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

2024-06-16 20:41:57吴秀清
天津教育·下 2024年5期
关键词:整体历史素养

吴秀清

在新课改逐步推进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应强调整体性和主题性。教师在教学前,应当对单元内容进行总体设计与规划,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单元的主题和历史发展主线与脉络,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体系。要想做好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学生学情,精准把握课标,然后确定单元主题,设置单元目标,构建单元教学框架;优化单元教学资源,创新单元整体教学法;设置多元评价方式,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一、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教育政策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是相互映射、相互关联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够在把握宏观视野、全局视野的情况下,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帮助学生融合单元细小的、分散的知识点,有利于实现对历史单元知识内容的整合,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教育政策。

(二)有利于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

历史是一门内容极为广泛,涵盖古今中外知识,史实史料丰富的学科。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引领学生建构清晰完善的知识框架,在单元整体化教学结构引领下,学生能够有效把握单元主线,梳理单元历史知识发展脉络,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提升创新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推动初中历史单元教学整体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一)目标统领原则

以科学明确的学习目标为统领,是初中单元整体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材中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着主题和要素来编排的,都是为统一的单元学习目标服务的。因此,在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构建明确的、能够统领单元学习内容和活动的总体性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逻辑的整合与组织,让学生有层次、有秩序、有计划地学习。

(二)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思维设计原则注重的是全局观念与整体观,在实施大单元的整体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体系设计原理,带着鲜明的目标意识对大单元的教学项目实施系统化、整体设计,使历史学习板块与板块之间、历史教学活动与项目之间具有清晰的相关性与层次感,让它们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使历史学习者可以循序渐进地建立整体的历史知识体验,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内化,为知识迁移、创造与素养发展赋能。

三、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深入解读新课标教学要求,构建单元整体教学框架

2022年,我国按照教育发展方向再次修改了课程教学内容,在已有课标的基础上课标增加了教育导向,优化了教学内容构成,同时明确了学习的质量标准,对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在初中历史单元课程设计中,教师既要进一步解读新课程内容,根据新课程核心教学理念,逐步设计完整的、全面的历史课程构架,也必须事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标准做出整体的把握与理解,从而形成对本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认识。

教师要围绕新课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深入分析学情,“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如此才能构建出全面、科学合理且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框架。

在“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这一单元的设计中,教师在构建教学框架时可以将“课程目标、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要求、课程内容”作为框架主干。首先,建立课程目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设定要围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展开。如在“洋务运动”这一内容学习后,学生要学会辩证地、全面地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

其次,目标设定后,教师要制定学业质量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结合洋务运动性质,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之相关的史事,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从而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

再次,教师要设置学业要求,即让学生在学习了“洋务运动”后通过分析史事前因后果,汲取到其中蕴含的积极精神。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程目标、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要求”,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让整体框架更加清晰,切实地为教学提供有利的帮助。

(二)多维解读新教材教学内容,丰富单元整体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理念下,单元整体概念不仅要体现在整体化教学框架的建立上,还应以特定的学习内容为载体。单元整体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全面学习历史知识点,在对知识有更深入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并能够运用自己所学将知识进行重组和迁移,学会将知识进行有效连接,树立全面、辩证、科学的思想观念。因此,教师要多维解读新教材教学内容,丰富单元整体教学内容。

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教师要充分解读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大概念”。同时,任何学科知识都不是孤立分散的,教师要将这些概念和原理进行整合,开展跨学科教学,挖掘其他学科的优势资源,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知识。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充分挖掘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历史内容,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使其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中高效思考,促进整体思维的形成。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这一单元可用的史料丰富多样,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影像史料,能帮学生从史料实证中直观地观察、感受历史的真实情况。初中学生比较喜欢看电影和电视剧,教师可以引用反映当时历史现状的影视资料,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根据这一历史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等不同领域的变化,教师可以结合多种学科的知识来拓展教学内容,如延伸一些近代时期的礼仪、服饰、老品牌等知识。这些贴近学生生活,能有效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可以结合语文知识,给学生延伸一些近代时期的杰出人物故事,如引用张謇、孙中山、鲁迅等人的事迹,辅助学生学习单元知识,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对历史不同时期的变化进行正确、客观、辩证的思考和评判。

(三)开拓创新整体化教学方式,构建学生整体思维体系

单元整体教学力求在宽广的背景下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在历史知识学习中,学生要理解历史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持续性影响因素,建立历史理解的时空观念。基于这个目标,教师要开拓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学生不仅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学习,还要能够“跳上云端”,整体理解知识结构,将所学新知作为知识基础的扩充,提升知识运用的横向应用和纵向迁移的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单元整体教学目标,采用高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拓展历史思维,打开思路。教师要注重创新,用新颖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整合知识资源,发现历史规律,总结历史事件。

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能力水平、心理感受,根据学生对历史整体化知识的把握情况,以及学生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运用有效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打破思维限制,促使学生形成科学高效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举一反三,真正实现对知识的迁移。

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历史事件表象来深入理解历史本质,教师可以运用分角色演绎的教学方法。初中学生多比较喜欢模仿和表现,分角色演绎的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将角色真实地呈现出来,学生要深入分析人物的内心思想,以及人物背景、人物关系,在揣摩角色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实现思维拓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模拟表演《马关条约》签订的场景,让学生设计增加一些条约签订现场会出现的画面。在这一方式下,学生能真切地体验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痛,从而增强民族责任感。教师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以《马关条约》为事件核心,让学生分析影响这一事件的各种历史因素,并通过绘图的方式将其相互联系起来。这种方法也能帮助学生拓展整体化思维,打开学习思路。

(四)设计单元情境化的项目任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大概念的大单元整体设计中的“整体”,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整体思维意识的培养上。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的主体始终都是学生,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依托大概念的大单元整体学习需要围绕问题和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的产生与发展置于一个多维度的空间去思索。

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具体分析、概括和总结。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单元情境化的项目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任务的设计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层次性,促使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感逐渐内化于心,为后期指导思考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打下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材料并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问题分析。“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结合这段话,学生要回答问题:“如何理解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是什么?中国人这两次‘国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去解答,如采用故事讲解的方式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或者引入相关的历史案例进行说明。

宽松的学习氛围容易发散学生的思维,针对“小变”,学生要结合前面已学习到的知识,分析历史不同时期的变化。有的学生小组设计了历史发展时间轴图像,可以直观地看出“洋务运动”前后的“小变”与“未变”。小组成员提出要结合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进行分析,再根据历史时间轴的固定点进行横向延伸分析,小组合作,让不同的思维进行碰撞,取长补短,互助提升。

(五)构建单元教学评价体系,有效指导单元整体“教”与“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学科核心概念的统领下开展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同时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设计。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健全评价体制,转变评价观念,创新评价方法,以素养为导向全面落实评价育人。基于此,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既要立足于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体系,又要实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业评价的一致性、连贯性。

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为了满足学生的个体学习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教师应当丰富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在单元整体学习下,教师要将一定的知识内容和学习周期作为一个学习评价单位,结合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除了对学生期中期末的成绩进行评价以外,还应评价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如发现与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生活知识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交往能力、演讲能力、组织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以此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其次,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将评价融入教学始终,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全程,针对每个阶段的不同任务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科学动态地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最后,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多元化和公平化的原则。在评价形式上,不仅要注重书面评价,教师也应该多进行口头评价,如在学生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口头评价来激励学生继续突破障碍,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动力。为体现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教师应将学生自评、互评、小组间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等整合起来,通过多方评价使学生倾听不同声音,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进一步调整和审视自己,调整学习态度与方式。这种完整的测评系统可帮助教师优化单元整体设计方案,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深入解读历史新课标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核心素养内容构建单元整体教学框架。教师要以素养为导向,站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角度重新定位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完善教学评价,构建全面的“教—学—评”一致体,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教师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探索,真正掌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落实的关键要义。

猜你喜欢
整体历史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0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40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