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碧 石俭 陈凤珍
作者简介:谭碧,1973年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石俭,1973年生,通讯作者,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陈凤珍,1973年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运动舞蹈健身。
摘 要:散打是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较受大学生欢迎,但当前面临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课题组抽取了60名选择散打选修课的本科学生为实验对象,开展5E教学模式实验。结果显示,将经过改良的5E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散打选修课教学,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散打专项技能测试成绩,以及能促进学生运动情景动机的发展。
关键词:5E教学模式;公共体育;散打教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9-0155-05
大学生身体发育普遍已趋于成熟,大学阶段是学生提高相应的生理机能、心理机能及智力水平的关键阶段,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平时缺乏运动锻炼的学生)在运动的速度、耐力以及体能等方面的身体素质普遍低于身体成熟期水平,在情绪、动机等心理方面的发展水平亦滞后于在身体成熟期应有的水平。这些发展滞后的大学生,其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散打是从我国传统武术演变而来的一种对抗性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目前已成为很多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广受学生欢迎的一门选修课。研究表明,散打运动项目不仅能改善人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显著促进提高人的生理、心理机能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因此,高校要结合大学生身体成熟期在生理、心理机能及智力发展特点,在公共体育课散打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然而,多年以来大部分高校的散打教学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加之受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设施以及师资等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5E教学模式包含引入环节(Engage)、探究环节(Explore)、解释环节(Explain)、精致环节(Elaborate)以及评价环节(Evaluate)等5个基本教学环节,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教学实践,已被证实为一种科学的现代教育模式。2017年,我国教育相关部门发布了《中国STEAM教育发展报告》,将5E模式与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与混合式课堂教育并列为STEM教育典型教学模式。5E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以自主探究为核心,通过设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开展情境式教学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对前认知的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动机。国内外大量研究[1-2]表明,在教学中引入5E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探查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实现概念转变和科学概念构建。近年来,于佳威等[3]将5E教学模式引入青少年散打教学,发现5E教学模式可探查学生的前科学运动行为,能帮助学生实现散打对抗性运动行为,有助于构建散打的科学运动体系。本实验旨在探讨5E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散打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高校散打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一、实验过程
(一)实验对象
选取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广西民族大学已选散打选修课的60名一年级、二年级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名,女34名,年龄18—23岁。全部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加且对本次实验目的、操作流程知情,无任何运动禁忌症且不存在任何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的学生,在实验前一周均经过心肺运动实验测试且最大摄氧量≥VO2max0.001B。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名。实验组学生的年龄、身高、体重基本资料分别是19.83±4.17,168.80±3.21,58.30±3.32,对照组学生的年龄、身高、体重基本资料分别是19.72±3.87,168.65±3.21,58.81±2.77,两组学生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实验方法
所有实验学生均以共同拥有的散打课程教材为基础,对照组采取以传授散打的拳法、腿法、摔法等基本动作、基本动作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引入5E教学理念,开展5E教学,以培养学生对散打对抗性运动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宗旨,以帮助学生构建散打的科学运动概念及运动行为体系为教学目标,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教学目的。
1.5E教学模式改良
目前,高校的散打教学往往以技能教学为主,在散打教学中引入5E教学模式,需先对其进行改良,以突出散打的运动性、技能性及实践性教学特征。传统经典5E教学模式脱胎于原美国生物科学教学,虽然在我国教育领域已得到广泛运用,但仍然具有浓厚的理论教学色彩,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理论性知识概念构建。传统的散打教学注重包括拳法、腿法、摔法等在内的技能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散打基本动作与对抗技巧。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探寻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对5E教学模式进行改良,明确了5E教学模式应针对散打的科学运动概念构建、科学运动模式构建以及科学运动行为体系构建,以培养学生以散打科学对抗性运动探究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思路。改良后的5E教学模式更突出科学性对抗性运动行为体系构建及科学性对抗运动探究能力培养,可以有效探查学生的前运动模式或运动行为(见图1)。对5E教学模式进行改良后,由教改小组负责进行整体教学方案设计及每堂课的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5E教学环节设计
一是引入环节。散打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学生对新的拳法、腿法、摔法等的学习,或对攻防搏击等练习,基本上是通过实战练习完成。散打教学通常也是在具体的运动情景中进行,很少涉及原5E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与理论教学,要求教师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情景创设,以帮助学生完成对前科学概念的唤醒及科学概念的构建。因此,在散打教学的5E教学模式的引入环节,要注重引导学生完成对散打对抗性运动的科学运动模式及行为体系构建。在进行一种新拳法、腿法、摔法或徒手对抗、攻防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散打实战演练情景唤醒学生对熟悉动作的记忆,并通过示范教学引导学生比较新旧动作,对比不同运动模式中动作要领、运动路径、力量掌控的不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采取更为有利的运动模式、攻防策略,以取得更好的实战效果。
二是探究环节。学生所掌握的散打运动技能,往往是通过多种运动方法的组合练习、反复练习掌握,或者在大量实战过程中获得。学生的运动快速反应能力的形成,得益于运动性反应机制形成,其不同于单纯对概念形成的心理反应机制,相关的运动通路激活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动员全身感觉机制、运动机制等多种机制参与,有贯通身心、灵活反应的要求。因此,在探究环节,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运动方法运用、运动模式运用的效果,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探究或者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空间,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知。探索教学环节主要是促成学生对新概念形成共识(或一个标准认知),并习得认知与能力获取方面的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继续展开对定义概念、概念形成过程和技能运用等方面的探索。学生不同个体在认知上的不平衡,可以通过合作探索促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知达到平衡。
三是解释环节。解释是运用科学的运动原理对所采取的科学的运动模式或有所创新的运动模式取得理想效果而做出的符合科学运动原理、规律的解释,这种解释往往融合了生理学、心理学及运动科学等多种关联学科的理论知识及原理。解释环节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运动模式以及科学运动行为体系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如学生在散打对抗性运动中,在某个环节为何采用摆拳出击比采用直拳或勾拳能释放更大爆发力,教师要给出充分的、可靠的、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或理由,才能令学生信服。由于多数学生在接受新的散打知识前,头脑内缺乏运动学理论的相关概念,因此教师不仅要通过演示或通过学生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到散打运动径迹特征并储存于大脑,然后掌握动作要领及技巧,而且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科学运动原理,这样有利于学生最终完成散打科学运动模式及运动行为体系的构建。
四是精致环节。在精致环节,教学侧重向精细化方向拓展,容易暴露散打对抗性运动教学在细节上的缺陷,教师通过及时调整、改进可以促进教学细节更为精致。如散打过程中一个搏击动作在某个环节可能具有优势,但其优势需要一定条件,在条件逆转时优势可能转化为劣势。因此,在散打拓展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创造转化条件,让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如一个勾拳动作,可能存在出击弧度缺陷,难以体现这一动作优势。若能开展更为细致的教学,通过比较多种弧度下的出击效果,就能找到最优的出击弧度。在散打科学运动行为体系构建过程中开展拓展性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运动行为在纵向与横向上的逻辑路径得到尽可能的延伸并趋向合理化,促使学生的整体运动反应体系不断完善。
五是评价环节。评价并非是教师对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或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简单评估,而是侧重于对学生已掌握的散打知识技能、已形成的运动模式在运动效应、实战效果等方面的评价,使学生发现自身所采取的运动模式在实战中的局限性,或者评估实战过程中应用的运动模式是否还存在变通的可能性,以改进运动模式以取得最大化效果。散打对抗性运动过程的环境往往复杂多变,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评价能力,才能发现自己在各种实战环境下所存在的局限性,并适时做出调整,以取得更好的对抗效果。评价环节实质是促使学生形成一定自知力,以在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时能适时调整、变通或有所创新,提高散打对抗效果。在本实验中,引导学生对自身运动反应灵敏性的评价分为僵滞、迟钝、一般、灵敏、超敏等五个基本等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清醒的评价,才能通过自主练习及提高运动频率,强化在大脑中形成的运动径迹,提高运动反应在灵敏性上的等级。
3.5E教学模式具体实施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预实验阶段:实验前先进行1周的预实验,专家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后,再进入正式实验阶段。正式实验阶段:一共进行12周的教学实验,每周1次课,每次课干预90分钟。
4.质量控制
由教改小组负责通过校园网络系统收集学情信息、教学信息,1周进行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及时整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整改,整改通过后再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5E教学模式中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负责教学的教师都应及时向教改小组反馈,并立即予以调整。
(三)评价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散打专项技能测试成绩以及学习兴趣、运动情景动机等指标在实验前后的变化。其中,学习兴趣评价的学习兴趣测试采用汪晓赞在《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中所用的“体育学习兴趣量表”进行;在运动情景动机评价中,学生的运动情景动机测量根据Guay等[4]编制的“运动情景动机量表”进行,该量表主要分为内化动机、鉴别动机、外化动机和缺乏动机四个维度,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9,0.75,0.81和0.60,效度分别为71.10%,78.51%,73.31%,68.21%,具有一定可信度。
(四)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实验结果
(一)两组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变化
两组学生在实验前身体素质测试,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实验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变化
注: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二)两组学生实验前后散打专项技能测试成绩比较
实验前两组学生散打专项技能测试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学生拳腿摔组合及左右鞭腿踢沙包得分均明显高于实验前(P<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后得分(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实验前后散打专项技能测试成绩比较
注: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三)两组学生实验后运动情景动机比较
实验后采用运动情景动机测量表测试两组学生的运动情景动机,实验组学生在内部动机、鉴别动机、外化动机及缺乏动机等四个维度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果详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实验后情景运动动机比较
(四)两组学生实验后体育学习兴趣比较
实验后两组学生在消极兴趣、积极兴趣、自主与探究、运动参与以及对体育的关注等五个维度上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实验后体育学习兴趣比较
三、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身体素质、散打专项技能测试成绩方面,均与实验组有显著差异。在实验后,对照组30名学生的身体素质五项基本技能测试未出现明显改变(实验前后五项基本技能测试均P>0.05),但实验组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实验前后五项基本技能测试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身体素质提升幅度均差异明显(均P<0.05),实验组学生在拳腿摔组合及左右鞭腿踢沙包上的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这说明散打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与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密切相关。传统教学多关注散打基本动作、基本技能的教学,缺乏对散打科学运动模式、科学运动行为体系以及有效运动模式等方面的探究,造成学生在散打对抗性运动过程中,难以识别、提炼有效的运动方式及运动方式组合运用策略,对自身运动方式的优劣、强度及效果等也难以形成自知性的评价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5E教学模式由于设置了合理、完善、科学的教学环节,使教学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诸多相关能力培养及科学运动模式构建的需要,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上也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实验发现,经过改良的5E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运动情景动机产生明显影响,实验组在运动情景动机四个维度上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这说明改良后的5E教学模式用于散打教学中,能显著提升学生运动情景动机的发展水平。这是因为科学的运动模式构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大脑中形成的运动径迹,学生对散打对抗性运动反应机制形成依赖于多种感觉机制、运动机制参与。5E教学模式重视情景创设,生动的情景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散打教学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主要通过在真实的运动场景中开展各种散打动作与技能的教学,与5E教学模式倡导的通过情景中创设展开教学自然契合,这说明5E教学模式能很好地适应在真实运动场景中开展散打教学的需求,也能促进学生增强学习动机。当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在5E教学模式中形成散打对抗性运动反应机制,便能逐渐形成科学运动模式的运动径迹,从而构建起科学的运动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本实验中并未观察到5E教学模式(实验组)较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这可能与学生在散打学习过程中对复杂的运动环境及复杂的运动径迹想象较为困难有关。加之,学生进行科学运动模式探究并非只是单纯建构科学概念问题,还包括科学运动行为以及有效运用运动策略等方面,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心理及生理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5E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公共体育散打教学,能显著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及散打专项技能测试成绩,能使学生运动情景动机得到良好发展,但对学生的散打运动学习兴趣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于佳威.5E教学模式在青少年散打教学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2.
[2]周少坤,周彪.普通高校散打教学中“教学实战”的应用[J].赢未来,2018(2):1.
注: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点课题“‘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2022ZJY2705)、202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教学改革工程项目A类“体育舞蹈专业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2022JGA164)、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教学改革工程项目A类“高校公共体育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散打》课程为例”(2023JGA163)的研究成果。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