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
剪纸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阜阳剪纸为例,探析其传承与创新性发展。首先通过收集整理阜阳剪纸艺术的相关文献资料,梳理阜阳剪纸创作的题材类型、造型风格、民俗文化性等艺术特色,然后阐述阜阳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状况,最后探讨阜阳剪纸文化如何在创新性发展道路上更好地转化,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术,各地剪纸有着派系之分,有南方派系、江浙派系,以及北方派系,派系之内又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地方剪纸。剪纸艺术是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活跃于各种民俗活动之中,是一种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民俗形态之一。阜阳剪纸是阜阳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形态之一,因历史缘由与地理位置,阜阳剪纸既具有南方剪纸的秀美,又蕴含了北方剪纸的粗犷。随着社会生活与科学文化的发展,传统剪纸艺术正在逐渐淡出新一代人的视野,剪纸艺术的创新发展变得格外重要。如何让阜阳剪纸艺术在传承的同时焕发旺盛的生命力,仍然是其面临的挑战。
一、阜阳剪纸概述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纸发明出来之前,人们就已经运用薄片材料镂空雕刻工艺品,这为后来剪纸艺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阜阳位于中原腹地,手艺人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掌握了剪纸艺术,乐府民歌《木兰辞》中描述花木兰(古谯郡人,今亳州人,亳州原属阜阳)的一个场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其中“花黄”指的就是一种剪纸制作的头饰。历经朝代更迭,剪纸艺术也在不断发展。明清时期,剪纸已经是民间百姓家中寻常可见的装饰之物了,人们逢年过节、生育嫁娶、祝贺送礼,都习惯于用剪纸来装饰房屋,点缀门窗,美化环境。现藏于阜阳博物馆的《兰桥会》《牧笛》《祭塔》等都是流传下来的清代阜阳剪纸作品,剪纸构图简洁,生动形象,是非常珍贵的阜阳剪纸文化遗产。近现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剪纸又焕发出新的生机,阜阳剪纸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剪纸手艺人队伍不断壮大。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阜阳剪纸研究会是全国第一个民间剪纸研究会,其创办的《民间美术》杂志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家剪纸专业杂志。新时期,阜阳剪纸又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并多次在大型会议上进行展览,影响力日益增强。2006年,阜阳剪纸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8年阜阳剪纸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阜阳剪纸艺术特色
(一)题材类型多样
阜阳地处淮河流域,水灾频繁,农耕社会背景下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剪纸作为阜阳的一种民间艺术,经常出现与自然农耕、节令习俗、装饰图案等相关的题材和元素。自然农耕题材是阜阳剪纸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包括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水风景等;节令习俗题材常常出现在节日、庆典、习俗等场景中,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婚丧嫁娶、祭祀祈福等习俗;当剪纸做装饰品出现时也会使用几何图形、花卉纹样、吉祥图案等。除此之外,阜阳剪纸常见的题材类型还有民间生活、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等。民间生活类题材通常包括民间故事、戏曲人物、市井生活;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题材常见的有牛郎织女、岳飞抗金,等等。
(二)造型风格独特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阜阳剪纸的包容性,其既有南方剪纸的秀美柔和,又有北方剪纸的粗犷浑厚,在剪纸的外部轮廓刻画上往往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在内部的线条刻画上则细腻工整,错落有致,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疏密安排,使画面充满灵动洒脱的形式美感。例如,王家和的《春牛》(见图1),视觉中心在红圈中的牛和牛背上的两个孩子,孩子们手持书本,牛身后是广阔的良田及高压电线杆,周围辅之以麦穗、鱼尾,整个画面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画面中线条粗细、曲折富于变化,留白恰到好处,整体表现出祥和之美,同时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再如,吕凤毛的《对牛》(见图2),采用对称、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两头牛角抵着角,铆着劲儿斗争的场面,牛脚下的土地上长满了植物,整幅作品在线条上同样富于粗细、曲直的变化,造型夸张生动,画面充满趣味。
(三)具有吉祥幸福的寓意
阜阳剪纸作品中常常出现莲花、石榴、鸳鸯等动植物,这些动植物被赋予了繁衍生息、幸福生活的美好寓意,表达了阜阳人民对生命的关注和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同时,剪纸中常用的谐音、谐形、象征等手法,如牡丹寓意富贵、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喜鹊寓意喜事、蝙蝠寓意幸福、花瓶寓意平安等,都体现了阜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三、阜阳剪纸的传承性发展
(一)阜阳剪纸手艺人薪火相传
阜阳剪纸的手艺人大部分都是本土创作者,或是为了生计,或是由于兴趣爱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因国家政策的支持,剪纸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在新时代工业化、数字化浪潮下,剪纸艺术的流行程度已大不如前,但依然有剪纸创作者坚守剪纸艺术,将手艺传给后人。例如,程建礼是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大师、中国民间剪纸传承人,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剪纸大赛金奖、银奖,多幅作品被博物馆收藏,程建礼将剪纸艺术传给其长子程兴红,后由程兴红传给其长女程娟娟。又如,吴青平师从程建礼和朱英,葛庭友师从贾培秀和刘继成。正是这种代代相传和师徒制的传承方式,使阜阳剪纸从古流传至今,成为阜阳民俗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阜阳剪纸应用范围广
阜阳剪纸作为传统手工艺,应用范围相当广泛。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祝寿贺喜、乔迁祝庆等都必然少不了剪纸。人们会用剪纸来点缀门窗,烘托节日氛围,让环境变得更加喜庆。农村妇女也会以剪纸作底稿,在鞋子、服装、家居用品上绣出美丽的花样。剪纸艺术已经成为阜阳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全国范围内,阜阳剪纸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许多文化机构、艺术团体都将阜阳剪纸作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向全国观众介绍,并且逐渐融入各类现代设计,如服装、包装设计等。在国际舞台上,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了解和喜爱阜阳剪纸。阜阳剪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正不断通过自身的魅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创造力。
四、阜阳剪纸的创新性发展
剪纸艺术是阜阳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代不断发展,剪纸艺术也需要与时俱进,从而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国家政策予以支持
国家政策在阜阳剪纸的传承和保护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国家应健全相关政策,明确阜阳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地位,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剪纸艺术的传承、研究、教育、展览和宣传等活动。同时,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参与剪纸艺术的保护工作,形成多元的投入机制。其次,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完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将阜阳剪纸等剪纸艺术纳入法律保护范围,明确剪纸艺术的知识产权归属,保障创作者的权益,严厉打击侵犯剪纸艺术知识产权的行为。最后,将剪纸艺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普及剪纸艺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技能。并且,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阜阳剪纸等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高公众对剪纸艺术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二)社会层面赋予价值
阜阳剪纸作为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及商业价值。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社会层面要从提升其商业价值着手,使其获得经济上的支撑,使这一艺术形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进而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对其商业价值的提升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依托旅游经济。将剪纸艺术与省内丰富的旅游资源相结合,让游客在游览景区的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阜阳剪纸的独特魅力。在景区内开设剪纸文化体验馆,让游客体验剪纸的制作过程,提升游客对剪纸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增加剪纸产品的销量,提升其商业价值。第二,拓宽传播渠道。在文化类电视节目中融入阜阳剪纸艺术,丰富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同时,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创造经济价值。第三,借助工业生产。随着国潮品牌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因此,可以尝试将阜阳剪纸与服装、化妆品等工业化产品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产品。当然仅仅提升剪纸的商业价值远远不够,剪纸艺术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样需要发扬,从而让剪纸艺术蓬勃发展。
(三)剪纸艺人自主创新
除了借助外部力量实现阜阳剪纸艺术的发展,剪纸艺人自身也应积极顺应时代潮流,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和创新。在技术上,探索新的剪纸技法,如尝试不同的剪切、刻画和拼接方式,以创作出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的作品;同时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如彩纸、金属箔等,以丰富剪纸的表现形式和视觉效果。在主题上,结合现代生活和审美趋势,选择新的创作主题,如现代人物、城市景观、科技元素等,使剪纸作品更具时代感;也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合作,如与绘画、雕塑、服装设计等领域的艺术家合作,共同创作具有独特风格的剪纸作品。这对剪纸艺术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剪纸艺人应该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热情,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剪纸艺术传统精髓的继承和保护,也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
五、结语
阜阳剪纸艺术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是阜阳人民表达对美好生活祝愿的最朴素的途径。阜阳剪纸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艺术、审美理想及哲学观念,每一幅剪纸作品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艺术也要不断与时俱进,创作者要将剪纸艺术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让阜阳剪纸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
发扬。
(青海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黄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