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补绣古老技艺焕发新生传承与创新并行

2024-06-11 09:57:39张永振
时尚北京 2024年6期
关键词:研究所技艺北京市

张永振

北京补绣,又称雕补绣,是北京特有的传统手工艺,源于唐代的“堆绫”和“贴绢”,并融合了刺绣和补花技艺。它以天然丝织物为主材,采用绫、罗、绸、缎等多种布料为底,再贴上丝绸、绫、绢和色彩缤纷的凤尾纱。其中,“贴绢”是用单层丝织物剪成图案平贴,有的贴后缝绣,有的只贴不缝。“堆绫”是用绫或其他丝织物剪贴、堆叠拼成多层次的图案,有的还在花片内填垫絮状材料,图案突起呈浮雕状,常用于制作寺庙的唐卡和佛像。此外,补绣还广泛应用于宫廷和民间的随身物品,如香囊、荷包等。其工艺包括浮雕、编织、刺绣等多种技法,并经过设计、选料、裁剪等多个精细工序完成,其中“软拨”工艺尤为出色。

北京补绣技艺的历史渊源

北京补绣,源自16世纪末的“堆绫子”工艺,于明清时期达到鼎盛。1976年,北京白塔寺出土的一件清初堆绫袈裟,以其精美的莲、菊、桃、牵牛花等12种花卉展现了此项技艺。清代宫廷对补绣情有独钟,内务府造办处设有绣作、染作、衣作,专工各类补绣制品供应宫廷。雍和宫永佑殿内一幅乾隆母亲亲手补绣的绿度母像是清代北京补绣的经典之作。光绪三十三年在北京设置了京师工商部女子绣工科,北京补绣得以推广至民间。辛亥革命以后,补绣工艺在北京民间广为传播,民间使用各种色布堆花补在底布上,用于家居装饰。

1949年春,由北京市妇联生产部主持召开市区各区妇联会议,提出恢复挑补绣花生产的倡议,随后成立挑花小组。之后的几十年里,该产业经历了多个重要发展阶段:1950年初,北京市妇联挑补花工厂成立;1958年,北京挑补绣花研究所(后更名为北京市抽纱研究所)成立;1965年,北京市挑补绣花生产合作联社及其设计研究室成立;到1972年8月,北京市挑补绣总厂应运而生;1973年,该总厂更名为北京抽纱工业公司;1986年,北京市抽纱工业公司撤销,随后由北京市抽纱研究所、北京市第二绣花厂等6个单位合并,组建了北京市抽纱工艺品厂,该厂后来并入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时保留了北京市抽纱研究所的建制。在此期间,北京挑补绣产品成为工艺美术行业出口创汇的明星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绣花厂的老艺人李开泰和李雁宾在厂内悉心指导徒弟,传承技艺;而北京市抽纱研究所的主要设计人员崔洁,以其出色的设计能力为补绣产品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力。后来,贾大双加入北京市抽纱研究所,在崔洁的指导下学习图案设计与制作,并担任研究所副所长,为北京补绣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补绣的分布区域

北京补绣,这一传统工艺主要以北京市为传承地,历史悠久。清朝时期,宫廷造办处特设绣作、衣作,专为皇室制作补绣品。到了清末民国初期,补绣在北京民间广泛流传,崇文门外西湖营、永定门外等地区有众多家庭作坊以此为生。新中国成立后,北京陆续成立了挑、补、绣花生产合作社、总厂、抽纱公司及研究所等机构,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等地都曾设立过挑补绣工厂,生产和销售补绣产品,甚至远销欧美等多个国家。如今,北京补绣的主要传承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3号金孔雀大厦,但其普及范围已经扩展至北京市的各个区县,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工艺。

北京补绣的主要传承群体

在北京补绣的传承历史中,1949年以前的具体传承人因民间传承特性而未有详细史料记载。然而,自1949年后,我们可以清晰地追溯到一个明确的传承人谱系:第一代传承人是李开泰和李雁宾,他们为这项技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代传承人崔洁,生于1924年,曾设计出震撼人心的大型堆綾作品《清明上河图》。第三代传承人包括贾大双、李福强、蒋崇愚、项伟、刘京华和赵伟,他们继承了前辈的技艺并将其发扬光大。如今,北京补绣已经传承至第四代,包括徐金香、启燕飞、刘晓辰、魏楠和徐子雯等杰出工艺师。

其中,贾大双是北京市二级工艺美术大师,他在崔洁大师的指导下,从艺三十年,曾担任北京工美抽纱研究所副所长。他设计制作了大量补绣精品,并著有《北京抽纱图稿》和《丝绫补绣技艺教程》。启燕飞、魏楠和徐子雯作为新一代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在贾大双的指导下,分别创作出了《玉雪琼兰》《戏之韵》《火凤凰》等补绣精品,为北京补绣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代北京补绣技艺的四大特征与三大价值

北京补绣技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与技术更迭,一是具有较强的北京民间装饰艺术特色,以特别织制的“凤尾纱”为贴补材料,形成各种色块自然过渡的审美效果;二是补绣结合、挑补结合,以镶拼工艺融入,图案以简练生动见长,其艺术造型以团、圆为特点,表现出生活美满之寓意;三是平补、棉补中的“拨花”技艺为工艺特点,使作品层次分明,花朵层层叠落,茎脉分割均匀;四是人物塑造立体感强,主体用蓬松棉铺垫,五官用柳绣、平绣、打籽、抽丝等技艺精雕细琢,有立体雕塑之韵,极具敦煌画作之特点。

艺术价值:补绣,这一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类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平面上的立体浮雕艺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它不仅适合于家庭装饰、会议场所装饰,更在美化人民生活、提升人们审美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和实用价值。

社会价值:补绣源于民间,其技艺简单易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学习。在社区、学校艺术教育中,补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众多社区活动的首选项目。多年来,补绣的传承单位和传承人积极在各区及中小学开办补绣教学班,进一步扩大了补绣在大众中的认知度。

收藏价值:补绣作品是馈赠与收藏的必选,我国领导人曾多次将其作为国礼赠送国际组织和国际友人,如:1996年堆绫《清明上河图》赠送给联合国粮农组织;2008年《唐女马球图》作为国礼赠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2018年《唐女马球图》再次作为国礼赠予阿根廷总统马克里。这些高规格的馈赠不仅彰显了补绣的精湛技艺和艺术价值,也使其被收藏界所瞩目。

北京补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近年來,北京补绣与其他非遗项目同样面临着原料短缺、人才流失、创新受阻以及产品销路不畅等诸多挑战。然而,北京补绣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良好互动。目前,各方已充分认识到传统手工艺品的窘迫处境,并开始采取行动。政府也推出了相关政策,并颁布了相关法规,以保护和支持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与援助,为北京补绣技艺的传承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目前,项目保护单位已建立了完备的非遗团队,致力于保护和发展北京补绣。下一步,抽纱研究所将专注于产品研发,展现文化积淀与创新意识,开发补绣文创产品,包括国务、政务、商务礼品和家居装饰实用品,力求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北京补绣将从传统手工艺中提取经典补绣图案,应用于各种产品,形成衍生品;同时尝试引入新材料和造型方式,甚至研发补绣盲盒,以满足现代人审美和功能需求。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用现代艺术意识拓宽北京补绣的设计制作视野,使其适应新环境,展现时代性。此外,要重视品牌化建设,以北京补绣的文化价值为核心,打造优质文化品牌和市场形象,通过“金孔雀商标”品牌提升影响力,使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项古老技艺。

这个时代赋予了北京补绣新的机遇和新的使命,相信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北京补绣能够在做好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振兴等保护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传承好、发展好,实现北京补绣的自我造血,培育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研究所技艺北京市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12 08:52:40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节能与环保(2022年7期)2022-11-09 00:44:46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中小学校长(2022年4期)2022-05-28 11:40:36
睡眠研究所·Arch
现代装饰(2022年2期)2022-05-23 13:15:40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测绘(2021年11期)2022-01-24 07:31:30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睡眠研究所民宿
现代装饰(2020年11期)2020-11-27 01:48:32
未来研究所
军事文摘(2020年20期)2020-11-16 00:32:12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24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中国自行车(2018年7期)2018-08-14 01: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