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勇
热点聚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从淄博“赶烤”到各地文旅局长披挂上阵,再到“尔滨冰雪文化”,还有今年爆火的天水麻辣烫,不少城市纷纷借势网络流量,积极发展文旅产业。
纵深剖析
1.文旅发展,要立足城市实际,根植地域特色。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宝贵资源。城市应该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对于独特、有深度的旅游体验的需求。例如,山西大同市既有闻名天下的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也有独具特色的大同火山群地质公园、土林公园。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文旅发展,要拓宽传播渠道,学会因时借势。在信息时代,有效的营销推广是提升城市旅游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城市要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开展多元化的营销活动,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例如,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的“唐宫少女”、重庆“轻轨穿楼”……纷纷引爆网络。城市爆火的背后是互联网+文旅融合后集体迸发的结果。
3.文旅发展,要提升服务意识,多方共同参与。除了通过互联网塑造城市IP、讲好城市故事,城市也要主动提升服务意识。当前旅游市场强势复苏,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一场服务大考。各地可以借鉴哈尔滨的经验,从提升旅游感受和体验入手,通过有温度的城市管理让游客感受到整个城市的好客、热情和温暖。城市在发展文旅产业的过程中,政府随时在线、全民共同参与和产业融合多方努力,既能为游客带来更多可见、可感、可信的正向体验,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市民的主人翁意识。
任务驱动
素材积累1:
挖掘历史原味,
推广沉浸体验
酒肆里,“李白”与来客吟诗斗酒;店铺间,“卖炭翁”穿行其中……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除了能够看到《霓裳羽衣舞》《大唐燕乐》等演出,游客还可以邂逅“贩夫走卒”,甚至与历史名人不期而遇,在沉浸式游览中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尽可能如实还原当时的历史风貌,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文旅融合首先要把文化的“内功”练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1月23日)
解读:
文旅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是展现新时代城市风貌的良好契机,各地应深入发掘文化底蕴,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地特色的旅游定位,让游客想来不想走。
素材积累2:
影视与文旅碰撞,
文化与经济共荣
近日热播的剧集《繁花》受到观众喜爱,与此同时,电视剧也带动了取景地上海的文旅消费。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出行的愿望和需求日益增强,优质影视剧展现的地方风景和人文风情,往往能够激起观众的憧憬和向往,由此拉动“影视+旅游”消费增长。与此同时,高热度也助推当地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文化成色越来越足,成为经济社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影视与旅游互惠互利、双向奔赴,让“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效果凸显。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1月11日)
解读:
“影视+文旅”的成功,依靠于影视作品本身过硬的质量和地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两者缺一不可。旅游目的地要加强创意和策划,将影视的短暂拉动效应,变成经典旅游目的地的“长尾效应”。
多方观点
地域出圈,乡村接客,文旅的“下沉之路”
◎秦黛新
近些年,从西安、杭州这些如雷贯耳的“网红之都”,到淄博、哈尔滨这样的“翻红之城”,再到天水这样默默无闻的小城市,网络流量正像繁茂的大树一样,以无数的枝丫深入大小城市和乡村,就如血液流向毛细血管。当下的文旅发展,呈现出明显下沉的趋势。
当然,这也是一个契机,让我们从镜头之外,近距离接触那些身处大山中的乡村文旅创作者。在他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社交平台的助农价值,更看到了年轻人追逐梦想的力量。这些扎根在乡村和县城的创作者和文旅商家们,构成了一个个小地方通过互联网向外奋力伸展的中流砥柱。还有数以亿计的普通用户,他们举起自己的手机,记录、发现、发掘,一个不经意间的随手分享,就可能带火了一个城市、一个景点,或是某个细微的事物。这正是文旅下沉的基本盘。
现象级出圈事件、文旅消费拉动需要地方政府、企业、民众等主体全方位联动。细节最具“杀伤力”,而如何在细节上下功夫,才真正考验一个地方在流量到来前夜的真功夫。文旅下沉对县城和乡村地区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看见趋势更要顺应趋势、理解趋势,将经验和规律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摘编自《半月谈》2024年4月12日)
从实景演出到虚拟沉浸,
戏剧与文旅的融合共生
◎孔德罡
一直以来,戏剧都在文旅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戏剧在彰显地域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更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各大旅游景区成功的戏剧融合实践,促使城市的文旅开发将目光投向戏剧。要让戏剧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成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娱乐方式,进而辐射到旅游产业,仅仅推广发生在剧场的戏剧演出显然是不够的,戏剧与城市文化之间的融合需要“新的玩法”。
随着互联网和视觉技术的发展,不少旅游景区都开始推出景点的虚拟电子化空间,让观众能够足不出户在网络上沉浸式游览。网络形式实现了现实游览中无法发生的表演式互动,赋予观众特殊的私人化体验。这种发生在虚拟空间中与戏剧表演密切结合的沉浸式体验,突破了现场和感官的限制,展现了戏剧和文旅融合的广阔未来。
从大型实景演出、戏剧节,到驻场沉浸式演出乃至发生在“元宇宙”的虚拟现场,戏剧独特的“事件”性、现场性和艺术感染力为文旅产业增光添彩。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表演形式的开拓创新,戏剧在与文旅产业的融合过程中不断自我转变,这一古老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文化娱乐选择丰富的新时代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