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以《黑布林英语阅读》The big wave为例

2024-06-12 01:29何志娟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24年3期
关键词:绘本意义文本

文|何志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师需要设计和提出指向不同思维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他们的思维从低阶向高阶稳步发展,逐渐形成对问题的认识和态度。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目前问题的设计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对学生学情分析不准确,基于文本提出问题的难度过高或过低;二、对阅读材料解析不透彻,问题链的设计缺乏逻辑性;三、问题链与文本意义顺序不一致,导致学生在生成环节时只是重复教师的总结,无法达到迁移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遇到相对复杂的学习任务时,帮助其理解知识,建构概念框架,分解复杂的任务。学生通过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意义构建,从而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基于此,笔者认为问题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使用,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问题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使用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大有不同,教师需要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问题链的呈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语言、主题的自我意义建构,与学生共同完成对文本内容深度理解。问题链的使用,以学生内在潜力为驱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将知识与真实世界进行勾连,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达到《课标》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以《黑布林英语阅读》The big wave为例,阐述引入性问题链、迁移性问题链、探究性问题链和拓展性问题链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帮助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

一、教学内容分析

“The big wave”描述的是一对好朋友到海边玩耍,突如其来的大浪,让Ermy暂时离开了Pat,在海底,Ermy遇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但随着傍晚的来临,每个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中。Ermy十分想念Pat,所以,它再次借助大浪的力量,回到了Pat的身边。通过对绘本内容的分析,本课的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同伴交往,友好互助”和“安全意识”两个子主题内容,核心词汇为与海洋相关及感觉类单词。通过对绘本内容的分析,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绘本学习,可以与同伴交流海洋的认识,包括海洋生物的各种外形及颜色的描述;勾连科学学科,了解文中提及海洋的气味是salty的原因。

2.理解课文大意,深入了解绘本,通过对经历两次大浪Ermy的前后反差的描写,引导学生对“友谊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进行探究。

3.以前两次大浪为前情,进行故事续编。假如遇上第三次大浪,这对好朋友会怎么做。

二、教学过程与分析

课堂上的问题链必须具有逻辑性,它能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高度。问题链应该随文且逻辑地、有梯度地在教学活动中呈现,它能帮助学生完整地理解故事,引发学生对绘本内容更主动、更深层次的思考,高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能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

1.引入性问题链,激发学生兴趣

在设计这类问题时,不能拐弯抹角,要直奔主题。要在导入绘本时就激发学生对新话题的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为绘本内容而设计的问题。其核心是用旧知引新知,用生活常识来启发学生对绘本的求读欲,促进绘本阅读的展开。

上课伊始,教师在Free talk环节呈现以下问题:Q1:Whose weekends do you like best?Why?Q2: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picture?Q3:Does Ermy live in the sea?问题一可以检测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内化及运用情况,同时是向学生传递一个观念,即“朋友陪伴的周末更为有趣”,为主题意义的呈现做好铺垫。问题二和三在绘本引入环节,通过对图片观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以生活常识来对绘本具体内容进行推测,激发学生兴趣,快速进入绘本。

2.迁移性问题链,跨学科知识渗透

迁移性问题链是指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或者新的情境中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让学生学习理解、应用实践的英语学习活动,并迁移到新情境中创新。迁移性问题链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真正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际,从知识到生活。

在进行海边环节教授时,呈现对海洋的描述,并呈现以下问题:Q1:When Ermy is on the beach,what does she think of the sea?Q2:What does Ermy see in the sea?Q3:What does Ermy think of the sea when it is evening?Q4: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ea?问题一的呈现,是提醒学生,当眼睛无法起作用时,可以用自己的其他感觉器官。同时结合科学中的知识,介绍在说到smell的时候,为什么用salt这个词语。问题二和三是不同时间段海洋的对比,问题四是不同身份下的感受,教会学生学会多角度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原来所处环境不同,感受也会不同,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迁移性的问题链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同时,“友谊的重要性”在这一环节也上升为“安全陪伴也是友谊的一种体现”。

3.探究性问题链,促进思维发展

探究式问题链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独立学习而设计的一系列具有主动性的问题,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探究式问题链的呈现,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动力,让他们主动思考;另一方面,深层次的思考使他们离主题意义更近一步。

在这一课中,呈现以下问题:Q1:Why does Ermy go to school with Pat?Q2:Why do they go to see the sea on Saturday?Q3:Ermy is happy in the sea.Why does she go back to Pat at last?问题一可以让学生观察到Pat和Ermy是最好的朋友,问题二可以让学生了解Pat带Ermy去海边的原因只是因为Ermy喜欢海洋。这两个问题可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问题三的解决提供了支架。由此可见,探究式问题链导向明确,可以驱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观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沉浸式阅读,主题意义也呼之欲出。

4.拓展性问题链,主题意义升华

拓展性问题链是指教师以文本知识为基础,通过对文本的再次挖掘,让学生进行恰当推测,实现知识能力与主题意义升华的一系列问题。学生需要梳理、总结绘本传递的知识,并与实际生活进行勾连,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以培养。

在本课的最后环节中,让学生再次读绘本,内化故事情节,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Q1: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big waves?Q2:If you were Ermy,would you go back to Pat?Q3:If you were Pat,what would you do?本环节用三个问题组成拓展性问题链,回答具有开放性。问题一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两次海浪所带来的结果不一,明白作者所传递的观念,即友谊对于Ermy和Pat的重要性。问题二和三,则是学生基于自己对绘本的理解,结合已有认知进行大胆预测,后两个问题,答案不唯一,但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续编故事,为故事的情节加上自己个性化的结尾。拓展性问题链可以促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判断性得以发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使主题意义得以升华。

三、问题链实施路径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好问题链,可以从以学生为中心、细研教材和聚焦主题意义三个方面来实施。

1.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标》提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牢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学习目标。例如,想要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快速进入文本,引入性问题链就很重要;需要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探究性问题链就是不错的选择;需要感悟主题意义,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传递的价值取向,拓展性问题链就能起到作用。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成功感建立,各种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始终对英语阅读保持浓厚的兴趣。

2.细研教材,深度解读语篇

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深入研读语篇,探讨语篇中所呈现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内容设计有梯度、有逻辑性、可迁移的等多种特质的问题链,助力学生深层理解教材。以“The big wave”为例。绘本通过两次对大浪的描述,丰富了学生关于海洋的语言知识,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友谊的意义。

3.聚焦主题意义,把握问题链的有效指向

主题意义是语篇中主题的陈述性表达,以意义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意义的语言学习。教师在以主题意义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设计问题链,可以发挥不同问题链的作用。比如,可以使用引入性问题链,让学生初步感悟主题意义;可以使用拓展性问题链,帮助学生梳理语言知识,加深对主题意义的深层理解。

在以问题链为手段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链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要思考学生生成过程中的自然性。教师要在分析学情、研读教材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思维能力出发,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和问题链。同时,对学生的生成进一步追问和反问,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品格,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猜你喜欢
绘本意义文本
一件有意义的事
绘本
绘本
有意义的一天
绘本
生之意义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