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幼儿美育活动的探讨

2024-06-15 02:07:05赖兵
广西教育·C版 2024年3期

作者简介:赖兵,1978年生,广西宾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幼儿园品牌形象设计与环境空间设计。

摘 要: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应从教育环境和教学活动两方面,将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幼儿美育活动中,营造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氛围,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教师可通过广西不同地域的歌曲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情趣和美,通过广西民族舞蹈拓展幼儿审美感受的渠道,通过趣味性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幼儿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

关键词: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幼儿美育;艺术情趣和美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9-0164-04

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是劳动群体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之余满足于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具体的表意形式,例如常见的剪纸、刺绣、泥塑、版画、皮影、脸谱、壁画以及山歌、舞蹈等。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其中不少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3年,广西共有40个乡镇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可见广西优秀民间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对幼儿阶段的教育来说,美育能培养幼儿健康的审美态度,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健全幼儿的人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可通过歌曲欣赏、舞蹈表演、美术展览等形式将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幼儿教育中,帮助幼儿逐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独有魅力,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1]。

一、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特点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2]。风格独特的生活习俗、内容丰富的节庆活动、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特色鲜明的饮食文化、古老质朴的民族建筑,等等,形成了广西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

一是丰富性与多样性并存。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朴实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厚重、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艺术。例如,广西被誉为“歌海”,是歌的海洋。唱歌是壮族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壮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艺术。又如,广西被誉为铜鼓之乡,民间使用的传世铜鼓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再如,广西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个性鲜明,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艺术为幼儿园美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是独特性与开放性兼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广西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其独特性由广西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聚居分布的特点造就。比如,至今许多农村地区还保留着干栏式建筑、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和民族风物。无论是壮锦、绣球、铜鼓等传统工艺品,还是山歌、舞蹈等传统艺术,都凝聚着广西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体现了广西的地域特色。其开放性由移民运动以及文化传播而形成,早期楚文化的融入,后期汉文化、瑶族文化的融入,以及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融入,这些“外来”文化丰富了广西人民的文化生活,为广西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广西传统文化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广西各传统文化交流融汇、包容并蓄的特性上,在开放中融合,在开放中发展。比如,广西东南部的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当地的地域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这种融合交汇的文化特质,是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一大特征。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幼儿美育活动的路径

在幼儿园美育中,教师可从教育环境和教学活动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4]。因此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除了营造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环境,教师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体验内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热情。

(一)营造传统文化艺术氛围,培养幼儿审美意识

环境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与新时代文化相结合构建幼儿园生态环境,不仅能够美化幼儿园的环境,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审美意识和文化意识。这既有利于开展幼儿园美育活动,又有利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具体来说,以“尊重、开放、多元、互动”为要点,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3],通过打造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幼儿园环境,使幼儿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感受美、体验美,培养审美情趣和能力。

一是在班级营造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氛围。在幼儿园活动室墙面和区角,铺陈幼儿喜爱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卡通装饰品,比如,壮族服饰、铜鼓、民族乐器等;在幼儿班里布置专门的民族区角或艺术区角,渲染民族色彩和元素,配上有关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的装饰物,如民族图腾挂件、编织饰品等。通过民族化的活动室墙面和活动区角布置,营造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氛围,为幼儿提供艺术审美体验。

二是在幼儿园大环境中融入民族艺术元素。用体现广西民族特色的色彩、色调和造型等审美元素装饰建筑物外墙,在幼儿园的公共活动场所配置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器材,比如,运动板鞋、抛绣球设施等,从而渲染出独特的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氛围和审美情趣。幼儿园可利用广西节庆多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节日主题布置园区环境。比如,配合壮族“三月三”,在园区内摆放壮族服饰、壮族古文字、绣球,播放壮族山歌,跳竹竿舞等,让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美,欣赏民族优秀传统艺术。

(二)通过广西不同地域的歌曲让幼儿感受艺术的情趣和美

广西不同地域的歌曲有不同的风格,无论在内容还是在曲调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哪怕是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不同民族,他们的歌曲也存在差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民族语言来演绎歌曲就会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情趣。因此,教师可利用广西传统歌曲的这种差异性,让幼儿了解不同地域歌曲的特色,感受广西各地歌曲的情趣。比如,在南宁一带流传的童谣《落雨大大水浸街》(《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落雨大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房间绣花鞋,花鞋花脚带,好天拿来晒,落雨又收埋。”用南宁本地白话唱,押韵有趣,同时也让幼儿从歌唱中感受到南宁人的生活情趣。再比如,流传在河池市东兰县的《一起划竹筏》(于腾腾、刘敬柳《壮族经典儿歌童谣》):“小妹妹小弟弟,同划竹筏荡过来,竹筏稳当划过去,一起划呀真开心。”用当地的话来唱别有情调,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小弟弟小妹妹。这两首歌曲,画面感都很强,且富有孩童情趣,但曲调不同,旋律各异,都需要用各自不同的方言来唱才能唱出韵味,否则就无法体现歌曲中的情趣。教学这样不同风格的民谣、不同地区的歌曲,让幼儿感知广西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歌曲旋律及表达方式,能够激发其对广西民歌民谣的热爱、对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在开展幼儿美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幼儿的角度对歌曲内涵进行解读,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歌曲的主题和意境之美。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广西各地不同民族的歌曲,分析其内涵、表现形式、情感态度等,用幼儿的语言诠释其中蕴含的道理;以PPT或者动画片的形式向幼儿展现这些歌曲,引导幼儿传唱、“解读”和欣赏歌曲的意境。在幼儿欣赏歌曲内涵、感受歌曲意境美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引导、做到循循善诱。例如,带领幼儿欣赏并歌唱嘹亮动听、旋律优美的壮族山歌《嘹歌》时,引导幼儿感受山歌的押韵、言情的特点,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这首歌曲里有哪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呢?这些元素的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很美?通过这种引导式的提问激发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对歌曲的感知能力,加深幼儿对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领略传统文化的艺术美,从而培养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应用意识。比如,教学《春天》这一歌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广西的大自然之美展现出来,让幼儿感知春天里的风景,体会广西春天花海的美丽,在欣赏和传唱这样优美的民歌中感受自然之美及其文化内涵。在引导幼儿“解读”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幼儿表达的看法和想法进行点评和分析,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认知[5],从而更好地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逐步认识、爱上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三)通过广西民族舞蹈拓展幼儿审美感受的渠道

广西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底蕴及悠久的历史,其中的舞蹈如扁担舞、铜鼓舞、绣球舞、芦笙舞等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桂林山水旅游文化节、北海珍珠文化节等是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大放异彩的节日,是广西民族舞蹈集中展示的舞台。广西舞蹈多姿多彩,反映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并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壮大,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教育和美育价值。幼儿园要充分挖掘广西传统舞蹈文化资源,并将之融入日常美育教学中,开展多元化的歌舞教学活动,拓展幼儿的审美教育渠道。比如邀请舞蹈表演艺术团入园表演民族舞蹈,让幼儿在观赏中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接受民族舞蹈的洗礼,从而在幼小的心灵里根植民族舞魂,培养审美能力。一般来说,幼儿需要启蒙和引导,在表演前要向幼儿讲解舞蹈的文化内涵,在表演结束之后适当地教学几个基本的动作,并邀请幼儿登台互动表演,以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当发现有天赋的苗子时,可进行针对性的专门培养,以此增强幼儿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审美能力。这种讲解加互动的美育活动,使幼儿能够直观性地感受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在心底种下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种子。

另外,在日常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广西传统节日,开展多元化的歌舞表演活动,引导幼儿传承民族优秀的舞蹈文化、节日文化。幼儿园可以利用元旦、六一儿童节、“三月三”等节日,举办舞蹈表演活动。比如在元旦,可以组织幼儿学习跳春堂舞,庆贺新年、庆祝丰收,让幼儿在欢快的舞蹈中体验新年的新气象,感受劳动人民庆祝丰收的喜悦;比如“三月三”,给幼儿穿上节日的服饰,对山歌、跳壮族舞以庆祝节日,感受节日的快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民族舞蹈是一种展示民族风情、反映民族情感和生产生活情趣的舞蹈,它不是静止不变的,它往往注入强烈的时代气息,反映强烈的时代精神。舞蹈能让人在表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艺术之美浸润心间,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是值得幼儿教师探究的课题。

(四)通过趣味性的美术教学活动提升幼儿审美情趣和能力

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比如壁画文化、壮锦文化、建筑文化等。其中,栩栩如生的壁画、壮锦图案展现了祖先精湛的绘画技艺和唯美的审美观,巧妙的建筑结构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幼儿园可以结合美术课程将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其中,开展富有趣味的美术教学活动。

比如,开展以宁明花山壁画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先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宁明花山壁画,然后展示宁明花山壁画的纸质版。以故事的形式讲解宁明花山壁画,让幼儿通过花山壁画了解古代壮族人民的生活、生产情况,并引导幼儿欣赏、认知宁明花山壁画之美,激励幼儿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心中的壁画,从而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幼小的心灵中蓄积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素养。在画画环节,教师让幼儿挑选壁画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内容,比如壁画里的人、刀、马、船等模仿绘画,从而在绘画中拉近幼儿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幼儿通过画来表达自己对壁画的理解,感悟壁画的艺术情趣和美,用绘画体现先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奋斗精神。

再如,可以开展“美丽壮锦、美丽家乡”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欣赏壮锦这种工艺美术织品,在丰富的文案图样(如水纹、云纹、蝴蝶朝花、双龙抢珠)中感受壮锦中蕴含的特色传统文化,了解壮锦的历史,传承壮锦文化。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带领幼儿学习扎染、手工编织等,从而更广泛地学习、传承民间文化艺术。

教师在开展幼儿美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开展有趣味的美术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认识美、感悟美、发现美和展现美。在绘画课程和制作课程的活动中,教师应设置情景触发幼儿发现美的灵感,给幼儿能够充分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通过实践指导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表达,并将富含广西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素材应用于绘画中,从而加深对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使之能够在幼儿的美育中得到良好的传承[6]。

综上所述,在幼儿美育中,幼儿园可以通过营造浓厚的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氛围,增强幼儿对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感知;通过歌曲、舞蹈、美术等教育教学活动启迪幼儿的智慧和审美想象力,培养幼儿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让幼儿在接受美育过程中,培养文化传承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万丽丽.大美育视角下在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美育的思考与探索[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178-180.

[2]田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美育资源融入学前教育探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42):60-67.

[3]杨娟祥.依托社区资源打造幼儿美育新天地:谈社区资源在幼儿美术实践中的渗透研究[J].考试周刊,2021(68):163-165.

[4]李艺娇,李懿欢,邱晓琳,等.闽东民间美术融入幼儿美育课程的调查研究[J].艺术大观,2022(13):124-126.

[5]陈婷婷.幼儿园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开展美育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213.

[6]谯锡琴,余宁.融入民俗文化的幼儿园美育课程内容初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2):23-25.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民俗文化与乡村幼儿园多元美育融合研究”(2022KY0947)、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幼儿劳动实践生活化六项融合实施路径研究”(2023KY1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