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农村人居环境评价

2024-06-19 17:10:20王鑫
上海工艺美术 2024年2期
关键词:人居权重村民

王鑫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是保障村民生产生活的重点。通过对某个皖南村落的走访调查和问卷研究,通过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的五个尺度,以层次分析法等数据处理方法,得出每个尺度的详细打分,对于该地的人居环境作出评价。并以此对该地的人居环境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

乡村人居环境问题,关乎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起居问题。而在近年来,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美丽乡村”等建设,一方面针对农村的人居环境做出优化建设,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安全,另一方面,由于地方的把控不当或者建设时的某些地方的考虑不周,往往这些建设有可能破坏原有的村庄特色或者自然环境。因此研究了皖南的一个自然村,以探究其人居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处于怎样的情形。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人居环境评价研究是在不断地中西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在西方人类聚居学和分析法的理论框架下逐渐兴起的。中国的人居环境研究比西方晚一些,但乡村人居环境由于国情和社会特点的原因,要比西方国家的研究层次更加丰富一些。在中国,吴良镛先生以道氏研究为基础,阐释了人居环境学这一新的学术理念和学术体系,提出要从全球、区域、城市、社区(村镇)、建筑等不同尺度对人类居住进行不同尺度的研究,包括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推动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所以重点介绍国内农村主要居住环境的研究内容以及目前的状况。

农村人居环境是在评价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基础上,探索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特征的动态复杂系统,是以朱彬等研究为代表的多种物质组合的综合表现,是江村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总称。杨兴柱等人建立的皖南旅游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李伯华等论述了乡村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运用了自组织演化理论。目前,国内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人居环境特征和质量的评价,而缺少对农村人居环境理论的探讨,这是城市化影响下农村人居环境特征的变化。

三、调查现状

1.潘村区位

潘村位于安徽省宁国市的西部,属于青龙乡龙阁村。地理位置非常偏僻,需要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才能进入,其中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为山路(图1)。

2.自然条件

潘村处于皖南丘陵带的山谷地带,平面地形在周边地形中属于相对平坦地带,村落形态有相对大的自由度。潘村周边丘陵属于相对较缓的丘陵,山腰处的建设相对较容易。潘村所在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又具有丘陵地带的气候特征,降水充沛,天气较周围城区平均气温更低。

村庄中有一条小溪流过(图2),以前承担着村庄的一切用水,该河流最终经青龙湾汇入西津河(水阳江支流)。由于地处接近小溪水源的上游地带,水体的水质量相对较高,水流平坦开阔处仍有较丰富的水生生物多样性。

3.社会环境

潘村主要为安庆移民,移民分两批次到达,早期移民占据了生产生活较为有利的山脚平坦区域,而较晚期的移民则分散在周围的山腰之上(图3),随着两批人的长时间共同生活,整个潘村的风俗风气是十分统一的。而随着近年来村落人口的撤离,山腰上的居民生活较为不便且孤单,居民纷纷将老屋抛弃,将新屋建在山脚人多处,所以逐渐出现向中心靠拢的趋势。潘村的社会活动大多以村口的小卖部及其门前的大片广场为中心,村民之间的联系紧密。潘村户数为43户,总人口约为170人,常住人口约为40人。

4.人居建筑条件

潘村的建筑从新旧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图4),第一个层次为基本没有改造翻新的老宅,这些老宅基本为土墙黑瓦,内部用简单的木构梁柱结构搭建,安全性较差,多为超过几十年时间的老宅;第二个层次为二十一世纪初翻修,将建筑的土墙改为混凝土墙,表面刷上白漆,黑瓦改为琉璃瓦,内部由木构改为砖混结构,稳定性较强;第三个层次为近期改造的,都是私人自费翻修,增加了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的装饰元素,更加美观。

从建筑外形上来说,属于风格较为混杂的南方村落民居,这与其移民背景有所关联。建筑多为一间堂屋与一间二屋构成,少量建筑有侧房,建筑前多有硬质道场。堂屋建筑相对精致,多有粉刷过的表面,二屋以及侧房大多直接将砖混暴露在外。

5.网络系统条件

潘村聚居网络中的主体便是潘村中星星点点的住宅,其分布特征为组团状分布。

潘村的中心,也就是既作为村委所在地也作为商店存在的村头小卖部,小卖部不仅给村民提供了日常生活购物的场所,同时作为村委会所在地以及村民文化娱乐聚集的中心,是十分具有凝聚力的焦点空间。

潘村的循环系统为道路,潘村的现有道路构成较为简单,主要为一条水泥主道路,分支道路为小的石板路或者泥泞路。除此以外有条新修建的道路从山脚绕上山腰,连接主要的林场以及茶田和部分山腰上的居民住房。

6.人类层面

从生理需求来说,潘村所在的山脚地形较为平坦,气候清凉湿润,空气清新,生物多样性高,十分适宜人们居住。其次从感官需求以及情感需求上来讲,居住在一个联系紧密的风景优美的怡人村庄,且邻里关系较为紧密的这样一个聚落,居民是比较能满足的。最后从道德需求上来说,村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之间的道德观念高度重合,对于村庄聚落中自发规则的缔结以及互相的道德满足来说是比较让人满意的。

四、数据分析

1.潘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潘村人居环境考核指标体系时,首先选取考核指标,构建考核模型表,然后对各层级的指标进行权重值的确定,采用层级分析法。

综合一些与AHP法分析人居环境的论文以及笔者实地调研与生活实际情况,将指标体系确定为自然、社会、建筑、网络以及人这五个分类层(B1-B5),在其下设19个指标层(C1-C19),如下图所示(图5)。

2.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构建与各级指标权重确定

计算各指标层相对于分类层的权重数值,构建相对于目标层A的5个分类层(B1~B5)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皆符合一致性检验。将各层指标体系权重进行组合,可以得到相对于目标层A的权重值(图6)的各层指标(C1~C19)。

3.总结

通过图6可知,分类层在目标层中的权重排序为:自然(0.51)〉社会(0.195)〉人(0.15)〉建筑(0.087)〉网络(0.058)。在自然层中,生物多样性的权重值最高,为0.557;在社会层中,邻里关系交往的权重值最高,为0.538;在人层中,生理需求的权重值最高,为0.503;在建筑层中,房屋安全度的权重值最高,为0.719;在网络层中,供电质量的权重值最高,为0.513。由此可知,生物多样性、邻里关系交往、生理需求、房屋安全度以及供电质量指标是影响潘村居民人居环境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五、潘村人居环境评价

对潘村采取问卷调查,以实地走访为主,居民访谈为辅的方式,收集资料,最终加以分析潘村的现实情况。

为了方便居民对各项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便于数据统计处理,采用了五分制赋值法,其中“非常好”为五分,“非常差”为一分,居民可以从1~5分中选择相对应的数值代表自己对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满意程度。经过数据统计得出下图(图7)。

最后将各指标层的满意度与各指标层的权重结合计算,得出最终的潘村人居环境满意度(图8)。

六、总结与建议

1.总结

根据以上现状调研的结果以及综合数据分析可得,潘村人居环境满意度综合来说为好。对于分类层权重值最高的自然层来说,满意度一般,主要的原因是其中权重值最高的生物多样性满意度评价处于一般水平,从而使得总体的分数较低。此外不难看出潘村的整个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网络层中的生产交通便捷程度,是居民满意度指标层所有元素中满意度得分最低的一项,根据组员实地调研以及走访可得知,居民生产物资的运输能力非常差,并且没有较好的道路系统,使得其得分非常低。结合现状来看,潘村的主要道路仅仅通往村庄入口的小卖部处,而广大的位于半山腰的生产用地则是通过土路以及石板路通往,生产效率以及安全性非常差。由此可得出,为了进一步改善潘村的人居环境质量,不仅仅是要在保护当地自然环境的同时,增强其环境承载力,更是要了解居民的生活,了解居民在生活中究竟缺少什么,需要哪方面的帮助,再针对这些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做出相应的对策。本次对于潘村的人居环境调研就是为了从上述的角度出发,对其人居环境做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也给相似条件的村庄建设作为参考。

2.建议

由于人居环境评价总评分最差的一环是聚居网络,而其中得分最低的是生产交通的便捷程度,也就是村民在生产的过程中有极大的不便。由现状我们可以得知,村民的生产现在主要围绕山上的杉树、茶树等经济作物展开生产活动。此外生活交通的便捷程度评分也是较低的,权重占比最高自然环境里的生物多样性评分也相对较低,针对性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建议将道路网络拓展至半山腰,串联大部分的林场和茶田,使得开展生产工作更加顺畅。这样使村民生产更加便利也更加安全,使村民有更高的效率创造财富,这样一来,村中的人居环境会由于生产的日益发展而自然而然地随着村民的意愿前进。

(2)将生活所需的道路系统优化到各家各户,从现状来看,大多村民门口还是石板搭建的土路,在生活中十分不便,也比较危险。所以确保村民的安全生活,是一切人居环境改善的基础,只有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道路,其他改善才能更好开展。

(3)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幅度日益加大,潘村的生态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近几年虽然恢复到一定程度,但仍然难以满足村民对于生态多样性的期望。所以之后的建设无论如何要满足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使得生态环境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 周宇,孙华.农村人居环境国内外研究进展[C].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2019:169-177.

[2] 尚蕾,杨兴柱.国内外人居环境主要研究内容及比较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16(3):38-43.

[3] 朱彬,张小林,尹旭.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J].经济地理,2015,35(3):139-144.

[4] 杨兴柱,王群.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2013,68(6):852-865.

[5] 李伯华,刘沛林.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理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9):131-136.

猜你喜欢
人居权重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24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权重常思“浮名轻”
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8:18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8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人大建设(2018年5期)2018-08-16 07:09:00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9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
电信科学(2017年6期)2017-07-01 15:44:57
人居环境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