑地走到了邹文琴教授面前。邹教授待人和蔼可亲,她高雅的仪态和不凡的气度,既让郭彦华安心,又让她敬佩。略作调整后,郭彦华说出了自己想跟着邹文琴教授学习的愿望。
看着眼前有些自卑和紧张的郭彦华,邹文琴教授面带微笑地说:“今年我带的学生比较多,加之身体不是很好,所以我们只能过段时间再说。”初次见面,虽然邹文琴教授婉拒了郭彦华,不过她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时常进课堂听课。
在等待成为邹文琴教授学生的那些日子,她异常失落,有时躲在出租房里十几天不愿出门,陕西省艺术学校的陈玲老师打来电话安慰她、鼓励她,她才慢慢振作了起来,主动去学习拉丁舞,学习书法,还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个人综合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
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郭彦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舞台上,豪爽大方的她给评委和现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信天游》到《我热恋的故乡》,从青海《民歌对唱》到《脚户哥和尕妹妹》,她凭借自己宽阔的音域,将青海民间音乐与流行歌曲的动感节奏结合,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个人风格。一曲高亢激越的青海“花儿”《脚户哥和尕妹妹》更是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一溜溜山(来者)哟,两溜溜山,三溜溜山(呀)脚户哥下了个四川(哟),脚户哥下了个四川……”在她婉转悠扬的歌声里,人们仿佛看到了赶着驼队、唱着山歌的脚户哥一路下四川,尕妹妹依依不舍前往送行的场景。经此一役,郭彦华声名鹊起,收获了一众粉丝。最终,获得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2011年度最佳民歌手的称号。
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郭彦华奔走于各地的演出舞台,和很多歌手同台。舞台上的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她的台风和表现力也越来越稳。与此同时,她依旧等待着成为邹文琴教授学生的机会。经过两年舞台磨练的她,歌唱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2012年3月8日,对于郭彦华来说,是这辈子都难以忘记的日子。那一天,郭彦华趁着“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去看望邹教授。当时,邹教授正在306琴房给学生们上课。看到郭彦华,邹教授将她叫到身前,说:“彦华,你周四下午第二节课来上课吧!”邹文琴教授短短的一句话,仿佛在郭彦华心中投下了一块巨石,一时间激起了千层浪。郭彦华听了邹教授的话后,先是一愣,随后便号啕大哭,邹文琴教授终于收她为徒了。自此,郭彦华便开始潜心跟着邹文琴教授学习,专业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在和邹文琴教授学习期间,郭彦华还跟着《星光大道》栏目组参加了一些演出。可是随着演出机会越来越多,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好,郭彦华却发现,除了在台上那几分钟是实实在在的之外,她大量的时间都被浪费了,她的内心变得越来越空虚无助。
遥想当年,郭彦华来北京的初心就是学习。如今,她遇到了那么好的老师,更应该努力投入学习中,唯有学习才能让她日渐烦躁的心变得平静,于是她推掉了所有的演出,决定继续深造。她向邹文琴教授表达了自己想考研的想法,邹教授说:“很难,可能考不上。”郭彦华说:“一年考不上就两年,直到考上为止,没有时间限制。”
考研期间,为了支撑自己的日常开支,郭彦华和妹妹开办了一家艺术培训中心。中心由妹妹专心打理,郭彦华则专心考研。此后,一次一次的失败气馁后又重整旗鼓,郭彦华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考上。每年考研前的一段时间,郭彦华对学习可谓废寝忘食。父母担心她,暂时留在北京照顾和陪伴她,害怕干扰她的学习,好几次父母做好她爱吃的拉条子,却只能悄悄将饭菜放在房间门口。可是,饭菜常常放凉了,她都没动一筷子……
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2016年12月,郭彦华第四次走出考场后,她预感,这次她可能要成功了。四年考研路,让她的初心更坚定。2017年4月,她终于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的研究生,这四年的破釜沉舟,这四年在父母眼里有点“疯癫”的女儿,终于绷不住,泪水成行。
考研的四年里,郭彦华的事业也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2014年,她发行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华灯初上》,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2016年,她成为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特约励志歌手。她也多次登上青海卫视春节联欢晚会,演唱多首作品。2016年,她在北京成功举办“今生情可鉴”个人演唱会。她和妹妹创办的艺术培训中心,到2017年已有三百多名学生。但在考上研究生的那一刻,她就决定关闭培训中心。妹妹也曾提议可以帮她继续运营培训中心,但被她拒绝了,因为她不想在上学期间为任何事情分心。
读研期间,郭彦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学习的执着,对这次机会的珍惜。读研第一年,郭彦华就选了别人花三年才能学完的课程,除了去上专业课,郭彦华从早到晚几乎都在中国音乐学院新教学楼。她每天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时刻谨记不能浪费时间。三年里,她先后获得一等奖学金、特等奖学金和教育部国家奖学金。在校期间,先后在中国音乐学院、青海大剧院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展示了自己不俗的歌唱实力,获得巨大成功。2020年6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硕士学位。
回归故土,深情诠释《青海情》
故乡难忘,故土难离。在外漂泊多年,郭彦华和父母始终忘不了故乡。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她的父母还是选择落叶归根,将房子买在了乐都老家。如此,她时常往来于北京与青海之间,发展演唱事业。
郭彦华参加了青海西部农展会开幕式,演唱个人单曲《吉祥赞》;2018年,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音缘”郭艳华硕士独唱音乐会;2019年1月,在青海大剧院举办“歌迎新春 感恩家乡”独唱音乐会,惊艳四座,同年8月,郭彦华获得首届“中国声乐人才培养计划”之“全国青年声乐大赛”中国声乐组优秀表演奖;2019年底,在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现场,郭彦华以一首青海“花儿”《上去个高山望平川》获得评委肯定,入围决赛……每次演出,她总能用自己专业的素养、高超的技巧,赢得观众和评委的喜爱。
2020年,郭彦华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当时,由著名词曲作家刘郎先生创作的歌曲《青海情》正在寻找最佳的演唱者。“长江黄河之源,是一片青色的海。虽然大美无言,自有风骨在。有人说,你是遥远的地方却有着四方的鸟儿安家来。我和这一草一木,都是高原的儿女。我和这一山一水,都是大地的后代……”当她第一眼看到这首歌曲时,便热泪盈眶,她似乎能确定这是属于她的歌。“因为这里面的每一句歌词,都是我的心里话。我多年的经历、对青海的感情也被这首歌曲表达得淋漓尽致。”郭彦华说。
在郭彦华的印象里,故土青海虽然曾经很贫困,但是早已旧貌换新颜,青海是她最爱的故乡。演唱《青海情》,她甚至不需要用过多的技巧,歌里满满的深情便能让聆听者动容。这首歌也成了郭彦华录制最快的一首歌。“研究生毕业后,我用最短的时间找到了一首最好的歌。”郭彦华说。《青海情》一经发布就不胫而走,引起了青海人的共鸣。她将这首歌曲诠释得几近完美。之后,她又陆续推出了《十万朵雪莲花》《青海等你来》《日月山》《许你一生》《青海的风》《遇见都兰》《吉祥赞》等赞咏青海的歌曲。其间,郭彦华还陆续参加了青海卫视和重庆卫视春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幕式、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首届“长江音乐周”开幕式暨“长江主题”优秀原创歌曲展演、青海湖音乐节、安徽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开幕式、“国家六五环境日”演出等省内外大型活动。郭彦华的名字随着她动人的歌声飞进了千千万万青海人的心中。
艺术没有尽头,追求永远都在路上。2023年,郭彦华出演了歌剧《青春铸剑221》,这是对她艺术之路的再次挑战。因为她明白歌剧才是学院派专业歌唱演员的最高舞台,她希望通过表演歌剧勇攀歌唱艺术的高峰。
歌剧《青春铸剑221》讲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年大学生梁振道、李艳,工程师沈思源等无数有志青年秘密奔赴高原,在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221厂与“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日夜奋战,攻破重重难关,以热血青春铸就大国和平之剑,创造了“两弹一星”的故事。在《青春铸剑221》中,郭彦华饰演了女主角之一李艳。这是郭艳华在歌剧舞台上塑造的第一个角色,为此她做了全方位的准备,花费几个月时间沉浸式地“泡”在剧本里,只为完美地塑造这一人物。
2023年5月,当《青春铸剑221》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时,无数观众都被她饰演的李艳这一角色所惊艳。李艳这个不服输、不怕苦、重感情的角色,仿佛从历史深处缓步走来,向观众娓娓诉说着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往事。郭彦华不仅用歌声征服了观众,其自然、到位的表演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谢幕时赢得出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从《青海情》到《青春铸剑221》,从一首歌到一部剧,我感恩每一次的机缘,感恩青海省文旅厅和省演艺集团给予我的信任和平台,感恩家乡父老乡亲对我一直以来的支持与肯定。”郭彦华说。
音乐之梦,永远在路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青海不仅养育了郭彦华,给予了她更多的舞台,也为她提供了很多创作灵感。在郭彦华的基因里,似乎就隐藏着青海传统民间音乐的血脉。在外学习多年后,青海民歌深深地吸引了她。为此,她发起了“花儿里的青海”艺术项目,采访“花儿”代表性传承人,了解他们的故事,采录他们的歌声,打算将他们的故事编纂成书,将他们的歌声进行“经典化”加工,让“花儿”之声传得更远、更久。
为了完成“花儿里的青海”,她经常去拜访青海的民间艺人,她的脚步遍布西宁、大通、民和、互助、乐都、化隆、循化等地,与马得林、宋宝元、张英芝、李桂英、张存秀、王存福等青海“花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交流学习,汲取青海传统音乐的养分。
“我觉得我们这代人有义务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东西传承下来。”郭彦华说。今后,她会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到青海“花儿”的保护和传播工作中,将青海“花儿”之美传播得更广。
演唱艺术是郭彦华一辈子追求的目标,却不是她生活的全部。除了追逐更高的艺术表达,陪父母尽孝,郭彦华闲暇时常做的事情还有公益。
在郭彦华的音乐之路上,遇到过很多苦难和坎坷,所幸她也遇到过许许多多帮助和爱护她的人,给她支持、予她关爱。她总说她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她也是最能理解“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真谛的人之一。当她有了一定的成绩,可以帮助别人的时候,她也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尽己所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助他们完成求学梦想,为他们带去希望。
2019年,郭彦华用在“歌迎新春 感恩家乡”音乐会中筹集到的所有善款,为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仓家峡小学捐赠电子钢琴、滑梯等教学教具,并个人出资聘请教师为仓家峡的孩子拓展音乐知识……
播撒爱心,真情永溢。多年来,郭彦华始终用心坚守慈善,用爱浇灌成长,终也结出了爱的果实。2019年,她更是被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了“扶贫助学爱心大使”称号。郭彦华说:“我希望用自己的绵薄力量来帮助更多的人、传递更多的爱。”
从青海高原的深山大沟,到中国音乐最高学府,郭彦华的前半生始终奔走在追梦的路上,不敢停歇。执着如她,只身走过人生的崎岖与坎坷,只为追寻心底音乐梦想;努力如她,通过不懈的追求,最终攀上了音乐高峰;感恩如她,用心、用情回报那些帮助过她的人……面对别人的褒奖,郭彦华始终坚定初心,她说:“艺术的境界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的音乐艺术之梦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