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塑旅:从观光到艺术体验

2024-06-19 07:22闫君
中国美术报 2024年19期
关键词:文旅旅游资源

闫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意识的增强,旅游正逐渐从传统的观光模式转变为寻求深度体验和情感共鸣的新模式。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在会上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并讲话,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关于旅游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旅游是跨区域的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在地文化体验的重要途径。简单复制的旅游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现实需求,这就需要将其转化为独有的文旅资源。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旅游项目和简单的旅游服务,而是在深入挖掘本土特色的基础上,整合文化资源,尤其是现代科技的进步,让旅游产品的选择范围更加宽广和自由。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相互渗透、交叉融合,逐渐突破原有产业边界,形成新的文旅融合的共生关系,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文化旅游发展进入加速环节。艺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符号,对文旅市场的介入形式已经存在于大众的身边,如各种艺术市集、音乐节、艺术主题酒店、文创互动体验、非遗游、研学游等,人们在旅行的途中,也是在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类景区数量持续增多,旅游景区活化利用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的创新展示和当代表达,浙江良渚遗址、四川三星堆遗址等景区,成为中华文明溯源的重要参观点。每逢假期,故宫博物院、殷墟博物馆等热门博物馆客流持续保持高位。历史悠久的古镇、风光旖旎的村庄、现代都市的街头涂鸦、丰富独特的民俗活动等,都讲述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故事,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也成为本地区丰富资源和多样性文化遗产转化的有效途径。可以说,文化使得旅行不再仅仅是观光,而是一种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而艺术的介入更为旅游产品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也满足了大众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艺术在传递美的同时,也承载着教育和启发的功能。通过艺术的方式,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从而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艺术旅游因此成为一种有效的社会教育手段,对于培养公民的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地方的文化资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文旅融合,离不开对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离不开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艺术+科技”的形式,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旅游体验,既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提升了整体的旅游品质,也实现了从同质化竞争向可持续的、差异化的、富有特色的旅游模式的转变。

5月20日,“数字赋能文旅场景建设行动——夜间光影秀应用推广交流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围绕“数字赋能文旅场景建设”主题,通过学术演讲,以及“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奇妙·夜德天”等近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夜间文旅及数字技术应用案例交流,深入探讨夜间文旅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经验,数字技术与实景、艺术、人文结合,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新征程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方向。

可以说,旅游行业的火热发展,伴随着挑战和机遇,它不追求资产设施的投入,也不会过于依赖自然资源,而是将在地特色文化融入游览地区的每一个角落,助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这既为“本地”找到了位置和特色,使“游人”感受到真实的温度,更呈现出一个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旅游场景。艺术与旅游的结合,不仅为中国现代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旅游体验。在“以文塑旅”的理念指导下,艺术正在成为推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随着艺术与旅游融合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艺术将在塑造中国旅游新形象、提升旅游竞争力和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

(作者系《中国美术报》编辑)

猜你喜欢
文旅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资源回收
文旅照明的兴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