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学生社区模式下高职院校美育的 实践探索

2024-06-18 07:22张羽寰李秋逸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3期
关键词:一站式美育育人

张羽寰 李秋逸

[摘           要]  美育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意蕴,通过深入分析“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美育的促进作用,探索依托社区空间,创设聚合场景,创建美育环境;聚焦职教特色,弘扬工匠精神,系统整体推进;汇聚优质资源,开展丰富活动,提升综合素养;优化体制机制,队伍协同进驻,汇聚育人合力的策略,为推进高职院校美育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实施路径。

[关    键   词]  “一站式”学生社区;美育;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3-0069-04

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育人环节,具有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价值功能[1]。为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应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同时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2]。2023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新时代美育价值功能再深化、再推进,确立了以学生、教师、学校为美育浸润的任务目标,指明了八项行动举措。国家政策的导向彰显了美育的重要性,各校需要构建系统化、全方位、多层次的美育工作体系,提升育人实效。新时代高职院校美育浸润行动如何贴近职教需求、凸显职教特色,将美育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以下简称“‘一站式学生社区”)为美育的推进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高职院校美育的价值意蕴

《通知》指出要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高职院校实施美育,重在浸润,是知情意行合一的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传递上,还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激发创新实践、丰富精神、愉悦身心、彰显活力、健全人格,并使之延伸到教育、教学、工作生活各方面。

(一)从认知观念上,美育有助于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提升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点是贯彻能力本位,对接实际工作过程。专业技能的训练、生产环境的实践不是单一的重复与简单的运用,将技术与艺术结合,深刻领悟专业技能精髓,让学生感受到“工具之美、技艺之美”,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习动力,激发创造活力,并使技术得以传承,进而达到改良与创造。

(二)从情绪情感上,美育有助于挖掘学生优势亮点,塑造自信品质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初期普遍存在自卑感且自我效能感低下,美育活动使学生能在审美体验中获得审美情绪,在审美过程中弱化消极情绪,促进积极情绪[3],实现情感互通,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共鸣,使其道德立场和观点能够向正确方向转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美丑的能力,客观评判自身优势亮点,增强自信心。同时学生在后期面对就业焦虑、应急处突发事件(如轨道类企业机车驾驶岗位遇到应急突发事件)造成的心理压力与挫折时,美育的浸润能使学生心理更加充满韧性,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促进身心健康,积极向上。

(三)从意志品质上,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操守,涵养工匠精神

如果说技术技能的习得是职业院校学生未来生存的“手段”,那么美育的浸润则是其提升未来生活的“方式”,是学生能在浮躁的社会利益影响下还能扎根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潜在意志动力,能熔铸高尚职业道德、养成卓越励耕品质,达到德技并修。美育将助推“工人”进阶为“工匠”,使其从业者更爱自己的职业,在职业领域深耕细作,执着专注,精益求精。[4]

(四)从行为成长上,美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附带终身价值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将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5]这与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的是一致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技能,适应岗位、面向就业,更应面向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持续的终身教育,让从业者会工作也会高质量生活。美育是全面教育升华的润滑剂,与德、智、体、劳互为融通,相互促进,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定基础。让学生认知“职业之美”,感受“精神之美”,创造“技艺之美”,最终感悟“生活之美”。

二、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模式下开展美育的优势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三全育人”理论进行实践探索,2019年10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下发了《关于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随后不断推进,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至此该模式由点及面迅速铺开。“一站式”学生社区是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党建引领为本质特征,以高校学生聚集的社区空间为依托,以汇聚多方资源和育人力量下沉一线为抓手,通过过程性陪伴与伴随性指导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是育人理念的新变革。明确了发挥思想引领、道德培育、文化涵养、服务育人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功能[6]。“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学生在高校学习与生活的重要空间,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是高职院校开展美育的重要载体。

(一)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为美育开拓了育人空间

美育是一种与学生全面发展紧密联系的情感教育,需要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学生社区已然成为课堂之外培育时代新人的、深入学生一线的崭新场域。通过将宿舍、楼宇、社区立体延展,进一步挖掘“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空间生产力”,能够有效提升社区美育实效。[7]社区内蕴涵着学生日常触手可及的美育实践,如学生个人内务整理、文明宿舍评比、公共楼道美化、社区走廊宣传展示、社区文化活动等,这些将增强学生美育的价值体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一站式”社区既是学生“居住场所”,又是基于社区空间的情感共同体。[8]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模式推进美育,既能在日常教育中帮助青年形成属于自己的信念、目标、价值观等个性化的自我概念,[9]又能借助美育空间的拉近、润物无声中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

(二)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为美育汇聚了育人力量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抓手,推动探索高校将领导力量、思政力量、专业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将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压实到学生一线,通过进社区、进楼宇、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等方式,深入一线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紧密联系起来,有效整合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10]。这样的模式有利于改善在美育浸润的实践行动中美育资源不足、不融合、美育力量单一、美育方式简单、调配效度低、难以汇聚到学生身边的现状。育人力量的上下联动与汇聚能促进职业院校带动汇聚学校、家庭、社会(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各类力量下沉社区“一线”、推动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互融共促的美育共同体,有利于提升美育的辐射面与实效度。

(三)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为美育搭建了育人平台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搭建多领域、多要素、多载体、融合多元活动的线上线下大平台。美育相较于传统的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不同点在于其载体和路径更为广泛,如自然景观的游览与感知,经典艺术作品的鉴赏与判断、文化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校园之中乃至生活工作之间但凡有美之处,无不具有美育的意义,美育浸润与“一站式”学生社区都需要互联互通的大平台。“一站式”学生社区首先以宿舍为基本单元,在时间与空间上缩短了育人的距离,有利于师生深度交流,融入“生活即教育理念”。其次以多元活动推进内外联动,丰富艺术审美体验。最后通过数字化平台,以精准化服务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为师生提供丰富美育资源。通过氛围营造、言传身教、活动展示、信息技术等贯穿于全部育人活动中的整体性美育,以更贴近学生、更服务学生的形式使美育有血有肉,更具亲和力。

三、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模式下美育的实践探索

(一)依托社区空间,创设聚合场景,创建美育环境

“一站式”学生社区以高校学生最为聚集、便于沟通交流的社区为空间依托,是推动育人理念转变,服务学生成长各阶段、各环节,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模式与载体。以“一站式”学生社区空间为载体,有助于推动学生在社区中发现美、理解美从而创造美,内心真正接纳领悟美的意义。一是夯实党建引领阵地,将支部建在社区,通过支部带头开展党员先锋行动系列活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二是在学生社区打造美育的专门场所,如学生宿舍每栋楼设立功能活动室,为学生美育实践提供场所和设备,学生可以自主在活动室进行书法、绘画、阅读、茶艺等项目,开展美育实践培训及相关活动,为美育浸润提供集合场景,增进师生在社区中的归属感、体验感,从而提升审美素养。同时在宿舍走廊、转角展示学生的美育作品或张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词等,创建社区美育环境。三是加强社区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将线上数字美育资源与线下社区宣传栏、文化墙、海报等载体结合,以及微信群等媒体手段,做好宣传与体验提升。通过一楼一特色、一室一目标、一月一主题拓展德智体美劳的覆盖面和增强美育渗透力,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陶冶情操。

(二)聚焦职教特色,弘扬工匠精神,系统整体推进

首先,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培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这就需要统筹将美育浸润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融合社会(政府、行业、企业)—学生—学校三个场域,做好顶层设计,分阶段推进。首先在社会(政府、行业、企业)与学生的场域中,积极搭建政校行企深度合作平台。在入学初期开展专业认知实习,岗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实训基地、参观企业现场,完成企业调查报告,使学生认知专业、了解企业文化,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入学中期,以社区为平台,把行业企业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请进来,让学生在社区近距离聆听技能大师讲专业发展、讲职业生涯、讲新技术新工艺新形势,通过讲座交流技艺之美,感受一颗追求卓越的匠心。后期精准对接行业企业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增强对企业、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具备创造美的本领。

其次,在学校与学生的场域中,一方面挖掘专业课程的美育元素,如工科院校在工程制图、钳工实训等课程上,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角度线条绘制的美感、零部件作品加工打磨的精巧,带领学生完成模型制作,开展专业手工制作展等,把课程中枯燥的理论学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方式呈现出来,实现专业与艺术的跨界融合。另一方面,在今天人工智能、虚拟技术、大数据分析的发展趋势下,学校除了将数字技术纳入课程体系、教学变革、人才技能培养上,还可借助这些技术扩大美育资源的覆盖面,汇聚现场素材,如虚拟仿真文化馆,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迸发创造更多可能,进一步系统找准美育与职业、专业、技术的契合点,实现美育浸润对职业教育的价值赋能。

(三)汇聚优质资源,开展丰富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一个融合学校治理、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各环节联动整合的育人平台,也是探索美育浸润创新的实践平台。可以将当地特色文化、校园文化、企业(行业)文化、红色文化浸润到职业教育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实践活动大平台中,增强职业教育文化资源内外联动,内涵发展。

一是当地特色文化引领人。如引入当地特色文化扎染、陶瓷工艺等展示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艺术资源丰富特色专业课程,使中华传统手工艺在大学生中得以延续,实现活态传承。[11]二是校园文化滋养人。校园文化环境反映的是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特色,是广大师生审美品位的集中展示。如铁路院校可结合专业特色打造铁路文化长廊、挖掘校史校训,结合现代科技开发虚拟仿真铁路文化校史馆、开展“最美校园”摄影比赛等。三是企业(行业)文化塑造人。如通过创建订单培养班、企业前置培训班、产业学院等,让同住一个社区的低年级学生耳濡目染企业的教育与管理示范,反过来又将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尽快融入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四是红色文化激励人,挖掘职业院校所在地的红色文化,通过参观见学等形式,组织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激发学生。

通过开展社区内宿舍美化大赛、播放经典电影、“寻找身边的美”微视频拍摄等方式感染学生;通过文体活动,联合社团开展文化风采展示活动,如“机之韵”社团展示机械之美等。还可调动学生开展社区环境调研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社区的日常建设中,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深化“社区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意识;通过对外志愿服务活动,如“大学生进社区”“三下乡”“返家乡”等活动厚植家国情怀,同时也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特色,吸引其他文化项目在学校设点,推动校内外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达到资源整合育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优化体制机制,队伍协同进驻,汇聚育人合力

美育师资队伍的进驻、资源的下沉、多方力量的协同,是美育浸润行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但在实际推动中容易因为部门间权责不明、合作中责任推卸、队伍美育素质欠缺等使“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美育效果减弱。这就需要学校系统整合资源,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首先,要创新构建育人力量下沉的美育制度,确保人员职责明确、活动开展有时间保障、阶段步骤内容具体,汇聚院校领导、专业教师、文体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多支队伍,从各自专长出发,依托数字平台,打破队伍间的育人壁垒,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温润学生心灵。其次,深入一线,加强师生互动与对话。在日常走访学生社区过程中,教师可以就学生的审美需要、审美经验和内心世界进行关于“美”的双向交流,这种对话使师生双方的见解得到相互关注和理解,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真正的审美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审美对象和创建审美环境。高职院校可将大师工作室建立在社区中,在校园内最小的宿舍单元里,缩短了育人空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技能的深度交流和研讨,近距离感受大师的匠心品质。最后,加强教师美育能力培训,涵养美育情怀。组织教师进行经常性的教学自我反思与培训,提供美育视野与资源,有利于教师探索和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使教师自己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多路径给学生创建审美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教学相长使双方的审美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2024-02-06].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3]高山.美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研究:以合唱活动为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3,21(4):15-17.

[4]邹静,石伟平.美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及实施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2,38(4):83-88.

[5]《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总体情况[EB/OL].(2022-12-27)[2024-02-06].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5031/sfcl/202212/t20221227_1036406.html.

[6]李伟.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5):23-27.

[7]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8]王寓凡,杨朝清.空间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区情感共同体建设[J].中国青年研究,2019(2):20-26.

[9]孟杰,冀文琦.劳动教育嵌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价值旨归、内在逻辑与实践理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S1):9-12.

[10]王懿.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实践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2(2):107-111.

[11]杨光灿.云南扎染融入地方高校美术教学实践研究[J].对联,2023,29(10):5-7.

◎编辑 张 慧

①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3J1925)。

作者简介:张羽寰(1986—),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李秋逸(1998—),女,汉族,云南昭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政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一站式美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