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精神缺失的三个思考

2024-06-19 07:22谭昶
中国美术报 2024年18期
关键词:写意画技法中国画

谭昶

今日之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珍贵的人文历史和社会文化内涵,也在数量、形式、技法、精神追求等诸多方面都突破了以往的边界。如何看待当下对中国画写意作品数量的不足甚至缺失现象的批评?窃以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思考:

首先,当前各类大型美术展览中中国画写意作品缺失的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工笔画创作“取貌”而“遗神”状况的担忧,以及对中国传统绘画笔墨运用表现出的写意之精神的呼唤。艺术家们此刻更应该深入思考自己在当前的国画创作中,对写意精神的“唤归”和重新发现。这应该是本次讨论的出发点和立论基石。

其次,当前许多美术院校毕业展的中国画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中国画写意手法的某些风格和特点。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作品可能过于注重形式和技法的展示,而忽略了对深层次文化历史或社会议题的探讨和反思,导致作品在情感深度和人文价值上有所欠缺,无法真正触动观众的心灵。甚至部分作品在笔墨运用和构图上,虽然体现了写意精神的特点,但整体上可能缺乏对传统写意精神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无法达到“意到笔不到”的境界。甚至一些急于追求创新的作品,可能过于强调形式上的变化,而忽略了对写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导致作品在笔墨韵味和意境营造上有所欠缺,在精神内涵的挖掘和表达上稍显不足,在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历史和社会议题上还有提升的空间。这些都需要年轻的创作者们更深入地加强对传统写意精神的学习和研究,并不吝将自身强烈的情感体验融入作品创作中,进一步提升自己作品的人文价值和情感深度。

归根结底,无论是工笔画创作还是写意画创作,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都强调艺术家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也都试图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念。如何做到在创作过程中追求自由、无拘无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自如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进行创作,同时注重画面的整体感和和谐性,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是所有艺术家都要面对的挑战。中国画写意精神的价值,可能是在绘画点、线、面、色彩等元素构成的基础上,更注重以形写神、以神写意;也可能是更注重墨色的运用,通过干、湿、浓、淡、焦等不同墨色变化,来表现物象的质感和情感;甚至可能是以笔触的抽象舞蹈,在保证画面的整体和谐与平衡之上,进一步追求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可以说,中国画写意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受到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的影响,这也使得中国画传统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方法,傲立于世界绘画艺术之林。

最后,当代写意画的表现手法,有可能也突破了我们传统对写意的认识边界。多种多样的现代元素融入当代写意画,不仅丰富了其表现手法,也为其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比如在色彩运用上,突破了传统的黑白内敛,更加大胆鲜明地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又比如引入西方绘画的明暗对比、光影变化等处理技巧,营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使画面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再比如借鉴抽象艺术元素,通过简化、变形、重构等方式,表达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追求。甚至艺术家们还尝试使用新材料和技法,如丙烯、水彩、油画棒等,以及喷绘、拼贴、拓印等技法,为写意画带来新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部分艺术家还会将写意画与现代设计和现代工业产品相结合,追求其在时空中的偶发性和流动性,在商业价值和视觉现代传播等方面也进行了一定探索。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增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得到逐渐提升。在当前,我们更要呼唤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在展览和教学中,我们要更加呵护青年艺术家的个性和创新,并加以关爱和引导,不怕向“更难处、更深处”用力。同时,也要为写意画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和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作者系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写意画技法中国画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中国画
“写意画”画种的形成与发展
——兼论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此刻话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