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热的下一步

2024-06-17 06:32赵慧
第一财经 2024年6期
关键词:公害京都观光

赵慧

日本政府观光局真的是喜忧参半。

新鲜出炉的2024年第一季度访日观光客数据以856万人刷新了纪录。2024年的3月和4月,连续两个单月访日观光客人数突破300万,这个数据也预示着,日本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旅游吸引力。

与此同时,“观光公害”这一话题再度引发争议。没有一方感到满意:本地人觉得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政府缺乏对汹涌人潮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有效公共管理,游客们更是疲惫不已。

全球语境中更多用“overtourism”一词描述这个旅游问题。一些地区成为观光地之后,因为游客增加,导致交通拥堵,噪音、垃圾逐渐超出环境负荷,旅游资源与服务质量开始下降,观光地的房租与物价也开始上涨,从而影响旅游体验与当地人的生活质量。日本则用“观光公害”来形容这一系列负面效应。

每次讨论观光公害时,京都总是必被提及的反面案例。曾去京都旅行的人应该都体会过在古城“生存”的艰难:巴士站永远排满了人。游客们抱怨每趟车只能上几个人,本地人则对游客们超级占空间的大型行李箱充满无奈。根据京都市交通局2018年的一项调查,定员70人的京都巴士在高峰时平均能挤146人。今年4月底,黄金周前的那个周末,一对从千叶县去京都旅行的日本夫妇被街上的人流量惊呆了,“跟在主题乐园一样多”,他们甚至觉得,比起搭车,走去目的地要更快一点。

拥堵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让日本的观光地紧张不已。神奈川县镰仓市“镰仓高校前”车站附近的一个路口,因为曾在动画《灌篮高手》(SLAM DUNK)中出现,早已成为粉丝们蜂拥打卡的情怀圣地。当地政府已经在假日派工作人员疏导交通,但因在路口拍照的游客太多,常常导致交通堵塞,甚至有人在列车到达前还舍不得离开铁轨,当地居民正在讨论申请让政府在非节假日也加派人手。

山梨县境内一家仿佛可以“看到富士山笼罩在屋顶”的罗森便利店,也莫名其妙地成了网红打卡点。一些游客为了拍照,或横穿马路,或随意停车,不断引发当地居民投诉。富士河口湖町政府想了不少办法,他们设置过多语言提示牌,也派人维持过秩序,都收效甚微。5月21日,政府忍无可忍,在这家罗森对面的人行道装上了2.5米高、20米长的幕布—这事立刻又上了新闻。

真要深究,政府确实对此没有太多预算,尤其是日本一些中小级别行政机构(地方自治体),更是缺乏解决观光公害的资金与技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的白川乡,这是个以“合掌构造”建筑风格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村落,只有约1500名村民。虽然是观光胜地,整个村子却没有一个公共垃圾桶—最近的垃圾处理中心在35公里外的高山市,村子实在没有能力天天把游客的垃圾运出大山送去城里处理,只能呼吁游客们把自己产生的垃圾都带回去自己处理。

在日本,除了几大都市圈,大部分地区的政府都受少子高龄化影响,面临人口急剧减少、税收骤降的难题。因为实在没钱,不少地方政府的收入都靠国家拨款或者补助,被揶揄为“3成自治”,意思是这些自治体的收入中,只有3成来自地方税收收入。

同样是垃圾问题,即便是在京都这样的大城市,要放几个垃圾桶也并不容易。京都岚山商店街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街区,在2017年之前,这条街曾经拥有京都市设置的4个宝贵的公共垃圾桶。但垃圾量实在过大,常常扑洒到垃圾桶外,人们由此又会进一步把垃圾放在垃圾桶旁边,周围居民为此不断投诉。而因为白天游客太多,市政府无法增加垃圾回收频次,最终这4个垃圾桶被撤除了。至于商店街的店铺里的私人垃圾桶,只方便客人丢弃在店内产生的垃圾。

直到2023年9月,岚山商店街的垃圾桶事件终于又上了一次新闻。京都隔壁的滋贺县大津市的废弃物处理业者向京都市捐赠了智能垃圾桶,可以自动将垃圾压缩至1/5体积,这相当于提升了5倍垃圾收集的效率。这组垃圾桶被设置在商店街大道100米外的竹林小径,也算是处理观光公害之垃圾问题的一个试点。

公共管理问题的根源可能仍然是自主性。我觉得非常厉害的一个项目—东京涩谷区厕所项目(The Tokyo Toilet),在解决公共策略管理问题的同时,也考虑了“人如何使用厕所”“怎么让人愿意维持清洁厕所环境”等问题,由此才有了第二阶段的《完美的日子》电影计划,以文化项目提升公共项目知名度,让人对“美的环境”产生维护之心。

很多观光公害的问题,最初的源头也往往在于“意识”。做出“公害”行为的人可能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贸然当面指出,加上文化差异,很可能一时会让矛盾激化。那些对着京都艺伎拍照的游客,也大多是因为“好奇”“好看”,因而忽视(甚至没有意识到)肖像权、私人空间等问题。很多拍照时情不自禁站到马路中间、铁轨上的人亦是如此。

因此,一个柔软、前置的提醒,可能会更加有效。京都市、京都市观光协会与京都府警共同制作的多语言版《MIND YOUR MANNERS》系列手册算是一个做得还不错的项目。疫情这几年也给了这座古老城市一个喘息的机会,与更多机构和组织缔结了合作关系:针对本地人对观光客带着大型行李挤巴士的抱怨,京都市政府和快递、酒店行业从业者合作,帮人们把行李直接运到酒店,方便游客“空手观光”;推出了能展现拥挤度的线上地图,方便游客安排行程;原先暧昧的道德规范,如今以醒目的标识列明了禁止条目与“罚款”字样,有些还标注了理由。

更多声音正在出现。观光公害本身就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未必能有一个圆满的答案,不同解决方案是在不同策略与群体利益间的抉择与倾斜。比如为了容纳更多乘客,增加的列车车厢、公交数量需要进一步整备基础设施,与非高峰时段利用率相比,这是不是一项有效的行政投资?从全球视野来看,一些城市与区域开始征收“观光税”,紧接着就引发了更多问题:在威尼斯就有人抗议新规没有确定好“游客”定义的边界,导致居民可能支付更多成本;日本广岛县廿日市市有一个世界遗产“严岛神社”,当地自去年10月开始征收宫岛访问税,预计一年增加1.04亿日元(约合481万元人民币)的税收收入,用于当地“可持续的地域振兴事业”。

在观光旅游领域,“可持续”一词尤为重要。大多数时候,旅游景观是包含人类居住空间在内的综合社会空间,而非无菌的“主题公园”。每个甘愿用旅游资源交换经济利益的个体,都不得不承担一部分社会成本。因为基础交通、垃圾处理、灾害处理等管理方式无法满足“观光城市”的要求,镰仓市在2013年没有通过世界遗产评定,这座城市也暂时放弃了参评计划。但这并非镰仓城市发展的终点。换个视角看,与从不堪负荷到艰难改正的京都相比,暂时放弃,也许可以让镰仓发展出一条更适合当地居民的“城市慢慢走”之路。

猜你喜欢
公害京都观光
京都湾处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培训机构成“公害”,真正问题出在哪?
京都好咖啡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荡秋千
日本公害事件受害者的救济体系及对我国的借鉴
飞机会带来公害吗
京都访古记
坐小火车去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