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麟囊中泛秋声,风范程音任纵横。”王吟秋出身贫苦,自幼丧失双亲,12岁赴京拜师学艺。他辗转多师,先学花旦,又习青衣,后经王瑶卿介绍,立雪“程门”,1945年拜在程砚秋老师门下。
王吟秋文质彬彬,谦和有礼,在出场和结束时,均会跟观众、乐队鞠躬致谢。并且他的唱腔不过分卖弄技巧,讲究尺寸,声情并茂,令人叹服。
他一辈子恪守程砚秋老师的教诲,不论学艺还是做人,始终兢兢业业,不敢逾越半分。艺术上,他坚守程砚秋老师所教导的一招一式、一字一句。作为程门弟子之中的翘楚,王吟秋仍谦虚地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也不敢篡改师父传下来的艺术,所以只得恭恭敬敬地传承好。他在教导弟子时常说:“师父怎么教我,我就原原本本地教你。”对于程派艺术的传承,王吟秋可谓是不遗余力,默默耕耘。
1947年,王吟秋曾与周信芳、梅兰芳、程砚秋、谭富英等一众流派创始人、京剧名家同台演出,但他却只字不提,从来没有挂在嘴边当炫耀的资本,低调做人,恪守门规。
教学上,王吟秋有教无类,不论是对京剧专业学生,还是对京剧票友,他都倾囊相授。上海的王凤莲,天津的吕洋、李佩红,辽宁的迟小秋、陈静秋,北京的张火丁、鲁彤、张巨萍、李海青,江苏的钟荣等,凡是登门求教,他必定事无巨细,毫无保留地说戏、教戏,不会有门户之见。在教授天津青年团的李佩红时,他为了给团里省钱,每天自己坐公交车从北京到天津来回奔波。还有几次票房演出邀请他做讲座,事后他拒收演出费。弟子前来学习,他也总是管饭……
王吟秋先生艺高品正,心性纯良,谦和有礼,不愧为戏迷心中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
●素材解读
身灌梨园多少苦,终身不弃凤登台。王吟秋淡泊名利,谦和有礼。对戏剧传承,他不遗余力,默默耕耘;对团体利益,他竭诚维护,顾全大局。艺术上,他谦逊低调,不以大师自居,念念不忘先师程派艺术的传承使命;教学上,他有教无类,倾囊相授,为培养京剧人才倾尽心力。他的谦和有礼、正派作风为后生晚辈树立了德艺双馨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