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洛阳市和敦煌市文化交流合作研究

2024-06-14 03:14程真真来春雨石艳萍
新西部 2024年5期
关键词:敦煌市洛阳市文化交流

程真真 来春雨 石艳萍

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战略部署。文化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黄河流域内的洛阳市、敦煌市的两市文化交流合作研究为议题,以两市文化交流合作的现行效果为切入点,分析文化交流合作实践中存在的文化挖掘深度不够、体制机制薄弱、宣传力度不强等问题,并从文化振兴、制度保障、搭建交流平台、拓宽宣传渠道等方面提出应对路径,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文旅产业一体化建设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战略和政策体系。区域协调发展主要体现了相近区域的城市之间彼此竞争,但更注重合作的导向,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发展不均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建立将影响各行各业的走向,文化产业也概莫能外。在五千多年不间断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广土众民的规模驰而不息地发展至今,构成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政治创制和历史延续的动力。中西部地区作为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发源地,一直是多民族交汇、融合的圣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如何加强中西部高质量发展,如何确保在文化道路上“蹄疾步稳”前进,需要多个领域协同推进、共同发力。

本文以洛阳市和敦煌市作为研究对象,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视角下,分析探讨两地历史与文化融合、传统与创新碰撞、开放与包容并蓄的文化交流合作,为推动构建文化命运共同体和强化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提供可借鉴思路。

洛阳市和敦煌市文化交流合作的必要性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规划和措施,为各地区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契机与平台。

(一)文化层面

洛阳市和敦煌市文化交流合作不仅有助于黄河流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发展,也有助于加快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构筑和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洛阳市位于黄河流域中游,因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政治区位等方面的优越性,河洛文化成为黄河流域诸多文化的典型代表。敦煌市地处黄河上游河西走廊最西端,历史底蕴深厚,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枢纽著称,是汉唐以来宗教文化与艺术交流并蓄的宝库。洛阳市和敦煌市两颗璀璨的明珠,一个是丝绸之路的东起点,一个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龙门石窟与莫高窟遥相呼应,其根源性、连续性、包容性等文化特质,形成了黄河流域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成为中华文明的根脉和中华民族共享的根源性文化符号,展现出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整体性,“同根同源”的精神价值观念始终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大一统国家强烈的文化自信。因此,挖掘河洛文化、敦煌文化的内在潜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促协,通过文化交流合作为两市高质量发展赋能大有可为。

(二)经济层面

洛阳市和敦煌市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有助于培育黄河流域文旅产业,打造区域支柱产业。黄河流域生态脆弱,过度发展第一、第二产业难以持续。洛阳市、敦煌市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文化优势明显。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以黄河文化为立足点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提出了新要求:“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强化区域间资源整合和协作,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建设一批展现黄河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1]文旅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标志性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优等特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洛阳市和敦煌市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节点城市,同根同源的文化根基是发展文旅产业的灵魂载体。因此,借助文旅产业同频共振地传播黄河文化,加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共同营造平等开放的市场环境、相互依存的制度保障,不仅能够促进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更能提升产业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协同治理层面

洛阳市和敦煌市文化交流合作有助于提升文化在治理现代化中的软实力效能,充分发挥文化在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与作用。洛阳市和敦煌市文化交流合作中,始终坚持以横向协同治理为切入点,以互动、协作、共赢为愿景,充分实现治理效能的协同增效。两市经济发展程度、生态保护情况不同,同时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这两个问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能打通这两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没有中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中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中西部地区在我国现代化全局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是促进中西部地区沟通的桥梁,有利于缩小地区贫富差距,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以两市文化交流合作为蓝本,建设黄河文化旅游经济带,在传承黄河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地区经济,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化高品质传承、生态高水平保护。[2]

洛阳市和敦煌市文化交流合作发展现状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3]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度重视黄河文化的保护与利用,肯定了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是引领黄河流域区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动力。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4]“文化先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资源,[5]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洛阳市和敦煌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将历史文化遗产、中华文化基因与区域协调发展深度融合,深化交流互鉴。

在2019年“致敬母亲河——石窟文化黄河行”采访活动中,洛阳市和敦煌市围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和文旅融合主题,以黄河流域主要石窟等历史遗产互学互鉴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深入挖掘、研究、弘扬黄河文化的好经验好做法,共促文旅融合发展新形态。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召开的“城市考古与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对我国古代城市考古研究进行交流学习,洛阳市以“唐代东都洛阳城与敦煌联系的考古学观察”为题,试图阐释敦煌与洛阳在王朝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千丝万缕联系。2020年洛阳市举办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周年学术交流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三大石窟首次联展“丝路华光”,为世界遗产管理机构和石窟研究领域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契机。2020年洛阳市领导赴敦煌市考察学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物保护利用、石窟寺保护研究、文旅融合等工作。

洛阳市和敦煌市两个文化高地虽相距甚远,但其文化交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间断。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和具体的位置。洛阳市和敦煌市文化交流合作,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体化”推进、文化传承和延续的使命担当。

洛阳市和敦煌市文化交流合作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间参与交流合作的主体日益多元化,途径也在不断拓宽。但由于文化传承、体制机制、交流形式等多方面因素,两地的交流合作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一)保护传承不力,创新意识缺乏

一方面,河洛文化、敦煌文化遗存的保护传承面临问题。文化交流合作的主题薄弱,存在年代久远逐渐衰落、文化记忆随着西方意识形态冲击面临遗失、资源开发不合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过度开发非物质传统文化,诸多文化记忆的物质载体如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等被破坏,保存下来的由于未能合理开发利用成为“碎片化遗迹”。另一方面,洛阳市和敦煌市各自在文化资源的构成上存在严重“吃老本”现象。现有资源反复开发宣传,且停留在考古、文物保护开发以及文旅融合等层面,难以推陈出新,缺乏对黄河流域自然禀赋所孕育的农耕文化、水利文化、红色资源文化等深度挖掘。同时,由于认知理念不清晰,缺乏对河洛文化、敦煌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理性看待,传播方向和目标出现较大偏差。如对主流民族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一些热点元素只是简单堆砌,甚至为了迎合市场而建设“网红风格打卡处”,热度过后显得不伦不类,丢失了自身文化内核,也是对黄河文化内在底蕴的一种消耗。

(二)体制机制薄弱,带动能力有限

新发展格局下,区域之间的联动和协同发展日益紧密,地方政府参与的积极性成为区域能否深度交流合作的关键一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文化发展空间格局”,要求优化区域文化资源配置,促进文化更平衡更充分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掣肘两市文化交流发展,目前仍处于区域化、碎片化阶段。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是一项系统性伟大工程,涉及层面广、时间跨度大、地域纵横深,任务艰巨性不言而喻。黄河文化伴随时间推移被逐渐分化为洛阳市和敦煌市不同的区域性文化、地方文化,交流合作中片面地突出强调独特性,对文化共性的探索、文化共同体的建设意识不足。此外,洛阳市和敦煌市在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合作相关配套机制上有待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文化交流传播的人力物力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缺乏内生动力。

(三)交流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足

基于丝绸之路的渊源,洛阳市和敦煌市的合作宣传渠道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深入,但仍流于表面。交流合作形式单一,以学术交流和研讨为主。官方交流合作虽权威性强,但规模难以扩大,影响难以深入。另一方面,宣传模式单一,形式不足。借助大众传媒开展的传播多以视频、图片的方式展现,较少采取文化背后的精神传承方面的文化讲坛、故事分享等形式。[6]缺少将黄河文化具有丰富内涵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讲解。

洛阳市和敦煌市文化交流合作的路径探析

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现跨区域交流合作,促进区域间产业协同、文旅融合,构建区域性经济文化共同体,需要各领域协同合作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一)着力文化振兴,提升创新能力

推动河洛文化和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首先着重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洛阳市和敦煌市历史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跨域性和高度相似性,要依托党的政策扶持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创作出一大批符合新时代优秀文化内涵的文化作品,推动文创发展。其次,将意识形态的文化转化为现实可感的文化成果、文艺作品、文化建筑,促进文化传承发展的物质果实高产,脚踏实地将黄河文化倾注其中。着重实现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整体性发展,打破区域界限形成的文化壁垒,以发展有机整体串联区域特色,打造区域协调文化产业链,形成黄河文化体系集群。最后,以“保护修复为主,活化利用为辅”,将物质性和非物质性遗产进行调查和梳理,同时健全文化产业评估体系做到合理开发,健全法制体制做到对于风险及时预防。[7]建设文化博物馆和保护区,培养专业非遗传承人,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资金支持,由政府牵头,举办洛阳市和敦煌市非遗传承人交流活动,开展非遗传承人联合培训培养项目,使非遗技术在不断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推陈出新,博采众长,保护非遗,延续历史文脉。

(二)健全长效机制,增强内生动力

无论是从缩小中西部地区差距,还是着眼于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合作,统筹发展总规划,健全长效机制是保障文化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各自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与整合,制定相关标准和工作规则,将文化产业、文化传承、文化交流作为构建现代化文化服务体系的有力抓手,探索建立“1+1>2”的区域文化协同模式,坚持以“文物保护、互学互鉴、产业共融、共生发展、增进友谊”为原则,缔结“友好城市”,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方位文化交流与合作,唱响“千年帝都,神都洛阳”“千年丝路,最美敦煌”的时代主旋律,推动把洛阳打造为中国的“文化特区”和中国的“剧本娱乐之都”,把敦煌打造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西部文化旅游新名片”。同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作为两市文化交流合作的主基调。完善横向府际协同机制,推动地方政府与市场、社会中的利益相关者形成共同愿景,使各地政府及多元主体能够主动提供自身资源,消解文化交流合作中可能引发的诸多潜在风险。[8]

(三)搭建合作平台,提升传播格局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的任务之一,也是《“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洛阳市和敦煌市的文化交流创新发展要以黄河文化这一共同点作为文化产业链的中轴线,以地域特色文化差异性作为着力点,重视非遗传承人的管理、合作政策的制定、文化交流的环境,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整合地方优势,打造黄河文化特色品牌,实施品牌效应带动地区旅游业发展。首先,搭建线上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构建数字化文化资源共享和技术赋权,建设商业文化数据合作共享平台,为文化交流合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形成文化和文化产业在价值创造方面共同进化的动态关系网络。其次,加深对黄河文化的系统性建构和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认知,对于优质文化不仅要进行保护传承,还要进行创新转化,借助媒体渠道提升传播效果,采取多样化传播方式。最后,注重利用新技术、新人才,培养一支具有新技术新理念的创新型高素质传媒人才队伍,加大文旅人才引进力度,为文化交流合作传播注入新的血液;丰富传播载体形式,传统的广播电视、纸质刊物等传播载体要融合数字化技术,结合群众的多元化需求,突破传统载体局限性,使动态的载体形式发挥纽带作用。

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手段,也是地区间依托彼此优势进行交流合作的根本要求。洛阳市和敦煌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同根同源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坚持走好全国“一盘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的生命力,是当前党和国家发展的重点任务。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到区域协调发展在促进洛阳市和敦煌市文化交流合作层面的重要性,深掘两市文化协同与共生发展的切入点,为中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参考文献

[1]刘亚奇、孙文杰:《黄河文化遗产知识服务的重要价值、核心议题及实现路径》,载《学习论坛》,2022(5):122-129页。

[2]康红莉:《黄河文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载《北方经济》,2023(1):52-55页。

[3]隋云鹏:《“中国龙山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可行性研究》,载《人文天下》,2020(23):38-41页。

[4]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载《新湘评论》,2023(14):2页。

[5]王朝科、吴家莉、刘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重要论断》,载《上海经济研究》,2023(2):5-23页。

[6]康红莉:《黄河文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载《北方经济》,2023(1):52-55页。

[7]丁来、牛莹、张陇堂、任丽、李晶媛、崔哲:《保护传承黄河文化 创新发展黄河旅游》,载《中国旅游报》,2021(01)。

[8]陆筱璐:《黄河流域文旅融合发展的横向府际协同研究》,载《行政管理改革》,2022(12):30-38页。

作者简介

程真真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

来春雨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石艳萍 北部湾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敦煌市洛阳市文化交流
基于改进Shapley值法的敦煌市葡萄产业链利润分配研究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甘肃敦煌市新泉北钒多金属矿床概略经济评价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浅析智慧旅游建设中的媒介化发展策略——以敦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