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伟剑
(作者单位:云南广播电视台)
全媒体时代的媒体不再仅仅是传播主体,受众也不再始终扮演接收者的角色。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广泛运用,更多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自由阅读新闻、参加讨论并分享观点。主持人也摆脱了对传统单向传播方式的依赖,开始通过直播与记者、观众、现场导播进行双向互动[1]。另外,因为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现场主持人面临传播主体越发丰富而带来的新挑战。
身处全媒体环境中,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5G技术的普及,电视新闻直播的交互性和实时性越发突出,此种转变带来的挑战对传统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而言是有一定压力的,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主持人需动态播报并点评插播的内容。换言之,通过“动态播报+动态点评”方式进行全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直播,是一种实时性更强的传播形式,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口头交流与应变能力均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倘若主持人无法在及时掌握和领悟新闻内容的同时实现处理整合,而通过带有新闻特点的方式呈现,那么其就缺乏在全媒体环境中直播电视新闻的能力。
全媒体背景下的传播活动往往牵涉众多的主体,涵盖专业实力强大的媒体、富有竞争力的公司、民间组织、个体[2]。在多元主体参与的传播活动中,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应兼顾“黏合剂”与“守望者”双重身份:一方面,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应听取多方的观点,整合与筛选众多的见解;另一方面,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应该守护好主流媒体的核心地位,发挥好主流媒体引导舆论、传播正确价值观的优势。因此,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在表达时不但要坚持公平接纳、理性审视、客观点评的理念,展现出主持人在全媒体环境下对各种传播群体的关注与尊重,也应牢牢守护主流媒体的舆论阵地。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处理和呈现大量的信息,也要保持准确性和专业性。精准输出要求主持人具备良好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能够从海量信息中识别出重要内容并有效地传达给观众。主持人还需要在语言运用方面更加严谨和灵活。他们需要掌握丰富而准确的词汇,以表达不同主题和情感,同时还要具备清晰的思维逻辑和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3]。但是主持人可以利用的媒介往往仅有接收导播指令的耳麦及获取信息的平板电脑,大部分情况下都不得不在“一个人组成一个团队”的直播主持场景中灵活发挥。总之,全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应能够高效获取与处理多角度的内容、快速提取要点并明确新闻报送的逻辑,由此对重大事件进行准确报道。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电视媒体与各种新媒体工具相结合,同时对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于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来说,其需要将语言风格从单一转向多样;叙事方式也应从宏观视角切换到微观视角。
在全媒体时代来临之前,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充当的是媒体的“门面”,是媒体形象的浓缩。而传统媒体具有权威性和较高的公信力,因此主持人的个性不宜过于突出,话语风格也不宜标新立异,言语的起承转合皆以传播新闻内容、引导舆论为重。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严肃[4]。但在进入全媒体时代后,首先是观众的思维习惯和需求出现了变化,使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开始主动去调整个人的语言风格;其次,媒体融合的持续加深,也推动了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的革新,使其更为灵活自如地迎接全媒体场景下新闻传播带来的新挑战。所以,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慢慢变得多元化,在全媒体环境中,观众可以透过电视感受到不同表现方式下新闻主播独特的个人风格。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将宏观叙事模式逐渐变为细腻、微观的叙事模式,从而提升对细化观众群体的适应力。身处全媒体时代,受众不管是通过传统电视媒体还是新媒体渠道均能够透过主持人的表达感受到更为通俗、细致且贴近日常的新闻报道方式,这和过去较为单一、整体的叙事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开始选择通过微观叙事模式表达,主要是由于全媒体场景下观众掌握了更多元的方式去了解新闻报道潜在的细节,甚至能够先于传统媒体知晓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随着观众对电视依赖程度慢慢减轻,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更应该通过对真实细节的表现及生活化的记录手法,彰显媒体人的专业实力,由此在众多的媒体中脱颖而出,彰显出电视媒体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4.1.1 适时、适度、适量、适情
身处全媒体场景中,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可以在履行好媒体从业者职责的基础上,彰显个人的风格和个性,从而塑造新的媒体品牌标识,强化观众对媒体的了解和青睐。然而,在主持过程中,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需适度掌控个人表现: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不过多增加自身的表达量;在新闻内容上,不以独树一帜的点评吸引流量,赢得关注。主持人必须紧紧围绕电视新闻直播这一核心宗旨选取表达方式,定夺表达内容。虽然全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伴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具备了更多表现个人的空间,但是切勿忽视电视媒体的主导地位,其需要结合新闻报道的主旨、所在的客观场景、接收的观众群体,适当掌握表现的程度,履行好电视媒体从业者的职责与使命。
4.1.2 酌情展现个人魅力
在以往的电视新闻传播中,主持人必须对外呈现出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形象,以此体现主流媒体的严肃性与权威性。然而进入全媒体时代,伴随着观众诉求的转变及媒体传播环境的重塑,新闻直播主持人无须时刻保持严肃,而是能够适时采用更为亲切生活化的形式拉近媒体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距离,由此增强媒体的传播效果。所以,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既要完整传达新闻内容本身,也要适度表现个人的表达风格与人格魅力。例如,央视新闻频道主持人朱广权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他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同时自身的个性特色突出——诙谐幽默、善于押韵,在表达方面兼容了新闻的严肃性和自身的风趣幽默。但是观众却并不认为他在新闻报道中喧宾夺主,主要是因为其个人的风格与性格均是为了尽可能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即在做好新闻传媒人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再借助于个人充满个性、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加深受众对新闻内容和媒体平台的认知。
4.1.3 提升直播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主持人的表达实际上本身就属于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既能充分承载新闻内容,又需要投入一定的情感,促使观众对新闻产生共鸣。身处全媒体场景中,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不但需要和事件当事人、政府公职人员、专家学者等互动,同时还要和观众开展实时连线互动。主持人要结合沟通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诸如面对专业人士针对具体新闻报道进行交流时,内容中可增加更多的专业词汇,表达也应更为学术化;和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特别是普通民众交流时,用语则需更为生活化、通俗化,减少专业词汇的用量。概括而言,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和各类群体的互动应力求有针对性,从而展现出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的专业性。而要想实现上述目标,主持人应在日常不断增加专业知识储备,深入了解各类采访对象,在直播时遇到临时采访能够灵活从容地和相应对象进行交流,选择对方更为喜欢的表达方式和对方更为了解的话题,保证直播采访的有序开展。
4.1.4 时刻做好访问准备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在新闻直播过程中随时与各类当事人进行沟通已然成为全媒体时代的常态,而主持人如何在镜头面前进行完整和得体的新闻传播,与各类当事人进行针对性强、有效的沟通正是直播活动成败的关键。虽然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向观众传达新闻信息,形式上是单向传播,但在全媒体时代,由于介入新闻直播活动中的主体众多,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还需要扮演好聆听者的角色。聆听得越专注、越充分,向对方给出的语言反馈或作出的总结就越准确,越一针见血。正因为全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直播活动不再由主持人单方面推进,而是由多元主体共同促成,所以主持人的语言更要具有画龙点睛、直指重点的分量,这样才不会使新闻直播成为各方传播主体“自说自话”、内容涣散的低效或无效传播活动。
自20世纪80年代,电视媒体奠定了在传统媒体中的稳固地位,其广泛的辐射面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赋予了明星般的影响力,不少主持人在电视新闻传播活动中既充当新闻播报者,又充当新闻评论者,对受众具有较大的引导作用。进入全媒体时代,所有人都可以传播新闻,所有人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表达个人的真实看法,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的职责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不仅要肩负起传播新闻内容、引导舆论的任务,还要保证观众获得更好的观看感受[5]。因此,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需要积极适应全新的传播方式,采用专业和亲民相融合的表达方式完成全媒体场景下的新闻直播,实现传播新闻与点评新闻两者的有机结合。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在传播新闻时要重点突出自身专业素养,表达需谨慎、精准,而在“说新闻”时要具有生活化特点。主持人的新闻直播风格应兼顾严肃和轻松,直播方式应包括播报和点评,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融合叙述与交流,切实满足全媒体环境中受众的个性化需要。
4.2.1 在新闻直播话语体系中融入人文关怀因子
在全媒体时代,少数媒体为了获得流量,不顾社会责任和权威性,通过吃“人血馒头”的手段赢得观众的注意。电视媒体是传统媒体的核心组成部分,电视新闻直播不应去追求流量和低级趣味,相反需要更加注重守护好主流媒体的阵地。所以,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的表达需展现出人文关怀,可以给予观众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可以对观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近几年,诸多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在节目中,不但彰显了新闻媒体人的专业性,同时令观众切实体会到了言语表达中包含的人文关怀。
全媒体场景中的电视新闻大多报道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故事,这类新闻往往需要注重“讲述”而非“播报”。这便要求主持人在新闻节目中不能生硬地念出新闻稿件,而是要借助于个人专业的认知,通过更亲切、平实的语言风格呈现,从而使得观众真切体会到媒体为百姓服务的核心原则。
4.2.2 加强新闻类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力度
在传统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往往只是利用主观设想的形式和观众交流,同时交流大多为单向的,因此主持人的语言大部分呈现出明显的书面语言的特质,规范且严谨。但是身处全媒体背景下,为了更有效地适应观众的诉求,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开始进行相应的调整——优化语言表达方式,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例如,《新闻1+1》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以这样的语言开场:“观众朋友们好,众所周知手机和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越发广泛,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担忧也随之增加。那么这两天呢,全球民众都十分关心手机和互联网相关的一个重大消息,我们一起来了解下部分媒体的相关报道,当中一则新闻提到了欧盟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一项重大调整,具体是啥呢,就是关于个人数据保护的重要调整,原来在25号欧盟公布了一项法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以上表达,并没有采用直切主题的手法,而是首先引入一个看似和主题并无直接联系的语言导入新闻正题。此种用大众都熟悉的事情切入的叙述方法不但增强了新闻内容的吸引力,同时展现出主持人表达的亲切感和多元性。尽管并非所有主持人都要刻意学习效仿知名新闻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的表达方式和风格,但上述案例体现出的新闻主持人专业能力却是全媒体时代相关从业者都应具备的,即良好的业务能力、细心观察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准确表达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概括而言,本文重点探讨了全媒体背景下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的运用现状,目的在于为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方式的改善提供更为有价值的策略,既有助于化解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固有的问题,也能为全媒体场景中各类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优化给予启发和借鉴,兼具理论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