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视角下自然资源档案开发利用服务创新性研究

2024-06-12 06:13:36董玉
兰台内外 2024年12期
关键词:智慧服务工作

摘 要:自然资源档案具有多重价值,做好自然资源档案治理工作至关重要。以智慧城市为视角是通过更广阔、更宏观的角度看待自然资源档案所发挥的作用,以便于更好地推动档案创新性研究,实现档案治理现代化。

关键字:智慧城市;自然资源档案;开发利用

档案工作是记录事实、总结规律、延续历史和发展事业的重要工作,是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对于档案创新性的相关研究,不仅有助于纾解当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問题和困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档案事业获得新成效,实现档案治理的现代化。

1 概念概述

自然资源档案。自然资源档案是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通过从事相关业务活动,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分布保护状况以文字、图表、影像资源等方式记录留存的重要载体。自然资源档案具有多重价值,一方面能够为有关部门制定土地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能够作为教育资源给予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启迪。能否做好自然资源档案治理工作,关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多个方面。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个庞大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优化整合其他资源要素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智慧转型升级。“智慧”不仅是人类想象中生活便民、环境宜居、管理精细、人民幸福的未来城市的美好愿景,更是推进城镇化发展,推动城市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引擎。

两者之间的关系。自然资源档案作为一座城市或是一个地区的“说明书”,承担着记录时间空间双重连续性的责任,与创建智慧城市有着紧密的联系,前者为后者的实现创造了前提和基础,后者在实现过程中倒逼前者的机制升级。以智慧城市为视角是通过更广阔、更宏观的角度看待自然资源档案所发挥的作用,它囊括了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将各个要素相互连接,是社会资源构成的系统。具体而言,自然资源档案为智慧城市需要提供数据,智慧城市科学分析、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自然资源,确定符合城市长期发展路线,在生态环境、城市发展、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达成平衡。智慧城市的建造也迫使自然资源档案开发利用服务发生改变,要求传统档案工作朝着信息更多、模式更新、管理更优、服务更好的目标转变,并且根据智慧城市的创建需求以及公众获取信息的需要提质增效。

2 自然资源档案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档案工作是一项覆盖面广、涵盖主体多、历经时间长、涉及环节繁杂的工作。近年来我国档案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自然资源档案的创新工作是否有其必要性,创新工作又该如何开展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档案工作面临新变化新挑战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自然资源档案的数量和类型不断激增,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即使这样,与城市和公众日益增长的各方面需要相比,目前自然资源档案在开发利用服务方面还不够完善,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如此,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实行后,原国土、海洋、规划、林业、测绘等部门的相关职能统一划归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原本各部门间差异较大的自然资源档案面临着形式难统一、归属难区分、内容难整合等问题。除此之外,新《档案法》正式实施对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法理上的指导,着重强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和具体指导,对加大档案开放利用和提供优质档案公共服务,推动档案工作开放、现代化发展指明方向。

2.2 档案负责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自然资源档案工作人员应该承担着挖掘和创新档案资源的作用,成为让档案“活”起来的关键。但就目前而言,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还不够充分,没能从“源头”上重视档案工作,发掘档案价值,释放档案能量。总体来看,档案负责人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档案管理处于“边缘”岗位。有些地区或部门的自然资源档案没有专人负责,只能由他人兼职负责,对档案的管理只停留在收集、整理、分类、更新这种最浅显的层面。有些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责任意识不强,不具备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认为档案工作无足轻重,对于自然资源档案更新不及时、数据保管不当等。更有甚者违背法律准绳和职业操守,罔顾自然资源档案工作的保密性,泄露重要信息和资料。一切对自然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都要落脚于服务,而服务势必离不开众多的档案从业者。新时代自然资源档案工作能否取得新发展,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专业水平上多下功夫。

2.3 档案数字化程度不够高、技术手段未落地

即便数字化档案已经成为档案行业发展大势,但纸质档案仍占据着主要地位,机构间没能构建起互通、互助、共享的档案应用体系。有关部门没有配备扫描仪、相机等配套硬件设施或设施较为落后,无法与体量巨大、种类繁多的档案资源相匹配。各单位间技术手段、资金支持存在差异,决定着该单位的系统应用升级、数据更新变化情况。较低程度的数字化档案、单一的档案保存形式产生了诸多弊端,不但无法满足部门与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众对于档案信息的了解和利用,失去对公众开放档案的意义和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目的。档案工作中科技手段集中体现在档案的录入、整理和储存阶段,对于档案资料的检索、筛选、统计、备份等方面涉及并不深入,不能充分使用现有数据系统,也无全面高效迅捷的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技术的发展并没有让档案形成贯通的网络,档案之间依旧孤立存在。

3 智慧城市视角下自然资源档案创新性研究意义

3.1 有利于促进档案开发

档案开发与档案收集整理等传统型事务相比,门槛更高难度更大,更体现档案工作者工作的落实程度,但仅凭档案工作者的努力是不足够的,技术支撑才能为档案开发提供不竭的动力。智慧城市建设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开发工作需要的管理、检索等核心技术不谋而合,推动档案工作的规范化。自然资源档案借助智慧城市的现有技术进一步加深数字化程度,不但能减少存储空间和保存问题,还在档案分类、检索的基础上为档案查找提高速度和加大精确性,使庞大的档案数据分析和处理起来更加方便。例如,智慧城市平台将一定时间段内的自然资源情况变化、人口变化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城市发展前景和当前短板,以及自然资源有无因城市建设受到破坏等。智慧城市也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要求发展成果必须惠及人民,因而档案开发工作也不能以档案工作者的主观意愿开展,而是围绕着档案服务的特定对象进行。国家、社会、企业、公众对档案工作提出要求,档案工作者就要尽可能地通过丰富内涵和改变形式拓宽传统的档案范围。同时,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自然资源发生变化,自然资源档案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更新数据,着力打造自然资源数据也是开发工作中的应有之义。

3.2 有利于提高档案利用

提高对档案的利用可以具象表现在时间、空间及对象上。智慧城市系统帮助档案工作跟上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远程操控实时管理档案成为现实,促使档案工作者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使得他们从烦琐、低效、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精力由“量”重新放在“质”上,拥有开发利用档案的时间。档案信息的需求方也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随时随地的查询档案内容,档案使用得以由单方输出变为多方交流,在算法科学整合用户需求后上传至后台,便于了解档案工作的下一步开展方向、公众的普遍需求、档案使用的相关建议等。促进档案的深度利用,从“数字化”升级为“智能化”,从信息共享到信息共建,从单一部门到多个主体,甚至是编制相关教材,尽可能地提高档案部门的工作效能。在利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档案的保密工作,与其他档案不同,自然资源档案中的部分内容是绝对保密而非全部公开的,以往的数字化档案有很一大部分是由外包公司承担的,这就存在信息被泄露的风险。智能城市背景下相关技术的逐渐完善,在提高利用率的同时确保档案的安全,守好档案底线,处理好开发利用和保密之间的关系。

3.3 有利于做好档案服务

档案服务是档案工作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被称为档案工作的生命线,最直接展现档案工作成效,也最能暴露工作不足。以智慧城市为依托,新时代背景下的档案服务找到了工作的抓手和发力点,围绕丰富的内容、先进的理念、智能的手段建设现代化档案、惠民化服务。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档案公共服务开展,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扩大服务领域,营造服务氛围,提高服务水平,丰富服务体验,解答使用者提问,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广互联网和移动端查询服务,最大程度上满足查询者的需求。除了与原有的档案受众构建更深入的联系外,还借助外部宣传手段扩大受众基础,不仅可以采用在其他平台上推广档案查阅的方式和路径,还能够利用大数据手段将阅览信息推荐给可能有相关需求的群体。不仅如此,还可以依托线上展览方式开设我是档案工作者、档案的前世今生等新栏目,以借此作为公众了解自然资源环境、生态文明教育、城市发展历程、档案工作开展的窗口,以此破除部分公众对于档案的传统认知和刻板印象,推进档案服务的标准化进程,促进档案服务向纵深发展。档案工作者也可以更加便捷地利用档案信息开展工作。

4 智慧城市视角对自然资源档案工作的创新启示

4.1 增强档案意识,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档案工作开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档案工作者的辛苦付出,自然资源档案得到合理开发、妥善利用也得益于档案工作者发挥的作用。新时代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想实现智慧城市平台下自然资源档案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开发利用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更要强调人的重要性。其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档案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强民众对档案工作的了解,为档案工作积极开展、改善档案管理等对口专业招生和就业情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其二,要加大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档案人才队伍。在人才的选择上优先择取对自然资源有着一定了解,又有着档案学专业相关知识技能的人员,并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以便数据存储等工作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要对原有的档案工作者进行技能培训,培养技术骨干,在根本上解决档案开发利用服务滞后的问题,以人力资源推动档案数字化深入发展。其三,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考核细则。根据总体工作安排部署细化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岗。要求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认真学习与档案工作相关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思想行为上高度保持一致,熟悉和掌握新《档案法》内容,确保个人行为不逾越法律法规。

4.2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档案治理体系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档案工作由零散到集中、由线下到线上、由纸质变数字的变化过程,也是科技在背后推动的过程。现代档案管理工作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之上规模化、系统化的分工与协作,科技创新活力关乎档案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落地,关乎档案工作能否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科技赋能档案创新的先决条件是资金政策支持。有关部门要做好资金和项目预算,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沟通,尽可能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帮助,对软硬件设备和系统进行升级。除了档案内部的内生动力,科技动能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即搭建政府主导、档案有关部门引导,包括企业、高校、研究院等在内的多主体平台,各主体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为档案科技创新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提高研发的成功率,减少成本浪费。科技参与到档案治理的各个环节,也塑造了更加科学的档案治理体系。《“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到“多元协同、有效监管,优化结构、数字转型,扩大开放、共享利用,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四大体系,其中档案治理体系位于体系之首,占据提纲挈领的重要地位,其他体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又服务于档案治理体系。可以说,科技在档案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不止在于形式的创新,更在于体系的变革。

4.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档案工作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建设好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要求到“十四五”结束时“档案资政服务、公共服务、文化教育能力明显提升”,强调档案工作的人民立场和人民路线。档案来源于人民也需要用于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档案服务工作的全方面铺开,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日益加深,“放管服”理念在档案领域的具体落实。牢固树立人民中心立场,能够保障在面对新形势下复杂多变的档案工作时永葆初心,能够保证在面对外界诱惑时毫不动摇,能够保护人民群众使用档案知情权等其他权利的权益。一方面,傾听民声、了解民意。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可以采取填写调查问卷、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听取群众对自然资源档案相关工作的想法和建议,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出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数字档案室建设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让数据代替跑腿,做到由国家推进档案数字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群众对于数字档案资源的文化需求,达成让群众满意的目的。

作者简介:董玉(1975—),本科学历,金乡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和档案利用。

猜你喜欢
智慧服务工作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儿童绘本(2015年6期)2015-05-25 17:55:54
选工作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0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