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钰洋
“眼里有点活儿,你长大了,应该帮家里分担点儿家务了,不然将来步入社会,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说实话,妈妈的“至理名言”,我都当成了耳旁风,我也毫无疑问成了个劳动“白痴”。
“同学们,今天大扫除,自己选择干什么活,我不再指挥了。”班主任说完就回办公室了。“我扫地!”“我擦桌子!”“我擦玻璃!”大家七嘴八舌,一旁没说话的也都行动了起来:高个的自觉踩上桌子,擦灯擦玻璃;矮个的拿起了笤帚和抹布。我干什么呢?对,我个子矮,干脆擦转角柜吧!我翻着书包,可怎么也找不到抹布。“哗啦——”书包里的东西洒满了整张书桌。没有,怎么办?我的汗“倏”地一下就冒出来了。“老妈,你为什么没给我带抹布,我‘完蛋啦!”我仿佛看到了嚴厉的老师站在我面前对我大声训斥。
“给,你用吧!”同学的一句话救我于水火之中,我赶忙道谢,随后迅速跑向水房。可等我再回到转角柜前,我愣住了。阳光挟着树影在转角柜上跳着华尔兹,哪还有灰尘的影子。我左一下、右一下地掂着抹布,眉头皱了起来。
“小徐同学,等你啊,黄花菜都凉了。”“一看你在家就不干活,光等着吃。”“你这老牛,慢的呀——”同学咿咿呀呀的打趣声,让我羞愧难当。
后来的班会上,班主任说,今天是想让我们学会独立,随后又举了许多劳动者的例子。我的头快要埋到椅子底下了,如果有孙悟空钻天入地的能力,我一定钻到地缝里去。随着老师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双臂搅动灰浆压住井喷,打出了我们国家自己的石油;袁隆平爷爷戴着草帽穿梭于稻田之间,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航天工程师们日夜奋战在一线,让卫星升空,实现了科技强国——而我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呢?
晚上回家,我把书桌上的木屑、纸团、废旧笔芯,通通扔进了垃圾桶;将飘窗上的杯子、零食、充电器全部归位;把书柜里的漫画书、辅导书、文学书分类放好。周六日,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拖地,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心里美滋滋的;中午我又主动承担起洗碗的任务,听着水流的声音,嘴里不由得哼起了小调儿。看着干净的碗盘,我真正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小区里,两周一次的义务劳动,我也积极参加。“这孩子,现在长大了,精神了!”小区里的一个奶奶夸赞我。我抿嘴一笑,心里喊道:是劳动改变了我!
“劳以成己,动以兴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理应肩负起祖国的重任,用劳动开辟新的天地。
点评
习作情节波澜起伏,妈妈的唠叨总不能生效,一次劳动的挫折却改变了“我”对劳动的认识。通过劳动,“我”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改变。习作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将“我”的前后变化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