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文化、特色课程与特色课堂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2024-06-17 15:44:54徐新民缪爱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课程

徐新民 缪爱明

摘 要 普通高中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大特色,通州湾中学以靠近海洋的地理位置为优势,建设海洋文化,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整体谋划,以海洋文化建设为重心;统筹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同舟共济,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依靠特色课程和特色课堂“两个互相支持、互相依存的建设载体”,全力打造以海洋文化为鲜明标识的“一个整体”办学特色,努力提升“一体两翼求发展”的“文化立校”办学品质。

关 键 词 海洋文化;统筹课程;航程课堂;学校特色;特色化道路

引用格式 徐新民,缪爱明.以特色文化、特色课程与特色课堂推动学校特色发展[J].教学与管理,2024(10):19-22.

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的要求[1] ,普通高中只有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才能有更好的立足之地和发展空间。通过海洋文化的建设,促进大海气质融入传统课程,构建生机蓬勃的“航程课堂”,以高质量发展为旨要不断推动办学,形成“文化立校”特色,这是江苏省通州湾中学长期坚持特色文化建设的现实遵循。

一、整体谋划,以海洋文化建设为重心

以海洋文化建设为重心,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海洋内涵精神气质”六个方面内容的渗透教育,通过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全面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培塑,结合对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证明的科学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入挖掘[2] ,借助五育融合实施的有效路径,对全校师生的人文性心智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式培育,使得大海的内涵品质逐渐融入全校师生言语、行为、姿态与风度等方面的精神气质之中。

1.践行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通州湾中学作为中国大陆距离大海最近的高中,应重视海洋文化建设,自觉承担“以海育人、向海图强”的教育使命。学校坚持特色文化建设始终遵循党的教育方针,能够有利于推动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建构,课堂教学研究更加具体深入,办学质量提升更加平稳,从通州湾的“勤勉自强”历史积淀和“敬业奉献”地域演变中寻找发展定位和动力源泉,不断传承海洋建设的“开放共享、拼搏不止”厚重基因,以“立己达人,兼济天下”为校训,以“培塑有大海气质的人”为办学理念,以“向海图强”为办学精神,以“建设一支素质高、专业硬、善创新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身心健、基础实、乐进取的学生群体,办成一所品质好、示范强、有特色的现代学校”为办学目标,以海洋文化渗透“五育融合”为课程建设内容,通过教科研一体化推进“航程课堂”,借助“守正、严谨、博雅、协作”教风、“勤思、善问、融通、持恒”学风和“崇真、向善、臻美、务实、求活、创新”校风等“三风”熏陶,引领师生“知耕海之史、明研海之义、立填海之志、修汇海之德、养航海之能、践卫海之行、创拓海之新、做大海之子”。这是凝聚通州湾中学建设各方主体集体意愿和资源所形成的核心文化特质,代表着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师生教与学创新发展的原则措施、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路径。

2.借助课题研究,形成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合力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 年度立项课题《基于五育融合理念的“大海气质”涵育课程构建研究》和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高中弘毅教育品质文化建设研究》是我校自主确定的综合性研究课题。课堂研究能够深化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类课程的统筹和互补,丰富学科课堂教学的多层面内容和多种表现形式[3] ,强化“识海、亲海、爱海、护海、学海”的海洋文化科技教育活动和体验性、研究性、探索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完成对“大海气质”涵育课程体系的校本化构建,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探索育人方式新路径,促进学生品格素养的提升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校高品质发展[4] 。

3.强化环境熏陶,奠定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基础

一是校景昭彰——熏染学子做“海的儿女”。大门背壁书写一行鎏金大字“培塑有大海气质的人”,鲜明宣示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正对大门的标志性建筑名为“耕海楼”,取义劳作海边,勤勉不辍。楼前广场上“向海图强”四个立体大字面朝大海,熠熠生辉。楼门外高悬两幅楹联“海涵澎湃,怀无畏气,扬帆以进;书蕴精深,做有志人,铸梦而飞”“砺玉磨锋,惯看风雷激大海;扬涛鼓翼,敢追日月驾征帆”,彰显了湾中人博大、精专、奔腾、开放的大海气魄。连接四幢教学楼的上下两层“百米连廊”既是楹联教育的成果展示,也是海洋文化的集中呈现,诸如“特色兴庠多元培本不辜桃李三千树,牛犁耕海虎翼凌云再绘鹏图九万程”等“绘海、亲海、颂海、学海”的佳作美不胜收。二层联廊东壁镶嵌两幅铜质壁画,一幅《海纳百川》,另一幅《勇立潮头》,将湾中人满腔的热情、奋斗的精神、坚定的信念、高远的情怀展示出来,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弘毅文化“胸怀远大、意志坚韧”之精髓。体育场看台上高矗着“健体蓄势,耕海擎天”八个大字,时刻提醒着运动场上生龙活虎的健儿强身健体,蓄势待发,立鸿鹄之志,做栋梁之材。健壮的海子牛耕耘在春英园、硕大的铁锚抛定在夏浩园、欢快的鲤鱼飞跃在秋丰园、洋洋洒洒的白雪覆盖在冬韵园……处处寓含人文启迪的景观点缀着自然美景。

二是校歌激荡——召唤可贵的“耕海”精神。1942年春,先贤陆自成殚精竭虑,筚路蓝缕,于黄海之滨,草创本校。由著名教育家张梅安作词,著名油画家涂克作曲,一首古朴典雅、暮鼓晨钟般的校歌《三余之光》横空出世,声动梁尘,激荡校园80余年。每届新生入学,要学唱校歌;每次大型集会,要齐唱校歌。在校歌普唱中,师生共同领略了先辈“披荆斩棘务勇往”、“莫问收获但耕耘”的“耕海”之志、“当责”之心。

三是校节奠基——注定此生永结“海之缘”。学校建立了海洋文化节制度,如4月的“海之赋”读书节,5月的“海之梦”科技节,9月的“海之韵”艺术节,10月的“海之魂”体育节,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让广大学生获得了激发潜能、展示自我、点燃青春的极佳舞台,更在不经意间,在一个个年轻的心灵深处镌刻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划痕。总之,校园内的广场文化、道路文化、楹联文化、园林文化、雕塑文化、墙壁文化等等,与办学理念、目标、特色等立校文化高度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海洋物化环境的陶冶作用。

二、统筹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

新时代的新课程承载着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任务,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5] 。作为海洋文化浸润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与新课程标准中的国家课程内容异曲同工,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始终重视三级课程建设,并视之为学校立身之本。

1.夯实国家课程,培育核心素养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规定的各门课程,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统一征订和使用规定教材,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同时,针对学生个性特长,开设日语、俄语、韩语等外语类的小语种,增加美术、体育、音乐等艺体特长生培育的班额。认真落实学生在校时间,科学合理设置各科作业,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严格按照《中小学课程计划》规定的作息时间安排,确保学生每天有8个小时的睡眠,假期及双休日不搞全年级、全班性集体补课,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到校外举办补课班、提高班。利用每周2节体育课,每天上午、下午大课间各35分钟进行阳光体育活动。学校近三年先后获得南通市直中学足球联赛一等奖、江苏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第八名等优异成绩,还多次获得省、市级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能够把生活性、生产性、服务性、创造性劳动实践和社会体验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每周开设1节劳动课,保证每学年不少于40课时。

每学期初科任教师不仅要制定各学科教学进度计划,落实好每人至少1节教研课的安排,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任务,还要制定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预设“开题课”“指导课”和“汇报课”的时间和内容。严格执行教育主管部门选科方案,不随意减少课程科目组合;严格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不随意增加或降低教学难度、进度。教师尊重教学规律,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育生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校教务处能够努力促使教师不断提升必修课教学水平,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活动,构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规定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完整的课程体系。

2.落实地方课程,强化家国情怀

学校定期拓展校外实践基地、课程资源,在熏陶家国情怀情感教育中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一是充分开发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服务于社会实践。先后把通州湾示范区尹园樱桃种植家庭农场、通州湾示范区三余烈士陵园、南通市通州湾盐碱地改良基地、通州湾高新电子信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等20余家企事业作为实践活动基地,定期安排师生到这些基地参观学习、亲自实践。二是把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研究新能源科技、生态农业、环保、海洋科学等方面内容。如近年来,在海洋科学研究性学习方面,学生们的研究内容涉及到通州湾防灾减灾对策、南黄海植被标本制作与研究、海水淡化与海盐提取实验、对虾养殖情况调查、风力发电运行模式分析等。学校教师开发的通识课程《研究性学习操作要义与实践范例》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三是以“六有机制”作保障,强化校外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为进一步加强校外基地的建设和提高校外基地的利用效率,我校与基地单位逐渐形成了“有合作制度、有教育方案、有兼职师资、有安全保障、有考核评价、有综合效益”的“六有”保障机制。制定《校外基地活动考核评价表》,我校对学生基地活动情况进行记录、考核评价,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之一,共建单位对指导学生活动的校外兼职教师进行情况记录和考核评价;活动结束后我校要求学生撰写实践心得、微研究性学习报告等,共建单位要求兼职教师撰写活动小结,双方认真交流活动情况,以便进一步完善基地建设。

3.创新校本课程,发挥个性潜能

学校制定了《通州湾中学校本课程发展规划》《通州湾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奖励条例》等一系列的方案与制度,形成了一套课程开发、开设、更新机制。校本课程分为问海课程(科学精神类)、探航课程(心理与学习方法)、弄潮课程(思政与生涯规划类)、拾贝课程(人文素养类)、耕海课程(劳动与社会实践类)和争渡课程(体育运动类)6大类共42门,具有人文性、趣味性、研究性、地方性、实用性。其中《做大海一样的人》《对联教室365》等4门“弘毅涵育课程”系列教材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行销全国;《高中英语实用词汇笔记》由延边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深受高中生欢迎;有《古法罗汉拳》《强国强军强海洋——国防教育读本》《航空、航海、车辆模型》《耐盐水稻:种进荒涂的粮食》等14门自编校本教材正式印制。42门课程在全校各年级开设,每学期供每个学生自主选择1~2门,每星期每个学生至少选择1个课时。教务处通过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方式,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学生参与课程的深度、广度,检查课程设置的合理度,多维度充分了解教师教、学生学的情况,进而不断调整课程的管理机制,改进课程的设置模式[6] 。丰富的校本课程促进了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银花文学社、航海旗语社、日语研习社、南通非遗文化研究社、海子牛足球社、盐碱地水稻研究社、无人机创客中心等几十个社团的精彩活动,彰显了莘莘学子的个性风采和校园的文化底蕴。

三、同舟共济,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

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也就是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近年来,通州湾中学致力“航程课堂”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浓郁海洋文化气息的适合自身实际的有利于师生优质发展的高效课堂特色建设之路。

1.基于学校海洋文化,建构“航程课堂”

“航程课堂”建设与学校的海洋文化高度契合。学校离南黄海的直线距离不足20米,课堂上学生的朗朗书声与海水上潮时的浪涛声时常此起彼伏,融汇成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交响乐。“课标引航,问题导航,活动探航,评价续航”“以学定教,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立德树人,学为中心,教为引导,同舟共济”分别是“航程课堂”的实施流程、操作环节和教学理念。之所以把“课标引航”置于流程的首要步骤,就是旨在将课标强调的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并在整个“航程”中起到“引航”作用。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逻辑顺序的,每一个步骤都冠之以“航”,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同舟共济、奋力拼搏”,但每一个步骤“航”之任务又不相同,从研到引、从引到导、从导到探、从探到续,不同的阶段需要教师协助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更需要依托“课标、问题、活动和评价”等不同的抓手[7] 。

2.辩证应用“以学定教”,融合“航程课堂”

如果说“航程课堂”实施流程“课标引航,问题导航,活动探航,评价续航”有先后逻辑顺序的话,那么“以学定教,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操作环节可以前后变动顺序吗?这牵涉到对“以学定教”这一概念的理解。一是仅仅指教师备课之时的“以学定教”,二是不仅指教师备课之时的“以学定教”,而且还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以学定教”。如果仅仅指前者,那么,这四个环节基本上是固定的。也即教师在预设教案时,把学生既有的知识基础、兴趣、能力和习惯等各种潜在因素都有可能考虑到了,然后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限时讲授”是在“以学定教”的基础上实施的,只有限制教师的讲授时间,才能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合作学习”。“踊跃展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表达和展示的过程,它不仅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如果“以学定教”不仅指前者,还包括后者的话,也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等生成之“学”,再来师生一起找到新方法新对策之“教”,那么,显然这个“以学定教”的位置是可以也必须移动的。也就是说,“以学定教”可以在“限时讲授”之前,也可以在“合作学习”之后;而“合作学习”可以在“限时讲授”之前,也可以在“踊跃展示”之后。如果课堂教学结构采用“演绎法”教学,先出概念,再出例题,再举一反三,那么教师的“限时讲授”,大多是在“合作学习”之前。如果采用“归纳法”教学,让学生先去研究、合作、讨论,再得出规律、结论,找到注意点,那么“限时讲授”其实大多是在“合作学习”之后。

“航程课堂”表述这四个环节时,之所以把“限时讲授”放在“合作学习”之前,那是因为习惯而已。是什么习惯呢?是我们教师平时教学大部分采用的先出概念后出例证的“演绎式”教学,而不是先出现象后分析的“归纳法”教学。假如与理科实验类比一下,“演绎式”教学相当于经常采用的验证性实验,“归纳法”教学相当于教师不常采用的探索性实验。“航程课堂”理念认为这两种教学两种实验都很重要,也没有优劣之分,最好的策略是交替进行。

3.实施综合性素质评价策略,推进“航程课堂”

就教师个体而言,要把“航程课堂”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就是需要通过课堂评价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来调动学生“合作学习”和“踊跃展示”的激情。在强化过程评价方面,突出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师根据学生学情,以低起点、小步伐、缓坡度、勤反馈实施教学,注重学生的每点进步和每个“闪光点”,如一次大胆的发言、一次主动的展示、一次优秀作业、一次有进步的练习、一次漂亮的书写、一件精美的艺术设计作品、一件小巧的手工作品,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在重视增值评价方面,考量学生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强化“重智商更重情商、重能力更重毅力、重学问更重做人”的人才培养,坚持“比聪明更比韧性、比基础更比进步、比分数更比做人”的可持续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在完善多维度评价方面,注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同时充分利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开展辩论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科普知识竞赛、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完善综合性评价,并作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优秀班集体”“最美中学生”“学习进步标兵”等评选依据,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如今,“志远行近、思维活跃、言行得体、习惯优良、多向成长、全面发展”成为通州湾中学学子的鲜明标识,说明其评价策略行之有效。

通州湾中学凭借靠海优势,紧紧依靠特色课程和特色课堂“两个互相支持、互相依存的建设载体”,全力打造以海洋文化为鲜明标识的“一个整体”办学特色,努力提升“一体两翼求发展”的“文化立校”办学品质,有力地推动了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主流文化的完美融通。

参考文献

[1] 张军凤. 特色普通高中的准确定位——基于36所特色普通高中项目实验校自评报告的文本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8(12):5-

9+16.

[2] 徐新民.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普通高中特色文化建设实践探

索——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为例[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

43(23):26-30.

[3] 黄俊.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内涵、问题及路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9(04):72-75.

[4] 刘献君,陈玲.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1(03):51-54.

[5] 王帅.学校特色发展:误区、追因与路径[J].基础教育课程,2020(18):27-34.

[6] 杨元荭.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

[7] 缪爱明,徐新民.“航程课堂”的建构与实施[J].教育视界,2023(26):70-73.

【责任编辑    王泽华】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课程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奇妙学校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物理与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