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聚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树立践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正确政绩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科技部门首先要牢固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强化使命担当,找准发展路径。一是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从创新型国家的提出,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党中央在领导科技事业的每一个节点都作出了正确的战略部署,引领国家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确定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二是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迈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征程中所创造的伟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各个时期的科技思想,结合我国新时代科技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形成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思想体系,为实现我国新时期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之路,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树立践行着眼长远打牢基础的正确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创新是一场甘于寂寞的苦旅,科技创新周期长投入大,要有“懂得、舍得、等得”的定力和胸怀。一是聚焦产业赛道,创新赋能发展。常州市科技局制定实施《“科技创新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瞄准太阳能光伏、动力储能电池、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和未来氢能产业技术创新需求,通过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增强创新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常州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冲刺“GDP万亿之城”贡献更多科技力量。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巩固领跑优势。常州设立400亿元科创基金,5年形成2000亿元创新投入,引导资本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聚焦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面向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揭榜挂帅”,产生44个中榜项目,榜额1.63亿元。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需求,加快推进龙城实验室建设,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清洁能源材料等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努力实现重大原始创新,提升创新策源能级。三是走好“科技长征”,集成创新资源。自2006年率先开始“科技长征”,常州持续走了17年,足迹遍布30多个城市,走出去、請进来,建平台、引人才,加强与重点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开创性地探索出“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与50多家知名高校和30多家中科院研究院所开展合作,达成15000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
树立践行以人为本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回答“为谁创造政绩”。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科技管理部门要着力解决广大创新主体“急难愁盼”,出政策、强举措、优服务,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社会全面创新,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创新果实。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常州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680家、瞪羚企业累计达67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累计达44家。深入推进《常州市创新联合体培育建设实施方案》,支持科技型龙头骨干企业或领衔机构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双招双引”,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和“独角兽十条”,打造“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以及(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创新型企业发展矩阵。二是破解企业创新痛点。率先探索创新政策“快享直达”新模式,切实把创新政策的力度和创新服务的加速度转化为创新主体的“体感温度”。集合数据、集成服务、集聚资源,改变市级奖励资金逐级下达的传统模式,通过创新政策速兑平台精准直达企业,实现“一竿子插到底”,让创新主体真正享受到了“免申请”“零跑腿”“线上办”的高效便捷服务。2022年以来,创新政策速兑奖励累计超15.3亿元,支持企业累计超7200家次。三是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深化科创“优+”服务,办好“一赛一课三营”,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创基金+人才集聚”五位一体的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链,打造“创新链与人才链双轮驱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的创新生态常州模式,让“创新雨林”枝繁叶茂。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26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常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