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嘉禹 赵彬宇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2023年青年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陕西的生动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QN01)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深刻的文明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吸收和借鉴了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是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和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超越中产生的,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前进方向,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在“一般”与“特殊”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特质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特殊表征,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也是最大优势,真正实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有机结合。在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和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超越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前进方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于世界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厘清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文明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特别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通向更高阶段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实现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纵观人类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每个国家都在探寻着适合本国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唯一不变的准则就是要符合本国的实际。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的现代化道路变得简单化,按照社会制度来划分,即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资本基础上的现代化,其逻辑起点就是“资本至上”。建构在资本逻辑上的西方现代化,自诞生之日起就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这个矛盾与生俱来,无法克服,这也成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内在缺陷表现为“异化劳动引发的文明发展悖论、工业文明加剧人与自然关系失调、技术理性支配的负面效应、资本扩张导致全球格局失衡”。[2]尽管随着无产阶级的斗争,世界形势的变化,西方现代化的模式也在适时进行改变,特别是“二战”以来,各种福利的增加,但仍然无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性。中国式现代化则摒弃了这种现代化模式,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
在价值追求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换做当代的话语体系就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利益,真正实现了人的本质的复归,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至上”的价值逻辑,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当代映射。受资本逻辑的支配,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以追求资本增值为目的,致使“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3]劳动发生了“异化”,从而使人的本质发生了异化,最终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人变成了资本的奴隶。而“异化”的根源就在于私有制的存在。因此,要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也就是让劳动成为人自由自觉地活动,就必须消灭私有制,代之以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成为外在于人的强制性的活动,劳动仅仅成为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劳动者始终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奴役,无法实现人的解放。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发展模式方面,以“和平发展”超越“殖民掠夺”。回顾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信奉“丛林法则”“国强必霸”的生存逻辑,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从一开始就是充满罪恶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4]从历史上来看,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现代化后,便会采取强权和暴力手段,阻止其他不发达的国家走现代化道路,从而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地和附属国。正如恩格斯所言:“你们(资本主义)把文明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以便赢得新的地域来扩张你们卑鄙的贪欲。”[5]而中国的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资本逻辑,代之以坚持走和平共处、合作交流、共赢共享的和平发展之路。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中国主张同各国人民一道探索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形式,呼吁世界各国同中国一道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其他政党共同担负起引领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完善治理的责任,[6]为人类迈向更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在交往路径方面,以“交流互鉴”超越“文明冲突”。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认为“普世价值”是人类共同价值,然而所谓的“普世价值”是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将人看作无差别的价值符号,所推行的也并非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而是特定的价值观及其背后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站在整个人类的角度上,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出发,阐释了人类的共同价值。以交流代替隔阂,以互鉴超越冲突,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文明冲突论”对人类文明的桎梏,凝聚了不同国家、民族、文明的价值共识,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价值遵循。
对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超越
十月革命后,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世界人民探索现代化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道路。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方案,即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这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曾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苏联模式中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最大长处是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资源集聚优势,对于加快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推动经济一定时期的高速发展发挥了体制推动和资源保障作用。因此,苏联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实现了工业化,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同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体现了这一模式的一定历史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和弊端,比如盲目追求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党内监督机制被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受重视;领导干部长期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相当严重。
中国式现代化不断突破原有传统社会主义体制模式的束缚,实现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走出了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超越主要体现在:
一是走和平发展道路,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大国沙文”主义。苏共常常以“老子党”自居,推行自己的模式,插手别国的事务,使得苏联从外部失去了意识形态话语的领导权,成为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而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革命道路,在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的征途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新道路。反观苏联,为了在全球推行扩张性外交政策,在世界各地广泛争夺和抢占势力范围。苏联长期以来的外交政策是不符合共产主义的价值准则的。而相比之下,中国共产党尊重各个国家的国情,从不干涉和插手别国内政,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中国共产党成功走出和平发展道路。
二是坚持“两个结合”,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脱离实际的弊端。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盲目追求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忽视经济规律,把计划经济绝对化,明显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中国式现代化没有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在“两个结合”中孕育和产生的,深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特征。
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片面发展的弊端。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由于当时历史环境所限,造成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协调的状况。而中国式现代化在注重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要实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协调发展。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7]中国式现代化,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契合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给世界人民探索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理念新的方案新的路径,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前进方向,创造了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奇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倡导文明交流互鉴为世界不同文明发展进步提供源源动力;坚持加强社会建设,形成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领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为中国和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卓越贡献;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描绘了未来人类社会的美好前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主要体现在:
一是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现代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开启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将现代化简单地等同于西方化。实践证明,人类走向现代化并不是只有一条路,西方的现代化暴露出许多问题,并不能奉为圭臬。中国式现代化,就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给世界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案新路径。
二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曾追随、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水土不服,不光没有实现现代化,并且还丧失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性。事实证明,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中国式现代化,深刻把握“一般”和“特殊”的辩证逻辑,坚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方针路线政策,在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时,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外部有利条件,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式现代化站在整个人类进步的视角在关注本国发展的同时,为人类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关注的是人,是具体的、历史的人,而不是抽象的、虚假的人。中国式现代化关注的是全面的人,而不是片面的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应该关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地位、人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其核心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的关怀,使人的自由与人的价值的相统一。
关注人不仅是在表达的形式上关注人,而是更应该思考和解决与生活在现当代的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既要注重对于人的价值的设定和引领,也要充分注重人的内在发展和需求,使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相统一;在高扬人的理性价值的同时,注重人的感性的需求,特别是要注重人的内在感受和体验,给人以获得感和满足感;在符合人的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层次和实践层次,既要有外在的力量约束人的行为,也要通过人的内在自觉进行自我的约束。进而使每个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得到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价值的相统一,实现人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2022-10-26。
[2]王瑜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学习论坛》,2023(05):95-101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56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7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0页。
[6]《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1-07-07(001)。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0页。
作者简介
郑嘉禹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赵彬宇 广州工商学院商学院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