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占峰,王心婧
(河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又多次提及“历史主动”与“历史主动精神”。他指出:“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2]青年人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因而需要用历史主动精神培育其责任与担当,使其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精神滋养。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100多年奋斗中磨砺出的精神特质,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辉煌的基因密码。追寻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艰辛奋斗历程,能够更加深刻认识历史主动精神的丰富内涵,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特质。
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为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回避、不退缩,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的使命担当。敢为善为,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3]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标志。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发起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到武装夺取政权,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战,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巩固新生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创造了翻天覆地的中国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迎难而上,在面对重大挑战、应对重大风险、化解一系列矛盾的过程中进行伟大斗争,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一次登上新的高峰,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在10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斗争中不断赢得历史主动,锤炼出敢于斗争、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历史主动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表现为强烈的责任担当与对历史规律、历史发展大势的清醒认识。中国共产党自觉担当重任,既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之中,又体现在胸怀天下、为人类谋和平的自觉行动之中。在历史的奋斗中,我们党主动挑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担,自觉扛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重任,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奋力前行。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又肩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重任,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从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到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正是坚定的信仰和信念,使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勇担使命任务、把握历史主动。
历史主动精神表现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只有把握和运用历史发展规律,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4]。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的变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成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写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实际,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并跻身世界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确指引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阔步前进。由此可见,坚持实事求是的历史主动精神,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历程之中。
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确立人的历史主体地位,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其实质是发挥社会主体在推动历史进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中的能动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习近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人民至上”,始终把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的价值目标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环节,彰显了历史主动精神以人为本的价值意蕴。
历史主动精神表现为主动创造历史的生动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质,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6]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7]。10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互动中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从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到新中国成立,从结合中国实际开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到进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敢闯敢干、敢为人先,不断革故鼎新、追求卓越,在不断创新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各个领域的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颖而深刻的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由此可见,积极创新创造的历史主动精神始终贯穿于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之中,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力量之源。
历史主动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贯穿于党的伟大事业发展之中,彰显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品格。培育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主动精神,能够为新时代青年科学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奠定理论基础,注入内生动力。
唯物史观解答了历史的创造者是谁的问题,明确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将人类历史视为英雄史、宗教史以及将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消极的、被动的、从属的因素的唯心史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动精神,特别赞扬了无产阶级开创新社会的历史首创精神[8]。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共产党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起,便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基本原理运用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9]由此可见,因为历史主动精神奠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以培育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主动精神有利于其进一步树牢唯物史观,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历史主动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与精神品格。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保持着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品格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从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的中国神话到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成语故事,无一不是中华民族一往无前、顽强拼搏的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写照。中国共产党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重要精神支柱。正因为如此,我们党100余年来屡经风雨,仍能以昂扬的斗志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创造辉煌的历史成就。因此,培育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主动精神,有助于唤醒青年人的历史意识,强化青年群体对我们党推进的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历史记忆[8],帮助青年人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内化于心,激发青年人奉献祖国、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行动自觉。
历史主动精神中蕴涵的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精神品格,对新时代青年承担民族复兴重任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的历史主动精神生成于中国社会的历史境遇,发展于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到发展壮大的斗争历程[10]。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青年群体始终是其先锋队和主力军。从100多年前爱国青年于民族危难之际发出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呐喊,到嘉兴南湖红船上讨论的第一个党纲和决议,青年人始终是重要参与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怀着抗日救国热情、越过层层封锁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各界青年踊跃报名入伍、奔赴前线,为保卫国家安全贡献了青春和力量。在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以“90后”为代表的广大青年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涌现出一批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人物,展现了当代青年的青春活力。这些先锋模范和时代楷模,积极践行历史主动精神,为新时代青年提供了行动示范、树立了学习榜样。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用历史主动精神培育时代新人,引导广大青年厚植爱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勇于砥砺奋斗、敢于担当作为。
以历史主动精神培育新时代青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面对日趋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部分青年出现了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认同不正确、政治方向不明确、大局意识不强等问题,给新时代培育青年历史主动精神带来了多重阻碍。
面对一个快速发展的开放世界,青年人的思想观念更加多元、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参与意识也更为强烈,这就使得西方意识形态在青年群体中传播的可能性增强。从群体特征看,青年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阶段,容易受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而导致精神“缺钙”。一些西方国家借助网络以娱乐、消费等方式对我国青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对当代青年产生了消极影响。例如,一些青年人受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影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一些青年热衷于西方生活方式,被虚假的网络信息蒙骗而掉入西方意识形态“陷阱”,出现了政治立场偏差。更有一些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淡薄,盲目追崇西方文化而丧失文化自信。西方意识形态对青年群体的渗透,淡化了青年人的爱国情怀,动摇了其理想信念,使其对历史主动精神产生质疑,从而影响了青年历史主动精神的培育。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信息传播模式发生了变化,网络已经成为青年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从而对青年人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模式都产生了显著影响。不过,网络在给青年人提供生活、学习和社交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传媒生态中,各种类型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消解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对培育青年历史主动精神产生了阻碍作用。比如,一些不当言论在互联网上随意传播,那些没有足够鉴别力的青年人很容易被这些不良信息误导。此外,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短视频等网络娱乐在带给青年人视觉冲击与愉悦的同时,也会让他们远离真实的社会交往。尤其要注意的是,伴随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兴起,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呈现出同质化和圈层化的特点,具有共同爱好和价值观的青年经常会聚于自己的小圈子之中分享各类网络信息,进一步放大了不良信息的影响力,极易造成青年人的价值观产生偏差,弱化青年人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青年人思想意识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类型的信息借助新媒体迅速扩散,无时不在地影响着青年人的价值观养成。处在价值观养成关键时期的青年人,其心理尚未成熟、意志尚且薄弱、观念尚不健全,尚处于不断认识身边事物、增强自身主体意识的阶段。因而,这一阶段的青年人容易简单化、理想化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经常从个人角度处理问题,其思想行为具有简单多变的特征,容易受到各种非主流价值观的侵蚀。当前,在经济转型和社会生活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少青年人思想变化快,在行动策略上眼界狭隘,存在盲目跟风的行为。这种思想多变的特点,会导致部分青年人政治立场不坚定,在面对重大政治问题和历史问题时缺乏深刻思考,在把握社会和自身发展前途上缺乏主动精神。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具备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如果具备历史思维能力,人们就能用历史眼光认识问题、总结经验,就能透过历史把握现实,辩证地看待和处理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习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青年人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分化。部分青年人急功近利,认为培养历史思维不能带来实际利益,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精力。由于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部分青年人历史观念淡薄、历史思维能力较弱,难以建构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不能正确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物,更不具备从历史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他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能从历史视角进行分析,难以在科学探究历史规律的过程中掌握历史主动。
历史主动精神是任何时代青年人都不可缺少的精神特质。培育新时代青年历史主动精神,需要强化理论学习,使广大青年深刻认识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作用,从而在砥砺奋进中激发青春活力,在创新创造中凝聚蓬勃向上的青春能量,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理论根基,正如毛泽东指出的:“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11]新时代的青年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能否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信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大力发扬我们党重视学习、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2]。对于青年人而言,要以对自己、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情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新时代的青年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并把这一认识落实到实践中去,以历史主动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青年党员尤其要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自身行动带领周围青年共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习过程中,在学习内容的选取上要注重选取经典著作和重点篇章,要选择那些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完整体现唯物史观原理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珍贵历史遗产,它渗透在中国人的骨血之中,对中国人的成长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因而,培育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主动精神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青春力量,青年人只有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主动精神,才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在树牢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中自觉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具体而言就是:首先,要通过历史文化教育活动使青年人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精神,自觉将其转化为青年人在新时代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其次,应该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历史自信结合起来,让青年人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最后,要用历史主动精神引导青年人保持高度文化自信,警惕外来文化入侵,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潮。
奋斗是青年最鲜亮的底色,新时代青年必须增强历史自信,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是极具感染力、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利于点燃青年人心中的理想之火,使其对崇高理想产生强烈共鸣,从而树立远大志向,弘扬奋斗精神。对此,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13]意思是说,一方面,我们要在多领域、多行业选树模范人物,广泛宣传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使青年人在榜样的感召下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另一方面,青年人要从前辈们的拼搏奋斗中领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今天的历史成就来之不易,要向英雄人物学习,自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像英雄人物一样奋斗。当代青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见证者、建设者和受益人,要深刻认识英雄模范人物身上的奋斗特质,将优秀人物展现的拼搏精神内化为行动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1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指出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的内容各有侧重,但其不变的主题是我们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实践。认清“四史”的历史逻辑,有助于青年人弄清楚我们来自何处、去往何方,从而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历史主动精神的政党,唯有回归历史,不断深化对“四史”的研究和学习,才能深刻领悟我们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之所在。开展“四史”教育,理清我们党领导人民把握历史主动的实践逻辑,能让广大青年在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的同时坚定历史自信,进一步明确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学史增信、学史力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