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2024-06-11 01:30张艳艳
村委主任 2024年7期
关键词:陇南康养核桃

张艳艳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地区急需立足于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优势产业,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文章以甘肃省陇南市核桃产业为例,在系统梳理产业融合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测算产业关联度、空间集聚度等指标,评估当地核桃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剖析制约产业融合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一系列促进陇南核桃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陇南市是甘肃省特色农业大市,素有“核桃之乡”的美誉。2022年,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核桃产业指导性文件《陇南市核桃产业链建设方案》,从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精深加工、产业联盟、品牌塑造、科技创新等角度绘制蓝图,并提出到2025年,全市核桃面积稳定在2 937km2,产量达到20万t,产值约50亿元的总目标。在该文件的指导下,全市加快推进核桃产业与各类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入供应链的现代特色核桃产业集群。文章以陇南核桃产业为例,在评估陇南核桃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陇南市乃至甘肃省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乡村振兴视域下区域特色产业融合的意义

产业兴则乡村兴。特色产业是一个地区基于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优势,通过差异化发展形成的具有區域特征的支柱产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正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和有效举措。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丰富乡村产业形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一、二、三产业在农村地区的深度融合,既能发挥农村的资源、环境、生态优势,又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帮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从而进一步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陇南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陇南核桃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

优越的气候条件、广阔的土地资源、丰富的种质基础是陇南发展核桃产业的独特禀赋。陇南市位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山地气候。全市年平均气温为5℃—15℃,无霜期达116天—285天,年日照时长1 700小时—2 000小时,年降水量450mm—1 000mm,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完全满足核桃生长发育需求。陇南市辖8县1区,总面积2.78万km2,全市核桃种植面积约为2 930.60km2。陇南市立足于自身资源优势,将核桃作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重点打造,核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快速提高,逐步形成了集苗木繁育、规模种植、产品加工、市场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2023年,陇南市核桃产量为4.16万t,产值达5.22亿元,核桃产业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的支柱型特色产业。

品种结构

陇南市核桃种植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当地核桃品种以秦岭系、西南系为主,大致包括纸皮、乌仁、薄皮等,以及通过优树选择、杂交育种选育出的新品种。早在20世纪90年代,成县就首次选育审定了“陇南15号”和“陇南755”两个核桃良种,此后采取多种育种方法,先后选育出17株优树、4个半同胞家系优良变异单株和15个杂交实生优系,涵盖大果、丰产、乌仁、白仁、香仁、抗冻、抗病等多种类型。2023年8月,包括“陇核6号”在内的7个核桃新品种通过了国家林草局专家组的现场审查,标志着其在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均达到了植物新品种的标准。

加工水平

陇南市高度重视核桃的精深加工,将其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核桃加工产业集群。截至2023年底,全市拥有各类核桃加工企业135家,初步形成了以武都区、成县为核心,辐射带动其他县区的核桃加工产业布局,带动上万农户参与原料基地建设。陇南还积极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落户,三只松鼠等知名企业先后在陇南投资兴建核桃精深加工项目。为了延长产业链条,陇南市大力推动核桃精深加工,以核桃为原料,研发各类坚果炒货、糕点饼干等休闲食品产品线。

陇南核桃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产业关联度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陇南核桃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文章运用产业关联理论,构建包括前向关联度和后向关联度在内的核桃产业关联度指标体系,采用投入产出法对其进行测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陇南市核桃产业关联度

行业部门 前向关联度 后向关联度

核桃种植业 2.17 1.82

农业部门平均 1.38 1.45

核桃加工业 3.25 2.96

农副食品加工业平均 2.47 2.08

通过对陇南市投入产出表的梳理和计算,得出核桃种植业的前向关联度为2.17。这表明核桃种植每提供1单位的产出,可以诱发相关产业2.17单位的生产需求,对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批发零售等下游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加工业前向关联度为3.25,高于农副食品加工业2.47的平均水平,推测应当与陇南大力发展核桃精深加工、不断丰富核桃制品的种类有关,核桃加工业与休闲食品、烘焙糕点、保健品等加工业形成了较高的关联效应。核桃种植业的后向关联度为1.82,意味着核桃种植每需求1单位的投入品,相关产业就可获得1.82单位的产出增长,说明核桃种植带动了农资制造、加工机械制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核桃加工业的后向关联度高达2.96,说明陇南市核桃加工企业对生产设备、检测仪器等装备制造业的产品需求相当旺盛。

空间集聚度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陇南核桃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文章利用区位熵、集中度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等,从产业规模、区域分布等维度对陇南核桃产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进行测度。

表2 陇南市核桃产业空间集聚特征

测度指标 核桃种植业 核桃加工业

区位熵均值 3.25 2.17

武都区区位熵 4.96 4.32

成县区位熵 6.18 3.59

集中度指数CR4 - 32.65%

集中度指数CR8 - 52.17%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0.186 -

从产业规模来看,近年来陇南核桃种植业的区位熵均值为3.25,远高于1,说明陇南市核桃种植面积占全省的比重远超过全市耕地面积占全省的比重,核桃产业在全省具有较强的优势,武都区、成县、宕昌县等传统核桃主产区的区位熵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成县高达6.18,武都区为4.96,是全市核桃种植面积最集中的地区。按照注册资本从高到低排序,对前4家、前8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CR4为32.65%,CR8为52.17%。这表明排名前4家核桃加工企业的市场份额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市场控制力;前8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则超过了50%,两极分化较为明显。陇南市核桃种植业的HHI指数(各县区核桃种植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比重平方之和)为0.186。按照一般标准,当HHI指数大于0.18时属于高度集中,表明核桃种植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区域分化情况。

产业融合的制约因素

经过多年发展,陇南核桃产业已形成了以武都区、成县等传统核桃主产区为核心,辐射其他县区的空间布局。但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陇南核桃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存在以下制约因素。受原料供应、技术装备等因素的制约,产品附加值还不够高;旅游、文化、康养等服务环节发展滞后,与种植业、加工业的融合不够,产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不够,提质增效、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不强,加工环节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深加工核心技术缺乏,专利申请数量少。在统一规划和地区性品牌营销下,地方企业产品亦存在同质化现象,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结合不紧密,品牌联合营销机制尚未建立。

促进陇南核桃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核桃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核桃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陇南市农旅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为了切实推进核桃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打造核桃主题旅游品牌,开发系列体验项目,充分挖掘陇南悠久的核桃种植历史和深厚的核桃文化底蕴,突出“秦巴深处桃仁香”的文化内涵,打造独特的文化IP,统筹规划采摘园、观光园、科普园等功能区,开发核桃采摘、品鉴、手工制作坚果炒货等参与性强、趣味性高的体验项目。第二,盘活利用核桃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文旅产品。深入挖掘陇南核桃产业蕴含的历史、民俗、科技、美食等内涵,系统梳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迹、口头传说、图像资料等,精心设计研发核桃主题文创产品,在主产区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核桃文化馆、非遗展示馆等文旅景点,展示核桃种植加工技艺,利用核桃文化节等契机集中展示推介陇南特色核桃制品。第三,完善核桃主题旅游配套设施,优化游客体验。加快田园公路、生态步道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景点互联互通,支持发展核桃主题民宿,打造一批设施完善、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乡村旅游接待点,探索发展“核桃+文创”等新业态,开发具有陇南特色的文创产品,丰富游客休闲消费选择。

促进核桃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康养产业是近年来的朝阳产业。核桃营养丰富,因此,陇南市可以从丰富保健食品供给、打造康养基地、发展食疗养生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推进陇南核桃产业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第一,研发核桃保健食品,丰富康养产品供给。引导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大对核桃保健食品的研发力度,围绕核桃蛋白粉、核桃油、核桃肽等高附加值产品,攻关焙炒碾压、低温榨油、超临界萃取等核心加工技术,利用当地小杂粮、山珍、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开发核桃保健食品,研发核桃坚果饮料、药羹等特色保健食品。第二,利用核桃资源开展森林康养,打造核桃康养基地。依托陇南市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平台,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核桃采摘、休闲度假、养生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核桃森林康养基地,优选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核桃林地,同时完善康养设施,因地制宜地发展多元康养项目。第三,结合中医药理论,发展核桃食疗养生项目。加强中醫药特色诊疗与核桃食疗养生项目的结合,实施养生保健、特色诊疗、康复理疗、医养结合等项目,推广以核桃为主食的养生菜肴、药膳,引导康养基地、养生餐厅等合理推出养生食疗类菜品,普及食疗保健知识,打造具有陇南特色的核桃食疗养生体系。

推动核桃产业与电商平台融合发展

陇南市应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推动核桃产业与电商平台的深度融合,助力陇南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第一,引导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网络销售渠道。鼓励核桃生产加工企业入驻主流电商平台,建立官方旗舰店,邀请网红直播带货,打造“网红+品牌+核桃”的营销新模式,与快递、物流企业合作,共同探索“线上预售、基地直供、产地直邮”的模式。第二,建设核桃产品网上展示交易平台,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整合8县1区重点核桃产区资源,规划建设陇南核桃产品网上展示交易平台,为企业和种植户提供产品展示、品牌推介、在线交易等服务,整合分散的种植户和中小加工企业,统一生产标准,集中打造具有陇南特色的核桃礼盒等爆款产品,提高区域品牌的认知度。第三,发展“互联网+核桃电商”新业态,促进产供销高效对接。加快布局“互联网+核桃电商”新业态,鼓励核桃企业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种植大户签订产销协议,发展C2M定制化生产。

深化核桃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陇南市要立足于核桃产业的发展需求,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突破核桃产业关键技术的瓶颈。鼓励支持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农业大学等涉农院校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合作,围绕优良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病虫害防治、采后加工等领域联合攻关。第二,加大良种选育力度,提高核桃产量和品质。加大地方品种资源收集、加强育种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早花晚果、高产优质、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核桃新品种。优化提升核桃良种繁育基地条件,加强对无病毒组培苗、嫁接壮苗等健康壮苗繁育技术的应用。第三,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升核桃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聚焦营养健康、风味品质提升、绿色加工等领域,加大对核桃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突出抓好低温榨油、真空干燥、低温焙炒等加工工艺创新,加强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严格执行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建立原料标准化采收、产地准出、全程可追溯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特色产业是区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和现实路径。未来,陇南市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上推进核桃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真正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陇南特色的现代特色产业集群,走出一条以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2023年甘肃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甘肃省农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为2023B-305)。

(作者单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猜你喜欢
陇南康养核桃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陇南记忆
黄龙核桃
圆梦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