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雷
【内容摘要】在媒体融合转型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给传媒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AIGC如何助力传媒行业的深度融合转型,以及AIGC的出现为处于起步阶段的行业媒体融合转型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并以上海教育电视台的媒体融合转型为例,解剖了AIGC的垂直应用场景,分析了AIGC如何助力内容生产、平台建设、服务升级和技术创新,探究行业媒体融合转型的策略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AIGC;行业媒体;融合转型
一、AIGC时代的到来
2022年11月30日,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发布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 标志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时代的来临。①如果说在这之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还处于实验阶段或者专业领域应用层面,那么人人可用的ChatGPT,意味着AIGC已进入各类应用场景。随之而来的各种应用程序的出炉证明了这一点,这包括谷歌公司发布的Imagen、OpenAI发布的DALL·E、David Holz创始的Midjourney以及最新出炉的Sora,AIGC完成了自动生成语言—图片—视频的演进和迭代。2024年3月18日,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开源了具有3000多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Grok-1。而就在第二天,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GTC2024大会上发布了被他称作史上最强AI芯片的GB200。Grok-1的巨大参数和GB200的超强算力或许给人类一种暗示,人工智能已经倒逼人类快速拿出方案:如何在人类的世界里,为AI找到适合它们生存的空间,即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以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自从人工智能问世以来,人类一直在调适与人工智能的协作模式,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变和迭代不断发生变化。刚开始人类把人工智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让它代替人去搜索资料、寻找工具,最后由人类自主完成工作,我们称之为Tools(工具)模式,最典型的应用就是我们常见的各类搜索引擎,比如百度、必应等。人工智能与人类协同的第二阶段我们称之为ChatBot(聊天机器人)模式,这个阶段人类设立任务目标,人工智能对任务目标提供多个建议和信息,辅助人类完成任务,比如初代的ChatGPT就是典型的应用。人工智能与人类协同的第三阶段我们称之为Copilot(副驾驶)模式,人类发出任务目标的指令,人工智能完成多个流程设计和初稿方案,人类修改后确认,最终由人类完成工作,比如微软开发的Copilot应用程序。不难看出,这三个阶段人类是工作的主体,人工智能是辅助体。到了第四阶段,人类的主体地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Agent(代理)模式, 设立目标、任务分解、流程设计、提供资源、进度控制、确定成果等环节人类与人工智能虽然共同参与其中,但是人类在协同关系中或许只是个“旁观者”或者说“监督者”,工作是由人工智能完成的,比如Sora这样的应用工具。如果说人工智能与人类协同工作之间的角色在刚开始是基础性的生产力工具的话,那么到了Agent模式阶段,人工智能显然已经成为了生产关系中的一方。
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e)在太空漫游系列第二部《2010:太空漫游》中有这样一段对白:“不管我们是碳基人类还是硅基机器人,都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中的每一员都应获得应有的尊重。”②也许面对今天AIGC的发展态势,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段对白: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能够生产内容而且也会产生情感,终将与人类不分你我。
二、AIGC助力传媒行业的深度融合转型
时至今日,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在工业机器人、辅助学习、智能搜索、智能翻译、自动驾驶等领域已经非常广泛。通用大语言模型出现后,如何在行业中找到适合通用大语言模型的垂直应用场景不仅是互联网企业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本身发展需要考量的因素。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生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谈道:“(大语言模型)是在每个特定场景里100%的解决客户问题,而不是试图找到一个产品来解决每个场景70%-80%的问题。”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则更为明确地提出:“企业的大模型应用需要综合考虑行业专业性、数据安全、持续迭代和综合成本等因素。基于行业大模型,构建自己的专属模型,也许是企业更优的选项。”③
依据通用大语言模型在行业的渗透情况来看,在互联网办公、泛消费领域应用比较广泛,而在金融、交通、能源、制造等领域则相对审慎。2024年2月16日,OpenAI发布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后,引起传媒行业的广泛关注,Sora通过文本指令,即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一条时长为60秒的视频,视频内容可以达到深度模拟真实物理世界,包括角色、场景、行为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工具Sora给传媒业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人们甚至认为,无中生有的大规模视频生产已成为可能,并首先会出现在游戏和动漫领域,其次会在传媒领域大行其道。
2024年伊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南广电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广电传媒机构纷纷加大在AIGC领域的投入,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内容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国内首部以AIGC技术制作的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在央视一套播出,节目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听媒体大模型”,将国家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诗词转化制作成国风动画,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千秋诗颂》的主创团队和技术团队收集了大量文物照片和人物形象图,在大量精准语料库“投喂”训练后,生成了符合历史依据的场景、建筑和人物。比如,输入“春雨”“大唐盛世”“汉服”“国风”等关键词,为场景和人物赋予具体的环境特征和性格标签,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风格化处理,从而呈现出独具底蕴的东方审美。《千秋诗颂》再现了中国古诗词中的人物造型、历史场景和生活样态,是中华传统美学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一次深度结合。
在2024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上海广播电视台推出的Scube(智媒魔方),集成了多模态素材识别、横屏转竖屏、自动生成稿件、全语种智能翻译、视频自动剪辑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为现场报道团队提供新闻素材整理、内容自动生产、新媒体多端并发等新闻制播服务,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内容生产的人力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使报道团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发现新闻线索、丰富采访内容。广电媒体动作频繁,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
同样,行业媒体也在向媒体融合转型进发。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各级各类行业媒体围绕内容建设这一根本,在体制机制调整、组织架构重塑、生产流程再造等方面不断探索“融为一体、合二为一”的转型改革。④通用大语言模型的出现,在传媒行业的应用场景将更趋广泛,而行业媒体的受众特征、专业精准度、安全性保证等要求,无疑给通用大语言模型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广阔舞台。大语言模型能在专业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提示、增强、微调、精调等手段,极大地提升AI在行业媒体中的精准适配和应用价值,产生新的应用场景。可以预见,未来每个媒体可能都将拥有多个自己专属的大模型,这些大模型来自每个媒体自身的数据和积累,并进行专属化部署,行业媒体尤其如此。
三、AIGC为行业媒体的融合转型提供了怎样的机遇——以上海教育电视台为例
行业媒体有其相对特定的受众群体,媒体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其内容生产。行业媒体要打造优质、原创的行业内容,以吸引受众的眼球,也就是所谓的影响力、传播力和引导力,从而奠定、巩固其在行业中的媒介价值。行业媒体的最大优势是立足于行业受众,在垂直领域有着独特的影响力,与行业受众有着天然的亲近性。⑤
通用大语言模型如何与行业媒体相结合,在新闻传播、内容生产、平台搭建、技术支撑等方面助力行业媒体的融合转型?上海教育电视台正在进行的媒体融合改革方案和具体做法,或许可以给广大行业媒体工作者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上海教育电视台是隶属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省级行业电视媒体,以“立足教育、服务社会”为办台宗旨,2021年开始,依据《上海教育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各个事业板块的融媒转型方案以及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场景。
(一)解决行业新闻生产的“语料”困境和缺少新媒体技术人才的短板
以最近流行于社交平台的一段Sora发布的文生视频内容“雨后的东京街头”为例,人类发出文字或者语言指令“雨后的东京街头”,Sora随即生成一段真实的视频,“一位时尚女性走在充满霓虹灯和城市广告牌的东京街道上,身穿黑色皮夹克、红色长裙和黑色靴子,手拎黑色钱包,湿漉漉的地面映现出建筑物和女士行走的倒影……”显然,AIGC可以丰富在新闻内容生产中遇到的场景表达。以教育新闻报道为例,学校、操场、教室、黑板,老师、学生,场景和人物的同质化是记者编辑经常遇到的“语言”困境,“语料”的匮乏往往让一条新闻性较强的新闻报道难以通过镜头语言完整表述。文生图Midjourney、文生视频Sora的应用,可以大幅度解决在教育新闻报道中的“语言”困境和“语料”匮乏问题。比如,某所学校的固定场景,之前媒体已有大量的视频资料,通过大语言模型的学习,可以自动生成模拟新闻发生场景的视频片段用于新闻内容生产而不失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通过AIGC可以避免重复的场景拍摄和剪辑,大幅度提升新闻生产的工作效率。
AIGC还可以帮助编辑记者在海量的媒资库中找到需要的内容并自动进行内容创作。2024年2月上海教育电视台开播三十周年,上海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打造的《三十而“励”,向阳而生》短视频产品,就是通过AI智能云媒资引擎进行媒资搜索并进行内容二创的成功案例,其中一条电视连续剧《繁花》男主角宝总的主演胡歌少年时期在上海教育电视台《阳光少年》栏目主持节目的视频片段获得了1000多万的点击量。
行业媒体在媒体融合转型中缺少谙熟新媒体技术的人才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以电视台为例,编辑记者以及技术保障团队长期围绕电视大屏内容的生产,对新媒体产品的语境、生产流程较为生疏,AIGC在辅助内容生产之外创建的全流程策划、采写、编辑、审核、多平台智能发布以及舆论管控应用工具集成,可以减少各个节点的人员配置以节省人力资源成本,而把更多的人力资源投放到风险控制(“把关人”)、专业精准度训练(专家型记者培养)等环节。
(二)助力垂直内容的生产与行业媒体传播平台建设
行业媒体长期深耕于本行业媒介产品开发和内容生产,相比其他综合媒体,有其专业优势和行业扶持。以上海教育电视台最近上线的“上海健康频道”小程序为例,“上海健康频道”是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教育电视台共同打造的全国首个省级全媒体健康科普平台,致力于打造优质健康科普内容,上海三十家知名医疗卫生机构和大学成为“上海健康频道”的首批入驻合作单位,共同推进优质健康科普资源的供给。“上海健康频道”的技术架构和产品设计采用腾讯的微信小程序平台方案和基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内容生产工具集成,在搜索推荐、内容生产、知识引擎、审核发布等环节提升产品效能。举例来说,在内容生产方面,以目前入驻的三十家医疗卫生机构每天提供约300多条健康科普短视频和上海教育电视台智能媒资库中近一万小时的健康节目长视频来计算,如果用传统的视频生产模式制作在微信小程序上推送的内容,其内容产量和更新频率根本达不到新媒体平台的要求,而采用大语言模型的生产工具集之后,这些问题基本迎刃而解。在内容审核方面,由于“上海健康频道”小程序集成了各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内容发布平台和医护人员的自媒体社交平台,海量的视频内容审核成为关键,通过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内容生产工具集成和人工干预,帮助媒体完成“把关人”的艰巨任务。
适用于行业媒体融合转型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由两部分组成,即传媒行业大模型(包括传媒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跨模态检索大模型)和行业专家大模型(包括人物、地标、旗帜、Logo等专家大模型),后者根据行业特征和特定场景精调后,解决了行业传媒在供给侧内容短缺和媒介传播力延伸困难的问题,即通过大语言模型的工业化方式实现视频量产,通过算法实现最大程度的传播力延伸。
(三)助力行业媒体提供公共政策服务能级
在媒体融合转型过程中,无论是综合媒体还是行业媒体都把提供公共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抓手,构建整个融媒体产品系统。比如四川卫视《四川观察》的阳光政务、江苏卫视《荔枝新闻》的健康栏目、深圳卫视《壹深圳》的城市综合服务等新媒体平台。
2024年,上海教育电视台与腾讯云共同成立教育数字媒体联合实验室,研发基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上海教育公共政策咨询服务平台”。平台采用大数据和算法以及AI的自主学习能力来构建公共政策咨询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政策咨询服务智能问答的业务能级,优化用户体验、实现降本增效。这是大语言模型在行业媒体融合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上海教育电视台作为行业媒体在融合转型过程中服务于上海教育卫生事业是教育传媒的初心和使命,为上海教育改革助力,为上海的大中小学生服务是媒体融合转型的首要任务,基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上海教育公共政策咨询服务平台”通过大语言模型呈现上海市、区两级和各类各级学校历年公布的就学升学政策,为市民提供高考、中考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升学政策咨询服务。
同样,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助力行业媒体提供公共服务也体现在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健康频道”建设中。“上海健康频道”辟谣专栏定位于为受众提供准确的健康知识和精确的咨询服务,击破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上的“健康谣言”,用户可以采用文本输入的方式询问某条信息的真伪,平台通过大语言模型生成准确的答案并推送相关的健康科普视频,从而使用户得到科学的医疗卫生健康知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进一步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发挥行业媒体优势,凸显行业媒体特长,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在行业媒体融合转型、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过程中,开启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应用场景,是奠定并巩固其在行业中媒介价值的重要抓手之一。
(四)AIGC服务于行业媒体技术和应用开发
2024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为主题,讨论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城市建设、全球数字教育发展趋势、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等议题。上海提出将积极探索创新力更强的数字教育,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发展,推动数字与教育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可及化、普惠化,促进教育理念变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AIGC如何服务于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教育行业媒体在融合转型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以上海教育电视台与腾讯云共同成立的教育数字媒体联合实验室为例,双方在利用人工智能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与开发、仿真教学的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其中,AIGC应用于仿真教学的场景尤其值得探讨。目前,大语言模型的文生图应用已经非常广泛,Sora的登场更是完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从自动生成语言—图片—视频的演进与迭代。首部以AIGC技术制作的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将国家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诗词转化制作成国风动画,这其实已经是现实版的仿真教学案例。在AIGC的帮助下,用虚拟演播技术丰富教学场景,增强现实场景和虚拟场景互动演示,甚至自动生成各学科教学视频,比如基础教育学段的物理、化学实验等真实场景。
AIGC作为一种新技术,创造了媒体内容生产与交互的新范式。应用场景的开发和运用,可以提升行业媒体的生产效率、构建虚拟场景、助力媒介转型升级,在为行业媒体创意、策划、生产专业内容以及提供技术支撑等方面体现出强大的潜力,对于未来行业媒体的内容生产系统智能化升级以及人机交互方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价值,其在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释放出的强大动能值得期待。⑥
四、结语
行业媒体的融合转型没有固定模式,AIGC在行业媒体的应用场景也是千变万化的。根据不同的行业属性、行业特征,找到最适合的垂直应用场景是其生存法则。腾讯集团总裁马化腾对他的“腾讯混元”大语言模型提出这样的发展要求:“后面要结合我们的场景,把混元大模型应用到各个场景中,结合到我们所有的产品里面提升效率”,这意味着大语言模型不仅要在腾讯各个事业板块的产品中大显身手,更要在各行业各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中落地生根。大语言模型的快速演进和不断迭代,也给处于融合转型中的行业媒体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2020-2022年全国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调研报告》指出,“当前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和发展路径已经从最初的解决人才、技术、资金的多方短缺,到融合思维的更新、深化,继而让位于创新人才激励制度、继续大力发展自建新媒体平台以及探索新的盈利模式。”行业媒体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成果,或许可以直接打破人才、技术的瓶颈,弥补在资源开发、内容生产上的短板,以后发优势将媒体融合转型向纵深推进,实现行业传媒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永宁、罗泓:《ChatGPT的知识版图与学术进路展望》,《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第2期。
②李开复、王咏刚:《人工智能》,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7年版,第2页。
③曾祥敏、杨丽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十大创新探索》,《传媒》2023年第2期。
④郭文昕:《融合十年:行业媒体在新时代的新成就》,《传媒》2023年第22期。
⑤徐峰:《行业媒体转型突围的基本方略和及路径探析》,《新闻前哨》2021年第6期。
⑥樊立慧:《AIGC时代的技术忧思与媒体作为》,《新媒体研究》2024年第1期。
(作者系上海教育电视台总编室主任、主任编辑)
【责任编辑: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