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远启
2024年是鄂豫皖边区三大起义之一立夏节起义胜利95周年。对这次起义的背景、经过,以及起义领导人如詹谷堂、周维炯、徐子清、徐其虚、李梯云、肖方等的生平事迹,在各类党史军史书籍中均有详细记载,为人们所熟知。但是,还有很多参与起义的人员因种种原因,所留下的资料十分有限,长时间不为人们所了解。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金寨县党史部门的工作人员经多方调访,发现了一批当年参与起义人员的材料和事迹,现整理成文,以告慰先辈、铭记历史。
商南党组织早期领导人罗固城
罗固城,原名罗宗强,曾用名罗卓如,1900年生于金寨县斑竹园镇泰山村(当时属河南省商城县)。
1916年,罗固城考入商城甲种农业学校(即笔架山农校),1919年,考入武昌法政学校。这时正值五四运动兴起,作为一个从小就有反封建思想的青年,罗固城毫不犹豫地投身五四运动的洪流,积极参加游行示威,声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反对北洋政府在卖国和约上签字。1920年寒假期间,经同乡陈绍禹(王明)介绍,罗固城加入豫皖青年学会,进一步接触到《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马克思主义书籍和进步刊物,并同早期著名共产党员萧楚女、施洋等来往频繁,为其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4年,经李梯云等介绍,罗固城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积极地参加革命活动。他利用通信、寒暑假回乡探亲的机会,和笔架山农校校友周维炯、漆德玮以及在开封读书的漆德琮、罗霁岚等人密切联系,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讨论救国救民道路。在武汉,他在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等人直接领导下从事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积极配合北伐运动。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罗固城根据党组织安排返回家乡。此时,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商南地区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党员散落在各处,和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罗固城一面积极和各处党员联系,一面努力寻找上级关系。经过不懈努力,他和李梯云等恢复了禅堂等地的党组织,组建了禅堂特支并担任书记。1928年正月间,罗固城又和商城县委书记蒋镜青(蒋明华)取得联系。蒋镜青随后来到商南,在罗固城陪同下,深入白沙河、斑竹园等地,对散落在各处的党员进行考察登记,接收组织关系。2月14日,蒋镜青在斑竹园老鸹窝主持召开商南党、团活动分子会议,会上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明确今后斗争方针和任务,宣布成立中共商南区委,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发动武装起义奠定了组织基础。
罗固城自回到家乡后,特别是在商南区委成立后,夜以继日地在农民群众中进行宣传发动工作,启发和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揭露反动派的真实面目,号召农民联合起来进行革命。他善于宣传鼓动,每次宣传演讲都有很多人驻足聆听。就这样,罗固城的名字逐步传播开来。同时,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力量,为未来的革命准备干部队伍,罗固城还和共产党员漆禹源、罗霁岚等人共同创办了“共进小学”,这所小学的学生后来多数人都参加了革命。
为了组织商南武装起义,中共鄂东特委派徐子清(徐思庶)、徐其虚等人来商南协助工作。初到商南,徐子虚等建议迅速起义,以响应湖北黄麻暴动,漆先棣等青年党员血气方刚,也主张立即暴动。但商南区委和罗固城经过综合分析、冷静考虑后,认为此时群众尚未充分发动起来,起义时机还不成熟。双方展开激烈争论,最终取得一致意见:先以开展兵运工作、秘密组建农民武装为主,为起义积蓄力量,待条件成熟时再举行起义。
1928年商城大旱,庄稼收成减半,农民生活极端困苦,一些地主豪绅趁机囤积粮食渔利,对农民敲诈盘剥。1929年春荒时节,广大农民忍无可忍,纷纷向地主豪绅“借粮”,土豪劣绅们逃进县城,要求国民党县政府派兵镇压。在商南党组织领导下,罗固城等一面组织农民游行示威,一面代表农民和地主豪绅“打官司”。商城县政府迫于农民斗争的压力,释放了被关押的农民。地主豪绅败诉,农民扬眉吐气。土豪劣绅们因此恨透了罗固城,骂他为“锣鼓锤”。后来,这一事件被称为“锣鼓锤事件”。
帮助农民群众开展“借粮”斗争,使得罗固城共产党员的身份暴露,反动派准备对他下毒手。党组织决定让罗固城暂时离开商南,到商城县西乡的张家大庙工业学校教书,隐蔽待命。
1929年4月,中共商罗麻特委在商南太平山成立并决定于1929年中秋节举行武装起义。为此,李梯云亲自到张家大庙工业学校向罗固城传达这一决定。但后来由于形势变化,商罗麻特委决定提前在立夏节举行起义,因讯息不畅,罗固城并不知晓这一变化。立夏节起义发生后,张家大庙的反动民团扬言要抓罗固城,他闻讯后连夜逃走。此时回商南的道路已被切断,他只好向北赶到河南当时的省会开封,打算找中共河南省委请示工作。不料,河南省委此前已被敌人破坏,罗固城在开封盘桓数月不得门路,既找不到党组织,又生活无着,不得不离开开封。至此,罗固城与党失去联系,脱离了组织。为了谋生,他只得以教书为业,在河南南阳的宛西乡村联立师范等学校任教。在南阳教书期间,他继续多方寻找党组织,均未获结果。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罗固城随宛西乡村联立师范学校迁到伏牛山腹地南召县,在那里结识了袁宝华、周达夫等中共党员。这样,罗固城重新和党组织接上关系。他欢欣鼓舞,积极地为党工作。罗固城向周达夫提出希望恢复党籍,周达夫认为其暂以教师的身份为革命工作更加便利,决定到适当时机再恢复他的党籍。罗固城从革命利益出发,服从了这一决定。
在抗日救亡运动火热开展之际,进步青年积极寻找报国的出路。罗固城热情鼓励自己的学生奔赴延安。1938年前后,他曾亲自介绍几名学生前往延安,其中包括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的李绍禹等。与此同时,罗固城的抗日反蒋活动越来越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终于将他列入了暗杀名单。1942年的一天,国民党军警特务突然包围了罗固城居住的南召县刘村镇,对他进行抓捕。罗固城得到消息,急忙越墙逃走,在一户农户的红薯窖中躲藏了两天两夜。由于精神极度紧张,他不幸患上精神病,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抓捕,罗固城只能避居深山养病。在此期间,周达夫等人已隐蔽撤退,罗固城再次和党组织失去联系。抗战胜利后,罗固城辗转来到开封,一面治病,一面寻找党组织。当时,罗固城的商南老乡杨蔚也在开封。杨蔚毕业于黄埔四期,于1927年加入共产党,后叛变加入国民党,成为军统特务。因二人是老乡关系,且杨蔚知道罗固城长期脱离中共组织并患有精神疾病,因此并没有怎么为难他,双方还有来往。罗固城在清醒时,利用与杨蔚的老乡关系,曾营救了被捕的张振亚等革命同志。
郑州解放后,李绍禹来到郑州,担任郑州人民银行行长。经其介绍,郑州市人民政府任命罗固城为大众烟厂(现郑州卷烟厂)经理。与党组织失散多年后,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罗固城非常激动,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决心把以前损失的时间补回来。他经常吃住在厂内,忘我地工作,很快就使被战争破坏的生产得以恢复,该厂生产的“解放牌”香烟远近驰名。但是,工作还不到一年,过度劳累使他的精神疾病复发,他只得辞去职务,回家休息。
1955年夏,因受杨蔚的牵连,罗固城被判处8年徒刑。关押半年后,有关方面发现是冤案,便将他释放。由于当时政治形势特殊,有关部门并没有宣布为罗固城平反。受这一事情影响,罗固城病情更加严重,终日神思恍惚,健康日益恶化。
1960年秋,罗固城病逝于北京,享年60岁。
1983年8月,罗固城得到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一门五忠烈”廖炳国
廖炳国,字应龙,又名业钧,1892年12月29日出生于金寨县吴家店镇廖家湾。廖家历代贫苦,靠租种族下的几亩山田和几块荒地勉强为生,长期受到族长和地主恶霸的欺压。
1926年冬,廖炳国加入农民协会。在农协会,他受到革命教育,明白了贫穷受苦的根源,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此后,他到处宣传革命,揭露恶霸豪绅的罪恶,动员穷人起来闹革命。为了宣传需要,他还学会了拉胡琴、吹笛子、扎灯、绘画等技能。
1927年9月,廖炳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承担任务繁重、行动危险的边区联络工作。当时,共产党员李梯云、肖方、周维炯、漆德玮等陆续回到商南开展秘密革命活动,廖炳国与他们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以贩卖山纸等为掩护,到鄂东秘密联络。鄂东特委成员徐其虚来商南协助工作,也是由廖炳国联系的。
廖炳国为人忠厚、性情直爽,深得党员和群众的信任。根据党组织安排,他利用当地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和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把亲戚朋友发动起来。1928年的一天,廖炳国与18名亲朋一起,摆下香纸酒菜,大家对天盟誓,结拜为兄弟,宣布成立兄弟会。此后,兄弟会以太平山为中心,广泛进行革命活动,成员很快发展到30多人。兄弟会为穷人打抱不平,起到了团结和教育穷人、打击敌人、推进革命的作用。后来,兄弟会多数成员发展为党团员,成为武装起义的骨干力量。
1928年2月,中共商城县委书记蒋镜青到商南接收整顿党组织,成立中共商南区委,廖炳国当选为区委委员。3月21日,廖炳国与李梯云在商城七里岗参加县委会议,会议总结了河南大荒坡起义失败的教训,讨论了商南武装起义问题,同时改选了商城县委,廖炳国与李梯云当选为县委委员。
为了掌握革命武装,为武装起义做准备,党组织决定,乘商南地主民团招兵买马的机会,利用各种关系,让党团员和农会中的活跃勇敢分子打进民团,开展兵运活动。为此,廖炳国的四弟廖业麒、五弟廖业麟分别进入民团当兵。此时,廖炳国负责组织地方农民武装,并与民团中潜伏的同志保持秘密联系。他利用兄弟会的名义,秘密购买枪支弹药,筹集革命经费,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捐斗争,为准备武装起义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当时农民武装活动频繁,地方保甲长不敢下乡催捐收粮。商城民团头子周凤山亲自带团丁到斑竹园一带催逼预征粮款。廖炳国便组织300多名手持刀矛土铳的农协会会员和部分农民武装,高呼口号,跟踪追击,从斑竹园一直追到丁家埠,吓得周凤山连夜逃回商城。
1929年5月6日夜,立夏节起义一举成功。起义胜利后,廖炳国负责筹建地方苏维埃政权等工作,带领新组织起来的赤卫队在太平山、斑竹园、古佛堂、杨家坳一带活动。7月间,大批敌人向商南苏区进攻,廖炳国和部分赤卫队队员被包围于太平山附近的燕子岩。他沉着冷静,指挥大家奋勇出击,突围后与红军会合,向黄麻地区游击。廖炳国也随军转移,先在红三十二师九十七团任连长,后调至师部手枪连任连长。
两个月后,廖炳国随红军重返商南,恢复和整顿地方组织。因在战斗中左腿跌伤行动不便,他便请求回到地方工作,担任商城县一区苏维埃主席。不久,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廖炳国任主席。
10月上旬,地主廖树枝等得到反动民团支持,在太平山华家湾设立所谓机要局,以刺探红军情报,捕杀我零散人员,对根据地安全威胁很大。廖炳国得悉后,和四弟廖业麒带领红军战士以及赤卫队员,夜行40公里,突袭机要局。廖树枝连夜逃到湖北,其他反动分子被当场镇压。
12月底,红军智取商城县城,随后成立了商城县苏维埃政府,廖炳国分工负责农运工作。1930年1月15日,商城县委和红三十二师师委代表联席会议在商城召开,出席代表120余人,廖炳国等5人组成大会主席团。大会通过各项决议,廖炳国再次当选为商城县委委员。
1930年初,为加强对边缘地区的统一领导,党决定成立六(安)霍(山)英(山)罗(田)商(城)五县边区(相当于县级,后改称为五星县)苏维埃政府,调廖炳国任主席。五县边区以黄石河、前畈、后畈地区(昔属霍山县,今属金寨县)为中心,这一地区此前被反革命武装“老小八团”所统治。敌人不甘心失败,经常派特务、暗探等窜入苏区刺探情报、勾结白区敌人,偷袭红军驻地和苏维埃机关,捕杀苏区地方工作人员,破坏根据地建设,致使边区的工作难以开展。在皖西的红军整编为红一军后,廖炳国带着红一军一个营的部队和部分工作人员来到五县边区,宣传党的政策、揭露敌人罪恶、广泛发动群众。他先后在吴家畈和枯树庄安营扎寨,设立苏维埃政府机关,制定了建军、建政、剿匪、筹款、扩大苏区等工作计划。他带领部队,将敌人赶出他们的统治区,然后派出便衣工作人员,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做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又吸收当地青年组织五县边区游击队,配合主力红军消灭团匪。经过廖炳国和同志们的辛勤努力,边区局面终于打开。针对敌人经常来骚扰破坏、偷袭苏维埃政府的情况,廖炳国和大家一道,将苏维埃政府驻地砌上石围子,组织赤卫军进行防卫。他还经常组织红军和赤卫军到青苔关、瓮门关一带袭击白匪军,追歼“老小八团”,搞得敌人惶惶不可终日。同时,廖炳国还领导当地军民在边界广大地区打土豪,筹集粮款和枪支子弹。经过一年多努力,五县边区普遍建立起基层苏维埃政权和青年、妇女、少先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党员和红军人数大幅增加,推动了革命发展。
正当廖炳国忠心耿耿为党工作的时候,鄂豫皖地区“肃反”开始了。1931年9月,皖西北特委通知廖炳国和红军营长漆承瑞到麻埠开会。当时,他们已听说部队开始“肃反”。途中,漆承瑞主张上山打游击,以免无意义的牺牲。但廖炳国认为自己和同志们光明磊落,坚决执行命令,依然前往麻埠,同时还嘱托同志们,若自己在“肃反”中被杀害,他们一定要继续坚持斗争,为革命战斗到底。不幸的是,廖炳国到麻埠后就被抓捕了,不久被张国焘以所谓“改组派”的罪名杀害。
廖炳国和父亲及3个弟弟,均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父亲被国民党抓捕后,决不吐露党的秘密,最后被残忍杀害;二弟廖承继参加红军后杳无音讯;四弟廖业麒曾任红一军独立旅旅长,在“肃反”中被错杀;五弟廖业麟曾任红三十二师一〇一团团长,后在双桥镇战斗中牺牲。廖炳国一家,堪称“一门五忠烈”。
立夏节起义联络员漆先棣
漆先棣,原名漆轩昂,1910年农历七月出生于果子园乡佛堂坳一户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漆先棣从幼年起便开始干农活,12岁方才有机会进入私塾读书。
1924年2月,漆先棣的叔叔漆楚峰到河南开封农业学校教书,漆先棣因学习成绩较好,得以随叔叔到开封的省立白仓小学读书,次年考入河南省立第一中学。在开封读书期间,漆先棣阅读了《新青年》《洪流》等进步刊物,逐步接受了革命思想。他还加入学生会,参加了声援五卅惨案的游行示威以及反对校长开除教员工友的罢课斗争,在斗争中日益成长起来。
1927年,漆楚峰失业,漆先棣无法继续读书,便于8月返回家乡。回乡后,他一边参加生产劳动,一边与共产党员漆禹源等来往。在漆禹源的启发下,1928年3月,漆先棣创办了平民学校,并参加了党的秘密工作,主要负责交通联络。他经常到白沙河、小河、南溪等地,联络当地党组织负责人,传送党的文件和上级党组织指示精神等。虽然没有报酬,但漆先棣十分热情,工作积极性很高。1928年10月,漆先棣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党组织在佛堂坳创办了小学,漆先棣任小学教员。
1929年5月,漆先棣参加了立夏节起义的策划和组织工作。起义中,他根据分工,主要负责联络通信工作。起义前,漆先棣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组织学生写了许多宣传标语,准备到处张贴,幸好被中共商城县委委员李梯云及时发现并制止,避免了起义计划泄露。
立夏节起义胜利后,漆先棣根据组织安排,负责少共(即共青团)的工作,为党和红军积蓄后备力量。他多次带领少先队、赤卫队配合主力红军开展游击战,打击国民党军和民团武装。
1929年农历八月,正值桂花飘香时节,根据地乡村苏维埃政权纷纷成立,人民群众喜气洋洋。商城县委决定创作一首歌唱苏维埃的歌曲,以表达劳苦群众翻身得解放和庆祝苏维埃成立的喜悦心情。李梯云把这一任务交给少共商城县委书记徐乾。徐乾与漆先棣商量后,决定让佛堂坳模范小学校长罗银青编写。罗银青寓情于景,以当地的民歌“八段锦”曲调创作了著名的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该歌曲在一区苏维埃成立大会上一经演唱,便大获成功,后广为传唱。
1932年1月,担任少共英山县委书记兼少先队总队长的漆先棣,因被错划为“改组派”而遭到逮捕。漆先棣十分苦闷,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被冤枉成反革命。面对保卫局的讯问,他坚持原则,没有冤枉一个同志。一天夜晚,被关押的同志乘看守不备,突然将看守打倒,漆先棣随大家乘乱逃出。逃出来后,他决定寻找组织澄清事实,不料又被国民党军逮捕。在狱中,漆先棣被打得皮开肉绽,多次昏迷过去。他咬紧牙关,坚决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国民党军无奈之下便将他转到六安县政府监狱。后来在别人担保下,漆先棣于1932年6月出狱。
由于连续的折磨,漆先棣生了一场大病,精神也受到刺激。而最令他痛苦的是,此时的他已无家可归:想回苏区,既怕被作为“改组派”再次逮捕,又怕被国民党抓住;想找组织,由于当时正在反“围剿”,党组织和苏维埃机关天天转移,根本不知到哪里去找。无奈之下,漆先棣只好远赴天津,投奔在那里工作的叔父。途经枣庄时,遇到国民党兵拉夫,幸亏漆先棣此时已被折磨得不成人样,才逃过一劫。
到达天津后,为了维持生计,漆先棣先后在煤矿、唐山广播电台、北平广播电台等处工作,勉强谋生。其间,他多次寻找党组织,但人生地疏,加之特务横行,一直无法与组织取得联系。
1946年4月,国民党当局胁迫北平广播电台全体人员统一加入国民党。漆先棣等强烈抗议,陈述他们只是具体的业务人员,不过问政治,不愿意参加国民党,但国民党当局没有理会他们的诉求,并强硬表示凡不参加的一律辞退。随后,每人被发给一张表格,填好后既没有履行入党宣誓,也没有参加任何活动,就算加入国民党。就这样,漆先棣被迫成为了国民党的一员。
由于在电台工作,漆先棣有机会收听到共产党和解放军的讯息,这激发了他寻找党组织的强烈意愿。此时,电台内部已有地下党组织活动。平津战役期间,国民党当局自知必败,准备破坏电台。漆先棣虽然没有和党组织接上关系,但自觉参加了地下党组织领导的保卫电台、保卫人民财产的斗争,终于将电台完整地交给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漆先棣找到进驻北平电台的解放军军管会代表李任,向他汇报了自己的情况。在李任的鼓励下,漆先棣决定克服家庭困难,再次出来参加革命工作。6月,漆先棣进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他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对自己这些年脱离革命、安于现状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1950年3月,漆先棣从华北军政大学结业后,被分配到六十八军供给部门工作。
1958年4月,漆先棣转业到黑龙江虎林农场工作。1960年,漆先棣调回安徽省马鞍山市,此后长期在林业部门工作,曾任马鞍山林场场长等职务,为马鞍山的林业事业作出了贡献。
1981年经马鞍山市委批准,漆先棣离休,享受处级干部待遇。1994年因病逝世。
昔日硝烟已散尽,英雄事迹当铭记。今天,我们挖掘革命前辈的事迹,目的是用党的历史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鼓舞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谨以此文纪念立夏节起义的伟大胜利,向革命前辈致敬!(题图为立夏节起义雕塑)
(责任编辑:章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