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研究内容,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打造高水平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的过程所形成的“三类四阶五维”团队模式,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提质培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4-0161-04
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提出建设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具体要求。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强调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重要任务,指出到2023年分级培育遴选1000个左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可以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关键性作用,对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中,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学生来说,思想的引领尤为重要,由谁来指引方向,怎样始终确保方向的正确性,关键就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就尤为重要。
(一)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进入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在紧紧抓住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努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一系列重大改革要求以团队的形式整体推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仅是专业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需要以团队的形式推动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在“大思政”视域下优化教学团队结构,特聘高层次人才、邀请专业课专业带头人、引进大国工匠等,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近几年,各高校为满足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生比不低于1 ∶ 350的要求,大量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继而出现了年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较多的情况,而年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熟悉教材和备课上,教学创新团队这个载体正好可以帮助年轻教师提早进入教师角色,实现教师间资源共享。其次,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四门课程,由于每位教师的专业背景不同,可能只擅长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或专注于某一个专题的研究,并不能做到样样精通,而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可以将教学资源整合共享,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分工、教学经验分享,从而发挥教学团队中每个人的特长,形成团队战斗力,同时有利于打造思想政治“金课”。最后,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比赛,教学创新团队可以帮助参赛教师集思广益,组建备赛团队,形成团队合力,打造参赛精品,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高水平师资队伍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就是为了培养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需要具备夯实的教学基本功、扎实的教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社会服务经验,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就可以帮助团队教师不仅在教学能力方面有所提升,还可以从各方面同时发力,武装自己,成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务院、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文件出台,特别是关于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相关文件,大部分职业院校展开了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与专业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不同,笔者根据实际调研和相关文献分析,认为很多院校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团队结构不合理
首先,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近几年,各高校为满足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生比不低于1 ∶ 350的要求而大量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继而出现较多的年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中大部分为应届毕业生,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普遍年轻化,整个教师团队老、中、青比例不合理。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例,我校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3.7岁,50岁以上的仅占9.6%,35岁至50岁的占比22.5%,而35岁以下的占到了67.9%。我校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得高级职称的占比16%,中级职称的占比22.5%,初级职称的占比61.5%。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总体是偏年轻化、低职称的,这样的分布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也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其次,团队缺少特聘教授。各院校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团队成员的年龄、职称的合理分布之外,往往会缺少特聘教授的引入,比如省内外研究相关内容的专家、研究机构专家、各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关教授等,即使引进来,有的也出现监督考核跟不上,相应的待遇报酬不能及时兑现,难以保证特聘教授的授课质量等情况。最后,团队成员缺乏企业经验。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的是不同专业的全校学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有所教班级对应的专业企业相关知识或经验,而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不具有,所以各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在此方面有所欠缺。
(二)教学改革不彻底
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在教学改革上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完全理解和精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要点,不能把握文件精神,导致上课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为了教学改革而改革。第二,关于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改革,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时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并没有达到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融合。第三,关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在“大思政课”背景下,如何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而现实中因为学生人数过多、安全问题等,实践教学很难覆盖所有学生,加之学校经费紧张,而校外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从这个程度上也很难全面开展实践教学。
(三)保障措施不完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但在现实的团队建设中,保障措施不够健全。首先,2019年出台的文件中提出要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其中并未特别提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直到2020年强调要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重要任务,指出到2023年分级培育遴选1000个左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笔者发现各院校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都处于摸索阶段,团队建设的成效还没有体现出来,各院校没有把这部分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中。其次,在资金方面,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缺乏经费支持,导致团队建设的过程中产生各种问题。最后,大多数院校的创新团队教师培养缺少有效监控和动态管理,对于团队教师的培训缺少相关系统计划。
三、“三类四阶五维”教学创新团队模式的构建
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背景下,学校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培养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即“三类四阶五维”模式。下面就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做详细阐述。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本质上是一个多维、综合、立体的共同体。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推动“三全育人”、实行“三教”改革,结合本校具体实际构建了“三类四阶五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模式。其中“三类”是指团队成员包含专职思想政治课教师、兼职教师(校内管理人员、马院外其他学科专业教师等)、特聘教授(党政领导干部、研究机构专家、外校教师等)三种类型;“四阶”是指团队成员中专职思想政治教师培养的四个阶段,即“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四个阶段;“五维”是指建设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的五个维度,即“教育教学建设、教科研能力建设、课程思政建设、协作共同体建设、社会服务实践建设”五个维度。
(一)构建“三类”团队模式,建设新时代教学创新团队
在“大思政课”背景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育人格局逐渐形成,创新团队重在创新,必须实现团队成员知识、职称、年龄、学历等方面的结构化,团队结构科学、合理是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的构成不仅需要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需要非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善用社会大课堂,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非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约占创新团队的40%,包括兼职教师和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可以是学校的管理人员,也可以是马院之外的其他专业课教师。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五章第三节恪守职业道德时,我们可以邀请学校后勤处管理人员给学生讲解这个岗位上需要做的事情以及所需要恪守的职业道德。特聘教授可以是党政领导干部、研究机构专家、外校教师等。例如,可以邀请党校专家教授作为特聘教授,在讲授与党史以及党的政策、文件相关内容时,可以邀请特聘教授进行双师同堂的教学。
(二)构建“四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模式,提升团队教师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岗位职责,既需要让教学内容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实现自我成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中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主体,要助力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长,按照“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四个阶段培养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实现快速成长,实现团队中的“老带新”“传帮带”,让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切实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成员黄艺雅老师荣获“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邓超老师荣获“百名优秀思想政治教师”。
(三)构建“五维”团队模式,打造高水平团队
“五维”是指建设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的五个维度,即“教育教学建设、教科研能力建设、课程思政建设、协作共同体建设、社会服务实践建设”。其中教育教学建设包含理论教学建设、实践教学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三方面内容;教科研能力建设包含各级各类比赛和课题;课程思政建设指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合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协作共同体建设包含“双师型”教师和复合型人才的建设,以及与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合作;社会服务实践建设包含下基层讲党课、党史宣讲和志愿者服务。
1.开展教育教学建设,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
在理论教学建设方面,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和《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指导意见》,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进一步推进集体备课常态化。例如,针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我们将课程分为19个专题,团队成员分别负责对应的专题内容并作为主备人,在集体备课会上,由主备人先讲解备课思路,再由其他团队成员提出建议和意见,主备人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二次修改,形成最终版。通过集体备课形式,团队成员互相分享教学成果与经验,在交流分享中快速成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提高团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实践教学建设方面,让团队成员每个人都发挥所长,负责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开展“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根据前期的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资料,针对同一班开展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由不同教师负责不同的专题,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和风采。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加大探索团队分工协作工作模式的开发力度。
2.开展教科研能力建设,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学竞赛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纵观近几年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比赛,越来越重视团队化,即使是个人比赛,背后也离不开团队的帮助。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针对每年常规的比赛,提前组织教师形成以“老中青”为结构的3~4人小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备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长的目标。教学创新团队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近几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多次获得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多次获得江西省思政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等。科学研究也是提升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是必备的,一定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3.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学校课程思政工作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依托我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团队成员与示范中心成员一同参与到我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各项工作中,每个二级学院配备两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部分专业课教师教学时将思政内容讲解独立出来,显得十分突兀,导致整个课程出现内容分化的现象,团队成员帮助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专业知识当中的思政元素,形成思政素养和意识,让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课中,并且团队成员积极同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相关课题研究,使专业课能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共同作用于立德树人。
4.开展协作共同体建设,促进教师协同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基础课,面向的是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发挥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师的优势。一是构建“思政+专业”共同体。面临不同专业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所不同,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之上,教师在授课时应考虑专业的特殊性,在选取案例方面应尽可能靠近该专业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自己有关系的,而不是远离自己生活的。二是构建“思政+场馆”共同体。基于“大思政课”背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在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地方,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让学生走进场馆,感受场馆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5.开展社会服务实践建设,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要想第一时间解答学生的疑惑,解决学生的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接地气,深入基层、社区当中。走进基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回答好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学生之问。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成员黄艺雅教师作为江西省国资委党史宣讲团成员,将一节节生动的党史课带到各个高校;团队教师也多次深入社区,给社区群众带去一节节生动的党课,让老百姓第一时间了解党的思想和政策;每年暑期“三下乡”活动,我们创新团队成员会随同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各地参与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深入乡村、服务群众,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擦亮社会服务的底色,在社会服务实践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将这些思政元素带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让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接地气。
参考文献:
[1]曹晔,刘红磊.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价值、内涵与任务[J].职教论坛,2021(5):86-92.
[2]曾照香,李良明.“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1(2):53-56.
[3]李贤彬,李敏,杨星焕.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1(19):94-98.
[4]刘榴,周俊华.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内涵、困境与路径:基于共同体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22(8):42-47.
[5]董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归因、冲突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3(21):60-64.
[6]易雅琴,冯天祥.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背景下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9):76-82.
[7]叶仁荪.江西“高校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2(5):13-15.
[8]隋秀梅,高芳,唐敏.“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93-96.
◎编辑 栗国花
作者简介:邓亚星(1993—),女,汉族,江西南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