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然·实然·应然: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三维探析

2024-06-11 12:39宋子昂上官文慧
南方论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美丽文明时代

宋子昂 上官文慧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2022 年12 月23 日至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1]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乡村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赓续农耕文明,真正让“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本转化成“金山银山”的乡村发展新财富,真正让乡村生态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民族复兴。

一、本然阐释: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时代内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美丽中国”确立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新时代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既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以乡村生态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为新时代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强大力量。

(一)战略层面:生态良好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5]乡村振兴战略必然要求生态振兴,生态振兴切实保障乡村全面、可持续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6]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乡村经济可持续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是美丽乡村建设助推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实基础。“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7]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以生态振兴助推全面振兴,党和国家要求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将绿色发展融入到乡村发展之中,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绿色、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最终实现百姓富裕和生态美好的和谐统一。

(二)理念层面:“两山”理念是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科学指南

从宁德工作时期的一系列生态经济思想,到福建工作时期的“生态省”战略,再到浙江工作时期的“八八战略”和“千万工程”重要生态战略,习近平“两山”理念逐渐孕育形成。2020 年3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 年再次来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余村多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安吉县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举的道路,“先后成为全国首个生态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全国首个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全国首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并被授予中国第一个县域联合国人居奖。”[8]安吉县既是全国生态县,又是全国经济竞争力百强县,用事实证明了“两山”理论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科学指南,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新的路径和方向。

(三)价值层面: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行动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9]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必然要充分发挥各地特有的生态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培育生态产业和生态项目,创建独具特色的生态产品,不断扩大地区在引进外资和人才方面的优势,最终助推整个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该地区带来源源不断的显性和隐性经济财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推动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不断提高乡村资源利用效率;必须不断调整绿色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乡村生态振兴必然少不了绿色发展,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之上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

(四)目标层面:美丽中国是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奋斗方向

生态兴衰事关中华文明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上而下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系统部署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科学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要求、新部署,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的行动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 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5]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内容就在于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就在于乡村生态振兴。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鲜明底色,以绿色现代化发展为时代特色,在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过程中,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目标是我们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奋斗目标,必须要驰而不息、一以贯之坚持下去。

二、实然困境: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5]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深刻变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蓬勃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了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之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乡村生态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全面振兴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随着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严重阻碍着新时代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步伐。

(一)主体参与意识不强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而农村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加快转型和全面转型的新阶段。在农村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中国很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传统落后的农业经营理念,粗放式经营土地、肆意浪费农业资源等现象屡禁不止。一方面,农民常年生活在绿水青山之中,生态意识不强,缺乏长远眼光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生产中往往会单纯盲目追求土地产量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加之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缺乏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新时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使其成为农民的一种自觉行为和习惯,推动乡村振兴可持续性发展。

(二)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耕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仅具有重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功能,更具有保障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重大政治功能。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违规侵占耕地、乱垦滥伐的现象,生态环境问题频繁发生。另外,随着化肥、农药以及其他农用资料的过度使用,土地污染愈发严重,造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巨大浪费。究其深层次原因,实则是耕地保护责任没有严格明确落实、农民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粗放式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依然突出,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尚不稳固,农田水利方面欠账还很多。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10]耕地资源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要高度重视。

(三)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前农业发展依然存在着数量增长而质量堪忧、生产扩大而环境破坏、成本增加而效益甚微等问题。另外,近年来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兴起,许多乡村地区不考虑自身情况盲目跟风发展新兴产业,粗放的管理模式缺少整体规划,过于商业化的旅游产品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旅游资源欠缺、技术含量不高,最终导致收效甚微。2018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11]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解决资金长期供给和就业长期保障问题,没有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即使花再大力气完善基础设施也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也只能流于表面。

(四)人才瓶颈束缚严重

进入新时代以来,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对农村地区的冲击越来越明显,农业竞争力严重不足,老龄化负面效应凸显,农民增收压力增大,农业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态环境亟待改善……自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学历较高、文化素质较好的中青年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农村地区空心化现象愈发严重,“耕地抛荒”现象日渐增多。在许多地区,留守农村的老年人口已经成为进行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然而随着现有农业从业者逐渐丧失劳动能力,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农业正在面临严重的“谁来种地”难题,这个难题严重威胁着中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城乡鸿沟现实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教育差距、城乡医疗差距、城乡消费差距、就业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愈发明显,由此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地区空心化严重,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严重影响农业农村农民的健康发展。另外,伴随着人口的大量迁移,中国古村落正在逐渐消失,乡村文明正在消逝。现如今,如何平衡保护与活化,是目前不少古村镇发展时遇到的困境。新时代如何协调消弭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是我们党亟需面对和解决的巨大难题。

三、应然路径: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道路选择

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中华民族在一代代先辈的不懈探索中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向世界人民展示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从乡村生态振兴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深入持续发展,始终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2],生态文明从美丽乡村起航,美丽中国必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逐步成为现实。

(一)创新发展乡村自然教育

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北欧的自然教育,自丹麦成立世界第一所“森林幼儿园”开始,逐渐蔓延到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日本的自然体验教育、美国的自然启蒙教育、韩国和越南的自然教育逐渐发展起来,各种形式的野外幼儿园风靡一时。从本质上讲,自然教育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共同成长。首先,中国乡村人口众多,亟需推广自然教育以加强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其树立健康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其次,通过引导广大农民坚定自然教育理念进而推进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建设,不仅可以优化乡村产业结构,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之间的良性循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自然教育,不仅可以挖掘乡村的农业特色,打造独一无二的农业品牌,科普专业的农业知识,拓展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功能,还能促进产业的优化和升级,推动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业稳则天下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10]保护耕地,本质上就是保护农业,保护国民经济的基础。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以来,我们牢牢守住了18 亿亩耕地红线,不断遏制住了耕地总量持续下滑的趋势。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农用地管理等相关政策,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耕地保卫战必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驰而不息推进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落深、落地、落实。

(三)重点推进绿色农业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逐步把农业面污染加重的态势缓下来,把农业资源环境压力降下来。首先要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合理布局畜禽养殖产业,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传统理念,打造绿色生态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其次要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着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高效缓释肥料、水溶肥料、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运用,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肥料化模式探索,走出一条立体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新道路。新时代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是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必须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绿色发展为抓手,建设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新农村。

(四)强力扶持人才支撑计划

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要破除人才瓶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向乡村倾斜。首先,完善人才要素向乡村流动的保障机制。必须要着力细化和落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返乡创业、扎根乡村、服务基层的扶持政策。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卫生医疗、社保衔接等方面营造良好的扶持环境,与此同时也要把个人待遇、职称职务等和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的贡献挂钩,确保人才在广阔乡村天地大有作为。其次,注重科技人才创新科技成果并加快促进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引入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并不断推进其市场化和专业化建设。最后,大力施行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如旨在加快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每年选拔支持若干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开展重大科技创新;乡土人才培育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村电商人才;乡村财会管理“双基”提升计划旨在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和能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旨在向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一批紧缺型技术人才……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生态振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创新式发展理念。

(五)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面对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凋敝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大发展问题。2013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就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扭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13]城镇和乡村是相互促进、共生共存的统一体,能否处理好城乡发展关系,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城镇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强大动力,但其发展不能以农业萎缩、乡村凋敝为代价。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统筹好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打造双向流动城乡共赢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和城乡生态共同体,为建设一个诗意乡村和田园城市协调发展的多元世界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5]乡村就是中国最大的国情,新时代乡村振兴必然带来生态振兴,生态振兴必然推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赋予了鲜明的时代内涵和科学的行动指南。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因地制宜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猜你喜欢
美丽文明时代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我们创造美丽
对不文明说“不”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文明歌