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烈从肝肾论治胡桃夹综合征经验*

2024-06-12 14:38董钊瑜李海悦赵文龙
中医药导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肝木平肝胡桃

董钊瑜,李 朝,李海悦,费 楠,赵文龙,陆 艳

(1.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苏 南京 210000)

(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胡桃夹综合征[1]又被称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系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受到压迫,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左肾静脉高压,继而出现血尿、蛋白尿、腰部疼痛、慢性疲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西医治疗[2-3]以保守治疗和手术干预为主。儿童、青少年随着身体发育、体质量增加,症状可逐渐缓解。若保守治疗无效,则可行肠系膜上动脉移位术、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支架介入等干预措施。然而仍有术后症状再发的相关报道[4-5]。中医学中尚无胡桃夹综合征的描述。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血证”、“腰痹”范畴,治疗多以清热、化瘀、健脾、益肾为主[6-7]。中医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具有独特优势,采取中医药治疗后患者血尿、蛋白尿可见明显好转[8-10]。尤其针对手术治疗后症状的反复迁延,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缓解其症状。

李果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第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七十余载,在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上颇有造诣。李果烈教授认为胡桃夹综合征多见于体型瘦长[11]之人,其发病机制符合中医体质学说。该学说强调人体禀受于先天,又受后天影响,不同体质有其相对稳定的发病倾向性。李果烈教授强调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多为木火体质,其病位责之于肝,病变在肾,病理性质为虚实夹杂,病理因素以阳亢、虚热、瘀血为主。笔者有幸侍诊其侧,现将其论治胡桃夹综合征之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1.1 木火之体,相火易动《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言:“人禀赋有厚薄,年岁有老少,身形有肥瘦,性情有缓急……受病有久新,运气有太过不及。”[12]说明人之体质各有不同。叶天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木火体质,身心过动,皆主火化”[13]及“复加郁勃,肝阴愈耗,厥阳升腾”[14]。黄煌[15]对叶氏体质理论进一步归纳概括,提出木火体质多见于少壮之人,其色苍赤,形瘦而肌肉坚实,善怒喜动,脉实。该类体质易动火、伤阴。

李果烈教授认为胡桃夹综合征的发病与体质关系密切,其好发于青少年,多形瘦体长,好动易怒,可归于木火之体。李果烈教授认为肝为刚脏,其性易亢易逆,木火之体,更易亢逆动火。且肝肾藏相火,相火以位,居下统阴。肝火旺盛,既耗肝阴,又灼肾水,肝肾阴亏,相火易动,伤灼血络,迫血妄行,血液下行导致血尿。《图书编》言“肝者,凝血之本”[16]。肝主藏血而摄血,依赖于肝阴之凝敛,肝火伤阴,阴阳失调,肝之凝敛失司,血随浊液下行,故形成血尿。《读医随笔·卷三》记载“津液为火灼竭,则血行瘀滞”[17]。相火妄动,热盛伤津,津亏则血行滞涩,瘀滞不前,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致腰部疼痛。

1.2 肝火亢盛,下汲肾水“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18]。李果烈教授在诊治过程中,注重首辨阴阳。肝火亢盛,燔灼肝阴。又肝肾皆属阴,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阳胜则阴病。故肝火盛,必下汲肾水,且尤以伤肾精为甚。阴虚则阳亢,肾水不足,无以涵木,肝火不受制约,又进一步耗伤肾水。

五行相生相克,五脏亦如此。《素问·玉机真脏论篇》言:“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19]从五行而论,肝木与肾水为五行相生中的母子关系,水生木,水为母,木为子。肝亢上逆,损及母行,即子盗母气,下劫肾水,以致子盛母衰,肾水亏虚。

肝肾之关系,乙癸同源。《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载“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20]。两者互制互用,共同维护人体正常机能。然肝为风木,五脏之贼,百病之长。肝之病变,不论虚实,日久皆可累及肾。肝性亢逆,肾水亏虚,相火妄动,灼伤血络,血不循经,则可见血尿;肝之疏泄太过,肾失封藏,开阖失职,水谷精微下行无阻,则形成蛋白尿。

1.3 肝肾亏虚,脉络瘀阻

1.3.1 肝肾亏虚,血液生化乏源 血液的生成依赖于肾精充盈。肾藏精,精化气,气生血,肾精充盈,则血液生化有源,即“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21]。李果烈教授言肝木亢盛,下汲肾水,肾水亏虚,无以生化血液。且肝肾精血同源,两者互资互生,肝阴不足,肾精亏虚,血液生化乏源,则新血不生,瘀血不去。久之形神失养,脉络瘀阻,以致慢性疲劳和疼痛。

1.3.2 阴虚火盛,煎灼津液 《医林改错》描述血热致瘀为“血受热则煎熬成块”[22]。如上所言,木火之体,相火易动,入血燔灼津液,津亏则血液黏稠,运行不畅,久而成瘀。热伤血络,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消散,久居体内亦可化为瘀血。瘀血阻滞于脉道,不通则痛;损伤脉络,血溢脉外,又可引起出血。

2 辨证施治和遣方用药

李果烈教授认为胡桃夹综合征责之于肝,肝伤肾亏,相火妄动,因虚致瘀,因热致瘀。故其治疗大法应以平肝凉血为主,辅以养肝益肾,活血化瘀。方选天麻钩藤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两方合用,肝木得制,肾精得补,血热则平,瘀血可化。

2.1 主以平肝凉血 李果烈教授认为木火体质之人,肝木既已亢盛,扰动相火,且肝经又遗热于血室,火盛无以为制,当先平之。针对阳亢火盛,李果烈教授多以天麻钩藤饮为主方,融入凉肝之药,既可平抑肝阳,又可凉肝清火。方中天麻、钩藤为君药,入肝经,功擅平肝,且钩藤性凉,可清泄肝热;石决明专入肝经,但其性咸寒,易伤脾胃,故李果烈教授用药多以菊花代之。菊花甘苦微寒,平肝清肝之力强,可辅君平肝。现代药理研究显示[23-25],天麻、钩藤、菊花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降压效果显著。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牛膝引血下行,以制肝阳。此六味为李果烈教授常用之药。此外肝火亦盛,不可仅以平肝论治。李果烈教授常配伍赤芍、生地黄、牡丹皮等凉血药。三药皆寒,可入肝经血分,以清肝火,泄郁热。肝木得制,阴阳调和,相火归位,则血行通畅,无瘀停滞,疼痛、血尿自可缓解。

2.2 辅以养肝益肾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李果烈教授强调,肝者,体阴而用阳。肝藏血,以血为体,血为阴;主疏泄,以气为用,气为阳。故治肝病当养血柔肝,李果烈教授常以四物汤化裁。该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补血养血之常用方。方中熟地黄为君药,味厚滋腻,补血之力强;当归甘润,为补血之圣药,入肝经可养肝血,又可增强君药补血之力,为臣药;白芍酸甘敛阴,养血柔肝;川芎为血中气药,气行则血行,旧血去则新血生,两者共为佐药。诸药共用,可养肝血,柔肝体。

《张氏医通》载:“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为清血。”[26]李果烈教授强调,肝肾精血同源,两脏荣损一体,肝病须重视治肾。这与李瀚旻提出的“见肝之病,知肝入肾,当先强肾”[27]不谋而合。李果烈教授常以入肝肾两经之药入方,如牛膝、续断、杜仲、桑寄生、菟丝子等,滋水涵木,肝肾并补。肝阴肾精得补,肝阳得制,疏泄、封藏之功恢复正常,限制水谷精微下行,尿中蛋白则可明显减少。

2.3 不忘活血化瘀 《血证论》谈及离经之血,纵使为清血鲜血,亦是瘀血,并强调“凡血证总以去瘀为要”[28]。李果烈教授认为瘀血已成,阻滞气机,血行失常。单从源头论治,瘀血难以消除,仍需重视活血化瘀之法。一方面新血不生,瘀血不去,故需重视补血养血;另一方面,瘀血难消,当注重破血化瘀。李果烈教授用药精简,多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进行加减。四物汤可补血养血,合入桃仁苦泄,破血化瘀之力强,可破宿血,补新血;红花辛散温通,既可活血化瘀,又可通经止痛。此方集补血、破血、化瘀、止痛于一体,可有效缓解瘀血所致的疼痛、出血。

3 验案举隅

患者,女,38岁,2022年2月9日初诊。主诉:胡桃夹综合征行“人造血管改道术”后2年余,左侧腰背部疼痛1个月。患者2年前因肉眼血尿伴左侧腰背部剧烈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提示:尿蛋白、尿隐血阳性。彩超提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夹角变小,左肾静脉受到明显挤压,考虑诊断为“胡桃夹综合征”。行“人造血管改道术”后疼痛症状缓解,仍有血尿、蛋白尿。1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左侧腰背部疼痛,未予重视。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2年,平素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调控血压。月经史:末次月经较正常延后约10 d,经色偏暗,夹有血块,经量偏少。查体:血压198/12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80 次/min。体型瘦长,面色偏青,性情急躁。左肾区触诊压痛,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刻下症见:左肾区刺痛,肉眼血尿,查尿常规示尿蛋白(3+)、尿隐血(3+),伴口干、口苦,食纳尚可,小便频,大便正常,夜寐可。舌质紫暗,苔薄黄,左脉沉而弦细,右脉沉小有力。西医诊断:胡桃夹综合征术后。中医诊断:腰痹;辨证:阳亢瘀阻。治法:平肝凉血,养肝益肾,活血化瘀。方选天麻钩藤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天麻10 g,钩藤(后入)20 g,菊花10 g,赤芍10 g,生地黄10 g,杜仲10 g,桑寄生10 g,怀牛膝10g,续断10 g,桃仁6 g,红花10 g,当归10 g,川芎10 g。14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2诊:2022年2月23日,患者诉尿常规仍提示尿蛋白及隐血阳性,血尿较前色淡,腰背部疼痛减轻。食纳尚可,小便仍频,大便正常,夜寐尚可。舌质淡紫,苔薄黄,左脉仍沉而弦细。予上方加生藕节10 g,白茅根15 g。14剂,煎服法同前。

3诊:2022年3月9日,患者诉性情较前平和,尿色明显变淡,腰背部疼痛缓解,查尿常规隐血(2+),尿蛋白(2+)。舌质淡紫,苔薄,左脉沉而小弦。嘱继服初诊方,14剂,煎服法同前。后期随访,患者虽仍有血尿、蛋白尿,但较前明显好转,长期口服中药调理。

按语:本案患者体型瘦长,面色偏青,平素性情急躁,李果烈教授认为其归属于木火之体。患者肝木亢盛,耗伤肝阴,下汲肾水,肝肾两脏亏虚,久而形成瘀血,引起腰部疼痛;阴虚则热,伤灼血络,则见血下行,形成血尿;肝之疏泄太过,肾失封藏,水谷精微下行,则形成蛋白尿。患者舌质紫暗,左脉沉而弦细,可佐证内有瘀血。虚热内生,熏灼于舌,故见薄黄苔。诊断为腰痹(阳亢瘀阻),故初诊时以天麻钩藤饮合桃红四物汤平肝化瘀。患者肝阳易亢,郁而化火,以致性情急躁,血压偏高,方中以天麻、钩藤、菊花为君药,功主平肝,又可凉血清热。李果烈教授考虑患者肝火偏盛,故易四物汤之白芍、熟地黄为赤芍、生地黄。两药皆寒,可入肝经以清热凉肝,为臣药。佐以肝肾并补之杜仲、续断、桑寄生、怀牛膝,肝肾得补,则肾水上行涵木,肝木下行滋肾。且牛膝可引血下行,引热下行,则肝阳得制。牛膝“逐恶血留结”,配伍牛膝又可逐瘀通经。瘀血阻滞,新血难生,桃仁、红花为活血化瘀之常用药对。桃仁破血逐瘀,红花活血止痛。桃仁破瘀力强,红花行血力胜。两药合用,则活血祛瘀之力增。佐以川芎行气活血,当归补血活血。诸味血药使瘀血去、新血生。2诊时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观其舌苔,仍有内热、瘀血,故合入生藕节化瘀止血;白茅根凉血止血,清下焦血热。3诊时患者症状改善,尿蛋白及隐血较前减轻,继服14剂。该病难以根治,中医药可缓解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故嘱该患者长期口服中药,门诊随诊。

4 结语

李果烈教授强调该病与体质密切相关,发病关键在于肝木亢盛,因热致瘀,因虚致瘀。以肝亢为本,瘀血为标,治疗当以平肝凉血为主,辅以养肝益肾,活血化瘀。李果烈教授认为,该病即使已行手术治疗,但因肝木亢盛日久,肾水已亏,故仍可见症状迁延不愈者,治疗当重视平肝凉血。其强调杂病多复杂难治,治疗应当分清主次,辨证论治,寻求根本。

猜你喜欢
肝木平肝胡桃
何华运用平肝止眩汤治疗老年眩晕经验浅析
蛇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鼠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蛇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狗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胡桃夹子和四个王国
胡桃夹子
胡桃夹子
温脾平肝、化痰宁风法治疗高血压病62例临床观察
胡桃夹子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