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凤
“在券业干一月,抵过其他行业干一年”?外界感慨的声音或将变弱。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截至4月7日,在A股40余家上市券商中,已有23家券商披露2023年年报。其中,券业“一哥”中信证券的人均薪酬位居榜首,但不足80万元,与此前的榜首动辄超过或逼近百万元相比,缩水了不少。
具体而言,11家券商员工人均薪酬较上年有所下降,下滑幅度多是个位数,下滑力度最大的在10%左右。下调名单中,多家头部券商赫然在目。其中,中金公司人均薪酬从2022年的78.63万元降至2023年的69.72万元,降幅逾11%,而与2020年的114.98万元相比,更是大幅缩水了约40%。
Wind数据显示,上述23家上市券商中,2023年人均薪酬均未超过100万元,即便最高的也与百万元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虽然这23家只是上市券商的一半左右,但头部券商中的顶流几乎均已披露去年年报及薪酬数据,这意味着令外界争议的券商“人均百万年薪”或已成过去式。
具体而言,2023年,“一哥”中信证券的人均薪酬最高,为79.73万元,同比下滑了3%左右。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是中金公司、申万宏源,这一数字分别为69.72万元、65.45万元。
去年人均薪酬超过50万元的还有8家,包括国泰君安、中泰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广发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中国银河,分别为64.75万元、62.83万元、62.01万元、61.82万元、58.35万元、54.01万元、52.62万元、51.08万元。
另有8家券商的人均薪酬介于40万元——50万元之间,包括西南证券、东兴证券、方正证券、招商证券、红塔证券、国元证券、东方财富、国联证券。
记者估算后发现,40多万元——60多万元的券商占比近八成,这或许是后续券业人均薪酬的常态范围。
此外,人均薪酬介于30万元——40万元之间的有3家,包括信达证券、国海证券、中原证券。截至4月7日,去年人均薪酬最低的上市券商为华安证券——26.5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23家券商中有11家去年下调了人均薪酬。除了中信证券以外,还有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东方证券、东兴证券、招商证券、国联证券、中原证券、华安证券、中国银河。
显然,下调名单中,多家头部券商赫然在目。在“金融限薪令”及“破除金融精英论”等大背景下,人均薪酬基数庞大的龙头券商面临的社会舆论、监管压力或许更大。
从下调幅度来说,多是个位数,低的在2%左右,高的超出10%。比如中金公司,其人均薪酬从2022年的78.63万元降至2023年的69.72万元,降幅逾11%,而与2020年的114.98万元相比,更是大幅缩水了约40%。
虽然2023年不少上市券商薪酬下滑,但也有部分券商人均薪酬有所上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7日,去年有12家上市券商人均薪酬上浮了,以中小券商居多。其中,最为醒目的是中泰证券,其人均薪酬从2022年的42.66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62.83万元,涨幅超过40%。
这或与“应付职工薪酬”大幅增加相关。该司在年报中称,“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39.71%,主要系本期合并万家基金所致”,或是此次薪酬大涨的原因之一。
此外,国海证券的人均薪酬也从2022年的31.13万元增加了近7万元至2023年的38.02万元,涨幅超两成。
该司人均薪酬上涨,或与公司员工人数减少有关。记者注意到,该司2023年员工人数较上年减少396人,下滑近10%。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券商龙头东方财富2023年人均薪酬为41.09万元,上涨幅度超15%。不过,该司2022年人均薪酬为35.38万元,位于行业尾部。
作为A股少有的互联网券商,东方财富拥有较为独特的竞争赛道,无论是在成本抑或流量上,均有明显的优势,但此前该司人均薪酬排名长期靠后。
缘何如此?有金融业观察人士对湾财社记者分析,从证券公司业务类型来说,投行业务高薪酬的人较多,而以经纪业务为主的券商人均薪酬一般都不会太高。
与传统券商不同,东方财富是一家互联网财富管理综合运营商,主要业务有证券业务、金融电子商务服务业务、金融数据服务业务等,涵盖互联网证券和互联网基金销售等多个细分领域。但该司证券业务营收在总营收中占比过半,而证券业务主要依托构建的互联网财富管理生态圈,通过拥有相关业务牌照的东方财富证券、东方财富期货等公司,为用户“提供证券、期货经纪等服务”。
此次,东方财富在去年年报中表示,“公司结合实际情况搭建了市场化的员工薪酬体系,通过内外部薪酬调研,明确薪酬调整标准,不断完善职级薪酬的宽带体系,使薪酬水平兼具外部竞争性与内部公平性。”
虽然券商人均薪酬有涨有跌,但最高薪酬下滑,人均百万年薪消失,几成不争的事实。
薪酬下滑,自与证券公司的业绩密不可分。受资本市场下行波动影响,券商行业去年整体业绩承压。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145家证券公司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059.02亿元,同比上升2.77%;实现净利润1378.33亿元,同比下降3.14%。
券商薪酬下滑的另一个背景是,近年来,随着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券商的投行业务板块受益颇大。与此同时,针对行业高薪是否合理的疑问被进一步放大和审视。
尤其是2022年年初,某券商非银分析师在小红书上晒出224万年薪引发热议。这一事件也被视为推动薪酬管理制度出台的导火索。
随后,监管机构密集发文,屡次提及和强调券商薪酬制度的规范性,意在发展稳健合理的、充分反映合规和风险管理要求的薪酬制度。
2022年4月1日,《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施行。其中,在券商高管薪酬上,规定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应当建立长效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充分反映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要求,避免短期、过度激励等不当激励行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应当对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分支机构负责人和核心业务人员建立薪酬递延支付机制,在劳动合同、内部制度中合理确定薪酬递延支付标准、年限和比例等。
证监会指出,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保持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保持行业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022年5月13日,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该文件明确要求,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稳健薪酬方案,充分考虑市场周期波动影响和行业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适度平滑薪酬发放安排,强调避免过度激励、短期激励引发合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6月,证监会专门对券商、基金等薪酬问题做了表态。
证监会指出,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保持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保持行业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球监管部门对薪酬激励相关制度近年来比较关注,目的是为了防范过度投机、过度激励引发的金融风险。
同时,证监会也强调,“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分别发布的薪酬管理指引并无设置薪酬限额,也不涉及薪酬总额和具体操作办法。”
进入2023年,监管层持续发声,而金融业降薪的传闻更是屡屡出现。
2月2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题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文章。文章提出,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整治过分追求生活“精致化”、品位“高端化”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3月24日,银保监会网站发布题为《银行业保险业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的文章。其中提出,倡导建立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的激励模式,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探索多种非物质激励方式。坚决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等错误思想。
如今,多重因素之下,多金的证券业似将告别超高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