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宜辅
母亲愈发衰老了,习惯在脑后随意绾一个髻,花白的头发已失去了原先的光泽,干枯发黄。这些年地里家务的劳累,使得母亲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走路时腰老伸不直,稍微负重,腰就疼得站不起来,可即便是这样,母亲还坚持种了一亩地的棉花。她说:女儿家的棉被该换新的了。
我给母亲去过电话,说市场上的羽绒被、真空棉被因其轻盈美观又不失暖和早已走入千家万户了,不愿意母亲再劳累。母亲坚持说棉被才更暖和贴心。
十年前,母亲也是这般,选了绒长一点儿的棉花请人加工成棉絮,买来崭新的被里、被面,她要为心爱的女儿缝制嫁妆。
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倾泻进来,洒下一片暖。那时母亲尚且年轻,眼神好,眯着眼穿针引线,在右手中指戴上顶针后就开始纫针了。母亲动作娴熟,不时地把针在头发上擦一下,加点儿润滑,遇上厚的地方,针穿不过去,就把针尾在顶针上顶,母亲神情很专注,似乎在刺一幅精美的苏绣。我知道,她是在把那份浓浓的爱一针一线缝在这棉被上。
母亲做这些的时候,我除了默默看,什么忙也帮不上。索性将脸贴在棉被上,闻着棉花散出的那种淡淡的清香,上面还残留着阳光的味道,有一种暖意在心底蔓延开来。
静静的时光里流淌着岁月静好。
转眼间春去秋来,这期间烦琐的育苗、除草、打药直至棉花收获,不敢想象母亲是如何在地里劳作的。仿佛看见那些寒露沾衣的清晨,我那单薄的母亲围着自家做的蛇皮袋穿行在高出她许多的棉花垄里拾捡棉花,而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她的衣衫;仿佛看见母亲在堂屋里剥棉花,黑乎乎皴裂的指头掏开一朵朵的洁白。而做着这些,支撑她的只是一个信念,只是那份念念的牵挂。
待到缝制好了四床厚实的崭新棉被,母亲便要亲自给我送来,因为晕车只好坐了三轮车一路颠簸来到小城。我接过棉被的那刻,鼻子发酸,泪水忍不住落了下来。抚摩着这些光滑的被面,抚摩着这些密密麻麻的针脚。这针脚里有我熟悉的气息,属于母亲的气息。
抬眼望见母亲,她正开心地笑着,眼角的皱褶堆积得更深了,这笑,是那般慈爱,是那般暖心暖肺。
母亲一边说我是傻丫头,一边替我拭擦泪水。她的手指关节粗大,粗糙得像失去了水分的树皮,却很轻柔,生怕弄疼我似的。我把头埋进母亲的胸前,母亲用双臂抱着我,就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旧时光里,那些郁郁葱葱的日子里,开心了受委屈了也是这般依恋母亲的。而不管岁月的脚步走过多远,我知道,母亲始终是永远给我温暖的那个人,无论我飞多高,母亲的牵挂始终在。
有时候,大爱就是无言的,一如这密密的针脚。
(选文时有删改)
名师精读
交代了母亲的身体状况,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细腻而深沉的爱。
环境描写。描写了秋日午后阳光入户的景象,营造出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侧面表现了人物内心融融的暖意。
表现作者感受到了母亲的浓浓爱意。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母亲对“我”的关爱,突出了“我”内心的感动。
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文章标题,画龙点睛,意蕴深刻,揭示主旨,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