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2024-06-11 10:22陆冬临王明瑞
村委主任 2024年7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农产品数字

陆冬临 王明瑞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数字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我国数字农业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数字农业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数字资源分配不平衡,农村数字技术普及难度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缺乏知名度,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的数字素养偏低,农村缺乏专业人才等。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期推动农村数字农业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数字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对有效整合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变革,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具有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是指发展数字农业能够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相融合,是增进农村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而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之一,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历史意义是指我国农业在现代发展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利用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的设备。生产方式从个体生产转变为集体生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产品生产从“能种则种”转变为“需种则种”,实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专业化生产。现实意义是指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符合我国实际发展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数字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具有创造经济价值的重大潜力,能够有效地助力乡村振兴。

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价值

数字农业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负担。在传统发展阶段和近代发展阶段,农业生产的主体始终是人。进入现代发展阶段,数字农业依托大数据的算法优势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数字化。主要体现为使用精密播种机节约播种成本,利用遥感技术掌握天气状况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配套无人机等数字化设备进行杀虫和施肥,从而有效提高农药和化肥等化学品的使用精度,将使用量严格控制在科学指标之内。高效率的数字农业生产模式将农民从繁重的农活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从事其他劳动,创造更多财富,进一步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农民也可以利用这些时间休息、娱乐或发展爱好,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数字农业有助于农民把握市场需求,畅通销售渠道。马克思把商品转化成货币的过程比喻为“惊险的跳跃”,如果“跳跃”失败就会被“摔碎”,这同样符合我国部分农村的现实情况。商品能够成功售出的前提之一是满足市场需求。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农民往往难以及时获取准确的市场需求,这就导致部分农民盲目跟风种植某类农作物,最终出现由于市场饱和而面临亏损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农民不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盲目的生产活动使得市场供大于求,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甚至出现农产品滞销的现象。商品能够成功售出的另一前提是销售渠道畅通,农产品可以顺利“走出去”。“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虽然拥有高质量、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但是缺乏品牌优势与合适的销售渠道,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经济损失惨重。在这种背景下,数字农业技术依托大数据收集市场需求信息,能够提供专业化服务,帮助农民精准把握市场需求;还能利用电商平台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乡村特色品牌建设。

數字农业有助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形成范围经济。农产品附加值是指在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中,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包装、品牌推广等创造出的超过原始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值。常见的方式有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建设采摘园区和发展农产品电商等。范围经济是一种经济协同效应,指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成本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所需成本的总和。数字农业的优势在于消费者和经营者双向沟通。消费者可以借助互联网追溯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了解农产品的各种信息;经营者同样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取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这就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形成范围经济创造了条件。例如,部分农村电商推行农旅结合模式,消费者购买稻米产品后会获得一张稻田文化的观光体验卡,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追溯稻米生长的全过程,也可以亲自前往稻米生产地进行观光体验。这既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带动了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我国数字农业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我国数字农业建设起步较晚。文章通过对Q村进行实践调研,结合其他文献研究发现我国数字农业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数字农业区域发展不均衡,存在“数字鸿沟”

我国数字农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南北”和“东西”之间存在差距。“南北”差距形成的原因在于南方地区具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条件运用先进的数字农业技术,且南方经济发达,开放程度较高,数字技术相对北方地区更为普及。“东西”差距的形成主要受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影响。我国地势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西部是多山的内陆地区,信息闭塞;东部是多平原、丘陵的临海地区,交通便利。因此东部地区更有利于发展经济,具备更完善的基础设施,相对西部地区来说更具发展数字农业的优势。此外,我国各地也存在“数字鸿沟”。数字农业大数据系统主要是由国家牵头,地方政府依据地方情况构建而成的。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出于对数据安全等因素的考量,各地之间的数据难以共享,导致数字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无法学习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拉大差距。

城乡数字资源分配不平衡,农村数字技术嵌入困难

我国的城乡二元格局加大了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城市依托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人口基数等要素,在数字资源分配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网络基站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Q村毗邻城市,地形平坦,能够被城市基础设施辐射,因此Q村的数字农业发展条件和发展情况均优于当地相对偏远的村庄。通过访谈得知,Q村以北的部分村庄地形多山,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呈现“空心化”趋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成本与辐射范围不成正比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的重要原因,这就造成了农村作为数字农业发展的主阵地与数字技术嵌入困难之间的矛盾。此外,数字农业具有投入成本较高,收益过程缓慢的特点,这导致农民发展数字农业的积极性不强。

部分地区农产品缺乏知名度,数字竞争力不强

农产品同质化是非数字农业生产模式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品牌效应对农产品的销售起到重要作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交通和网络等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当地优质的农产品缺乏销售渠道,难以打造出知名品牌。而提高数字竞争力有利于吸引客户,促进农产品的宣传和销售。农业领域的数字竞争力是指农业在数字化技术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数字竞争力往往受到经济发展和网络建设的影响,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充足的经费支持、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专业的技术人才等因素,其生产模式还处于向数字化模式过渡的初级阶段,数字竞争力有待提高。

农民的数字素养偏低,缺乏专业人才

农业领域的数字素养是指农民在数字农业生产模式中应具备的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一般来说,数字素养和教育水平相关联。国家统计局在2022年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2.3岁,比上一年提高0.6岁,人数增加311万人,同比增长1.1%,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数字反映出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Q村虽然是当地数字农业建设的示范村,但仍存在部分中老年村民不了解数字农业,缺乏学习数字农业知识的积极性等问题。多数村民受教育水平偏低,学习数字农业知识的难度较大,因此他们仅提供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由村庄负责人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此外,该村还存在难以引进和留住外来专业人才的问题,其数字农业技术人才主要为返乡的年轻人。农民数字素养偏低和缺乏专业人才是困扰我国农村数字农业建设较为普遍的问题。

推进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构建数字农业建设区域互助机制,逐步缩小“数字鸿沟”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推动更多资源向农村倾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民提供学习数字农业知识和技术的平台,增强城乡之间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同时,建立“强村”带“弱村”的互助机制。例如,Q村作为J市数字农业建设的示范村,在村庄经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与周边多个村庄建立了合作关系,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此外,还应在数字农业建设情况较好的南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以及数字农业建设较为落后的地区之间建立互助机制,使数字农业建设的成功案例和先进经验得以推广到全国范围,为“落后区”的数字农业建设提供借鉴。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数字硬件实力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数字技术得以顺利嵌入农业发展的硬件保障。应完善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的投入,提升宽带网络覆盖率。基于此,政府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民营企业、合作社等主体,推动经济适用型宽带网络的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地区骨干网络线路的建设,扩大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增强网络传输能力,确保农村地区能够享受到稳定、高速的网络服务;通过建设光缆线路和无线传输设备,实现农村地区与城市的网络连接,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流通。此外,还要加强农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打通优质农产品的运输通道。

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设,提升农产品数字竞争力

“一村一品”工程旨在挖掘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乡村振兴。而推进品牌建设、利用互联网对农产品进行宣传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数字竞争力。因此,农村地区可以与具有网络影响力的助农博主等个人和组织合作,助力高质量农产品“走出去”,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例如,Q村利用数字农业优势自主培育的生猪品牌获评“一村一品”项目,并围绕该项目继续拓展了肉牛养殖等多个项目。该村还邀请奥运冠军代言,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良好的品牌效应,打通农产品销售的线下和线上两条渠道,切实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走出一条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吸引专业人才,增强数字软实力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能够掌握基础的数字农业知识、熟练应用数字化农业生产设备是数字农业能够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之一。有关部门应重视对农民数字素养的培育,定期选取具有一定学习能力且对数字农业感兴趣的农民到相关部门或科研机构参加培训,还可以定期举办数字农业知识讲座,让数字农业知识与技术下沉到农村,提高农民对数字农业的认知。数字农业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促进数字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另一保障。针对农村地区引进和留住专业人才困难的问题,政府在短期内的做法是完善人才补贴制度,制定就业优惠政策,提高外来专业人才的待遇。从长远角度来看,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数字农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化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此外,政府還可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制订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农村的专项计划,定期为农村输送优秀人才,推动农村数字农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我国对数字农业的研究起步较晚,农村数字农业建设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结合学界的相关研究以及Q村数字农业建设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可以反映出数字农业具有赋能乡村振兴的功能和潜质,其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稳步推动数字农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农产品数字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答数字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数字看G20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