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品良 付昱
【内容摘要】作为一种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同中国新闻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创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首先是一种思想理论形态的“中国化”。苏区创建时期,毛泽东在与党内教条主义斗争及深入乡村寻乌调查的基础上,撰写了《调查工作》一文,他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的思想,要求党和红军必须在深入调查、了解中国的情况下开展工作。本文认为,《调查工作》一文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起始语境,它在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调查工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理论溯源
1930年5月,毛泽东在赣南进行了著名的寻乌调查,这是他从事调查研究以来最具代表性的调查之一,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调查工作》一文。同年8月,中共闽西特委将《调查工作》编印成册,供苏区军民学习,后因敌人多次“围剿”而遗失。1957年2月,福建上杭县农民赖茂基把自己珍藏了27年的一本《调查工作》献出。1964年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出版发行时,毛泽东将其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写作的出发点是批判党内的教条主义,为党和红军工作提供科学方法论,并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尽管这篇文章不是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专论,但文章全面深刻地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积极倡导实事求是的理念,首次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因此,《调查工作》可视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思想索引之作。
一、《调查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理论之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阐述无产阶级新闻思想时,就确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根据不同时代、不同国情、不同文化而发展融合,需要后继者不断传承与创新,以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不断地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
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研究,我国学者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但长期以来,在我国新闻界对《调查工作》这篇文章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没有将毛泽东《调查工作》一文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及其源流来探究。在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期间,我国有众多学者回顾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发展历史,产出众多代表性文章,诸如郑保卫《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百年发展历史进程》(2021)、黄瑚《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性贡献》(2021)、邓绍根《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2021)、季为民《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的百年发展脉络与演进逻辑》(2021)等。这些论文均未对毛泽东的《调查工作》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思想进行分析。尤其是研究中共新闻思想史或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代表作,诸如郑保卫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2004)①和刘见初的《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2010)②等,也没有将《调查工作》作为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著作展开深入论述。
何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观”即“思想”“观念”,属于理性认识,依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主观反映客观的原理,“观”就是人的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最终抽象为理论形态。“新闻观”是关于新闻现象、新闻活动规律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新闻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新闻实践跟进。我们党历来倡导坚持“思想先行”,只有在正确新闻思想的指引下,才会有正确新闻宣传实践的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传入我国后,必然生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旨向,且会由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③,具体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后来党的主要领导人关于信息传播、宣传、新闻、文化、传播政策以及党组织内部思想交流等等的论述”。④所谓“中国化”,是指要以中国的国情为研究对象,在学习历史遗产和传承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外国先进的思想学说,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理论创新,得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新理论,用以指导与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以此推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两个结合”),并将党的新闻历史实践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创新过程,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体系。可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是一种理性层面的概念范畴,其中的关键词是“中国化”,其意为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领导下新闻事业的行动指南。然而,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又区别于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它是由中国国情所促成的特殊传播语境,它不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简单照抄照搬,而是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新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即是说,在马克思主义新闻原著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是要在“两个结合”中用中国的新闻宣传方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价值;同时,又将中国新闻的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形态,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从而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不能仅停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原理的结论上,而是要结合中国新闻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创新发展。这正是毛泽东在《调查工作》一文中提出的核心思想,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正确的、能够真正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在新闻宣传领域就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
没有源,河流必然干涸断流,只有源流配合,才能顺理成章,因此,我们必须搞清楚“源”与“流”的关系。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首先就有个理论上的追根溯源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对新闻实践活动总结的思想成果,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怎样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正确地指导中国的新闻实践。这个逻辑理路必然是:首先促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形成,再以这个理论创新成果具体指导中国的新闻实践。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的调查研究理论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所经历三次“左”倾错误路线的共同点,就是照搬复制苏联的革命理论和实践模式,导致中国革命遭受挫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斗争中,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与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应该“中国化”的问题。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进行了理论概括,写下了《调查工作》一文,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虽然文中没有使用“中国化”的概念,但文章表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再清楚不过了。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一文中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毛泽东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⑤这一“命题”的理论原点并未发生改变,其思想之源仍是《调查工作》中所倡导的观点,只是面对新的形势与环境,在变与不变中毛泽东思想开始走向成熟,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范畴。在此基础上,才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项事业“中国化”的新征程,才有了党的新闻事业的中国化。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理论源于《调查工作》,正如施拉姆所言:“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种种概念中,最直接、最大胆地体现了他关于中国革命的独特性以及中国人需要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他们自己问题的信念的,莫过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了。”⑥
由此可见,毛泽东在《调查工作》一文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的思想,从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探索。《调查工作》就是将“调查研究”提升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哲学高度来阐述,强调了党领导下的一切事业发展都应该建立在“中国化”的前提之上,因此,笔者认为,《调查工作》可视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论之源。
二、《调查工作》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思想体现
毛泽东在《调查工作》一文中不仅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而且论述了调查研究的方法论,他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就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而不是照抄马克思主义话语来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一是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毛泽东一贯重视坚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作风,他反复强调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毛泽东把调查研究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新闻实践相结合的中心环节,强调无产阶级新闻宣传必须如实反映客观实际,而调查研究是这种反映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获得科学正确的认识,才能掌握客观真实的信息。毛泽东说:“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因此,“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⑦在此他表述的内容,对新闻宣传工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若新闻工作者不“迈开你的两脚”,不深入群众,不做调查研究,你就情况不明,就不知道真相,就会“闭着眼睛瞎说”,就无法写出客观真实的好新闻。因此,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途径与方法。在调查研究方面,毛泽东堪称楷模,他身体力行、率先实践,他一直热衷于对中国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典型范例。正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所以,调查研究是党的思想路线确立的先导,同样,调查研究也是党的新闻思想路线确立的先导,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理论先导。
二是强调“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说:“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不对的。”“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⑧比如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基本是照抄列宁的新闻理论来开展,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宣传鼓动工作的决议案》,就同列宁写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中提出的宣传工作内容基本相同。毛泽东延安整风时就说过:“我们是赞成列宁的么?如果是的话,就得依照列宁的精神去工作。不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不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也不是自以为是,夸夸其谈;而是要照着列宁那样地去做。”⑨他明确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教条主义的界线,肯定了马克思主义“本本”的作用,批评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所以《调查工作》的写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以巨大的理论勇气站出来,对当时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思想发起批判。文中的精彩论述告诉我们,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亟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但要反对因袭抄写,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做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运用,才能取得预期的宣传成效。
三是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里毛泽东所提到的“中国同志”自然包括了“记者同志”。毛泽东说:“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绝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⑩怎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应用于中国新闻实践?这就需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国情,了解中国文化,找出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宣传的规律性,而不是盲目地照搬苏联新闻宣传理论与实践范式。毛泽东强调:要培养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的中国化气派,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他批评道:“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式的写文章,用处是‘不大的。”不去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新闻方法论,其在新闻工作中必然生产出脱离事实的新闻报道。毛泽东的这一理论创新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认识论的传承,新闻工作要与群众生活和革命斗争实际紧密联系,其精神实质已经包含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新闻要“反映群众”的新闻观,若离开这一点,新闻活动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调查工作》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许多重要思想都源自《调查工作》,这篇文章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论基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地位。
(一)成为了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奠基之作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就是要反对唯心主义新闻观,而唯心主义新闻观的体现就是主观主义,而教条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毛泽东在《调查工作》中强调:教条主义的特征就是崇尚“本本”,践行唯上唯书,一切照抄照搬。苏区时期,毛泽东赴农村调查就有十余次,他在《兴国调查前言》中说:“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面想象的东西,和看了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绝不是具体的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调查研究”就是克服教条主义最为有力的武器,《调查工作》中充分阐述的就是这个真理。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根据当时革命的具体现状,创造了“游击式”“本土化”“通俗性”等众多的新闻宣传方式。1929年4月《前委致中央的信》中提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的“十六字诀”游击战略战术。其间,毛泽东有感于对赣闽乡村地区“调查研究”的总结,提出了用游击战术来做宣传工作,取得了巨大的宣传成效。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多次提到《调查工作》这篇文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回忆道:这是30年前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而写的一篇老文章。他在看到《调查工作》一文失而复得时,非常高兴,称此文的重现就像母亲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并强调这一篇是他最喜欢的文章之一。因为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就是在《调查工作》思想基础上的拓展延续,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从观念到概念再到成熟理论形成的关键。
(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初始思想路线
毛泽东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他进行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虽然这个概念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即“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但其思想之源来自于《调查工作》,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观点十分接近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展示了“思想路线”的核心内涵。“实事求是”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搞好党的各项事业,突出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特征,不能凭主观想象,不能凭死的书本,而要凭客观的事实来做好工作。从新闻宣传的视角看,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内涵中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体现。实事求是就是求真务实,它也是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要求新闻工作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做到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一致性,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基础,成为做好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精髓。毛泽东在《调查工作》中所说的调查研究,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正确全面地反映事实、真实客观地报道评论事实。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精髓所在,更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核心标准。比如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知苏区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大都是文盲或半文盲,于是他在主办《时事简报》的过程中,就提出《简报》要使用“土话”,新闻“字数每条不得超过四十字,每期不得超过四百字”,这样便于农民群众接受党和红军媒体中的新闻内容。所以,实事求是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具体的新闻实践结合起来,反对教条主义,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思想的初步形成。
(三)开启了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新闻宣传农民受众的转向
唯物辩证法认为,正确的思想来自社会实践,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毛泽东说:“没有这种调查,就没有农村的基础概念。”说明正是频繁农村调查的进行,开启了独立自主地思考中国革命问题,才催生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萌生。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摆脱囿于城市暴动的苏联模式,他们密切联系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和历次“左”倾路线给革命带来损失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城市中心论”这条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才逐步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农村,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了解农村状况,历来是毛泽东调查研究开展的重点,而要准确地把握农村状况,就要深入农民,“到群众中做实际调查去”。正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当时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农民问题,谁赢得了农民,从某种意义上说谁就赢得了中国革命。”苏区时期,毛泽东深入赣闽农村调查研究,确立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写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木口村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正是在充分掌握调查材料基础上写了《调查工作》一文。毛泽东在针对农民接受特点的基础上写了《红军宣传工作问题》(1929)、《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1931)等新闻宣传理论文章,提出了许多在地化、有针对性的新闻宣传方式。新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精准界定受传对象,只有准确把握受众定位才能产生有效传播,而要准确把握受众特点离不开调查研究。从新闻视角分析,毛泽东频繁地对农民群众进行调查,说明他充分认识到农民革命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把农民问题放到中国革命根本问题的高度来认识,充分反映了他在《调查工作》中所提倡的不唯书不唯上的共产党人的品质。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独特的新闻宣传的农民群众路线,迈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可喜一步。
(四)开创了党媒新闻宣传写作文风新方向
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调查研究作风是毛泽东开启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毛泽东就革命问题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写出了众多新闻文稿和调查报告,开创了新闻工作的调查研究方法,也为推进党的新闻宣传文风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革命在从城市转向农村时,若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作风、文风不跟着转变,党和红军的宣传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苏区时期,党的领导人张闻天等人就分别写了《论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1932)、《转变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1933),文章着重批评了“千篇一律”“刻板式”“说教式”的“党八股”式文风。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就指出:“党八股在我们党内已经有了一个长久的历史;特别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有时竟闹得很严重。”在此篇文章中,毛泽东列出的“党八股”的八条“罪状”之一,就是不做调查研究、脱离群众而写文章,他指出,这样写作,“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得的。”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开启了“用简洁文字反映实际情况”的写作文风。比如他写的《才溪乡调查》《长冈乡调查》等调查报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调查工作》等论著以及系列调查通讯稿,就写法灵活、清新朴实、形象生动、简单通俗、浅显明白,形成了适合广大人民群众阅读的独特、新颖的写作风格,开创了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写作的新作风和新文风。
四、结语
《调查工作》一文是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最重要的文章之一,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已得到初始体现,这篇文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初始理论成果,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根本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已经走上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实际的探索之路。调查研究不只是一种新闻工作的方法,它关系到党的新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调查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形成的里程碑式的成果,可视作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这篇文章已经超越了经验性认识,升华凝结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闻宣传工作原则。没有《调查工作》奠定的思想基础,就没有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中国新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①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②刘初见:《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③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贡献》,《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年第2期。
④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2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第522页。
⑥〔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田松年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4页。
⑦⑧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110页、第111-112页、第113页、第113页。
⑩《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2页、第799页、第831-837页。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24-25页、第31页、第25页。
张志君:《试论红色口号在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基于政治传播学的视角》,《教育传媒研究》2022年第1期。
(作者张品良系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付昱系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谢敏】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英雄文化记忆的媒介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1BXW02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