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静
“翠崖红栈郁参差,小益初程景最奇。”陆游的这句诗吟咏赞美的就是盆景。盆景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徽派盆景始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是中国盆景主要传统艺术流派之一,与徽墨、歙砚齐名,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徽派盆景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徽派盆景技艺的发源地
徽派盆景技艺发源于黄山市歙县卖花渔村。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的卖花渔村,因俯瞰像一条鱼,但这里的人世世代代不打鱼,只育花、卖花,故得名“卖花渔村”。村庄海拔三百多米,为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温暖湿润的气候、充沛的雨量、深厚肥沃的土壤,使其成为徽派盆景的诞生地和成长的摇篮。卖花渔村培植花木盆景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爷爷种树孙儿卖”,在这里,盆景技艺靠老艺人和年轻一代传承延续发展。每当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山野的梅花和村庄的盆景相映成趣,配以水墨画般的徽派建筑,整个村庄就成了大地上最美的画卷。
二、徽派盆景的特色
“苍古、奇特、自然、刚劲、庄重、幽雅”,这六个词语可以概括徽派盆景的主要特色。其主要造型有:游龙式、扭旋式、三台式、迎客式、圆台式、疙瘩式、劈干式、枯干式、悬崖式、提根式等。游龙式梅花盆景是徽派盆景的代表式样。其基部为龙头,弯曲的主干为龙身,略曲的大枝和小枝群宛如龙爪,而片片树叶则似鳞甲,顶部树冠则成龙尾,造型大气端庄。有的盆景盘根错节,势若蟠龙;有的盆景悬空倒挂,如龙探海;有的盆景笔直挺拔,如龙飞天。徽派盆景“小中见大,虽假犹真”,驰名海内,享誉甚高,充分体现了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徽派盆景的制作方法
徽派盆景以徽州特有的植物、山石等为材料,经过修剪、蟠扎、构图等艺术处理,在盆中塑造出大自然的美景。制作基本工艺程序如下:
(一)炼苗。选定的苗株要先在地里或盆里培植,栽种时,苗的基部与地面或盆面约成30~45度角。
(二)审苗。炼苗期间要对苗株的自然形态进行反复审视,确定造型的形式。
(三)修饰。炼苗后,留下必要枝条,将主干上细小的杂枝、叶片剪去,以便造型。
(四)造型。利用各种工具,将植物的主干或枝干绑扎固定。
(五)点石。即在盆景中配以理想的石头,增加诗情画意。
(六)铺苔。在盆钵上面铺上绿苔,以防土面和盆土板结。
(七)松绑命名。干、枝基本定型后,将绑缚材料拆除,并给盆景取一个形象而有寓意的名字。
小朋友们,你学到徽派盆景技艺的知识了吗?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春天到了,就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这个家家有盆景、山上遍植梅的卖花渔村看一看、玩一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