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宁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一带一路”倡议本质上是与共建国家在既有的合作基础上对各领域务实合作进一步优化组合,创新合作机制。中沙两国自1990年建交以来,双方政治互信,经济互补互利,石油贸易、石油炼制、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双方能源合作具有极强的互补性。沙特是重要的产油国和石油出口国,油气资源丰富,其国家经济依赖石油出口获得收益,同时,沙特产业结构单一,仅在石油开采和炼制领域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需大量进口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石油消费国之一,需要安全稳定的石油进口来源,同时,中国产业结构完善,工业制造业技术先进,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和较大的规模,为双方在经济上的互利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沙共建“一带一路”,在能源和经贸等领域进行全面全方位的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符合两国的利益。下文从能源合作的石油领域和清洁能源领域展开探讨。
2.1.1 石油进出口贸易互补性明显,规模庞大
中国与沙特在石油供求关系上呈现极强的互补性,石油进出口总量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沙特是产油国和石油出口国,中国是石油进口国和石油消费国。沙特石油资源丰富。截至2015年,剩余可开采储量为366.2亿吨,占全球开采储量的15.7%。2015年,沙特原油产量为56 849万吨,出口量为35 817万吨,出口量占比为63%[1],可以说,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沙特是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由于其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对石油收入依赖严重,沙特出口石油的收入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为40%,在沙特全国的外汇收入中占比达到90%[2]。20世纪,沙特的石油主要出口到欧洲和美国,欧洲紧锣密鼓地推进能源转型,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进口量逐年下降。21世纪初,美国在页岩气和页岩油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美国基本实现了石油和天然气的自给自足,不再依靠进口,转而成为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净出口国[3]。2021年美国石油日产量甚至比沙特高出1 095.4万桶[4]。鉴于此,稳健的对华石油出口成为沙特石油出口相当重要的考量。
2021年,中国的石油储量为36亿吨,位列世界第十三[5],相对我国石油储量来说我国石油消费量非常高,2022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到7.2亿吨[6],中国石油年消费量在全球石油年消费量中占比高达10%[7],并且还在不断地增长。相对于中国的石油消费量来说,中国石油储量不足,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才能维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2022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达到5亿吨,其中有17.21%来自沙特[8]。同时,由于美国对委内瑞拉和伊朗实施制裁和禁运,中国无法像以往一样从这两个世界上重要的产油国进口石油,稳定的石油进口来源,对我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中沙两国在石油贸易领域为维护本国能源安全,在政策层面积极合作。中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2019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中方牵头人韩正会见到访的沙特王储兼副首相、国防大臣、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沙方牵头人穆罕默德,并共同主持中沙高委会第三次会议,双方就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发展战略对接,深化能源合作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其中就包括加强中沙双方在石油领域的互补合作。沙特方面,2017年沙特国王萨勒曼访华期间,中沙两国在石油贸易领域签署多项合作文件。2023年3月,沙特石油巨头沙特阿美公司宣布了两项重大交易,以增加在华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此举巩固了沙特作为中国最大原油出口国的地位。
2.1.2 石油石化投资领域沙特在华投资额高项目众多
中沙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合作覆盖全产业链,合作项目投资额大。中国是世界第一炼油大国,沙特在油气勘探、炼化、销售等领域不断加大在华投资,呈现出投资额高、项目众多的特点。以沙特能源巨头沙特阿美公司与中国的合作为例,在近30年的时间里,沙特阿美公司和中国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2017年3月,沙特阿美公司与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签署了“沙特阿美——北方工业集团公司炼油、石化与成品油零售”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8]。沙特阿美公司正在谋求收购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9%的股份[9]。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正在浙江省舟山市建设一个原油加工能力为80万桶/日的炼油石化一体化装置。2024年2月,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在中国福建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全面动工,这是福建在中外合资项目中获得的最大的一次性投资,拟投资额约400亿元[10]。
2.2.1 中沙清洁能源领域互补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与沙特在清洁能源领域呈现较强的互补性,合作意向突出,前景广阔。沙特能源结构单一,长期以来,化石燃料的出口是沙特最大的收入来源,而近年来世界各国正在努力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连沙特也不例外。根据沙特“2030愿景”,到2030年,沙特非石油经济在GDP中占比将达56%[11]。为应对世界能源格局的这一转变,沙特需要来自中国的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和配套产业链。中国清洁能源行业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同时,中国清洁能源领域也面临因产能过剩导致的利润下降的问题,中国的清洁能源公司为实现其工业基地全球化的目的,将沙特作为其海外生产基地。本质上讲,中沙在清洁能源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使得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过剩产能得到高质量转移,也为沙特方面提供了清洁能源领域的新技术和产业链,有利于沙特补齐产业发展石油独大的短板。当前,中沙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和“2030愿景”不断探索两国新的合作契机,对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也达成诸多共识。当前,中沙在新型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刚刚起步,两国在资源和技术层面具有互补性,在政策上深度对接,未来双边合作潜力巨大。
政策层面。中国为了实现能源领域向新型清洁能源的转型,在顶层规划中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等努力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4年2月发布了《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这为中国未来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指明了具体路径。在顶层决策上,沙特提出的“2030愿景”,计划在2030年时完成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摆脱对石油经济的依赖,使沙特除石油之外的收入达2 670亿美元[12],其中还专门为核能、风能、氢能等新型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可以说,在政策层面,中沙双方表现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意愿,为未来的新型清洁能源合作搭建了平台。
资源和技术层面。中国在新型清洁能源领域技术先进,产能充足。在氢能领域,中国在燃料电池、氢气制备等领域已具备领先世界的技术,在电解水制备“绿氢”领域的技术日趋成熟。在太阳能利用领域,我国光伏发电技术成熟,并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位列世界第一。沙特地处阿拉伯半岛,常年少雨,日光资源充足,非常适合使用太阳能发电。沙特红海区域和波斯湾区域海岸线附近的风力也足以满足风力发电场的要求。根据沙特制定的规划,到2030年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达到60吉瓦[13]。在氢能领域,沙特在规划发展电解水制备“绿氢”从而降低碳排放。上述各领域,中国都有机会与沙特进行互补合作,潜力巨大。
2.2.2 中沙清洁能源领域互补合作初见成效
中沙清洁能源合作得到两国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推动和落实。2023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北京会见沙特工业和矿产资源部部长班达尔·胡莱夫,双方讨论了加强中沙两国在工矿领域的合作,中方愿同沙方加强战略对接,增进彼此了解,推动务实合作,为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班达尔·胡莱夫表示欢迎中国企业前往沙特投资,希望双方推动建立合作机制,拓展包括清洁能源在内的多个领域深度合作。
在太阳能领域,已有沙特企业开始寻求与中方合作并在沙特建立生产基地。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阳能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现已掌握最新一代太阳能技术,产业链完整,产能高。中国的光伏行业在世界遥遥领先,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居于世界首位。沙特地处阿拉伯半岛,其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沙特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是非常适合使用太阳能发电的地区。2023年,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 Power)在光伏能源、氢能等领域与中国企业寻求合作并在沙特共同建设生产基地。
在风能领域,中国在沙特投资发展风力发电已得到沙特政府部门的认可。中国拥有领先世界的风力发电技术,装机容量达到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的25%[14]。中国风电行业一度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沙特在沿海地区拥有适合风力发电的广阔空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寻找在沙特建立风力发电场的契机。2023年,沙特政府的投资部门决定与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沙特共同投资包括风力发电在内的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轨道交通设施的生产基地[13]。
中沙合作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在经济上两国具有很强互补性,建交以来两国经贸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两国民间交流日趋繁荣。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沙能源合作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国际和地区政治局势动荡影响沙特对中国石油的稳定供应。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直接影响沙特对中国石油的稳定供应。受地区局势动荡影响,2019年沙特石油设施遭到攻击,导致国际石油断供。美国是世界大国,其中东政策的改变影响中东地区的政治局势稳定,进而影响沙特对中国石油的稳定供应。由于美国在页岩油革命后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不再依赖中东的石油供应,也不再需要强调中东地区的稳定局势对美国石油供应的保障作用。美国甚至在中东地区挑起矛盾,以破坏中东的安全稳定,进而影响沙特对中国石油的稳定供应。
二是两国在新型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新型清洁能源占比不够高,产业规模不够大,新型清洁能源合作向相关产业辐射范围不够广等问题。同时,在新型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逐渐升高的趋势下,如何兼顾新型清洁能源合作与传统能源合作,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东局势是否稳定事关沙特能否为中国提供持续可靠的石油供应。沙特是中东地区大国,是中东最大的经济体,在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合会)和阿拉伯国家联盟中有重要地位,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两国在巴勒斯坦问题、叙利亚危机等中东热点问题上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有维护中东地区稳定的共同诉求和政治基础。
中沙双方应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求同存异,发挥好各自在联合国、海合会、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中的作用,避免中东地区热点问题冲突升级,通过对话协商的形式实现地区和平稳定。
中东是大国的角力场。美国、俄罗斯等世界大国与中东热点问题有着复杂的联系,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博弈直接影响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中沙双方应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进而保障中沙能源合作平稳可持续。
4.2.1 深化中沙战略合作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业链完整,产能充足,也是能源消费大国。获得稳定的可持续的能源,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一直在努力寻求发展新型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来消除传统化石能源在环保方面的弊端和解决传统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的问题。中国在新型清洁能源领域技术领先,产能充足。沙特是中东地区大国,是重要的产油国和石油出口国。沙特在能源领域有向新型可持续的清洁能源转型的强烈意愿和需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继续加强和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深度对接,发挥好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下设的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一带一路”重大投资合作项目和能源分委会的作用,结合双方各自在传统能源领域和清洁能源领域的战略需求,进一步深化互补合作,是两国能源合作的必由之路。
4.2.2 拓展中沙清洁能源的合作领域
充分利用中沙两国在清洁能源合作领域的互补性,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合作新局面。中方优势在于拥有光伏发电、光伏储能、燃料电池、风力发电等领域的世界领先技术,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能充足,甚至在风力发电等领域存在产能相对过剩的问题。
燃料电池合作可拓展至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拥有先进的燃料电池技术,而燃料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核心技术之一,中方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制造领域产能充足,有向海外转移过剩产能的客观需求。因此双方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合作可不局限于燃料电池的研发和生产,还应拓展至新能源汽车领域,鼓励我国新能源汽车厂商整合运用我国先进的燃料电池技术,在沙特投资建厂,进而拓展到新能源汽车领域。
光伏发电合作可拓展至输变电基础设施领域和绿氢储能领域。沙特坐拥广阔的符合风力发电场建设的海岸区域,拥有可用于光伏发电的长时间少雨少云且高强度日照的条件。沙特在“2030愿景”中计划发展新型清洁能源发电,双方在协商考虑在沙特本国建设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产业以及配套的产业供应链的同时,还可将合作拓展至输变电和电能储存领域。在输变电领域,双方可开展在输变电线路网络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这可以充分带动中国在输变电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产能向沙特转移。在电能储存领域,沙特近年来着力发展绿氢储能,双方合作可拓展至绿氢储能的技术研发和未来的商业运营合作。
4.2.3 用好既有合作机制
中阿能源合作大会是中沙在能源领域的重要合作机制。中沙清洁能源合作必须用好中阿能源合作大会这一重要合作机制。定期举行的中阿能源大会始于2008年,最近一次是2023年在中国海南省海口市举办的,这次大会的目的是有效落实2022年举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沙特元首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的精神,务实高效地促进中阿能源合作。
本届中阿能源合作大会公报强调了在新型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一是在发电领域,大会公报指出,中沙双方要支持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带着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到沙特投资(合资)建厂,适时建立相关领域的标杆性产业集群,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带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二是在储能领域,中沙在灰氢、蓝氢等领域已有一定发展,着眼未来,结合沙特“2030愿景”对清洁能源的规划,大会公报指出,中沙应加强在技术上的合作,把中国在绿氢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能配套转移到沙特去,在沙特投资(合资)建设健全绿氢全产业链,进一步深化双方互补互惠的务实合作。
4.2.4 保持中沙清洁能源合作适度、均衡发展
中沙清洁能源合作发展迅速,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双方合作发展的大潮中,应遵循客观规律,保持清醒头脑,不可急于求成。
此处强调的适度、均衡主要指以下两方面。第一,在传统能源合作和新型清洁能源合作之间找到合适的度,不可过度偏向于新型清洁能源。这是基于对中沙能源合作整体的理性认识,在当前的中沙能源合作中,传统能源合作仍然占据较大比例,是两国多年来互补合作的重要基础。要逐步推进双方新型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不可一蹴而就,更不可只重视新型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而忽视传统能源的合作,要逐步提升新型清洁能源合作在双方能源合作中的比例。谨防新型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出现因冒进行为而带来的不良后果。第二,随着双方在新型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逐步深入,中方在合作中的角色逐渐转变为石油进口国和新型清洁能源技术和产能的输出国。这种转变一定要适度、均衡,不可一蹴而就。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沙双方政治互信,经济互补。两国建交以来,双方高层多次会晤,为双边关系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自21世纪以来,在元首外交和两国高层互访的引领下,双方在石油经贸、石化投资、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实现新进展,特别是近些年来,一大批优势互补的投资和产能合作项目落地投产,双方务实合作再上新台阶。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更是中沙两国共同肩负的历史责任。能源合作作为中沙务实合作的“主轴”,将持续推动双方关系提质升级,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