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隽
5月25日至26日,第十九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吉林省吉林市举办。
在“新质生产力驱动现代化农业新发展”分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展望大会执行主席许世卫,就农业数字化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等话题,和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悄然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数字农业的应用为农业组织方式带来重大变革,我们要利用这个‘新农具,助推农业从‘经验种植向‘科学种植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许世卫表示。
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手段破解农业难题?
许世卫认为可从四方面着手:一是应用数据力量,提升产业链效率;二是应用数据技术,贯通协调产业链环节,重构农业产业链;三是融合数字化技术,建立更为丰富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形成新的产业空间;四是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化解产业链重大风险。
“农业数字化体系的搭建,首先要做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传统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也要加快算力基础条件建设等;其次是进行农业数字化技术突破,特别是‘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这不仅要依靠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更要依靠一线企业的力量。同时,还要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做好数字化产业服务。”许世卫强调,农业数字化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次革命,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是现代农业风险防范和科学管理的高端工具,能够有力推动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及农业监测预警的相关内容。
“农产品全产业链包括生产、加工、贸易、消费、市场多个重要环节。各环节紧密关联,环环相扣,存在相互依存关系。长期以来,全产业链的平衡性、衔接性、关联性问题极难解决,迫切需要应用监测预警技术手段,加强调控。”许世卫表示。
他表示,当下破解农业难题,需要通过新的突破性技术手段,精准发现问题,系统处理难题,实时监测产业动态变化;用数据的力量提升效率,通过关联数据,促进各类要素匹配,形成更好的技术模式;应用互联网、传感器、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获取产业过程信息,开展数据分析,形成解决方案。
“我国农产品监测预警长期面临三大技术难题,一是农产品类型多,二是生产地域广,三是产业链长。数字技术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空间,数字化方法能够为打通延伸农业产业链、破解产业内部驱动力不足等提供巨大助力。”许世卫说。同时,他表示要让监测预警技术发挥更大作用。只有将监测预警工作放在更高位置上对待和布局,农业强国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才能事半功倍、少走弯路。
根据吉林市政府的数据,吉林市2023年粮食再次实现了大丰收,总产量达到了93.45亿斤,高基数上增产2.36亿斤,平均亩产增长近16斤。本次论坛展示了很多令参会嘉宾印象深刻的“土特产”,例如优质大米、中药材、食用菌、山珍食品和白桦树汁等。
“吉林市在农业方面资源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目前吉林市推出了很多特色土特产,建议吉林市不断完善优化现代农业产业格局,重视农业大数据应用,真正把数字技术融入到农产品当中去,开展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保证农产品产业链稳定生产, 变‘土特产为‘金字招牌。”许世卫说。
他表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让农业成为让人人向往的产业。
“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分散经营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所以现在讲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积极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教育,打造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力量在全国范围普及和推广智慧农业理念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年轻人热爱农业,加入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许世卫说。
他认为吸引年轻人在农村从事农业至少有两个条件,第一是要提高当下农村农民生活水平,优化改善发展条件,让年轻人看到如今农民生活的新面貌。“要让年轻人看到,他们的父辈们即使老了,在农村同样生活有保障、生活很惬意、生活也幸福,年轻人眼见为实,就会有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内心愿望。”
第二是加快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数字化改造,推进智慧农业发展,逐步把智慧农业作为引领式的生产方式。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技术与应用模型,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用好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模型算法技术、监测预警技术,大力推进智能农机装备应用,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形成农业新场景、新业态,让农业从业者有更好的生产生活、工作居住环境,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收入,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热爱农业、从事农业。
责编:郭霁瑶 guojiyao@ceweekly.cn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