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其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优势,幼儿园教育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指导方法,家庭教育对幼儿的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将两者相互融合,能够形成幼儿教育的良性循环,促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指导和更加适合的成长环境,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相互融合的意义以及相互融合的策略进行阐述。
一、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
(一)幼儿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的优化
在家庭教育环节,受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优化,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仅关注幼儿在幼儿园的受教育情况,还关注幼儿的家庭教育,这样才能使教育从幼儿园延续到家庭中,促进幼儿教育的持续性、合理性、健康性发展。
首先,幼儿园可以引导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家长优化教育观念;指导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将幼儿园教育中的心得和经验,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进行分享,从而促使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式方法,帮助家长深入地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以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能够以更全面的角度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
其次,幼儿园还可以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家长与幼儿之间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使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特长和性格特点,也促使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促进家园教育理念的优化和升级。由此可见,幼儿园教育对家庭教育的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家庭教育影响着幼儿园教育质量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幼儿成长的基础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举止和心理健康。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可以使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已经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进入幼儿园之后,幼儿的人生价值观会得到进一步地巩固和提升,促使幼儿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同时,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更加频繁,使幼儿能够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增强自信,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此外,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使幼儿自觉遵守各种规则,避免幼儿到幼儿园后出现不良的行为,接受更好的教育。
可见,家庭教育效果关系着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幼儿园应重视家庭教育,引导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应及时给予制止,并帮助幼儿改正不良行为,促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的高效性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相互作用,两者都要具有清晰且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促使教师明确幼儿教育方向,并能够将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融入幼儿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同时,促使家长能够有效地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最终形成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不仅如此,家园共育的教育方式可以促使家长得到教师的专业指导,对孩子的行为给予正确引导和科学教育。这样有利于幼儿教育实现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提高幼儿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幼儿的家庭成长环境存在差异性,这决定着幼儿的行为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对刚刚入园幼儿的信息无法得到全面了解,此时需要与家长有效沟通,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掌握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而为幼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育,促进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在教育活动中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如此,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有赖于教师反馈的在园表现以及教师对幼儿的综合性评价。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构建适合幼儿的生长环境
教师对幼儿的全面了解,不仅需要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还需要从家长那里了解幼儿在家庭的表现,以及幼儿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使教师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时,对幼儿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开展针对性教育,促使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可以对幼儿的不足之处给予及时帮助,在促使幼儿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拉近幼儿与教师的距离,促使彼此之间相处得更加融洽,从而为幼儿提供轻松舒适的环境。不仅如此,在家园共育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加专业的指导,弥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使孩子在家庭教育中获得正确且有效的指导。因此,家园共育有利于构建适合幼儿成长的健康环境。
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宣传,增强家园共育意识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优化,幼儿园教育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家庭教育存在差异,幼儿的教育基础也存在着差异,加上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视不足,或者对家庭教育存在认知偏差,这些都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促进家园共育,形成有效的教育方式,幼儿园需要加强宣传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将家园共育理念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家长的思维中,从而促使家长具备家园共育意识。
例如,幼儿园可以在新生入园时讲解家园共育的理念。讲解的方式可以通过召开新生家长会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便捷的信息技术,促使每个家长能够了解家园共育理念,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园合作的教育理念,使家长能够深入理解家园共育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幼儿园也可以搭建家园共育平台,及时将家园共育理念通过文字和视频的方式推送至家长端,使家园共育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家长的思维中,帮助家长改变教育方式、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家园共育意识。
(二)开展丰富活动,推动家园共育融合
丰富的幼儿园活动是推动家园共育相融合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促使亲子感情得到进一步加深,还有助于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也能拉近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使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情况,从而增进彼此的信任。不仅如此,幼儿在亲子活动中会模仿家长的行为举止,此时教师对家长宣传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更加具有说服力,能够推动家园共育得到有效融合。
首先,幼儿园可以组织亲子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增加幼儿与家长的互动频率,增强彼此的感情,同时促进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其次,幼儿园可以组织亲子运动会活动,使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竞技比赛,提升幼儿对团结、协助的认知。最后,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体验活动,即幼儿园引导家长体验幼儿园教育的一系列活动,如游戏环节、绘画环节、手工环节,使家长亲身体验教师的教育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体系,重视家园合作的教育模式。
幼儿园开展丰富的活动,既提升了幼儿和家长的互动效果,又能够使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促使家长更加信任幼儿园的工作,有助于推动家园共育模式的融合。
(三)建立沟通渠道,促进教育理念同步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理念上的同步,需要建立起彼此之间有效沟通的渠道。幼儿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促使家长和教师能够随时了解幼儿的教育情况,增强彼此的信任,使教师和家长在有效的沟通方式下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适合的空间。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沟通渠道,根据幼儿的发展阶段,随时对沟通渠道进行优化和升级,在保证家庭教育理念和幼儿园教育理念同步的同时,为幼儿的成长创设适宜的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家访的方式深入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并在家访的过程中宣传家园共育理念;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的方式,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为家长进行详细阐述,使家长能够了解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印刷各种现代教育理念的宣传资料,发送给家长,促使家长深入了解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重要性。这样,教师拓展各种沟通渠道,可以促进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幼儿园教育理念达成一致,提高幼儿教育的实效性。
(四)指导教育方法,促进幼儿教育延续
幼儿园教育得到延续的前提是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幼儿的正确方法。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构建网络沟通平台的方式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使家长能够随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能够深入理解成长环境对孩子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定期分享教育幼儿的文字和视频,鼓励家长及时学习相关内容,以促进教师和家长形成有效合作,促进幼儿教育得到延续。
例如,幼儿园可以通过微信或钉钉等建立幼儿园家长交流分享群,群内定期分享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育儿方法。教师可以搜集适合家庭教育的视频和文字,将其上传到群文件中,使家长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更加专业的教育方法。家长也可以将自身的育儿经验通过交流群进行分享,或者在教育孩子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交流群进行求助。这样不仅可以优化家长的教育方式,还能够使幼儿教育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中,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五)构建家庭环境,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也是促进家园教育能够更好融合的重要方式。家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孩子搭建一个能够帮助其养成良好习惯的区域。同时,家长应注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定期与孩子进行互动和情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其心理发展情况,与孩子形成更加亲密的关系,促使孩子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与父母进行沟通,主动寻求父母的帮助,从而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适合幼儿的学习区域,区域内包括为幼儿提供学习需要的文具,如笔、纸、绘画用具、书桌、幼儿绘本、适合幼儿的点读书等,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如此,家长也可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会议内容包括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了解其最近的心理状态,引导其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同时,将孩子最近的表现、行为习惯等进行总结,对于其表现出的良好行为习惯,家长给予表扬,同时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行为习惯。
家长在物质环境中创设适合幼儿学习的区域,在精神上与幼儿进行及时沟通,能够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舒适的家庭环境,使其茁壮成长。
(六)定期评估效果,保持家园教育的持续性
为了促使家园教育持续进行,发挥其实质性作用,教师应定期对家园教育进行效果评估。比如,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近期的家庭教育状况,共同分析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需要优化和改进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征询意见的方式,引导家长对家园合作的方式和内容提出自身的见解和意见,从而促进家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幼儿园定期组织关于家园合作的交流活动,对近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如,针对家长提出的家园共育中活动组织过于频繁,家长会的召开没有及时提前通知等问题,幼儿园要进行针对性解决,调整家园共育方案。同时,幼儿园也可以定期通过家长交流群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家长对家园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对家园共育模式进行评估,有助于优化和升级家园合作模式,使家园共育更加符合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在促进家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家园合作的教育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幼儿教育中,这种模式可以促使家庭教育质量和幼儿园教育质量都得到提升。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点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不同点是幼儿园教育能够站在整体角度,注重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家庭教育则关注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家庭关系,以及孩子道德品质方面的发展。两者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促进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快乐、舒适、幸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