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木兰
热点聚焦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一代代的薪火传承中,我们看见了传统文化“拾光”前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似纽带般联结着每个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理念,如火炬般引领着我们朝着光明前进,是民族精神的内核与信念。“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們只有深刻理解前人的智慧,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使中华文明赓续传承,发扬光大。
纵深剖析
1.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民族节日是民俗民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营造出异彩纷呈的节日景象。其中,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万众举杯,普天同庆,共度良宵。北方饺子南汤圆,晚会年俗庆团圆。各民族丰富的民俗活动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佳节意识也不可淡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不可漠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书册上,我们更应浓情泼洒、大笔勾画更加宏伟的蓝图。
2.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传承如源头活水,如森林之木,如高楼基石,只有不断注入时代的活力,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古往今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共呼吸,同时代共脉动。古人的治国理念在时代发展中不断与时俱进,成为盛世未来的理念源泉;古人的思想智慧在时代发展中传承,成为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借鉴。我们应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正如《只此青绿》中蕴含的书法的意韵,传统优秀文化之所以能永葆生机,正是因为其传播手段、表现形式等的不断创新变化。执创新之笔,谱变通之曲,我们将创造更加辉煌绚烂的优秀文化。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使我们的文化更加繁荣丰富。文化是多元的统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要有勇气实行“拿来主义”,努力发掘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让一切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内容为我所用。当文化的多元化趋势成为潮流,文化的交流也日益广泛。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广泛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是推动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的重要一步。
任务驱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在素养目标和总目标中指出: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重要突破在于: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价值引领、以文化人”为立足点。语文教学内容不仅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了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还彰显了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