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编者按】以土木材料为主的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与世界上其他许多砖石建筑不同,中国古建筑土木结构的风化、变形与焚毁风险极大地增加了建筑遗产消失的可能。建筑承载着人类营建活动多样的文化遗产,如建筑形制、建筑构造、砖石木雕刻、楹联匾额、民俗审美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建筑遗存也蕴含着丰富的研究内容。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为我们提供了参与西北地区古建筑测绘的优秀案例。本期“名课荟萃”栏目聚焦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古建筑测绘》。
2002年起,西安美术学院的《古建筑测绘》课程,立足丝绸之路沿线多省市的历史建筑与传统民居建筑群落,开展现场测绘、数据复原、成果展览与文化推广教学。相关研究成为专业教学突出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开设了《文化考察二:古建筑测绘》与《古建筑拆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由此推动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实现艺科融合的跨学科发展。该课程围绕古建筑开展测绘教学,以科学的数据档案,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重要的一手资料。
面对中国悠久的古建筑测绘历史,梳理测绘历史是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国自远古开始使用的“规、矩、准、绳”,是当时较为普及的计量工具。汉末三国时《海岛算经》中记载以勾股定理测量山地的方法,使得我国测量学有了系统的发展。在制图方面,中国古代在地图、建筑和园林设计时形成的“计里画方”,是中国独有的绘图方法。伴随中西方
的文化交流,16世纪末经纬度制图法传入,“测绘”一词开始使用。当代古建筑测绘,可划分为“精密测绘”与“法式测绘”两类。“精密测绘”支持建筑物的复原维修与迁建工作,要求全覆盖、全标记且数据精度很高;“法式测绘”对应周期维护,建立科学的数据档案,要求全面记录建筑物当下的状况。
《古建筑测绘》课程在“法式测绘”基础上结合教学需要,形成“在地”“在校”“在展”工作场景下的三阶段教学。第一阶段为“在地”的现场数据采测与调研档案建立;第二阶段为“在校”的数据建设与成果衍生;第三阶段为“在展”的成果展览与文化推广。同时,各阶段都具有较强的多现场实操性与各领域团队合作性。
首先是体现在三个教学阶段的多现场实操性教学。“在地”教学阶段,进入古建筑现场后,需要根据建筑群的等级与规模制定出现场测绘方案。在采测过程中,要围绕建筑单体现状,解决因现场受限、高空作业、结构隐蔽等产生的测绘难题。数据整理与资料调研中,要及时复核数据完成草图绘制,根据建筑与周边环境完成调研资料的现场记录整理。“在校”教学阶段,需要根据各采测小组的工作难度与创新思维制定出对应的教学方案。例如:各组需要在古建筑数据基础上,完成一套AutoCAD的数据放样、一组Sketchup或Revit的三维建模、一组等比例的模型制作、一套建筑艺术成果图版、一个结构讲解视频等。“在展”教学阶段,根据展览环境,提前完成展览的宣传策划,现场组织布展并把控展陈细节与整体效果;展览期间完成古建筑文化艺术的推广等。其次是体现在三个教学阶段的各类团队的合作性教学。首先是校地双方的充分合作。课程开展前,教师团队要预先确定采测目标,与文物保护部门就采测课程达成共识。采测过程中,双方的协商配合是更为繁杂并具体的,良好的校地合作为课程保驾护航。在地展览阶段,更需要与文保单位形成宣传的价值同构。
其次是课程开展中各组学生团队的密切合作。在地阶段会根据建筑物的等级难度将学生分为能力相互匹配的小组,组内形成独立的项目合作模式,共同解决各阶段面对的困难。例如:在地阶段,组内学生要自主分工,对建筑的形制等级、梁架结构、砖石木雕刻与楹联匾额等元素进行充分的采测与草图绘制。在校阶段,小组要根据现场分工,合理分配新工作,共同完成古建筑的系列制图与成果创新转化工作。在展阶段,需要负责全系列成果的展出。因此,合理的工作量化、组内分工、全力执行与精诚合作充斥着整个课程过程。最后是教师团队的合作教学。测绘课程具有采测建筑规模大、复杂度高的特点,往往需要打破班级建制,开展多班合作。教学失去原有的班级边界,以不同小组形成新的教学单元,以成果展览为教学对标,过程中会面临多次变化教学任务,故此教师之间的能力搭配与合作无间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2023年教学组三位教师带领80余位学生在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开展了为期四周的测绘教学。清真大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是外来文化融入中国汉式寺院的典型代表。大寺为东西纵深式五进院落,中轴线上分布着道法参天地木牌坊、五间楼、天监在兹石牌坊、赦赐殿等,建筑形式多样,结构丰富,砖木石三雕精美,建筑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课程经过两周的在地测绘、两周的在校成果转化,形成了九组古建筑与一组总平面的测绘成果图版、考察图册、古建筑模型、结构形式动画、人文纪录片、影像作品等系列成果。最终在上千年的古迹院落中,完成了一场“数字在地:清真大寺考现展”的现场展览,在西安市回坊历史文化街区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测绘课程坚持走出校园,进入古建筑现场,为学生提供面对面学习古建筑传统技艺的机会。通过展览以古建筑文化、结构技艺、场地情感向观者传递一种建筑美誉、文化共振的学科价值。《古建筑测绘》课程历经20余年周期性的持续投入,不断地测绘教学与相关研究,形成了独有的多现场实操性教学方式与团队合作模式,对标成果衍生的质量创新标准,成熟的成果形式与社会展览推广模式,在测绘教学活动中不断丰富过程与创新成果形式,并持续开展至今。
(作者系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