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星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不太重视概念教学活动,或者所采取的概念教学措施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只是简单地为学生分析一遍概念内容就让他们机械背诵下来,这样做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效果,不利于夯实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基础。为了避免上述不利结果的出现,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新思想和新理念的指引下积极反思自身的概念教学行为,不断创新,从而提高概念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现状
数学概念就是人们对数学知识形成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模式,它是具象的数量关系、数学公式、数学原理、推理法则等,也是抽象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方法论。立足实际,数学概念的本质是通过具象定义的数学符号的形式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概念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师对概念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
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概念课教学的重要性,只注重传递概念性知识,学生将无法对概念有深层的理解。同时,在讲解概念性知识时,若教师没有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介绍,容易导致学生在解题时缺少思路。
(二)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概念是形成知识体系的前提,教师应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只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偏好和切身需要,才能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仍然沿用传统的教授方法,会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三)对概念的应用较少
对概念的理解不足和应用较少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机械地进行答题技巧讲解并不会改善学生模糊不清的学习状态,也无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教师只有深入探究学生思维中的盲点和实践力弱的根本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以实现更好的概念知识学习。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一)恰当引入数学概念
1.问题启发。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运用启发教学法,恰当地引入数学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以“质数和合数”教学为例。教学中会涉及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在引入这两个概念之前,教师可以巧妙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入概念,引发学生思考。如“大家都知道每个数都有自己对应的因数宝宝,但是大家知道不同的数对应的因数宝宝数量吗?大家是否可以结合因数宝宝的个数将数字进行分类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从因数宝宝的个数中能够发现哪些有趣的知识吧”。教师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入数学概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2.新旧知识衔接。
教师还可以结合旧知识引入数学概念,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以“梯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知图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未知图形的面积公式。这样既能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也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数学概念的学习上。再如,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有4个苹果,如何平均分给2个学生;有2个苹果,如何平均分给2个学生;如果只有1个苹果,如何平均分给2个学生?”前面几道问题学生都能够轻松回答,但是当只剩1个苹果时,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有的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提出一刀切两半。就这样,分数的概念就自然被引出。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对苹果继续等分,包括3份、4份等。自此开始,分数的学习也就顺利铺开。以旧引新的过程不仅开阔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也扎实巩固了旧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结合生活实际,实施概念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与认知都比较空泛,面对晦涩难懂的数学术语,要想理解清楚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难点问题,提高对概念知识的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教师需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开展概念教学。生活化的教育方式非常适合在小学教学工作中运用,尤其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而言,生活化的概念教学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了解数学知识,并且在数学兴趣的引导下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数学知识的运用,如地图的比例、最短距离等,生活中的场景更容易让小学生理解,所以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以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找到两张不同比例的地图,询问学生:“这两张地图上城市面积大小一样吗?我们所在的城市真的只有巴掌大小吗?”答案肯定是“现实肯定会比地图上的地方大。”通过生活化的学习体验,小学生可以非常准确地找到不同,从而更好地分析不同的原因,学习“比例”的数学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以“三角形”的概念教学为例。三角形的定义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为了让学生检验概念知识,教师可以购买几盒火柴,在班级内分发下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概念中的定义与指示,将三根火柴首尾相连拼接在一起,从而考查学生的概念理解情况,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对概念知识的理解水平。这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从而全面提高其学习质量,让学生的概念知识能够得到更好地消化与吸收。
(三)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
从概念教学本身的概括性特点角度来看,原本的概念教学形式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足,所给出的大量概述内容往往也只是“抽丝剥茧”后的理论内容,所以学生在直接对这部分内容展开学习时,不仅理解过程中会存在问题,记忆也难免会在大量的相似知识点学习中出现混淆。因此,在小学数学概念课程教学中,教师还需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改变。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既定的课程教学中开展小组教学,使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探讨的形式在课堂上展开针对概念知识内容的有效探讨,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到“抽丝剥茧”的分析探究过程中。这样,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在自主探究概念内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知识理解程度,促进概括性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比较大的,有着较强的自我表达诉求,这些都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绝佳条件。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立足于“留白意识”,设计、组织一些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围绕与目标概念有关的问题进行个体间的探讨和分析,做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这既解决了教学难点、重点,让学生快速理解吸收,也在客观上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以“统计与概率”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住“可能性”这个概念,教师可以根据彩票中奖、银行汇率波动、市场价格波动等涉及可能性方面的实际案例设计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可能性”在对应案例中的应用进行互动探究,形成本组的讨论成果并在班级进行汇报展示。
以“轴对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把轴对称的概念和传统的剪纸艺术结合起来。首先,教师把纸对折,沿着对折线剪出一个图形(对折线不剪断),展开后便得到了完整的对称图案。由此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对称轴、对称点的概念。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举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并在黑板上罗列出来。随后教师展示出一些轴对称图片,带着学生画一画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和对称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最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发放剪纸材料,请学生自由发挥展开想象,设计创意剪纸作品并在班级进行评比。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动手做中学习数学概念,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概念教学
要想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完成的基础教育任务就是充分了解概念课本身的发展特质,如概念教学本身的直观表达性、高强度概括性以及严谨性等,之后再根据不同的发展特性将课程表述形式进行革新,这样全新的概念课程才能够高效构建,学生也能在此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学习辅导。
从直观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课程中所讲述的概念知识内容的观察不难发现,其本身多存在具体性较强但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概念教学中,从而将概念本身的平面化表述转变为视频形式下的具象化知识点,这样学生在理解相应概念内容时,才能够得到更为直观的教学辅助,有效提升对既定概念知识的记忆力。
以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加迅速有效地理解概念知识,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展示一张地图,图中标明珠穆朗玛峰和新疆吐鲁番的位置,同时写出了两者的海拔,即“8848.86米”和“﹣154.31米”,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正数和负数这两个概念。紧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一段从网络上搜索的天气预报视频,使学生可以从视频中看到对高低温度的不同标示。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将温度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通过视频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一个个形象的生活情境,营造出一个生动快乐的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探究负数概念的兴趣与热情,顺利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
以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位置关系以及方位性表述词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以及校园周边的一些建筑物,并在黑板、电子白板上构建出相应的模拟“沙盘”,借助这些直观的生活元素,举出一一对应的位置关系实例,从而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
(五)创设数学概念的应用情境
教师对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认识层面上,还要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并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推算方法,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概念。因此,教师要结合概念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掌握,创设应用情景。
以“小数乘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说一说自己的生活经历,如购物经历,让学生说出几个单价不是整数的商品。例如,一个面包为1.5元,如果买4个面包需要多少钱?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可以列出算式4×1.5。然后教师继续提问:“为何可以使用乘法列式?应该如何计算?”这样,学生便能够在学习小数乘法之前,轻松地将其与生活情境、乘法概念等内容相联系,也能够就此推导出此题的计算法则,从而提升计算能力。
(六)组织概念教学实践活动
数学知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抽象性。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数学概念的知识点是很难理解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活动来传授数学观念,使学生不会对复杂的数学概念丧失兴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结论,是数学家经过数次的实验论证得出的定义。传统的教学普遍为教师直接为学生宣读概念,让学生以背诵记忆的方式去记住概念知识,然后在后面的学习中运用。在以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前提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启动思维,对数学概念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类的作业,让学生去练习,在实践中求证结论的答案。这种方式更容易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够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
以“平行四边形”概念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四支火柴棒,先摆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改变其形状,让学生了解长方形变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以“周长”概念知识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周长就是各边长的总和,教师可以让学生挑选出一个正方形的物体,然后提供给学生一根毛线或者一把卷尺,让学生围绕正方形的周边测量一圈,然后计算出结果。最后,测量正方形一边边长的长度,然后乘4,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否一样。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中的概念知识比较抽象,专业术语较多,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困难。核心素养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通过概念学习理解并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求证、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水平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