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煜
袁枚曾说:“青糕、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短短几行字,就让人口舌生津。
三四月份做青团正当时,一团团氤氲的热气将青团从笼屉里端下,一个个晶莹碧绿,柔软香糯,清香钻入鼻尖,送入口中,新鲜弹牙,有种尖尖的清凉。
外婆喜欢在自家庭院做青团。清明前几天,她就去采摘艾草。外婆拿出了祖传的大石臼和木槌,把艾草放入石盆里用木槌打出深绿色的汁水,一股艾草的清香扑面而来。外婆夹出残渣,放入雪白的糯米粉进行搅拌。搅啊搅,搅成一个大青团!
外婆把大青团切成块,又把一块青团搓成长条,然后把一长条青团切成小块,揉圆,放入馅料,再揉圆。最后外婆把青团密密地叠放在粽叶上,把一条一条放满青团的粽叶放入蒸笼排列好。
炉火熊熊燃烧,青团清香四溢!终于出炉了,棕黄的竹笼,黄中带绿的棕叶,深绿的青团,一股若有若无的清香缭绕。冒着热气的青团外皮松软,碧绿光亮,捏下去,柔软糯韧,我忍不住拿起咬一口,初入口糯糯弹弹,却不粘牙,甜而不腻,咽下肚后更有丝丝清香的回味,来自乡野和自然的清香。
炊烟袅袅,香味浓浓,亲情暖暖,在那个青团飘香的清明节里,我汇入了乡村习俗的河流中。
老师小评
小作者仔细描绘了外婆制作青团的过程,动作细致,工序复杂,让我们也感受到了制作食物本身的魅力,多层次表现了家乡人对传统美食的珍视。
【作者系福建厦门市外国语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指导并置评: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