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技术具体操作内容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论述

2024-06-13 08:16叶洪
种子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大豆

叶洪

摘 要: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生产效率较高。为满足我国对于大豆的需求,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动员种植户大量种植大豆,并加大对大豆种植的相关补助。大豆要高产,种植人员就必须在大豆种植以及后续的田间管理活动中,明确温度、光照、气候等对植株的影响,选用合理的种植方式、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品种,以提高大豆种植的效益,提升种植户综合收入。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肥料管理

大豆产品本身的蛋白质以及脂肪含量较高,具有丰富的营养,市场需求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作物。在大豆种植活动中,种植人员应在全面考量大豆市场整体需求的同时,提高大豆的质量以及产量,确保其能在良好状态下生长,满足大豆作物高产稳产的基本要求。

1大豆种植技术分析

1.1选址整地

从实际情况看,良好的土壤能保证大豆植株的产量,提升种植人员的种植效益,因此,种植人员需选择较为肥沃的土壤,确保土壤内部的养分能有效供给植株生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续肥料的应用,优化种植资源配置,提高种植人员综合效益。同时,在大豆植株播种前,种植人员需按照大豆种植要点,完成土地整理等工作,按照种植区域的现实条件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为后续的田间管理活动提供帮助。

对于大豆种植而言,整地工作是种植的基础,为保证植株产量,要全面落实以下方面。首先,要进一步优化耕种方式,利用垄作等技术提高种植温度,提高土壤透气性,为植株根系发育提供良好条件。其次,要及时清理种植区域内的植株残根,在全面测量土壤内部肥力后,施加充足的基肥。最后,要全面控制整地深度,通常情况下,应将翻耕深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在保证种植效果的同时,降低翻耕整地等工作对土壤的影响。

此外,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进步,管理人员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以及现代农业设备,分析当前地域的最佳整地时间以及技术方式,保证土壤整體透气性,智能化监控翻耕以及旋耕深度,降低病虫害对大豆植株的影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完成整地工作,为后续的大豆种植打下坚实基础[1]。

1.2种子选择

首先,在大豆种子选择过程中,需全面考量市场实际需求,目前市场对蛋白质含量较高或脂肪含量较高大豆的需求大。因此种植人员要全面分析当前区域种植特点以及市场需求,选择合适大豆种类,为大豆产量以及质量提供保障,提高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其次,在品种选择过程中,种植人员需全面分析当地的病虫害问题,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最后,在确定种子品种后,要及时去除干瘪以及携带致病菌的种子。在选育种子时,种植人员可以将大豆种子放置于清水中并及时搅拌,如果有种子漂浮在水面上则表明该种子存在一定问题,应及时去除。对于大豆种子而言,要将其净度控制在98%,含水量在12%,发芽率控制在85%以上,确保种子能获得良好的种植效益。在种子筛选结束后,要及时开展晾晒以及处理工作,利用种子包衣以及药剂拌种技术,进一步提高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使其能在良好状态下成长。

例如,对于贵州省长顺县而言,该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整体降水量较大,全年降水量在1285毫米左右,是大豆特别是黄豆的优质产区,可以全面满足植株对于种植区域、种植气候的要求。长顺县代化镇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了黔豆11号品种作为该镇的高产推广品种,该品种纯净度大于99%,发芽率大于85%,且适宜贵州省高海拔地区种植,产量较高。近年来,长顺县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作为发展重点,细化种植任务,在2023年,该县为4872户种植主体发放了3.75万千克大豆种子,其中代化镇发放了0.92万千克,并为956户提供现金补贴以及种植政策倾斜。对于县内的集体组织以及种粮大户,相关部门为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指导,为大豆种植效益提供保障[2]。

1.3大豆种植

通常情况下,大豆的适宜种植温度为7~8℃,种植人员需按照当前区域实际温度以及气候条件,调整播种时间。因此,可以将大豆的种植时间集中在每年的4~5月份。同时,种植人员需按照种植要求,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当前阶段,人工种植以及机械种植的方式较为常见,种植人员要结合种植面积、种植数量进行选择。如果使用人工种植,就应全面保证种植的间距,将每株大豆植株的距离控制在15~20厘米之间,每行植株之间的距离控制在40厘米左右。如果使用农业机械完成种植工作,需进一步优化设备性能,确保设备能长时间稳定运行。利用机械设备控制植株密度,避免其影响种植区域的透气性以及植株光照,使土壤中的养分能被植株充分吸收,满足植株各阶段的生长要求。

1.4植株灌溉

首先,在大豆种子正式播种前,要全面浇灌种植区域,确保土壤所含有的水分能满足播种需求,要按照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细微优化,为植株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南方而言,其所需水量在440~470毫米之间,表现为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的需水形势。在大豆播种、出苗等生长时期,其所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0%左右,每日需水强度在3毫米左右,而从出苗到分枝等时期所需的水量只需总供水量的20%。如果该地区的降水不能满足大豆种植的要求,就应提前进行灌溉,满足植株生长需求。

其次,为保证大豆种植效益,种植人员要在大豆播种之后,按照当前区域的种植情况,进一步优化田间管理流程,对于大豆植株而言,其本身对水分的要求较高,种植人员应在满足植株灌溉需求的同时,选用合理的灌溉技术,避免因水分过多而出现洪涝或病害暴发等现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种植人员可以将喷灌、滴灌等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应用于大豆种植活动中。与此同时,为全面收集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可以在种植区域内,利用传感器装置创建传感网络,实时收集区域内的水分、光照、温度等信息,一旦出现土壤缺水等情况,便能直接利用现代化灌溉系统完成自动控制,确保土壤内部水分能满足小麦整体需求[3]。

最后,对于大豆日常灌溉管理,种植人员要全面考量种植区域情况,创建完善合理的自动灌溉计划,并按照实际降雨情况开展调整,全面发挥现代化技术在大豆灌溉管理中的价值。

1.5肥料管理

首先,为保证大豆植株可以长久处于良好生长状态下,种植人员应及时测定种植区域土壤肥力,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化各类肥料的比例,完成大豆肥料管理工作。管理人员要选用一定比例的氮、磷、钾复合肥以及农家肥完成基肥施用工作,使其能与土壤全面结合,进一步增强土壤肥力,为后续的大豆播种以及田间管理打下坚实基础。从实际情况看,大豆苗期以及花期对氮肥的需求量较低,但对氨肥的需求量在进一步提升,种植人员要按照当前种植要求,进一步优化肥料应用,使用现代化技术分析植株情况,实时记录化肥用量,在降低种植成本的同时,避免化肥污染等严重问题。

其次,在传统的肥料管理过程中,一般的种植人员都是利用自身经验完成化学肥料播撒工作,难以全面控制化学药剂具体用量,极有可能出现用量过多或不足等情况,阻碍了大豆种植的现代化发展,因此,需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分析大豆施肥情况,使种植人员能按照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完成肥料管理工作。其中,如果发现土壤内部肥力不足等情况,种植人员需按照土壤元素测定结果,开展追肥等操作,确保其能处于良好生长状态中。

此外,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进步,种植人员可以针对性地引入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将灌溉设备、施肥设备等进行融合,在全面分析土壤实际情况后,创建合理的使用计划。在该系统应用中,种植人员需按照大豆植株灌溉要求,进一步优化化肥以及水的使用数量,智能化监控土壤酸碱度,发挥化学肥料的使用价值。

1.6除草管理

为保证大豆植株能获得充足的养分,种植人员要选择合适的除草技术,及时去除种植区域内的杂草。其中,人工除草以及化学除草的方式较为常用。人工除草本质上便是利用人力的方式去除农田中的杂草,该方法使用范围较广且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但如果种植人员未能及时除去农田中的杂草草根,杂草便会在一定时间内再次生长。而化学除草能快速除去农田中的杂草,见效较快,但化学药剂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污染,影响土壤的酸碱度。因此,种植人员要在全面分析当前种植要求的天气下,选择应用效果好且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药剂,开展精细化播撒,避免其对周围环境造成更大影响[4]。

2大豆病虫害防治

2.1大豆常见病虫害

2.1.1地老虎

地老虎会对植株根茎造成直接影响,其幼虫会在种植区域的土壤内完成越冬,并在大豆植株生长期间咬断植株根茎,使其尚未成熟便出现死亡等现象,降低大豆整体产量。部分害虫会直接啃食植株根茎,严重影响植物根系的养分吸收能力,使其大量死亡。一般情况下,地老虎会生活在农田向阳区域,许多在秋冬季节未能完成孵化的害虫会在土内过冬,并在第二年影响大豆植株。一般情况下,种植人员要在每年的3月开展害虫防治,确保植株能在良好状态下生长。

2.1.2红蜘蛛

红蜘蛛体长0.4~0.5毫米,会在大豆表面上生活,以吸食叶片内的汁液为生,会使植株叶片出现黄白色的斑点,降低植株整体产量。其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红蜘蛛幼虫会在植株残体,土壤缝隙以及杂草根部等位置越冬,并在春天气温回升后在杂草上繁殖,进而危害大豆植株。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种植区域6~7月较为干旱,其便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害虫的危害程度,造成虫害大规模暴发。

2.1.3根腐病

如果该病害在大豆种子发芽前暴发,便会使大豆植株根系变黑,使接近地面的部位出现病变,严重时会使植株叶片变黄枯萎。如果植株在成熟期出现感染,会先使植株近地叶片变黄并向植株上方延伸,降低植株果实数量,使得大豆整体不够饱满。发病后期,植株死亡,但其不会倒伏,植株横截面整体呈褐色。此外,成熟期豆荚部分会出现病变并逐渐蔓延至植株整体,使其枯萎。该疫病的发病以及蔓延程度与大豆品种抗病能力、土壤整体情况以及种植技术有直接关系。如果大豆种植区域温度在15~20℃且土壤湿度较高时,就有可能会出现疫霉根腐病。如果该种植区域地势较低、排水能力不足,那么病害蔓延速度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增加[5]。

2.2病虫害防治措施

2.2.1农业防治

在大豆病虫害治理过程中,种植人员要使用科学合理的农业防治技术,全面管控农业生产环节,为植株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种植人员可以从大豆种植环节出发,按照大豆种植要求智能控制种植密度以及种植时间,确保其能有良好的通风、光照条件,全面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确保其能在良好状态下生长。例如,为全面控制降低地老虎对大豆植株的影响,应利用轮茬倒作的方式,降低上一茬作物对植株的影响。在大豆收获完成后,可以及时开展农田整地工作,破坏地老虎的繁衍环境,降低虫害影响范围,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2.2物理防治

物理方式本质上便是针对大豆病虫害的实际特点,运用合理的物理手段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及时灭杀种植区域内的害虫。当前阶段,常用的物理防治技术有粘虫板、除草等方式。种植人员可以在全面分析害虫习性特点后,利用部分害虫的趋光性以及趋色性,布置相应的杀虫板,完成害虫物理防治工作。

2.2.3化学防治

当前阶段,化学防治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防治手段,见效较快,具有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由于其主要使用化学药剂,灭杀种植区域内存在的致病菌以及害虫,但化学药剂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农田附近的生态環境,提高种植人员的成本支出。因此,在该方法使用过程中,应将使用安全作为关注重点。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种子处理等流程中。种子处理主要是将化学药剂加入大豆种子中,全面灭杀大豆种子表面可能存在的致病菌。其中,需注意化学药剂使用时的天气变化以及病虫害发生规律,在其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完成药剂喷洒,取得良好防治效果。要依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别,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对于虫害,需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对于细菌性病害,可以选择灭杀细菌的杀菌剂,对症下药,获得良好使用效果。除此之外,应保证药剂用量以及用药时间科学合理,增强药剂使用效率。此外,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种植人员可以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使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开展实时的数据收集与处理,利用数据以及智能化技术完成病虫害治理工作。

2.2.4生物防治

大豆植株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类病虫害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植株的整体产量以及产品品质。生物防治本质上是在相应种植区域内,按照虫害发病程度,投放一定数量的天敌,利用害虫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克制关系,在降低病虫害防控成本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降低害虫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对于红蜘蛛而言,其主要天敌有中华草蛉、瓢虫以及横纹蓟马等。其中,中华草蛉本身种群数量较大,能快速捕杀种植区域内的红蜘蛛,管理人员可以在全面考量红蜘蛛种群密度后,在种植区域投放一定数量的中华草蛉,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大豆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较大比重,其种植水平以及病虫害防治效果将会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作物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完善农田整地流程,运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选用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大豆品种,全面提高植株整体产量,促进我国农业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素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J].种子科技,2023,41(12):67-69.

[2]李海军,李敏,玉艳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病虫害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2023(06):67-68.

[3]张静.山东聊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04):122-123+148.

[4]潘霞,许国强.大豆高产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重点探寻[J].河北农机,2023(07):88-90.

[5]朵玉玲.关于大田作物大豆的种植技术与发展趋势分析[J].农家参谋,2022(22):36-38.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大豆带状种植技术如何提升我国大豆产量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用大豆“炸沉”军舰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