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志红 汪思思 朱毅
[摘 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分析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育才”与“育人”现状的基础上,文章引入BOPPPS教学模型,结合课程思政目标,构建“BOPPPS+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融入思政元素,优化项目设计;课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现“育人”与“育才”并行;课后通过“显评”编程能力、“隐评”思政目标的方式推动高校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思政;BOPPPS;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8-0071-04
一、问题提出
为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发展,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20年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专业课程是高校课程思政的源泉,一旦脱离课程设计和建设,课程思政就会成为无源之水[2]。
C程序设计基础作为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其课程建设与改革一直备受关注。但是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在“育才”方面,由于知识点烦琐分散[3]、语法严谨、逻辑推理复杂[4],初学者常感畏惧,难以深度参与学习活动;在“育人”方面,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限制,教师一时难以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惯性,相对容易忽视新时代课程思政的要求。在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改进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育才”与“育人”现状,设计并构建促进学生深度参与、促进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新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BOPPPS教学模型是由加拿大教师教学技能工作坊(ISW,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创建的参与式学习模型,最初用于教师技能培训[5],因其教学效果显著,迅速受到北美高校教师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
BOPPPS教学模型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划分为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六个环节(见表1)[6-7]。
BOPPPS教学模型于2011年左右引入国内,2014年后在我国高等课堂教学改革中逐渐显现,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成效。例如,吴敏宁、张永恒等[8]探讨了BOPPPS教学模型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模型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效率;陈畅、张思[9]深入挖掘“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思政元素,形成特色思政案例,并基于BOPPPS教学模型融入课堂,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课程关注度和参与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张亚茹[10]构建了BOPPPS思政混合教学模型并应用于大数据管理概论课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活跃度,课程思政效果良好。可见,BOPPPS教学模型注重师生互动与反馈,能有效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提高教学质量[11]。
本研究选择BOPPPS教学模型融入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该模型包含六个清晰且易于操作的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过程规范有序。教师在深入理解BOPPPS教学模型的基础上,可以灵活运用其六环节,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第二,该模型强调明确可达的教学目标与问题驱动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明确三维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通过问题驱动形式巧妙融入思政元素,促进师生围绕教学主线进行有效互动。
第三,该模型强调学生的参与,与参与式学习理念高度契合。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需在教师引导下深度参与、积极实践,将专业知识和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的有机融合。
综上,本研究引入BOPPPS教学模型,构建“BOPPPS+课程思政”的C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新模式。该模式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协作完成C语言项目,增强其全方位参与的主动性,实现程序设计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协调,从而达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融合目标。
二、“BOPPPS+课程思政”C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模式
本研究构建“BOPPPS+课程思政”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该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其中,课前项目设计和课后学习评价采用线上互动学习方式,主要依托学习通平台完成;课中采用面对面课堂教学形式,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协作探究,以完成C程序设计项目。
(一)课前:融入思政元素,优化项目设计
课前项目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基础,主要对应BOPPPS模型的前测环节。教师需挖掘与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相契合的思政元素,探索隐性课程思政的育人途径,设计课程思政项目活动,并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预习任务、相关学习资源和在线测验。学生明确预习任务后,自主学习在线资源并参与在线测验,以此反馈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在线测验结果,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进一步优化项目活动方案。
(二)课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现“育人”与“育才”并行
课中主要包含BOPPPS模型的“导入”“目标”“参与式学习”“后测”四个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将深度参与,通过协作探讨完成项目活动,从而掌握并内化本节课的知识点,实现价值塑造。
在“导入”环节,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和时事热点等现实问题,挖掘C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中的思政资源,创设思政项目情境,引出开放性且结构不良的驱动性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引导他们感知思政项目情境,关注并思考核心问题,进而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思路。
在“目标”环节,教师需要清晰展示层次分明、可评估的教学目标,并明确列出其中的思政目标,以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建立合理的学习预期。
在“参与式学习”环节,教师首先分析并指导学生参与融入思政元素的C程序设计项目,帮助他们分解问题并理解其中的程序设计原理。其次,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活动,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后进行小组分工、协作探究和思维碰撞,共同完成相关项目任务。再次,学生完成程序设计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项目成果。最后,所有项目活动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项目总结,深化知识理解并实现思想的升华。在合作探讨项目过程中,教师应巡视各小组,了解交流情况,及时为有问题的小组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完成程序设计,确保项目活动顺利进行。学生完成项目成果展示和知识梳理时,教师应基于项目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将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紧密结合,实现项目与思政双重目标,促进全方位育人。
在“后测”环节,教师通过学习通网络平台发布课堂随测,让学生参与以反馈知识掌握情况。随后,教师分析学生数据,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并解答疑惑。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真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三)课后:“显评”编程能力,“隐评”思政目标
课后学习评价对应BOPPPS模型的“总结”环节,主要包括课后作业和学习效果评价。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和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事热点等要素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加深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主要包括编程学习效果评价和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多样化的评价工具,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参与度、学习感想。通过分析学生的评价反馈,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评估思政教育的效果。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总结教学的亮点,反思并改进不足之处,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三、“BOPPPS+课程思政”C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实践成效
在C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放了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收获、学习体验及满意度情况。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的调查汇总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反馈,与传统课堂相比,学生在课堂教学参与度和满意度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在学习收获和学习体验方面也取得良好效果。总之,在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BOPPPS模型,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参与,还能有效融合专业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目标,实现良好的学习体验和育人效果。
四、结语
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内容的同向同行,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创新举措[12]。高校专业课程应同步推进“育人”与“育才”,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贡献力量。鉴于C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强、学习难度较大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初次接触C语言编程的学生,高校教师在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融合“育人”与“育才”,服务立德树人总目标,是一项重大挑战与责任。本研究尝试以BOPPPS模型为主线,融入课程思政目标,使专业课程学习与思政教育协同并进,提出了“BOPPPS+课程思政”的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实践验证了“BOPPPS+课程思政”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高校推行课程思政长效机制的背景下,期望该模式能够优化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为课程思政育人与学生能力发展的深度融合提供实践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3-09-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王茜.“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64-68.
[3] 贾金芳,王晓英,刘志强,等.基于SPOC的C语言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9(1):141-144.
[4] 吴爱华.C语言线上线下混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22(2):164-167.
[5] Queen's University. BOPPPS model for lesson planning[EB/OL].(2021-03-21)[2023-09-15].https://
queensu.ca/teachingandlearning/modules/active/8_b?
oppps_model_for_lesson_planning.html.
[6] PATTISON P, DAY R. 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ISW) Handbook for Participants[EB/OL].(2020-12-05)[2023-09-15].https://www.algonquincollege.
com/profres/lesson?planning/instructional?skills?work?
shop?isw?handbook?for?participants?3/.
[7] 周伟,钟闻.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内涵与分析[J].大学教育,2018(1):112-115.
[8] 吴敏宁,张永恒,刘红霞,等.BOPPPS模式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6(8):118-122.
[9] 陈畅,张思.“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2):4465-4474.
[10] 张亚茹.基于BOPPPS的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模型构建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36):5-8.
[11] 李纹霞.有效教学结构:BOPPPS之运用[EB/OL].(2015-12-15)[2023-09-15].http://www.teachers.fju.edu.tw/files/991/991027PPT-01.pdf.
[12] 万林艳,姚音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同向同行[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52-55.
[责任编辑:梁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