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不能成为吓退创作者的门槛,而是应该欢迎更多人的挑战。
时隔7个月,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再度发布预告片。然而,这段仅仅57秒的预告片,迎来的却是从海报设计、布景安排、情节设定、角色形象到演员选择的全方位批评。这样高的关注热潮,不仅让大家再次认识到《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的力量和无人能够撼动的影响力,更是经此深刻体会到经典翻拍的难度之大。尤其又有87版《红楼梦》这样的经典珠玉在前,没有过硬的本事和强大的心脏还真是干不了这个事儿。
那么“经典”这座大山真的难以翻越吗?我们先来看看这57秒的预告片都引发了哪些讨论吧。
首当其冲,争议最大的当然是选角了。从宝玉到刘姥姥,从黛玉、宝钗到王熙凤、老夫人、秦可卿……几乎没有一个出现的角色不被质疑。林黛玉眼距太宽、宝玉气质像贾环、宝钗黛玉分不清、王熙凤脸没消肿、刘姥姥皮肤太好、老夫人不够慈祥……在这样严苛的审视之下,这版《红楼梦》几乎毫无优点。
的确,曹雪芹的原著用大量笔墨勾勒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角色,无论主角、配角都跃然纸上,又活在每个读者的想象里。虽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随着87版《红楼梦》的播出,每一个角色都有了固定的形象,黛玉就是陈晓旭,宝玉就是欧阳奋强,王熙凤就是邓婕……不得不说,87版的选角确实非常贴合原著,这就使得观众再回过头看书时,脑海中浮现的形象往往就是电视剧里演员的形象。经过一次次重播,一轮轮的巩固,几代人共同的经典版《红楼梦》就这样建立起自己的江湖地位。
前作的地位越巩固,对后来者的压力就越大。因此每一次新版《红楼梦》的出现,都会让人们不自觉地去和上一部经典比,去看这些演员是不是符合自己印象中应有的样子,其实就是经典版中演员的形象。可是欧阳奋强、陈晓旭、邓婕不可能再来演这些角色,他们的形象也不可能复制,更何况任何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创作者也不会完全去拷贝前作,因此每一次的选角挨骂都是难免的。大家现在应该还记得2010年李少红版《红楼梦》出现时,那劈头盖脸的批评声吧?然而当这部电影《红楼梦》出来后,却有人表示,当年的倒数第一有可能变成倒数第二了。那么再来一部,今天这部电影的排名也能提前了吗?
翻拍不易,这不是《红楼梦》的专利。8 3版的《射雕英雄传》、84版的《笑傲江湖》、86版的《西游记》、94版的《三国演义》、98版的《水浒传》……每次有翻拍的戏码出来,这几部经典作品都要被拿出来遛遛,在“江湖”中引发一番“腥风血雨”的批评浪潮。当年李亚鹏的《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黄晓明的《鹿鼎记》也都被骂的很惨。几十年来没有一部新翻拍的作品会被认为能够超越前作,以至于演过这些经典版作品的演员几乎能够吃一辈子的经典红利。
不过,我们热爱经典是对优质作品的推崇,但这种热爱不能把经典变成“雷区”,如果谁都不敢触碰,经典就只能被束之高阁。对经典的推崇固然可贵,但对于当下的探索如此严苛是不是会吓退很多人?
我们熟悉的四大名著是穿越时代的经典毋庸置疑,但每个时代的观众、读者对同一部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思考,每个时代的观众都应该有自己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而不同时代的创作者也一定会有不同的艺术呈现。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应该能够接受“批”和“评”,但也大可不必才看到预告片就把“不行”的大棒挥起,不要急于评判更不要急于“棒喝”。几十年来只有两部电视剧版《红楼梦》、两部电影版《红楼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个中缘由到底是什么?“文无第一”,经典不能成为吓退创作者的门槛,而是应该欢迎更多人的挑战。这些伟大的作品值得我们做更多的探索和追求,给出属于每一代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